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6 商鞅变法D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801912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6 商鞅变法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6 商鞅变法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6 商鞅变法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6 商鞅变法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19铁西模拟) 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并为其统一中国而奠定坚实基础的主要是( ) A . 实行商鞅变法B . 实行分封制C . 推广牛耕D . 推广铁农具2. (2分)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秦成为第一大强国。”“推行新法”的代表人物是 ( ) A . 管仲B . 商鞅C . 秦始皇D . 北魏孝文帝3. (2分) (2019七上宜宾期末) 商鞅变法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措施是( ) A . 统一度量衡B . 地方建县制C . 废贵族特权D . 改革户籍制4. (2分) 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商鞅改革经济方面措施的是( ) A .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 .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C . 统一度量衡D .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兔除徭役5. (2分) (2017九下临洮月考) 作家余秋雨曾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下列历史人物中,主导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A . 禹B . 李冰C . 商鞅D . 李春6. (2分) (2017七上武威月考) 历史上有一个“徙木为信”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 )A . 伊尹B . 姜尚C . 管仲D . 商鞅7. (2分) (2016七上裕安期末) 中国经济时报报道:“没有都江堰就没有锦绣四川,就没有两千多年的天府之国。”修筑这一工程的是( )A . 大禹B . 李冰C . 商鞅D . 管仲8. (2分) 变法是战国时期的主旋律,其中发生在楚国变法是( )A . 管仲改革B . 李悝变法C . 商鞅变法D . 吴起变法9. (2分) (2019七上汉滨期末) 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封建国家,主要是因为( ) A . 商鞅变法B . 牛耕的推广C . 铁制农具的运用D . 都江堰的修建10. (2分) (2018七上晋江期中) 县这一地方行政建制在我国出现于( ) A . 夏朝B . 商朝C . 西周D . 战国11. (2分) (2017九下乐陵月考)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 )A . 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B . 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C . 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D . 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12. (2分) (2016七上云阳期中) 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 )A . 废除旧贵族的特权B .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C . 奖励耕战富国强兵D . 推行县制治理地方13. (2分) (2017七上揭西期中) 按照因果关系排列一下顺序( )商鞅变法 私田出现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 战国时期经济的迅速发展A . B . C . D . 14. (2分) (2017滨海模拟) 毛泽东曾评价说:“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促进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大转型的措施是( )A .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 . 重农抑商C . 建立县制D . 根据军功授爵15. (2分) (2019七上宽城期中) 在学校开展的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拟定了如下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 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B . 诸子百家:铸就中华民族的精神C . 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D . 商鞅变法:开创汉朝的百年基业16. (2分) (2019通州模拟) 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这一措施直接( ) A .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B . 承认了土地私有C . 统一了人民的思想D . 加强了中央集权17. (2分) (2019九上安丘期末) 关于商鞅的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改革的进展很顺利B . 改革都取得成功C . 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D . 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18. (2分) (2019七上昆明期末) 使秦成为战国时期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的变法改革是( ) A . 尊王攘夷B . 管仲改革C . 焚书坑儒D . 商鞅变法19. (2分) (2019七上兴化期中) 商鞅变法中“确立县制,由围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的直接作用是( ) A .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B .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C . 加强了中央集权D . 促进了经济的交流20. (2分) (2016七上靖江期末)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商鞅变法措施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的确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 . 承认土地私有B . 奖励耕织C . 奖励军功D . 推行县制21. (2分) (2019七上河源月考) 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 .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B . 统一国家的建立C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 . 民族关系的发展22. (2分) (2019七上云安期末) “有囊括四海之意。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可见“商君”属于( ) A . 儒家B . 道家C . 法家D . 墨家23. (2分) (2019霞山模拟) 战国策秦策三“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这段史料能直接提供的历史信息有( ) 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为田开阡陌封疆”、奖励耕战等措施商鞅变法收富国强兵之效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富国是商鞅变法的根本目标A . B . C . D . 24. (2分) (2019九下滨州开学考)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任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 A . 加强刑罚B . 奖励生产C . 推行县制D . 奖励军功25. (2分) (2019七下桐城开学考) 下图中文物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该文物是商鞅变法推行的哪一措施的历史见证( ) A . 鼓励耕织B . 严明法度C . 推行县制D . 统一度量衡26. (2分) (2017九下龙岗期中)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 . 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B . 汉武帝“罢黜百家”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C . 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D . 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7. (2分) 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主要表现为战争;二是“变”,突出体现在( )铁农具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各国的变法特别是秦国的商鞅变法农业产量的提高 人口的大量增加A . B . C . D . 