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中考历史阶段测试卷B卷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01126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中考历史阶段测试卷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20年中考历史阶段测试卷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20年中考历史阶段测试卷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中考历史阶段测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 (2016九上苏州期末)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不断演变,地方官员称呼也时有调整。如图为秦朝疆域图,图中的“琅邪郡”管辖地在西周时期的地方长官可能是( )A . 周王B . 郡守C . 县令D . 诸侯2. (2分) (2018九上江门开学考) 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开展对外活动。“尊王攘夷”的实质是( ) A . 尊崇周天子并击败周边各族的进攻B . 利用周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发展自己的力量C . 帮助周天子解除周边民族的威胁D . 保卫都城,击败周边民族3. (2分) (2018九下苏州模拟) 板书学习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根据以下板书内容,在_填上的内容最恰当的是( )A . 商鞅变法B . 大一统的汉朝C . 贞观之治D . 康乾盛世4. (2分) (2019利辛模拟)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是对哪一工程的描述( ) A . 秦始皇陵B . 都江堰C . 大运河D . 郑国渠5. (2分) (2019市中区模拟) 从如图表格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 . 中华文明的起源B .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D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6. (2分) (2019八上新泰期中)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这描述的是秦朝( ) A . 中央政权机构的设置B . 幅员辽阔的疆域C . 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D . 巩固统一的举措7. (2分) (2017七上江门月考) 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B . 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C . 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D . 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8. (2分) (2019中山模拟) 唐代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给功不较多。”诗中“河”是指什么?他对这项伟大工程持什么态度?( ) A . 黄河 否定B . 大运河 否定C . 江南河 肯定D . 大运河 肯定9. (2分) (2017七下凉州期中) 被唐太宗喻为“镜子”的著名谏臣是指( )A . 房玄龄B . 姚崇C . 魏征D . 杜如晦10. (2分) (2018七下仪征期中) 唐代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 A . 玄奘西行B . 鉴真东渡C . 文成公主入藏D . 遣唐使到来11. (2分) 被誉为“世界奇观之书”,对后来新航路的开辟曾有所启示的是( )A . 古兰经B . 旧约全书C . 圣经D . 马可波罗行记12. (2分) (2019贵州模拟) 下列关于“一带一路”史实与结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 A .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一一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开通B . 丝绸之路通到安息一说明路上丝绸之路最远只达到两河流域C . 西汉时西域的葡萄、核桃等传入内地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两地的交流更加频繁D . 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因只运输丝绸而得名13. (2分)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洪武十三年(1381年)全国总人口为59873305人,而山西人口已达到4103450人。明朝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便大量从山西往外地迁民。明政府在移民同时,给予外迁之人相关政策上的优惠和照顾,这无疑让外迁的山西人更快地投入到当地的农业生产中,与当地人共同创业,使明朝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从这段话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 ) A . 山西人口在明朝增加的原因B . 明朝政府从山西移民的原因C . 政府的优惠政策调动移民积极性D . 山西移民对迁入地经济作出贡献14. (2分) (2017潮阳模拟) 图示、图片、图表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好工具。综合如图,反映的实质是( )A . 社会制度的更替B . 生活习惯的变化C . 社会文明的进步D . 君主权力的强化15. (2分) 下列古代史实或措施,能直接促进中外交流的有( ) 张骞出使西域创立行省制度郑和七下西洋设立驻藏大臣A . B . C . D . 二、 综合题 (共4题;共80分)16. (25分) (2016泰州) 古今中外的教育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武帝为了任用精通儒家学问的人为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大学,教授儒家经典;在地方设立官学,用儒家思想培训官员,教化百姓。材料二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材料三 1898年7月,光绪帝正式批准设立京师大学堂,它的办学原则是:以中国的传统学科为主体,引进一些西方学科,构成中西结合的课程内容。材料四日本明治政府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逃走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1) 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这样做的根本目的。 (2) 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3) 据材料三概括京师大学堂课程内容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京师大学堂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 (4) 据材料四,概括日本明治政府领导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非凡的改革方案”中,教育改革最具有前瞻性和战略目光,请说出这个改革方案中的教育内容。 (5) 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看法。 17. (15分) (2017七下莱城期中) 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材料二: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材料三:请回答:(1)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 材料二中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是什么?(3) 材料三中交子最早出现于北宋哪一地区?这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两宋时期哪一行业的发展状况?18. (20分) (2016七下民权期末)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缩影,因而深深烙下了时代的印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科举制推动了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它促使一些读书人平时注意加强对古诗、律诗、词赋、散文、小说的写作训练,认真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唐玄宗时,诗赋定为科举的必考项目。唐诗名家辈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近五万首,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观。科举考试还专设“书学”一科,以书取士,更把书法艺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唐代书法成就以楷书最为突出,对后世影响极大。唐代书法家更是不计其数。摘编自中华文明史讲义材料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辛弃疾于1205年所作。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材料三:四库全书成书于乾隆年间。四库全书所收古籍许多经过篡改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如岳飞满江红名句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胡虏”、“匈奴”在清代是犯忌的。于是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百家讲坛历史频道请回答:(1) 依据材料一指出唐诗繁荣的原因。 结合所学,举两例说明材料一中的“唐代书法家更是不计其数”。(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属于什么文学形式?请指出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历史背景。(3) 材料三中,编撰四库全书时对古籍篡改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什么政策?简要分析这一政策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19. (20分) (2019七下惠民月考) 某校七年级(1)班正在进行有关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史料呈现】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北师大版七下历史教材材料二:两宋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民族政权并立。材料三:(1) 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2) 根据示意图和所学内容,请将下列一段对此示意图的简介补充完整。 北宋结束了A_分裂割据的局面,并与辽和西夏之间进行了长期的交战,后议和,与辽和西夏出于并立的状态。后B_灭辽,并南下灭亡北宋。1127年,北宋皇帝宋钦宗的弟弟_登基称帝,定都_,史称南宋。(3) 材料二中的历史人物是谁?他的主要事迹与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何联系?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答案:略2、答案:略3、答案:略4、答案:略5、答案:略6、答案:略7、答案:略8、答案:略9、答案:略10、答案:略11、答案:略12、答案:略13、答案:略14、答案:略15、答案:略二、 综合题 (共4题;共80分)16、答案:略17、答案:略18、答案:略19、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