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科教育研究方法期末复习应考指南.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795297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专科教育研究方法期末复习应考指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学教育专科教育研究方法期末复习应考指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学教育专科教育研究方法期末复习应考指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专科教育研究方法期末复习应考指南重庆电大巴南分校 陈元新,2007年12月一、复习应考的基本要求教育研究方法是小学教育专科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的期末考试由中央电大命题,因此,考试的所有复习资料都应使用中央电大责任老师给出的资料。(一)考试范围孟庆茂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教育研究方法中1、2、3、4、5、6、7、9、10章的内容。教材的第8章不属于本次考试的范围,大家可以不复习。(二)考试形式该课程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三)考试时间90分钟(四)考试题型及分值考试题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判断题(60%);单项选择题(15%);简答题(14%);实践题(11%)。(五)复习考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多读教材,熟悉教材的章节结构;2、本次考试判断题所占比重最大,从复习题来看,判断题主要考的是相关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的内容,由于平时作业上没有这类题,所以大家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重点复习期末复习小册子上的判断题;3、回答简答题时,要点一定要清晰; 4、实践题主要考加权平均数的计算,相关的计算方法在上课和期末复习指导课上已重点讲过,请大家认真复习计算方法。二、复习应考资料及其使用本次考试的参考资料有以下3种:(一)平时作业根据往届考试试卷的情况看,期末考试的试题有一部分是平时作业中的原题,请同学们一定要把平时作业的答案整理规范,认真复习平时作业中的题目。(二)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包括考试的形式和说明、重点知识点和自测题三个部分,在这三个部分中,重点知识点是最关键的,考试的题目绝大部分来自重点知识点所给定的范围,同学们一定要结合考核重点知识点的提示来阅读教材,对相关知识点要熟练掌握。(三)教材期末考试所有的知识点均来自教材,请大家考前一定要抽出时间把教材读一遍,熟悉教材的结构和重点知识点。三、复习考试重点范围第一章概述1. 科学研究的程序P112. 科学方法论的一般问题P143. 三论与科学方法P204. 科学及其特点P25. 科学方法P7第二章 确定研究课题1.研究问题的提出P272.确定研究问题的三项原则P28第三章教育科学研究设计 第一节 教育科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研究设计的目的在于保证教育科学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制定出具有比较周密、科学、有效和系统化的研究工作程序和安排的计划,实现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获得客观、可靠、正确和有价值的研究结果。研究标准主要指对研究设计的信度、效度方面提出的一般和某些特定的要求。信度指研究的数据资料收集程序所体现的一致性程度。一般,效度分为内部效度、外部效度、构思效度和统计效度四种情况。信度对效度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一个有效度的研究程序必然是可靠的(或说有信度),但反过来,有信度不能保证一定有效度。第二节取样设计 取样是通过一定方式从研究总体中选取出来的、有一定数量要求的、供观察分析的样本。人们通过观察样本的特征,能对总体的特征进行推论。为使样本能够代表总体,样本不是任意选取的,而是通过一定的、有规律的、系统的随机方式选取,其理论依据来源于概率理论和统计规律。取样的方式分为随机方式和非随机方式。随机方式由简单随机样本、分层随机样本、系统样本等具体方式,它是常用的取样方式。理想的样本数量应足够大,以便能充分代表期望推测的总体。在概率统计理论中,30个左右的样本恰值小样本t临界值和接近常态概率表中大样本z临界值。大样本和小样本取样采用不同的数学处理方法。第三节执行设计 在研究设计中,变量指在数量、性质上可以变化、测量、操纵、控制或观察的条件、现象、事件或事物的特征。变量的简单分类包括三种形式:自变量、因变量和干涉变量。自变量指研究中,被操纵和控制以弄清它们与观察现象的联系的那些条件或特征。自变量有两类,一类是处理变量,一类是归因变量。前者是受人员操纵的、为被试安排的那些因素。归因变量指研究人员不能排除的那些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等)。因变量指随着自变量的引入,排除或改变自变量而出现、消失或变化的条件和特征。干涉变量指一个研究或一个样本中可以影响因变量(即测量结果),并与自变量的效果混淆起来的那些方面。干涉变量分插入变量和无关变量两种情况。要消除研究中的干涉变量在理论上是不可能的,但是适当的研究设计却可以使研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它的影响。控制无关变量指通过若干研究设计的方法,抵消或极大的限制它对研究的影响。常用的方法有:消除变量、平衡法、统计方法等。变量的操作性定义用于对变量采用人们可以观察和测量的操作性行为(或事物、事件、现象等)进行规定。