28. (2分) (2017七上顺德月考)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的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 )A . 废除旧贵族特权B . 奖励耕战C .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D . 建立县制29. (2分) (2016七上汕头期末) 战国后期的秦国,一名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和赋税,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A . 不作奸犯科,检举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B . 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当兵杀敌C . 合理经商致富,为国家赚取更多的外汇D . 以上都可以30. (2分) (2017七上盘锦期中) 平民百姓最欢迎商鞅变法的哪一条( ) A . 改革户籍制度B . 鼓励耕织C . 建立县制D . 统一度量衡二、 材料分析题 (共5题;共110分)31. (25分) (2019九下亭湖月考) 改革是发展的直接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井田,开阡陌”是中国土地史上的重大变革,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2014年6月4日大众日报材料二:“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在赎地时,农民必须先付赎金的2025%,其余的7580%由政府从国库拨款垫付给地主,农民在以后的四十九年内每年以“赎地费”形式偿还。赎地费大大高出了当时的实际地价。”摘编自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近代部分材料三:苏联早期的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材料四:罗斯福总统在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中说:“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1) 材料一中主持“重大变革”的改革家是谁?材料反映的是哪项改革的内容? (2) 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改革?改革对该国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 材料三中苏联“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指的是哪一经济政策?该政策有什么特点? (4) 材料四中罗斯福总统采取的“行动”是什么?这一“行动”有何特点? (5) 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32. (20分) (2018七上晋江期中) 某校初一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而亡”。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摘编自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摘编自汉书材料四: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两位同学(图所示内容)产生了分歧。(1) 根据材料一,指出“卫鞅”说服秦孝公所引用的两个成功的历史人物。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后秦人尚武的原因。 (4) 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33. (20分) (2019七上德惠期末)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国家的发展需要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材料二: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涉及经济社会关系的组合和各阶级利益的调整,因此,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抵抗商鞅坚持公开颁行的法令,对违反新法的,坚决依法给予处罚将新法进行到底,取得了重大胜利。材料三: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帝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1) 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 (2) 商鞅变法遭到旧贵族的反对,主要是因为他在变法中推行了哪两项措施? (3) 商鞅后来被车裂而死,那么他变法的目的达到了吗?请说明理由。 (4)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历史事件中的哪个措施?请再写出该事件的一项措施,同时写出这个事件的历史意义? (5)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你从上述两件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34. (30分) (2018七上韶关期末) 战国时期,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请结合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看百家讲坛,品胜败兴衰】材料一: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大兼并的残酷现实导致了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的残酷竞争格局在战国七雄的竞争中,秦国一开始并没有表现出胜人一筹的实力,直到商鞅变法后秦国最终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和实力。【读经典著作,析变法举措】材料二: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以颁布垦草令为起端,先后两次推行变法。变法内容主要包括: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推行小家庭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实行连坐制度,轻罪重刑;统一度量衡制等。商鞅变法:不为人关注的另一面【游中华大地,赞祖先智慧】材料三: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造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2000年。都江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 战国时期,“大兼并”是通过战争实现的。请说出这一时期三次著名的战役。 (2) 春秋战国时期,在“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的残酷竞争格局”中,最先称霸的是哪个国家? (3) 根据“秦国一开始并没有表现出胜人一筹的实力,直到商鞅变法后秦国最终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和实力”,说说商鞅变法带给你的启示。 (4) 分析材料二,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商鞅变法中相对应的措施。(用原文)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的措施:_。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_。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措施:_。损害了旧贵族利益的措施:_。(5) 都江堰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35. (15分) (2017七上钦州港月考)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衡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间,他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黄鹏和刘芳产生了分歧(见下图)。(1) 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2) 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贵族,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3)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 (4) 商鞅变法以后,据说秦军将士作战非常勇敢,请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5) 评价历史上的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 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答案:略2、答案:略3、答案:略4、答案:略5、答案:略6、答案:略7、答案:略8、答案:略9、答案:略10、答案:略11、答案:略12、答案:略13、答案:略14、答案:略15、答案:略16、答案:略17、答案:略18、答案:略19、答案:略20、答案:略21、答案:略22、答案:略23、答案:略24、答案:略25、答案:略26、答案:略27、答案:略28、答案:略29、答案:略30、答案:略二、 材料分析题 (共5题;共110分)31、答案:略32、答案:略33、答案:略34、答案:略35、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