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0月份月考试卷C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797438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0月份月考试卷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0月份月考试卷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0月份月考试卷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0月份月考试卷C卷一、 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最早吃到米饭的是( ) A . 北京人B . 山顶洞人C . 半坡居民D . 河姆渡居民2. (2分)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下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 .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B . 统一国家的建立C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 . 民族关系的发展3. (2分)下图最能体现2000多年前我国哪一领域的成就?A . 青铜制造业B . 冶铁业C . 科学技术D . 音乐文化4. (2分)我国早期国家形成的标志是( ) A . 华夏族的形成B . 商朝的建立C . 禅让制的实行D . 夏朝的建立5. (2分)能用稻米做饭的是( ) A . 北京人B . 山顶洞人C . 半坡居民D . 河姆渡居民6. (2分)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百家争鸣”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 . 大变革的时代B . 统一国家的建立C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 . 民族关系的发展7. (2分)孔子是中国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博大精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判读下面三张关于孔子的图片,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认识是( )他是思想家,四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是教育家,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他认为人才应有多种优良素质,主张“兼爱”、“非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倡法治和改革A . B . C . D . 8. (2分)当代历史学家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 A . 商朝创造的最早文字B . 主要书写材料是龟甲或兽骨C . 明朝人王懿荣发现的D . 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文字9. (2分)下面哪个国家在战国时期不存在了?( )A . 楚国B . 齐国C . 晋国D . 燕国10. (2分)下列有关北京人生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制作磨制石器B . 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C . 将石珠钻孔做成饰品D . 用骨针缝衣服11. (2分)下列现象中不能成为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的是( ) A . 打制工具的出现B . 家畜饲养C . 磨制工具D . 农作物的出现12. (2分)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的时候,重点提到了“黄河流域”、“粟”、“彩陶”。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A . 元谋人遗址B . 山顶洞人遗址C . 河姆渡遗址D . 半坡遗址13. (2分)假如你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下列哪件事情不可能发生( )A . 你作战有功,被赏赐很多良田B . 你耕种土地,喜获丰收,得到了政府的奖励C . 你看病时,医生会切你的脉搏D . 你看到了屈原用隶书写的离骚14. (2分)农业是天下的根本。在古代,由我国先民最先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A . 粟、小麦B . 水稻、玉米C . 水稻、粟D . 水稻、小麦15. (2分)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 打制石器 钻孔石斧 鱼纹彩陶盆 稻谷遗存A . B . C . D . 16. (2分)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此时是( ) A . 公元20世纪B . 公元前20世纪C . 公元21世纪D . 公元前21世纪17. (2分)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一直流淌着“工匠精神”的基因。下图的青铜器体现了古代工匠追求极致与品质的精神,它铸造于( ) A . 秦朝B . 周朝C . 夏朝D . 商朝18. (2分)在一次烹饪课上,一位同学把大米和小米做成的粥命名为“炎黄子孙”,表达了对我国古代的原始农耕成就的崇敬之情。“大米和小米”与下列哪两个原始居民有关系( )北京人 山顶洞人 半坡人 河姆渡人A . B . C . D . 19. (2分)记者2014年10月ll日从农业部获悉,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超级稻第四期攻关项目获得重大突破,创造了亩产1 0267公斤的新纪录。我国古代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 A . 山顶洞人B . 北京人C . 河姆渡人D . 半坡人20. (2分)学校新来了一个风趣的历史老师,她作自我介绍时说到:“我的名字与战国有缘,我的姓是战国时期地处最西的一个国家的名称,我的名是战国时期地最北的一个国家的名称。”这位历史老师的名字是( ) A . 楚秦B . 齐燕C . 秦齐D . 秦燕21. (2分)下列诸子百家中的各派别中,与其观点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 . 儒家提倡“仁”,以德治国B . 法家强调以法治国,加强统治C . 道家主张“民贵君轻”,强调“无为而治”D . 墨家主张“兼爱”,强调“非攻”22. (2分)春秋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 ) A . 铁器的使用B . 用牛耕作C . 大兴水利D . 青铜器的使用23. (2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派别中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是( )A . 儒家B . 道家C . 法家D . 墨家24. (2分)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变革的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A .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 . 实现富国强兵C . 缓和社会矛盾D . 增强东周王室实力25. (2分)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齐人”、“鲁人”,“楚人”、“燕人”等名称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 . 分封制B . 郡县制C . 三省六部制D . 行省制26. (2分)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它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 他们主要使用骨耜农具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 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A . B . C . D . 27. (2分)下列属于老子思想的是( ) A . “仁”B . “兼爱”“非攻”C . “无为而治”D . “礼治”28. (2分)左传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之大事”最早以文字形式记载在下列哪种材料上( ) A . 鹿皮和虎皮B . 龟甲和兽骨C . 青铜器D . 树皮29. (2分)促使原始人类定居下来生活的重要原因是( ) A . 自然环境的变化B . 野果和野兽充足C . 原始农业的发展D . 学会了建造房屋30. (2分)元谋人、北京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 A . 神话传说B . 史书记载C . 学者推断D . 考古发掘二、 综合题 (共3题;共45分)31. (20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在中国古代史有充分的体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自古以来,人类通常是逐水草而居,时至今日,大量人口集居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材料三:“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净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材料四:(1)材料一中分别为什么原始居民的房屋?影响两处房屋结构不同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在远古时期采用疏导方式成功治水的英雄人物是谁?战国时期和谐利用水资源的典范工程是什么?这一工程又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3)材料三中孟子的思想已经渗透了对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观点,在政治方面,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指出促使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32.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形势图材料二:战国形势图(1)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谁?在争霸过程中提出什么口号? (2)写出图中A,B,C,D所代表的国家名称。(只填写在下列横线上,不用填在图上)A_;B_;C_;D_(3)图中赵、魏、韩三国是由_国分裂而来。 33. (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材料二 禹传子,家天下。材料三 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哪一项民主制度?请举例说明古代的哪几位先贤是通过这种方法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 (2)材料二反映出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 (3)材料三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二、 综合题 (共3题;共45分)31-1、31-2、31-3、31-4、32-1、32-2、32-3、33-1、33-2、3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