操作性定义中使用的术语在描述变量方面并不一定有用,或者说,看上去不像一个真实的定义(抽象的定义)那样揭示变量的内涵,但是却很容易加以观察和记录,这对教育科学研究十分重要。研究指标用于对研究变量的类别、状态、水平、速度等特性项目的具体测量。研究变量的情况是通过测量其研究指标来说明的。研究指标分为定类指标、定序指标、定距指标和定比指标四种类型。研究指标依据研究课题的理论构思(或假设)、变量的情况来确定,它应该完整、简明、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第四章文献法与内容分析法 第一节文献法概述 文献是把人类知识用多种记录形式和各种媒体(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记录下来的,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文献按内容性质分,有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零次文献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一次文献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三次文献是指工具书和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又对众多一次文献的综合研究结果。第二节文献的收集与整理 文献搜集的渠道是很多的,主要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社会团体和科研机构、学术会和个人交往、计算机互联网。文献法是对于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其操作程序或一般过程是:文献的搜集方式主要有两种:检索工具查找方式和参考文献查找方式。检索工具分为手工检索工具和计算机检索工具两种。手工检索工具有目录卡片、目录索引和文摘三种主要方式。计算机检索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分为文献检索、数据检索和事项检索三种,教育科学研究主要使用文献检索系统。计算机信息检索服务方式主要有定题信息服务和追溯检索两种。文献积累是另外一种搜集文献的工作形式。文献积累应该有明确的指向性,在内容上尽量充分全面。文献积累保存的方式有做卡片、写读书摘要、作笔记等方式,常用的卡片有目录卡、内容提要卡、文摘卡三种形式。写读书摘记与读书笔记既是积累文献的方法,又制作文献的方法。摘记的重点在“摘记”,不在于“评价”。读书笔记的重点在“评”。评论的方式有总评、分章节评和重点选评。文献的整理是指对文献的阅读、记录、鉴别、分类处理和制定文献综述。阅读文献应遵照计划性原则、顺序性原则、批判性原则和同时性原则。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一般有浏览、粗读和精读三种。记录文献的方法主要有:标题与批语式、抄录式、提要式、札记式和综述式。对文献做鉴别是文献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工作环节。鉴别文献真伪的方式分为“外审”和“内审”两类。“外审”指对文献本身真伪的鉴别。“内审”指对文献中所记载的内容是否属实的鉴别。文献的分类整理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文献综述的形式和结构一般可粗略分五个部分:绪言、历史发展、现状分析、趋向预测和建议、参考文献目录。一般情况下,文献综述的完整过程包括五个步骤。确定综述的选题、文献资料搜集或摘取、对搜集的文献资料进行筛选、撰写综述初稿。修改综述初稿,并完成文献综述。第二节内容分析法概述 内容分析法是对文献内容作系统、客观的量化分析方法。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它的一般过程是先建立研究目标;然后依据研究目标确定研究的总体、选择分析单元;按照可以测量和量化的原则,设计能将分析单元的资料内容分解为一系列项目的分析维度(或类别系统),并抽取有代表性的资料样本;再按照分析维度对样本进行量化处理(评判记录和信度分析);最后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处理。第三节内容分析法的设计模式和评价 如图所示。内容分析法可用于趋势分析、现状分析、比较分析、意向分析四种不同类型研究目标的研究活动,与它们相对应的四种常用模式为:ATX分析模式、ASX模式、AXYX模式和A BXX模式。第五章调查访问法与问卷法 第一节调查访问法 调查访问法是教育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搜集资料、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该方法是一个访问者与一个被访问者通过面对面的接触,透过有目的谈话,以寻求研究资料的方法。调查访问法依据在调查访问时的控制程度不同,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一种称为结构型访问法,半结构访问法,另一种称为无结构型访问法;又被称做封闭型、半封闭型、开放型。按双方接触的方式分可以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按被访者的人数分可以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按访谈的次数可以分为一次性访谈和多次性访谈。调查访问的具体步骤分为取样、设计调查表与试测、计划及调查访问程序。访问技巧,是调查中确保研究目的的实现,获得确实有用资料的一个重要因素,光有明确的研究目的,良好的计划,适切的方法,如果缺乏调查访问的技巧,仍然不能保证研究获得成功,这些技巧包括访问前访问工具、访问内容的充分准备工作及访问过程中的提问、追问、沟通、回应与合理的记录。访谈调查是调查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有许多不同于其他调查形式的特点:它是研究者和被访者的直接接触和相互作用访谈 ;具有较好的灵活性;更为恰当和容易被接受。同时,它的局限性也表现在时间和精力上代价高昂。第二节问卷法运用问卷作为搜集资料工具的研究方法,便是问卷法。