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D卷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00608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用“长江流域”、“水稻”、“猪纹陶钵”、“干栏式房屋”等描述的原始居民是( ) A . 龙山原始居民B . 红河原始居民C . 河姆渡原始居民D . 半坡原始居民2. (2分)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过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不可能看到的场景有( ) A . 北京人共同住在洞穴中B . 北京人用火御寒照明C . 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猎取动物D . 北京人长相像猿,非常丑陋3. (2分)比较法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关于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相似之处是( ) 人们过着定居生活进入原始农业时代会制造陶器种植水稻A . B . C . D . 4. (2分)周易记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这段话反映了下列哪一种历史现象?( ) A . 半坡居民种植粟B . 河姆渡居民挖掘水井C . 半坡居民住半地穴式房屋D . 河姆渡居民使用黑陶5. (2分)大禹被称为“站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以下不属于他的活动的是( ) A . 治理黄河水患B . 建立了第一个王朝夏C . 将部落首领的位置传给桀,从此世袭制取代禅让制D . 将夏朝的都城设立在阳城6. (2分)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 . 自然灾害严重,使社会经济遭到破坏B . 王朝后期国王昏庸残暴C . 爆发平民大起义D . 少数民族入侵7. (2分)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其中出土迄今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是( ) A . 青铜立人像B . 司母戊鼎C . 利簋D . 青铜爵8. (2分)夏、商、西周的兴亡;灿烂的青铜文明;春秋战国的纷争;大变革的时代;中华文化的勃兴。根据以上信息应确定的主题是( ) A . 中华文明的起源B .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C . 统一国家的建立D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9. (2分)下图情景发生在西周后期,国王因与民争利,被平民赶走,被迫逃亡。这一事件史称( )A . 涿鹿之战B . 商汤灭夏C . 武王伐纣D . 国人暴动10. (2分)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仅有3次,而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 . 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 . 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C . 天子依附于诸侯D . 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11. (2分)商朝末年,为了完成父亲传位给弟弟季历的心愿,泰伯、仲雍兄弟避居吴地,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但他们还不可能做到的是( ) A . 传授铸造铁器的方法B . 带来青铜礼器C . 带来精美的彩陶器具D . 传播甲骨文字12. (2分)下图是目前我国落后地区仍然使用的犁耕方式。历史上农业使用牛耕不晚于( ) A . 商周时期B . 西周时期C . 春秋末期D . 战国时期13. (2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 A . 有教无类B . 温故知新C . 因材施教D . 仁者爱人14. (2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指( )A .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B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C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5. (2分)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史实是( ) A .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B . 佛教传入中国C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D . 西学传入中国16. (2分)下列关于孔子思想主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仁”就是要爱人,理解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 . “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C . 主张以“德”教化人民,反对严酷的刑罚D . 主张实行“法治”,制定严酷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17. (2分)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A . 五珠钱B . 铲币C . 刀币D . 圆形方孔半两钱18. (2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A . 周朝B . 秦朝C . 汉朝D . 唐朝19. (2分)秦灭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如图所示,主要反映的是秦统一全国的( ) A . 文字B . 货币C . 思想D . 度量衡20. (2分)战国时期历时250余年,期间战争此起彼伏,局势跌宕变幻。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战役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 A . 牧野之战B . 桂陵之战C . 马陵之战D . 长平之战21. (2分)“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此号召下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农民起义是指( ) A . 刘邦领导的起义B . 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C . 项羽领导的起义D . 张角领导的起义22. (2分)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文景之治”时的史实( ) A . 主张以农为本B . 让士兵复员生产C . 重视“以德化民”D . 定田租为三十税一23. (2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出现于( ) A . 商朝盘庚迁都殷之后B . 西周建立之后C . 秦统一六国之后D . 西汉文帝、景帝在位时期24. (2分)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实证。下图所示文物“汉代讲学图”是在四川成都出土的东汉画像砖,该文物反映的基本史实是( )A . 汉代学校的兴办B . 张骞奉命出使西域C . 司马迁采访史迹D . 西域政权使者到长安25. (2分)下面是汉武帝时期丞相任职离职表(部分),从表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姓名离职原因任职时间姓名离职原因任职时间窦婴免职1年又2月李蔡畏罪自杀3年公孙弘去世2年又4月赵周下狱死2年又7月许昌免职3年又8月刘屈氂下狱腰斩1年又2月A . 丞相在位时间较短B . 中央统治力量加强C . 君主专制加强D . 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有所改变二、 综合题 (共3题;共65分)26. (20分)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赖宗届,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人教版七年级教材(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什么? (2)你认为秦始皇的最大功绩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 (4)汉武帝为解决上述问题颁布了什么法令?建议颁布这一法令的大臣是谁? (5)汉武帝这一措施有何意义? 27.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殉,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这些历史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材料二中“决裂阡陌”指的是商鞅变法内容中的哪一措施? (3)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4)从材料二看,商鞅变法是成功的;但从材料三看,商鞅的命运是悲惨的,这告诉我们什么? 28.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仁”即要爱人,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人。材料二: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韩非子(1)材料一反映的是谁的思想主张?他属于哪家学派?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家学派思想?战国时期采用该派思想进行改革并取得重大效果的是什么事件? (3)穿越时空的七年级某班学习小组组员小华帮助百家争鸣电视台招聘一些节目主持人,有下列人员最后人围,请你帮忙给他们安排最合适的节目主持。 人围人员:孔子、庄子、韩非、墨子人与自然_法制在线_教育论坛_勤俭持家_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二、 综合题 (共3题;共65分)26-1、26-2、26-3、26-4、26-5、27-1、27-2、27-3、27-4、28-1、28-2、2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