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必修2 第6章 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9799686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必修2 第6章 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必修2 第6章 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必修2 第6章 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欢迎进入地理课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必修2 考点1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1 人地关系人地关系是指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这里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本考点需要了解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几个历史阶段 并知道不同历史阶段人地关系思想的特点 2 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 真题1 2011 北京 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日益突出全球理念 倡导全球合作 分析90年代以来推动全球合作解决环境问题的历史条件 解析 考查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 旨在考查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注意特定时间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注意从经济 政治 科技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 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 科技的发展为共同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物质条件 世界政治的多极化有利于各国协商解决环境问题 规律技巧总结 认识到解决一些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不能单靠某个国家的力量 而应该通过全球合作来解决人类面临的许多环境问题 考点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环境问题的防治需要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人口压力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分析 但从总体上看 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 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 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2 可持续发展 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其内涵概括为 生态持续发展 经济持续发展 社会持续发展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2 原则 公平性原则 发展不危及其他生物生存 开发资源不对其他国家构成危害 共享资源和环境 持续性原则 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共同性原则 解决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协作 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真题2 2011 安徽 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 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 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 完成 1 2 题 1 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A 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B 空气湿度明显增加C 干旱 洪涝频率减小D 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2 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A 推广蔗基鱼塘B 推广水稻种植C 发展节水灌溉农业D 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解析 本组题主要由区域内土地利用变化 考查区域可能的环境变化和区域发展方向 第 1 题 由图中很容易判断辽宁西北部土地利用的主要变化为31 即由湖泊变为耕地 湖泊的减少使空气湿度减小 旱涝灾害增加 水生生物物种减少 第 2 题 辽宁西北部不可能推广珠三角的蔗基鱼塘 不产甘蔗 由于辽西缺水 所以也不可能推广水稻种植 由于土地利用主要是以耕地为主 所以不可能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考虑 应该发展节水农业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同时还可以防治土地次生盐渍化 答案 1 A 2 C 规律技巧总结 人类不仅从环境中获取了物质和能量 还改变了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 人类对环境施加的影响若是恶性的 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也是恶性的 即产生了众多环境问题 要解决环境问题 必须坚持有针对性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010 山东潍坊二模 读循环经济模式图 完成第1 2题 1 下列行为能较好体现循环经济的是 消费者选用具有环保标示的产品 城市垃圾焚烧发电 集中填埋 生产企业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 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A B C D 解析 对城市垃圾应分类处理 回收利用 焚烧或填埋都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C 2 有关a过程的结果 说法正确的是 A 提供新自然资源B 产生新的废弃物C 减少污染D 节约资源 解析 图中显示a过程是废弃物分类处理 然后排放到环境中 会减少污染 C 2011 福州一中高三文综 谋求人地协调 实现可持续发展 是当前人类的共识 人口激增 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等问题是当前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据此完成3 4题 3 下列举措 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A 世界各国承担同等责任 共同保护地球B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C 改变生产方式 寻求经济活动的利润最大化D 制定全球统一目标和政策 以解决跨国界环境问题 B 解析 世界各国承担同等责任 寻求经济活动的利润最大化 制定全球统一目标和政策 以上叙述不正确 4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 正确的是 A 农村环境问题以生态破坏为主 环境污染危害不大B 农村经济落后 应先发展经济 再治理污染C 发展经济需协调好与生态 社会的关系D 植树造林 防治水土流失是治理污染最有效的措施 C 解析 环境污染无论对农村还是城市危害都很大 经济发展与环保要同时进行 水土流失与环境污染无关 5 2010 江苏无锡高三质检 造成环境质量下降的多种因素中 较难改变的是 高消费 高浪费 大排放的生活方式 自然环境的承载力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产工艺水平低A B C D B 解析 造成环境质量下降的因素中 人类的行为是容易改变的 自然界本身的承载力和调节恢复能力是有限的 并且较难改变 6 2010 江苏无锡高三质检 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正确的是 可持续发展主要是环境保护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整体协调和国际合作 控制人口增长 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A B C D D 解析 可持续发展包括社会 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合作 7 2007 上海 交通是影响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大因素 分析我国甲 乙两市交通状况及交通污染的有关资料 回答问题 甲乙两市人口密集 交通拥堵与引发的污染问题日渐突出 甲市地面公交运力不足 而出租汽车发展迅速 其所承担的客运比例已上升到20 此外 私家车车辆迅猛增加 挤占了有限的道路空间 乙市地面公交一直是客流运送的主力军 加上地铁的快速发展 它们所承担的客运比例高于甲市 但是 目前地面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线路存在走向重复的现象 注 CO对大气污染分担率 NOx对大气污染分担率 是指机动车排放的CO NOx在城市CO NOx排放量中的比重 1 在公交 地铁 小轿车等各种市内交通方式中 受天气影响较小的方式是 运量小 占据道路面积大的方式是 地铁 小轿车 2 统计图中 明显反映两市交通拥堵程度的主要指标是 平均上下班距离与平均上下班时间 3 造成甲乙两市汽车尾气污染物对大气污染分担率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多项选择 A 乙市的机动车总量大于甲市B 乙市排放污染气体的工厂数量减少C 甲市第二产业比重高于乙市D 甲市位于北方地区 冬季实行取暖 BCD 4 根据图文提供的信息 比较甲乙两市的交通问题 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 答 拥堵问题 表现 都出现了交通拥堵问题 甲市更为拥堵 原因 两市人口密集 运量大 甲市机动车总量大 道路网密度较小 出行方式中小车比重大 建议 甲市控制私家车的增长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提高道路网密度 乙市继续控制机动车的增长 提高道路网密度 优化公交线路 污染问题 表现 均出现交通噪音 汽车尾气污染 乙市污染分担率高于甲市 原因 机动车总量大 环保措施不力 建议 适当控制机动车总量 采用环保技术装置 加强相关管理措施 表述条理清楚 合乎逻辑即可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