这种方法又常用于调查研究,故有的书中统称为调查访问法。问卷只是其中所常用的一种工具。问卷法的优点表现在:(1) 以此法收集资料,可不受人数限制,因此,抽样范围较广,在时间,经费方面,也比直接调查访问较为经济;(2) 此法可令被调查者有充分考虑的时间,不受别人干扰,并自由地表示意见,其结果将更为可靠;(3) 所拟问题可尽量求其细密,凡在访问时不能直问,或问而不易得到真确回答的事项,皆可在问卷上得到较为满意与可靠的答案。问卷法的缺点:(1) 问题含糊不清,便不能得到确实的回答;(2) 所选样本,若不能代表某种团体的意见,其结果将不可靠,亦即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而问卷法由于问卷的回收率较低,使样本的代表性难于保证;(3) 问题太多会令填答者生厌,故而置之不理,若问题太少,却又无法达到研究的目的;(4) 问题设计得的不理想时,会散漫零乱,不易整理,且难以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和对结果进行科学解释;(5) 当填答者不合作、言不由衷时,所得结果会不可靠。(6) 有些事情非常复杂,不能用问卷的简单问答所能表明。问卷的编制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研究目的,提出研究假设2.了解研究问题的特质3.确定行为样本4.了解施测对象的特征及选择施测的被试样本5.选择并决定问卷形式6.拟定问题的题目并随时修改7.预试8.编辑问卷和实施说明9.确定除问卷法之外进行研究的其他辅助方法在编制问卷时应注意:在内容上:题目的类型是否正确而合适;题目是否切合研究假设的需要;题目是否含混不清,引起歧义;题目是否涉及社会禁忌与爱好;要避免或减少社会称许性;题目是否产生暗示作用;题目是否超出受测的知识和能力。在言语上:文字应浅显、易懂,不要超过受测者的领悟能力;用语应求简单,不能太复杂;字句的意义力求清楚明白,不要含混或暧昧;一句话代表一个单一事物,不要用两个以上的观念或事件;要用标准的语文叙述或描述,把概念、范围界定清楚。在情绪上:避免主观及情绪化的字句;避免不受欢迎或涉及隐私的问题;避免难于回答的问题。在理解上:在能理解的范围内提出问题;问题不要引起误解或争论,即题目不能引起歧义;尽量使用肯定的叙述,避免使用双重否定的格式;不用或少用假设语句或猜测语句。问卷的整理过程包括:(1)挑出不合乎要求的问卷,这包括事实资料与态度资料填写不全,理解错误等问卷。(2)按所选统计方法的要求登录分数或次数。(3)对于无结构型问卷,则按回答者的内容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去。(4)对于属于“事实”性的问卷,一般一个题目、一个题目登记次数(是、否或其他类别)。(5)对于尺度式则登记分数,对于态度量表可登记总分。第六章观察法与调查法 第一节观察法概述 观察法是研究者凭借自身的感觉器官和其他辅助工具,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与研究的方法。它有目的性、计划性、自然性、客观性、直接性、表面性等特点,并有多种类型。教师可以运用这种方法,用来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制定教育方案提供依据。第二节观察法的设计、实施与结果整理 观察要进行设计,包括确定问题、目的、观察对象,设计观察的内容、项目、指标和记录格式,做好理论和概念的准备,进行试探性观察并取样,最后制定观察计划和方案。在观察过程中,要选好观察位置,作好观察记录,进行思考和自我反省。在对观察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的过程中,要经过初步整理、编码和分类、量化分析和定性分析、建立扎根理论等环节。观察要力求客观、全面,防止以主观的观念和臆断代替客观事实。第三节测验量表法 测验量表法是教育与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的定量化研究,也应用到人的行为个别差异方面的研究。测验量表法具有评估、诊断与预测三种功能,是发展教育、心理学理论不可缺少的一种研究方法。 第四节测验的编制与分析技术 编制测验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测验编制计划;2、编辑测验题目;3、项目分析;4、合成测验;5、将测验标准化,形成正式测验;6、测验特征的鉴定。第七章教育实验法 第一节教育实验中各种变量的控制 在教育研究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哪种教学方法效果更好?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等等。对这些问题人们自然会有自己的设想,这就是研究假设。有了研究假设就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去验证假设,这就是教育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教育实验就是创造一定的条件,在这一条件下观察学生的反应,如果学生经实验后行为反应有了明显的变化,就可能说明实验者所施加的条件是有效果的。但严格的教育实验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影响学生行为的因素是复杂的,有时人们无法判断实验效果是实验条件的作用,还是无关因素的干扰,因此在实验之前,应进行科学的实验研究设计,以便真正发现规律。实验的目的是发现有普遍性的规律,即实验总有其所推论的总体。但限于条件,我们又不能对全体学生进行实验。这就涉及了被试选择的问题。如果选择的样本不当,不能代表总体,就不能将结论推广到被试总体中去。因此实验设计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选择有代表性的被试样本。我们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发现实验条件的变化对被试行为反应的影响,即探讨实验条件变化与被试行为反应变化的因果关系。在这里,实验条件是由实验者操纵的,称自变量,被试的行为反应被认为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称因变量。