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中考历史阶段测试卷(II )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796878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中考历史阶段测试卷(II )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20年中考历史阶段测试卷(II )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20年中考历史阶段测试卷(II )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中考历史阶段测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有关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历史,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禹传子,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B . 商汤和周文王懂得重用人才、关心百姓,他们分别建立了商朝和周朝C . 夏桀和商纣王失国的重要原因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D . “国人暴动”和“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主角都是周幽王2. (2分)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开展对外活动。“尊王攘夷”的实质是( ) A . 尊崇周天子并击败周边各族的进攻B . 利用周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发展自己的力量C . 帮助周天子解除周边民族的威胁D . 保卫都城,击败周边民族3. (2分)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由于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痛感脸面尽丢。为此,秦孝公( )A . 实行分封制B . 任用商鞅变法C . 推进大一统D . 推行汉化政策4. (2分)假如你能够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唐朝,不可能经历到的事情是( ) A . 到赵州桥上散步B . 阅读大唐西域记C . 看阎立本作画D . 遇到王羲之父子出游5. (2分)电影墨攻展现了墨家学派的思想主张,下列观点属于墨家思想的是( ) A . 实行“仁政”B . 主张“兼爱”“非攻”C . “无为而治”D . 以法治国6. (2分)我国两千多年王朝统治的基本体制是( ) A . 禅让制B . 分封制C . 郡县制D . 中央集权制7. (2分)下边为汉朝一官职的印文。该官职的主要职能是( )A . 负责军政B . 监察官吏C . 管理赋税D . 掌管礼仪8. (2分)在我国古代有这样一项水利工程,它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这项水利工程是( ) A . 都江堰B . 长城C . 灵渠D . 隋朝大运河9. (2分)秉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理念,并成就“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皇帝是( )A . 秦始皇B . 汉武帝C . 唐太宗D . 宋太祖10. (2分)下面是陈扬同学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他把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排乱了,请你帮他纠正一下,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A . B . C . D . 11. (2分)元朝时,既是全国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的城市是( )A . 大都B . 上都C . 杭州D . 泉州12. (2分)京杭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它是在利用天然河道和已有古运河基础上,不断开凿、连通而成,比较下列三幅图片,回答小题。 (1)比较三幅地图,我们可知大运河中挖掘最早的一段是( ) A . 永济渠B . 通济渠C . 邗沟D . 江南河(2)隋炀帝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大运河,并多次沿运河南下巡游,其主要目的是( ) A . 显示皇权威严B . 加强对全国的控制C . 满足个人享乐D .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3)元朝运河与隋朝运河相比,进行了“裁弯取直”,主要原因是( ) A . 政治中心转移B . 造船技术提高C . 海运发展迅速D . 陆路运输加强(4)元朝运河改道后,下列哪一城市的商业地位快速下降( ) A . 北京B . 洛阳C . 扬州D . 杭州13. (2分)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洪武十三年(1381年)全国总人口为59873305人,而山西人口已达到4103450人。明朝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便大量从山西往外地迁民。明政府在移民同时,给予外迁之人相关政策上的优惠和照顾,这无疑让外迁的山西人更快地投入到当地的农业生产中,与当地人共同创业,使明朝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从这段话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 ) A . 山西人口在明朝增加的原因B . 明朝政府从山西移民的原因C . 政府的优惠政策调动移民积极性D . 山西移民对迁入地经济作出贡献14. (2分)下列关于文字狱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文字狱是从清朝开始出现的B . 清朝的文字狱规模大,次数多C . 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D . 文字狱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15. (2分)下列如图文物中,能够说明清政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的是( ) A . B . C . D . 二、 综合题 (共4题;共80分)16. (25分)教育可以改变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面貌。材料一:英国初等教育伴随着工人阶级的斗争而发展,为缓和阶级矛盾,英国给予了工人一些受教育的权利。19世纪下半叶,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技术革新要求工人受到更多的教育,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逐渐与英国开展经济竞争,工人运动也日益激烈。1870年,英国政府出台了初等教育法(又称福斯特法案),进行强迫初等教育,标志着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形成。1876年教育法规定,家长有义务送子女入学。1880年教育法将实施义务教育的年龄定为5-10岁。1891年教育法规定实施免费初等教育。1899年教育法又将义务教育的年龄提高到12岁。到1900年,基本上普及了初等教育。材料二:自明治维新以来大为兴办小学教育,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近代思想水准的不断提高,小学教育日益普及,就学率不断上升。1873年小学就学率只有28.1%,1890年达到50%,到1905年达到96%。1919年以后均为99%。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不足半个世纪就实现了国民教育的普及,对资本主义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材料三:在维新派中,严复是中国最早的较系统地介绍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思想的先驱人物。他创办了北京通艺学堂、上海复旦公学等学校,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年。他翻译了斯宾塞的德育、智育、体育-书,译名为劝学论。他是首先在我国传播西方资本主义德、智、体三育并重教育的维新主义者。严复认为改良中国的社会,自强图存,保种保国,主要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日鼓民力、二日开民智,三日新民德”,就是要使国家三强:“血气体力之强、聪明智虑之强、德行仁义之强”。(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政府为什么要改善初等教育状况? (2)根据材料二可知,日本在哪一时期开始大力普及国民教育,什么时候基本实现?日本普及国民教育起到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三,叙述严复在中国近代文化教育领域的地位 17.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会上(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卷五十四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陆游集材料三: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南方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从农业、海外贸易方面各举一例)(4)结合古代经济发展的过程,谈谈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18. (20分)唐朝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魏征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材料三:至(开元)十三年(725年)封泰山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过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南诣荆襄(今湖北荆州、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凉府(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杜佑通典材料四: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材料五: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唐朝文化传播四方(1)采纳魏征建议开创“贞观之治”的皇帝是谁?上则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 (2)材料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吐蕃人是现在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 (3)请根据材料归纳开元年间繁荣的表现。(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元年间的哪些措施对上述局面的出现起到了促进作用?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什么? (5)材料体现了文明交流的哪些形式?请列举“这一群人”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据材料的史实,请你谈谈对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华文明的启示。 19. (20分)综合探究:中华文明亘古久远,瑰丽多彩且不说秦汉雄风、魏晋风度,单是大唐气象就让多少人荡气回肠、百转千回锦绣两宋,大元一统,物华大明,康乾辉煌犹如一幅幅流光溢彩的画卷,溶进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凝固成人类的精神家园。【盛世大唐】材料一: 隋唐时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唐朝国力在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因此华人也被称为“唐人”,现今西方华人聚居处也被称为“唐人街”。【锦绣两宋】材料二: 南宋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 。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大元一统】材料三: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元史【物华大明】材料四: 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东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伟大的和平使者【落日辉煌】材料五: 毛泽东曾经评论说,康熙皇帝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1)请写出唐朝的第一个盛世名称及鼎盛时期的统治者(2)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唐朝不仅有吸纳世界文化精华的魄力,也有远播中华文化的气度与能力,试从唐朝的对外关系中各举一例说明。(3)为经营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南方的赋税收入在国家财政中的比重也已经超过北方。这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4)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元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举两例说明。(5)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最远到达哪里?(6)如图清时期全图中我国疆域南到哪里?今天,一些国家在南海兴风作浪,妄图将占有的岛礁合法化从维护国家统一角度出发,你有何感想?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2-2、12-3、12-4、13-1、14-1、15-1、二、 综合题 (共4题;共80分)16-1、16-2、16-3、17-1、17-2、17-3、17-4、18-1、18-2、18-3、18-4、18-5、19-1、19-2、19-3、19-4、19-5、1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