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C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799527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项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涿鹿之战是中国上古传说中一次著名的战役,下面是小红同学画的关于这次战役的四个示意图,其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 A . B . C . D . 2. (2分)下列思想主张属于墨子的是( )A . 温故而知新B . “兼爱”“非攻”C .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D . “仁政”3. (2分)北魏孝文帝改革,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话。这主要是针对( )A . 匈奴族等少数民族B . 契丹族等少数民族C . 鲜卑族等少数民族D . 在北魏经商的外国人4. (2分)现今,国家公务员招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下列皇帝中亲自出题面试,首开殿试之举的是( )A . 隋文帝B . 唐太宗C . 武则天D . 唐玄宗5. (2分)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一现象反映了宋朝哪一领域的繁荣( )A . 农业B . 手工业C . 商业D . 海外贸易6. (2分)为纪念郑和下西洋,原创大型情景剧郑和下西洋在中国航海博物馆进行了首场演出。人们之所以缅怀郑和,依据是( )A . 民族团结,永载史册B . 航海壮举、促进交流C . 祖国统一、丰功伟业D . 抵抗外辱,扬我国威7. (2分)文化的繁荣与政治经济的繁荣是分不开的,我国明清是 创作的黄金时代。( )A . 词B . 诗歌C . 小说D . 杂剧8. (2分)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教育月”从6月3日开始,历史上这一天,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领导人民取得了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这位民族英雄是 ( )A . 林则徐B . 邓世昌C . 左宗棠D . 关天培9. (2分)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B . 五四运动中发挥先锋作用的是工人C .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体现了五四运动的性质10. (2分)长征精神一直以来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进取。下列红军长征路线按照行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 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湘江金沙江赤水河吴起镇B . 中央革命根据地金沙江 遵义 赤水河 湘江 吴起镇C . 中央革命根据地 湘江 遵义 赤水河 金沙江 吴起镇D . 中央革命根据地 遵义 金沙江 湘江 赤水河 吴起镇11. (2分)下列现象和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一项的叙述有知识性错误,它是( )A . 张某在阅读申报时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B . 刘某乘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C . 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D . 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12. (2分)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这三次历史性巨变,指的是( )辛亥革命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A . B . C . D . 13. (2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一五”计划成果的是( )A . 武汉长江大桥B . 青藏铁路C . 第一批解放牌汽车D .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4. (2分)20世纪60年代,他带病坚持工作,率领河南兰考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使贫穷面貌开始改变。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他是 ( )A . 孔繁森B . 焦裕禄C . 雷锋D . 王进喜15. (2分)有些人的名字往往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的时代特征不相符的是( )A . 生于1948年,取名叫建国B . 生于1951年,取名叫援朝C . 生于1958年,取名叫跃进D . 生于1952年,取名叫卫国16. (2分)西欧奴隶制结束的标志是( )A . 恺撒独裁B . 屋大维实行元首制C .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D .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17. (2分)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由于立场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也会产生差异。如果站在美洲土著人立场上对哥伦布和发现美洲新大陆进行评价,其观点最有可能是( )A . 英雄,传播欧洲文明B . 强盗,带来深重灾难C . 强盗,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 . 英雄,促进了文明的融合18. (2分)新中国成立后头三年发生的标志性事件不包括( )A . 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B . 西藏和平解放C . 抗美援朝战争D . 土地改革运动19. (2分)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道路开始于( ) A . 日德兰海战B . 索姆河战役C . 凡尔登战役D . 萨拉热窝事件20. (2分)1931年,当美国一位伟大的发明家逝世时,美国总统胡佛提议全国各地同时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这位发明家是( )A . 瓦特B . 福特C . 莱特兄弟D . 爱迪生21. (2分)若把“新航路开辟”、“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下列表述最适合作为这一单元主题的是( )A . 走进近代社会B . 揭开殖民序幕C . 构建文化殿堂D . 推进工业革命22. (2分)使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北非关系暂时得到调整的会议是( )A . 巴黎和会B . 华盛顿会议C . 雅尔塔会议D . 开罗会议23. (2分)下列老照片记录了经济大危机时期美国人民的生活窘境。这些照片应该拍摄于( )A . 19141918年B . 19291933年C . 19371945年D . 19391945年24. (2分)新经济时代美国经济发展状况表现为( )低通胀 低失业率财政赤字减少 高增长率 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A . B . C . D . 25. (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了一项重要的措施,既帮助了处于困境中的欧洲,又刺激了本国经济的发展。这项措施是( )A . 罗斯福新政的推行B . 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C .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D .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二、 材料分析题 (共2题;共40分)26.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支撑中国作为抗日大国、国际地位得以提高的根本前提。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就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材料二: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锅内和平与国民党在谈判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随后,通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地位,领导人民当家做主。材料三:摘自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科书上册(1)根据材料一和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共产党解决图一中的历史事件时所采取的方式为例,说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的观点。(2)根据材料二和图二判断,材料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指哪一历史事件?通过这一历史事件国共两党达成了什么协定?国共双方“三年的军事较量”中,中国共产党迅速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解决图一和图二中的历史事件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解决方式有何相同点?27.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人们从战火的灰烬中走出来,是否意味着和平时代的到来?战后漫长而又短暂的半个世纪里,两个超级大国给世界带来如此强大的震撼。震撼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题。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材料三: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与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在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欧阵营里颐指气使,发号施令了。材料四:1999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以南斯拉夫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族人为借口,对南联盟境内进行狂轰滥炸材料五“我们这个星球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家园,人类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需要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应对。各国政府和人民应该共同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使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们要尊重各国的独立和主权,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坚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促进世界各国和睦相处。”(1)材料一中“两个超级大国给世界带来如此强大的震撼。”指的是什么?这一震撼开始的和结束的标志事件分别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东山再起”的原因。(3)遏制美国称霸世界的力量除了材料三中所说的还有哪些力量?材料三说明了未来政治格局是怎样的?(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说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5)根据材料五指出,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应如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二、 材料分析题 (共2题;共40分)26-1、26-2、26-3、27-1、27-2、27-3、27-4、2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