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B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799559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如图这幅历史情景绘画反映了北美独立战争期间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指的是( )A . 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B . 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C . 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D . 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2. (2分)到19世纪,殖民地已遍及世界各地,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是( )A . 法国B . 荷兰C . 德国D . 英国3. (2分)1868年起,日本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内容有(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实行“班田收授法” 允许土地买卖,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提倡“文明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A . B . C . D . 4. (2分)2017年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下图)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在亲历十月革命之后写成的纪实作品,被誉为研究十月革命的经典文本。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最“震撼世界”的是( )A .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B .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C .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D .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5. (2分)俄国二月革命后国内存在两个政权,它们是( )沙皇专制统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A . B . C . D . 6. (2分)亚历山大二世、列宁、戈尔巴乔夫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都对当时面临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改革。下列对他们所领导的改革评价准确的是( )A . 三次改革都使国家性质发生了变化B .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 . 列宁的改革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D . 戈尔巴乔夫改革加强了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7. (2分)巴黎和会后,一位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感到新秩序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其“纠缠不清”主要是因为( )A . 加剧了西方国家与苏俄的矛盾B . 便利了列强共同侵略掠夺中国C . 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D . 没有根本上消除列强间的矛盾8. (2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影响是( )A . 任人宰割B . 分享胜利C . 和平崛起D . 洗雪耻辱9. (2分)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 以上,贸易总额缩减 ,这说明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A . 传播速度特别快B . 破坏性特别大C . 矛盾特别尖锐D . 持续时间特别长10. (2分)“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这首流行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歌曲,反映了当时美国( )A . 兴建基础设施B . 乞讨风气时尚C . 出现经济危机D . 社会道德沦丧11. (2分)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事件是( ) A . 德国突袭波兰B . 苏德战争的开始C .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D .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12. (2分)学习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小刚同学整理出以下知识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日本无条件投降标志着二战的结束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A . B . C . D . 13. (2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经济全球化( ) A . 推动了世界贸易日益规范化B . 促进了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C . 拉大了穷国与富国间的距离D . 有利于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14. (2分)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其主要目的正确的是( )A . 抗衡美苏,加强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地位B . 建立自身军事安全体系C . 促进西欧各国煤钢的联合生产D . 促进战后欧洲的经济复兴15. (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照搬苏联模式,由于不符合国情而日益陷入经济政治的危机。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各国相继进行了改革,其中较为突出的是( )A . 波兰B . 捷克斯洛伐克C . 匈牙利D . 罗马尼亚16. (2分)关于戈尔巴乔夫改革,正确的说法是( )A . 始终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B . 始终坚持以政治体制改革为中心C . 从根本上改变了“斯大林模式”D . 导致了苏联解体和世界局势的变化17. (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在赢得民族独立的同时,推翻本国封建统治的国家是( ) A . 印度尼西亚B . 印度C . 埃及D . 新加坡18. (2分)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是( )A . 纳米比亚独立B . 非洲独立年C . 印度、巴基斯坦自治D . 埃及获得独立19. (2分)1948年5月,就在以色列国宣布建立的第二天,埃及、伊拉克等国组成的阿拉伯联军,宣布对以色列进行“圣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从阿拉伯联军打着与以色列作战的旗号中可以看出,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之一体现在( )A . 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B . 外国势力的插手C . 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宗教信仰的不同D . 双方力量对比的悬殊20. (2分)下图漫画所描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地区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战火频仍 动荡不安 政局稳定 经济发展A . B . C . D . 二、 综合题 (共5题;共100分)21. (20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两国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方面进行探索和调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6月的一天,23岁的美国人阿曼德哈默,克服种种困难,来到了苏俄。他用100万美元在美国购买了100万普特小麦,用船运到苏俄去销售。这件事被列宁知道后,他热情邀请哈默前来克里姆林宫会面。列宁说:“内战使一切陷于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我们刚刚制定出的新经济政策就是要求重新发掘我们的经济潜能。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的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它将为你们提供很好的机会。”世界上下五千年(现代卷)材料二: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行业)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斯大林材料三: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罗曼罗兰还根据他在苏联的见闻撰写了莫斯科日记,在日记中,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大国崛起解说词(1)依据材料指出苏俄制定“新经济政策”的背景,说明该政策“新”在何处。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斯大林实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有何特点?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3)依据材料分析罗曼罗兰评价的是什么经济体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体制包含哪些“消极的东西。 (4)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从列宁到斯大林,一直在调整苏联(俄)的建设政策,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22. (25分)“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法令规定,农奴是法律上的“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材料二:“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管理的诱导奖励之力。”大久保利通材料三:1921年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合会注意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材料四: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在1933年末给罗斯福的信中曾说:“如果你在现行制度内实验成功,各国将进行新的更雄心勃勃的实践,而我们也可以把你任总统之日起,作为一个新的开端。”(1)依据材料一所述内容指出是俄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这次在俄国历史上的积极作用?(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久保利通的观点在日本明治维新措施中是如何体现的?(3)材料三中“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是指列宁实施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对苏俄(联)有何作用?(4)材料四中罗斯福的“实验”的中心措施是什么?凯恩斯把罗斯福的“试验成功”“作为一个新的开端”的理由是什么?(5)综合上述材料对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23. (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材料二:西欧、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材料三: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简表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战后初期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居于什么地位及其取得这一地位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三说明了西欧经济发展状况如何?(3)从材料三看,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4. (10分)世界大国在国际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对外政策和相互较量,直接影响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围绕巴尔干问题的争端,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正是那两个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酿成了世界大战。材料二: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人类社会遭遇了一场空前的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战,2017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2周年,全世界都在深刻反思(1)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什么?(2)二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二战给人类留下的启示有?25. (30分)分析探究:大国的兴衰消长,始终是世界舞台上最受人瞩目的焦点,美国和俄罗斯是当代世界较有影响力的国家,阅读下 列材料,探究问题:材料一:美国,这个只有200多年历史的年轻国家,这是一个从殖民地中诞生的国家,史册中记载着辉煌的反抗殖民统治的战争,也留下了印第安人的血泪与奴隶制度的罪恶,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发展的两个重要里程。材料二:19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逐步发展起来,工厂和矿场中机器生产逐步代替手工劳动。但是俄国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到19世纪50年代中期,俄国的生铁产量增长了两倍,而英国增长了近30倍,俄国的生铁产量仅为英国的1/15。材料三: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知识,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爆发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两次战争的转折点分别是什么? (3)为解决材料二所说的问题,俄国采取什么措施使其发生了重大转折? (4)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俄国一面调停,一面充当帮凶趁火打劫,请用一句话概括相关的侵略史实。 (5)材料三表明二战是一场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宣布中、美、苏等26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相互合作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6)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对峙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综合题 (共5题;共100分)21-1、21-2、21-3、21-4、22-1、22-2、22-3、22-4、22-5、23-1、23-2、23-3、24-1、24-2、25-1、25-2、25-3、25-4、25-5、2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