但实际研究中自变量不一定会产生因变量,因变量也不一定是由自变量引起的,也有可能存在其他无关变量,它们会增强或抵损自变量的效果。这种复杂的关系要求我们对实验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也就是要对自变量、因变量,来自外部的以及被试自身的无关变量等进行控制。对自变量的控制包括给它下操作定义,及规定它的水平等。对因变量也要进行适当的控制,以使自变量的变化确实能产生因变量的变化。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是教育实验研究的重点,研究者要根据理论和经验发现可能的无关变量,并用平衡、消除、抵消和适当的统计方法来控制或减少其干扰作用。第二节教育实验的类型 按照研究变量的多少,对无关变量控制的程度和控制的方法,教育实验可分为组间设计、事前测定与事后测定比较设计、随机化设计与区组设计、单因素设计与多因素设计等。完全随机化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和拉丁方设计是最基本的实验设计,在它们的基础上,可产生多种多样的实验设计类型。第三节教育实验研究的效度 实验研究的目的是发现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继而对教育措施是否有效进行推论。但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否真有前因后果的关系呢?通过实验能否真能把它们的关系揭示出来?另一方面,实验都是以特定的被试样本为研究对象,在具体的情境下进行的,那么在这一条件下所得出的结论是否具有可推广性?即研究是否有普遍性?这就涉及了实验研究的效度问题。通过实验所揭示出的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明确程度称研究的内在效度,它与实验设计中对自变量、因变量及无关变量的控制的质量有关,影响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明确程度的一种影响因素是所用的统计方法是否适当,这称为统计结论效度。实验研究结论的可推广性称为研究的外在效度,它与被试样本是否有代表性,及实验条件是否过于特殊化和人工化等有关。研究中往往要以某些心理特质(如学业成绩,学习动机等)的变化为指标,但研究者对这些特质的理论构想(如操作化的定义)是否准确?是过于片面拟或是过于笼统和泛化?这些偏差有时会以偏概全,有时则会得出与研究的真正目的风马牛相及的结论。实验研究理论构想上的有效性称研究的构想效度,它也可称为外在效度的一种,因为它影响着结论的可推广性。第九章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 第一节数据的初步整理 教育科学研究结果定量描述的数学工具是统计方法。教育统计分为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两部分。描述统计用来描述变量的空间分布和关系。描述统计主要是对集中量数(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加权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等)、差异量数(平均差、方差、标准差等)、相关量数(如积差相关系数、等级相关系数、质量相关系数等)的计算。研究数据是所研究的事物属性的各种特征(或称变量)的数量事实(或称数量化形式)。教育科学研究中收集的研究数据又称为随机变量。随机变量依据其性质可以分为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四种数据类型。变量的抽取范围可以是总体、样本或个体。一般是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作为样本,对样本进行分析,然后推知总体。数据的审核包括研究的总体和个体两方面内容的审核,审核方法有两种:计量审核和逻辑审核。统计表是用来表示统计指标与被说明的事物之间数量关系的表格。统计表一般由表号、标题、标目、线条、数字、表注等项内容构成,分为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表三种类型。编制统计表的原则是:结构简单,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一目了然,表的项目按照逻辑顺序合理排列。统计图是整理数据的一种方法,它把数量关系以直观形象的形式表达出来,显示事物的全貌及其分布特征。统计图由标题、图号、图形、坐标、图注等项组成。常用的统计图形有条形图、线形图和圆形图等。次数分布的表和图是规范的统计表与统计图。次数分布也称为频数分布,指的是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情况,或者各种随机事件在n次实验中出现的次数分布(或频数分布)情况。编制次数分布表的主要步骤:求全距、决定组数、确定组距、确定组限和计算组中值、归类和登记。次数分布表分为简单次数分布表和累积次数分布表。累积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与简单次数分布表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登记次数时从数值最小的一组开始,每上升一组,必须把以下各组的次数(频数)累积起来,然后进行登记。通常使用的次数分布图有两种:次数直方图和次数多边图。累积次数分布图分直方图和曲线图两种,常用的是累积次数曲线图。累积次数曲线图的形状不会由于组距的不同,而使图形发生较大的变化,因而抽样数据制成的累积次数曲线图比较稳定。第二节集中趋势的描述 集中量数也称平均的数,是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常用的集中量数包括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它们的作用都是度量次数分布的集中趋势。集中量数的计算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处理数据的重要方法。算术平均数是所有数据的总和除以总次数(频数)的商,简称为算术平均数,或均数、均值。