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同步导学地理(课件):人教版必修3第1章第1节 第一课时区域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9798972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同步导学地理(课件):人教版必修3第1章第1节 第一课时区域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新课标同步导学地理(课件):人教版必修3第1章第1节 第一课时区域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新课标同步导学地理(课件):人教版必修3第1章第1节 第一课时区域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欢迎进入地理课堂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 了解区域的含义 以两区域为例 比较自然环境 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2 以某一个区域为例 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1 了解区域的概念 涵义及主要特征 2 对比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 理解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了解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 第一课时区域及地理环境差异区域发展的影响 1 概念 人们在的基础上 按一定的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 2 特征 具有一定的 以及一定的面积 形状和 其内部的特定性质 地理差异 空间单位 区位特征 相对一致 指标 边界 如何完整地认识一个区域1 理解区域的内涵 1 区域是地表空间单位 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具有一定的层次 存在级别差异 2 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和边界 其中 有的边界是明确的 如国界 省界 有的则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 如自然带边界 语言文化边界 3 区域是客观存在的 是按照不同的要求 对象加以划分的 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2 把握区域的特征 1 区位特征 确定某一区域的位置 海陆位置及纬度位置 以及与周围区域的联系 即相对位置 2 整体性 即组成区域的各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关系 如图所示 3 差异性 指一区域与其他同等级区域之间存在着差异 同一区域内部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这种差异包括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两个方面 是进行区域划分的基础 4 可变性 首先是指区域边界的相对模糊性 虽然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如行政区 但是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如干湿地区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其次是指对同一地表空间 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 所用的方法和指标不同 可得到不同的划分方案 例如 三大自然区和三个经济地带 区域的特性 1 区域划分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 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2 认识区域特征有什么实践意义 答案 整体性对于利用资源 修复生态系统 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差异性有利于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 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1 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B 区域内部存在差异 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C 区域都是根据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的D 区域划分的指标 既可以是单一指标 又可以采用综合指标解析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以及一定的面积 形状和边界 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如行政区 但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如干湿地区 区域之间存在差异 区域内部相对一致 答案 D 1 区域差异 由于的差异 人们生产 生活特点不同 区域的发展水平 存在差异 2 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对比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 发展方向 北纬30 东部沿海 北纬43 48 东北 亚热带季风 温带季风 大陆性 水稻土 水田 黑土 旱地 贫乏 石油 水田 水稻 一年两熟至三熟 综合性 重化工业 玉米 旱地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秦岭 淮河南北的自然条件和农业对比 3 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地的纬度位置差异 长江三角洲由于纬度低于松嫩平原 所以年平均气温高于松嫩平原 4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 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案 长江三角洲年降水量较多 受季风气候影响 呈现出由南向北减少的分布规律 松嫩平原年降水量较少 受季风与地形的影响 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的分布规律 5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 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 长江三角洲的河网密度大于松嫩平原 这种河网密度大的特点使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水稻 渔业生产基地及桑蚕生产基地 而松嫩平原由于河网密度小 加之降水少的原因 农业生产以旱田为主 因此可以说 河网密度的不同导致两地形成了以水田为主和以旱田为主的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 6 资源丰富的地区是否一定能发展成工业区 并形成工业城市 为什么 答案 不一定 区域资源和环境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 影响区域的发展水平和方向 如果一个区域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但其自然环境条件恶劣 那么该区域的良性发展就会很难实现 2 长江三角洲的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 东北平原只能一年一熟 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地的 A 光照条件不同B 热量条件不同C 水分条件不同D 土壤条件不同解析 作物的熟制主要和热量条件有关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相比较 长江三角洲的纬度低 热量条件优于松嫩平原 所以长江三角洲的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到三熟 而松嫩平原的热量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 答案 B 3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发展农业生产共同的有利条件是 A 人均土地占有量大B 河网密布 灌溉水源便利C 雨热同期的气候 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D 土地集中连片 便于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解析 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 这两种气候都是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答案 C 1 我国 十二五 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 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 经济布局 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 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 重点开发 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据此完成 1 3 题 1 以上划分是按 A 单一指标划分的B 自然指标划分的C 综合指标划分的D 地理位置划分的 2 关于所划分功能区域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B 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C 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D 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 3 这种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的特点是 A 整体性B 差异性C 开放性D 阶段性 解析 此题可按以下思路分析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 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 经济布局 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等 很明显为综合性指标 优化开发 重点开发 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中 部分主体功能区域是重叠的 划分的国土空间地区各具特色 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特点 答案 1 C 2 A 3 B 1 读下图 完成 1 2 题 1 上图所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A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 形状和边界B 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C 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D 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 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 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 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 发展水平B 生活特点C 发展方向D 发展条件 解析 由图可知 按照多年平均降水量我国可划分为不同的干湿地区与农耕区 各区域内部降水量数值具有明显的数值一致性 各区域气候因素的差异 影响其农业发展类型 说明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方向有影响 答案 1 B 2 C 2 2011 试题调研 结合甲 乙两区域图 回答问题 1 图中甲是我国的 地区 乙是 国家 列表比较甲 乙两地区的地理环境的差异 2 甲区域位于我国的 高原地区 东南部易发生地震 其地质构造条件是 易发生滑坡的地形条件是 3 a城是历史文化名城 甲区域铁路的修通 加快了该城 业 业的发展 这将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为了保护优美的环境 a城应充分利用本区域的 等新能源 4 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 请你归纳出三点 5 甲 乙两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不同 主要取决于两区域资源的差异 为了证明两区域耕地 淡水资源存在着差异 你应重点阅读图中哪几个方面的信息 请归纳 6 乙区域北部河流比南部河流的水能丰富 而世界著名的水电站b却建在南部 其原因有哪些 7 保护乙区域北部的代表性植被 对全球生态环境有何重大意义 解析 本题综合性强 对我们的地图阅读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不同区域的比较方法等地理学科素质能做一个很好的考查 难度为中等偏难 甲区域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 乙是巴西 主要地形单元是亚马孙平原 答案 1 青藏巴西 2 青藏多活动断层 近板块交界处 山高坡陡 3 旅游商 服务 手工 太阳能地热能 风能 4 主要分布在东部 沿交通线分布 沿谷地 沿河流 分布 5 地形 山地 高原 平原的比重 地势 海拔高度 河流密度 不同河段的径流量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答出4个方面即可 6 南部水电站靠近大城市 工业区 或靠近能源消费地 7 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保持生物多样性 2 2011 试题调研 古民居作为中国的一种独特文化 被世界所关注 下列四幅民居图为几种典型代表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图示表示北方民居的是 表示南方民居的是 2 依据b图 推测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怎样的 3 图中各地区与对应的典型农作物搭配正确的是 A a 春小麦B b 甜菜C c 水稻D d 小麦 解析 答案 1 b ca d 2 b图为蒙古包 反映的是一种适应游牧生活折卸灵活的房子 这是人类对草原降水较小 植被以草原为主的环境的适应 3 B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