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A卷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01496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集团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共25题;共50分)1. (2分)在元谋人化石出土的地方,人们发现了能够证明元谋人为古人类,且与古猿是完全不同的物种最有力的证据。这一证据是( ) A . 粗糙的石器工具B . 元谋人的牙齿化石C . 烧制的陶瓷碎片D . 大量的稻谷种子2. (2分)下图是我国境内出土的碳化稻粒,由此可知我国原始农业的出现。作为我国原始农业长江流域的代表是( ) A . 北京人B . 山顶洞人C . 半坡人D . 河姆渡人3. (2分)小明家住的地方以发现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原始村落遗址而闻名。五六千年前那里的居民以粟为主食,能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小明家在( ) A . 云南元谋B . 北京周口店C . 西安半坡D . 浙江余姚4. (2分)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考古发现能为传说提供佐证。根据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骨笛(如图),我们能推断出下列炎黄传说中,具有一定可信度的是( ) A . 炎帝教民种植五谷B . 炎帝能制作陶器C . 黄帝能制造船只D . 黄帝时期乐官制作音律5. (2分)礼记礼运篇描述了原始社会的一些情况,其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赞颂了( ) A . 黄帝的功绩B . 禅让的做法C . 公有制的先进D . 国家的出现6. (2分)传说中的“大禹治水”的“水”,你认为应该是( ) A . 黄河B . 长江C . 淮河D . 珠江7. (2分)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建立国家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 ) A . 夏朝B . 西周C . 商朝D . 东周8. (2分)“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反映出两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 . 禅让制B . 世袭制C . 奴隶制D . 分封制9. (2分)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很可能记载在( ) A . 龟甲或兽骨上B . 竹简或木牍上C . 丝帛或麻布上D . 宣纸上10. (2分)下列甲骨文的造字方法依次是( ) 日明A . 象形会意B . 会意象形C . 象形指事D . 会意指事11. (2分)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 ) A . 农业重视使用肥料B . 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C .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D . 水利工程的兴修12. (2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是古人对_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 A . 夏朝B . 商朝C . 西周D . 春秋13. (2分)战国七雄中三家分晋的国家是( ) 楚 韩 赵 魏A . B . C . D . 14. (2分)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形式,它全面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智慧和核心价值观。在一代又一代国人心中,不断明确着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在下列成语典故中不应该做的是( ) A . 卧薪尝胆B . 退避三舍C . 草船借箭D . 纸上谈兵15. (2分)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下列措施中对战斗力提升帮助最大的是( ) A .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 . 奖励耕战C . 推行县制D . 重农抑商16. (2分)据史记记载:商鞅在秦国辅助秦孝公十年间,贵族们都很怨恨他,最终导致商鞅被处以车裂之刑。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 . 承认土地私有B . 允许土地买卖C . 奖励耕织D . 规定按军功授爵17. (2分)下图修筑于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水利工程是( ) A . 长城B . 灵渠C . 大运河D . 都江堰18. (2分)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的失败,你才发现问题所在,坏事变好事”。老师引用了哪家思想来开导学生?( ) A . 儒家B . 道家C . 法家D . 墨家19. (2分)下列言论,出自孔子的是( ) A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B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D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0. (2分)韩非子一书中记载了一个饶有趣味的“守株待兔”的故事,其讽刺的是( ) A . 因循守旧的思想B . 宽厚仁慈的思想C . 消极避战的思想D . 贪图享乐的思想21. (2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诗人李白对哪一历史事件的形象描述( ) A . 陈胜、吴广起义B . 楚汉之争C . 商鞅变法D . 秦统一六国22. (2分)如图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秦朝创立皇帝制度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秦朝统一了文字A . B . C . D . 23. (2分)下列朝代中,与隋朝历史最为相似的是( ) A . 商朝B . 西汉C . 秦朝D . 唐朝24. (2分)下列关于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起义的领导人是陈胜、吴广B . 起义爆发的的时间是公元前207年C .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D . 起义并没有推翻秦朝的残暴统治25. (2分)在农民酝酿反秦的时候,潜伏着的六国旧贵族残余势力也在伺机进行分裂活动。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东郡出现“始皇帝死而地分”的刻辞,就是这种分裂活动的征兆。导致上述反秦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 始皇帝死B . 秦的暴政C . 贵族煽动D . 东郡刻辞二、 综合题(共4个小题,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13分、第2 (共4题;共50分)26. (12分)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一文物所属的远古居民的名称。仔细观察后,你能获得哪些有效历史信息? (2)图二的文字碎片出土于股墟,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请写出它的名称。 (3)图三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请写出它的名称。想一想这件青铜器能告诉我们哪些历史信息? (4)综合以上探究,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27. (13.0分)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当时变法中最为著名的是什么变法?发生在哪国? (2)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什么历史作用? (3)请结合我国目前改革成就,谈谈你的感想。 28. (12分)阅读教科书及相关史料,穿越时空,深入探究,你会发现我国古代的思想依然对今天现实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2011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联合国总部宣誓连任的时候,引用了老子的话:“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第17课材料二:在联合国大厅悬挂着一则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篇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材料三: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董仲舒)。汉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材料四:2014年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的名言,再次强调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1)老子,是_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主要是记录在_里。东汉时期,_创立了道教,尊老子为“太上老君”,对我国文化影响深远。 (2)论语记载了_的言论。他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_”学说。 (3)_帝接受儒生董仲舒的“_”建议,从此儒家学说成为了封建正统思想。 (4)战国末期法家重要的代表人物_,主张改革,反对空谈,提倡_。 (5)通过以上探究,你如何看待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9. (13.0分)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有关制度的问题: 材料一:“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史记五帝本纪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礼记礼运材料三: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同时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材料四:秦朝时全国共设三十六郡,每郡有守(相当于省长)、尉(相当于防区司令)和监(相当于监察专员)各一。郡下设县,万户以上大县设“令”;不足万户小县设“长”(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天下为家”涉及什么制度? (3)材料三体现了哪一制度?这一制度施行的目的是什么? (4)据材料四,指出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采取了哪一制度? (5)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远古、夏商周和秦朝时期国家制度不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共25题;共5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二、 综合题(共4个小题,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13分、第2 (共4题;共50分)26-1、26-2、26-3、26-4、27-1、27-2、27-3、28-1、28-2、28-3、28-4、28-5、29-1、29-2、29-3、29-4、2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