加权算术平均数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比重也称为权重,数据的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的权重的确定与一定的理论经验或变量在总体中的比重有关。依据各个数据的重要性系数(即权重)进行相乘后再相加求和,就是加权和。加权和与所有权重之和的比等于加权算术平均数。中数也称为中位数,指位于数据顺序排列正中间位置的那个数。众数有两种定义方法:理论众数、粗略众数。理论众数是指与次数分布曲线最高点相对应的横坐标上的一点;粗略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次数出现最多的那个数。几何平均数又叫对数平均数,可以将几何平均数看作算术平均值的一种特例或变形。第三节数据分散程度的描述 在次数分布中,数据间彼此差异的程度称作数据的离中趋势。离中趋势反映次数分布的离散程度,代表次数分布的变异性。度量、描述离中趋势的统计量称为差异量数,差异量越大,表示数据分布的范围越广,越分散,差异量越小,表示数据分布得越集中,变动范围越小。常用的差异量数有平均差、方差、标准差等。平均绝对差是次数分布中所有数据与平均数之差(或距离)的绝对值的平均数。方差与标准差是经常用于描述次数分布离散程度的差异量数,它们是量度上的一段间距(或间距的平方),代表分布离散的程度。第四节数据关系的描述相关系数 相关的概念指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或联系程度,它表达的是一种不精确、不稳定的变化关系。相关关系分为三种情况:正相关、负相关、零相关。本章介绍积差相关法、等级相关法、质量相关法,各种相关法都有各自的使用条件。积差相关(又称积矩相关)是测量直线相关的基本方法。等级相关包括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及肯德尔和谐系数两种方法。等级相关是根据两种顺序变量数据中,各对等级数据的差数来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肯德尔和谐系数法包括无相同等级的相关系数计算和有相同等级的相关系数计算两种情况。当遇到顺序变量(等级变量)、相应的数据总体并不是正态分布、而且抽样的样本容量小于30时,采用等级相关法计算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质量相关用于计算一种变量按内容的某一属性划分种类,而另一种变量则为等比(或等距)测量数据的情况下的相关性,本章仅介绍质量相关中的点双列相关。点双列相关适用于两种变量中,一种为来自正态总体的等距或等比的测量数据;另一种为二分称名变量,即按内容的某一性质分为二类相互独立的变量。四、综合练习题综合练习第一章选择题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A定类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类别的指标。B定序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所具有的不同等级或顺序程度的指标。C定距指标是反应研究变置在数量上的差别和大小的指标。D定比指标是反映变量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指标。2. 下列不属于设计研究指标的原则的是(D )。A以理论假设为指导的原则B完整性原则C简明、可行性原则D经济性原则3.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D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些研究计划的形式。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划。C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4. 公式ni=Ni/N用于下列那种取样方法。( B )A简单随机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C多段随机取样法D定额取样法5. “总数为N=500,样本容量是n=50,求出间隔5005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50次。”这是采用( C )。A简单随机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C等距随机取样法D多段随机取样法6. 对于“要求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实验研究,而不能打乱原有的教学单位的情况。”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特别是教育实验中),一般常用的取样法是( A )。A整群随机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C等距随机取样法D多段随机取样法7.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A研究的信度高低说明研究和研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或研究的前后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B研究必须有效度才有意义。C有效度一定有信度。D有信度一定有效度。8. 将“疲惫”定义为控制个体连续听课12小时后,再控制连续完成约为正常作业量10倍的作业内容后的个体存在状态。试判断这里采用哪种操作定义方法。( A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B动态描述法C静态描述法D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综合 9. 将“一个体格健壮的人”的用操作定义定为“举起100公斤杠铃、两小时连续长跑25公里、跳高1.8米、6小时游泳横穿渤海峡、一年四季从不生病” 的人;试判断采用哪种操作定义方法。