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同步导学地理(课件):人教版必修3第4章第2节 第一课时对外开放的前沿和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9799060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同步导学地理(课件):人教版必修3第4章第2节 第一课时对外开放的前沿和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新课标同步导学地理(课件):人教版必修3第4章第2节 第一课时对外开放的前沿和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新课标同步导学地理(课件):人教版必修3第4章第2节 第一课时对外开放的前沿和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欢迎进入地理课堂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 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 了解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策与措施 1 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区位条件 2 掌握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发展的两个阶段的特点 3 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与措施 第一课时对外开放的前沿和工业化 城市化的推进 1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 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 区域工业化必然城市化 城市化反过来又会工业化 3 珠江三角洲地区得益于而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区之一 带来 动力 促进 优惠政策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 工业化为什么可以促进城市化 答案 个地区工业的发展 可以使农业人口向第二 三产业转移 农业人口数量减少 导致城市人口总数增多 并且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大 同时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从而促进城市化 具体如下图所示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区域农业的发展B 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 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C 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速度与全国是同步的D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在国际特定条件下实现的 解析 一般而言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 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 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在全国处于前列 而不是与全国同步 其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在国内各种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答案 B 1 国际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调整 1 产业结构 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第三产业比重不断 2 工业内部 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2 国内背景 国家的政策 产业结构 上升 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 技术 知识密集型 对外开发 3 有利的地理条件 1 区位条件 位于我国南部沿海 毗邻 靠近 2 最大的侨乡之一 广大华侨和港澳台同胞通过 为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港澳 东南亚 引商 引资 投资 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国际国内背景 歌诀法记忆珠江三角洲率先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条件产业调整创机遇 政策优惠抓先机 区位侨乡引外资 开放前沿弄潮儿 2 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何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 答案 劳动密集型产业多倾向设置在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而资源密集型产业需靠近原料产地 因此发达国家在全球寻找最优区位 以便将成本降到最低 3 侨乡对珠江三角洲发展外资企业有何影响 答案 海外华人 华侨在到国内投资建厂时 往往具有一定的乡土情结 多到自己的故乡投资 同时华人 华侨的投资也带动了其他外商到珠江三角洲投资设厂 2 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是 A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B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C 原有工业基础较好D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解析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有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国际背景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良好的区位条件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20世纪八十年代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 答案 C 1 工业化进程呈现两个发展阶段 2 城市化推进 表现在猛增 扩大 提高 城镇数量 城市规模 城市人口比重 改革开放以后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 以东莞为例看珠江三角洲工业化 城市化进程 4 1979 199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缓慢 为什么 答案 虽然这一阶段国家已实施对外开放的政策 但由于是初期 外商出于风险考虑 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同时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 因而导致工业增加值增长缓慢 3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表现在 A 郊区城市化B 城市人口比重逐步降低C 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D 涌现出大量的卫星城 解析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 一方面使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 使城镇数量猛增 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 而非郊区城市化和出现卫星城 同时 城市的规模也在迅速扩大 从而使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而出现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答案 C 1 2011 杭州高二检测 2011年6月18日 广东省已经下发 珠江三角洲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工作奖评办法 投入实施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 2020 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将珠江三角洲纳入全国发展战略层面制订规划 读下图 回答有关问题 1 分析图示区域发展经济的条件 2 改革开放以后 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原因何在 3 在上图所示区域内 香港以自由贸易 转口贸易 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 自由港 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 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分布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解析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 1 对自然条件的分析应从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水源 港口条件等方面去分析 社会经济条件可从科技 劳动力 政策等方面分析 2 从区位和历史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应首先考虑其特殊的位置 然后分析其地理传统和原有基础 3 从材料中可得到启示 即该地产业结构的差异以及资金和劳动力费源的优势和互补性 充分利用各区的相对优势 采取分工与合作 达到 前店后厂 的地域分工与合作模式 答案 1 有利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非常优越 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 珠江水系在这里水网密布 且降水丰沛 三角洲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该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海陆交通便利 科技较发达 劳动力充足 政府政策优惠等 不利条件 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 人均耕地少 环境污染严重 2 地理上毗邻港澳 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 3 香港以第三产业闻名 广州 珠海等以第二产业闻名 这两者优势互补 相互促进 香港拥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场机制 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珠江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空间 如人力资源丰富 自然条件优越 交通便利等 1 深圳在改革开放以前还是一个人烟稀少的边陲小镇 设立特区后 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 就发展成一个大城市 据此回答 1 2 题 1 深圳迅速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 地理位置B 政治因素C 交通因素D 科技因素 2 我国加入WTO后 成为影响深圳发展的新的主导因素是 A 环境B 旅游C 交通D 科技 解析 1988年11月 国务院批准深圳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 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基于上述政治上的措施 深圳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 成为我国人口在百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之一 在深圳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 高新技术产业发挥了龙头作用 近些年来 深圳开始重点发展计算机软件产业 通信产业 微电子及基础元器件产业 视听产业 机电一体化产业 轻工产业和能源产业七大主导产业部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深圳迅速发展的主导因素是政治因素 而科技是深圳近些年来发展的新的主导因素 答案 1 B 2 D 2 2011 广州高二质检 读我国某河流三角洲区域图及A城市主要工业占进出口总额比重变化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城市名称 B D E 2 A城市是 C城市是 回归祖国后在我国行政区划分中属于 3 从总体趋势看 A城市的 工业比重逐渐下降 工业比重持续上升 4 图中三条曲线的变化反映了A城市工业由 密集型向 密集型转变的趋势 解析 此题以香港作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我国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的掌握情况和对现代工业发展变化趋势的理解 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首先要读懂图 图的纵 横坐标各代表什么 图中折线的变化趋势如何 其次注意比较图中所给的工业部门 普通服装制造 纺织工业属劳动密集型工业 这类工业比重在下降 电子电器工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工业 这类工业比重在上升 由于微电子技术广泛应用后 某些劳动密集型工业改用电脑控制 原来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的地区也在向知识密集型的工业方向发展 答案 1 深圳珠海广州 2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3 纺织电子电器 4 劳动知识 2011 东城测试 读甲 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 回答2 3题 2 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A 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B 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C 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D 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3 关于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区属于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B 乙地区属于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C 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D 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 解析 第2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 这两个地区都是由于实现了工业化 导致大量的人口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 大量的农业土地变成了工业用地 从而带动了城市化 第3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 甲地区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资 外资企业的建立推动了该地区工业化的发展 从而带动了城市化 即该地区属于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 答案 2 D3 A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