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C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9799494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1 页 共 6 页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 13 课 诗词三首 同步练习 C 卷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 8 题 共 29 分 1 2 分 下边句子中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投身革命 即为家 B 血雨腥风 应有涯 C 取义 成仁 今日 事 D 人间遍种 自由 花 2 2 分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上阕内容中 表达作者内心矛盾的诗句是 A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B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C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D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3 2 分 对李白的 行路难 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连用 停 投 拔 顾 四个动词 生动刻画出诗人既悲愤 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自我形象 B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这两句诗中 作者的思绪从前文的 坚冰塞川的黄河 和 大雪 满山的太行 飞到遥远的上古 从上古两位圣贤的曲折经历中得到慰藉和启发 C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 今安在 诗人反复咏叹 充分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D 此诗想象丰富雄奇 感情基调豪迈乐观 充分显示出李白诗作的浪漫主义特色 4 2 分 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内容的理解 错误的一项是 第 2 页 共 6 页 A 首联中的词语 凄凉地 弃置身 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 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 虽人事全非 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 颈联 沉舟 和 病树 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 尾联点明酬赠题意 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 也是和友人共勉 5 2 分 解词 酬 巴山楚水 弃置身 翻似 怀旧 长精神 6 3 分 囚绿记 的作者 原名 浙江天台人 现代 家 家 主要 作品有 7 6 分 古诗文默写填空 1 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3 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 苏轼 水调歌头 4 如何处理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关系 十则 中的 一句 对此 做了很好的诠释 8 10 分 理解性默写 1 饮酒 被工同维誉为 不知何者为我 何者为物 达到了物我合一境界的名句是 2 李白的 行路难 中通过 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 形象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抑 郁 3 行路难 中用比喻修辞表现诗人欲行无路 心绪茫然的句子是 4 行路难 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 5 表现诗人不怕闲难 充满信心 有远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名句是 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第 3 页 共 6 页 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以春花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 8 与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9 龚自珍虽辞官还乡 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句子是 二 诗歌鉴赏 共 5 题 共 43 分 9 12 分 阅读李白的 行路难 其一 完成题目 1 请分析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情感 2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这两句写得极好 请简要分析 3 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停 投 拔 顾 四个连续的动作 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 内心苦闷 压抑的心情 B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真实地写出诗人渡黄河 登太行时面临着 冰塞川 雪满山 的 艰难险阻 C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 今安在 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 写出了诗人遭遇坎坷的现状 凸现了他苦 闷 彷徨 茫然的心理 D 诗歌中交织着苦闷与追求 失望与希望的矛盾 但诗人对个人前途仍抱有美好期待 10 7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 回答相关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1 下列加点数字与本诗 二十三年 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第 4 页 共 6 页 A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B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C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隔篁竹 D 皓月千里 一碧万顷 2 全诗表达了作者 的胸襟和 的态度 11 7 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 欢饮达旦 大醉 作此篇 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 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偏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 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1 苏轼在孤寂 愁苦 矛盾中思索 词中哪几句最能看出他的人生感悟 2 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 12 7 分 阅读刘禹锡的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完成题目 1 诗的颔联借用 闻笛赋 烂柯人 两个典故 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请说说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一诗句的哲理内涵 3 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 凄凉地 和 弃置身 写出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 流露出诗人压抑已久的愤激心情 为全诗 定下了感情基调 B 颔联用典故抒写对岁月流逝 人事变迁的感慨 作者用王质烂柯的典故 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 如今回 第 5 页 共 6 页 来 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 只能表示悼念而已 C 颈联景 情 理相结合 对举 舟 帆 与 树 木 体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 同 时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 D 尾联点明馈赠原意 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 也是和友人共勉 长精神 三字含义深刻 表达了诗人意 志不衰 坚忍不拔的气概 13 10 分 2017 八下 苏州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下列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1 首句中的 君 在诗中指 2 李商隐的 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白的 长风万里送秋雁 都有一个 秋 字 试比较两句中 秋 所表达的 情感有何不同 3 虚写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表现手法之一 可以传物之神 托情之深 喻志之壮 寓理之趣 使文章更具含 蓄之美 下列诗句中 没有采取这种表现手法的一项是 A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 夜雨寄北 B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杨巨源 城东早春 C 须晴日 看红妆素裹 分外妖娆 毛泽东 沁园春 雪 D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苏轼 江城子 第 6 页 共 6 页 参考答案 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 8 题 共 29 分 1 答案 略 2 答案 略 3 答案 略 4 答案 略 5 答案 略 6 答案 略 7 答案 略 8 答案 略 二 诗歌鉴赏 共 5 题 共 43 分 9 答案 略 10 答案 略 11 答案 略 12 答案 略 13 答案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