( B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B动态描述法C静态描述法D不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任一种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按随机方式建立两个被试组(例如,实验组和对比组),除研究变量因素外,其它无关变量方面的影响相同,因而两组的结果测量值之差,可以认为是研究变量之差造成的。 B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样本容量越小,代表性越好,反之,样本容量太大,就可能失去对总体的代表性。C恒定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D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与特征等许多无关变量是对研究是有影响的,这种问题可以采用消除法解决。简答题1. 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科学与技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科学与技术两者的定义不同;其二,技术的根本职能在于对客观世界的控制和利用,即在于设计和制定用于生产,运动,通讯,科研及生活等方面的工具和手段,它着重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实际任务,而科学是系统知识理论,是发现目前早已存在的事物或现象的规律,科学提供应用理论,而技术则是创造发明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东西之手段或规则,是将理论变成现实。其三,在很多情况下技术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是科学的结果。但就技术的发展而言,它是独立于科学之外而发展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中的很多实例说明了这一点,例如,水轮与风车就是证明,先有这方面的技术,而关于这方面的理论则很晚才发展起来。2. 科学的特点是什么?(1)客观性,(2)实践性(3)理论性(4)真理性(5)逻辑系统性(6)发展性3. 简述科学研究的特点。(1)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组织性(2)具有自觉地继承性与创造性(3)具有极强的探索性4. 科学研究的类型有哪些?根据研究的问题来源来分:(1) 探索性研究(2) 叙述性研究(3) 因果性研究根据研究的内容分:(1) 基础性研究(2) 应用性研究5. 简述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1)准备阶段(2)研究设计阶段(3)搜集资料阶段(4)整理分析阶段6.简述科学方法的分类(1)按照应用范围划分可分为:一般和特殊方法(2)按照科学研究阶段划分可分为:选择和确定课题的方法,获得研究资料的方法,对研究资料分析整理和推论的方法(3)按照研究方法性质划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法第二章简答题1. 简述科研问题的一般途径(1)通过对人类教育行为仔细,认真观察;(2)教育工作实际需要;探讨各种教育现象之间的关系; (3)探讨经验事实与已有理论之间的矛盾;(4)广泛的查阅文献,或者是在对他人成果的研究考察中受到启发,发现研究问题;(5)交叉学科所产生的空白区等2. 简述科研问题的一般分类。科学研究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是很复杂的,正确划分问题的类别,对于确定研究问题具有指导意义.这些类别有 科学问题与非科学问题.(2)有意义问题与无意义问题 (3)常规问题与突破常规问题 (4)具体问题与抽象问题.3. 简述确定研究问题时的一般原则。确定研究问题的三原则:(1)价值性原则,即问题是否在理论与实用上有价值;(2)科学性原则,即问题是否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为依据;(3)可行性原则,即是否具备客观条件,主观条件,人力,物力,理论准备等4.说出多元智慧的八种智能。语文智慧,逻辑一数学智慧,空间智慧,肢体一动觉智慧,音乐智慧,人际智慧,内省智慧,自然观察智慧,存在智慧.第三章简答题1. 简答研究设计的工作内容。(1)取样设计(2)工具设计(3)分析设计(4)执行设计2. 列出四种随机取样方法简单随机取样法,等距随机取样法,分层随机取样法,整群随机取样法,多段随机取样法3. 简答简单随机取样法。简单随机取样法就是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出若干个单位作为样本。它保证总体的每一个对象有同等的被抽取到的可能性,并要求它们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简单随机取样法的具体抽取方式有两种:抽签和利用随机数字表。4. 简答分层随机取样法分层随机取样法就是先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分为若干类型(统计上称为层),再根据类型的数量在总体数量中所占的比例(或比率),然后确定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的数量,最后按随机原则和确定的各类型样本抽取数量,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5. 简答确定研究变量的主要工作内容。主要内容:分析、确定研究的变量的性质和特点;辨明无关变量;确定研究变量的数目;考虑变量的测量水平6. 简答取样的原则取样的基本原则是随机性原则,所谓随机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抽样时,总体中每一个体是否被抽选的概率(即可能性)是完全均等的。由于随机抽样使每个个体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因而有相当大的可能使样本保持和总体有相同的结构,或者说,具有最大的可能使总体的某些特征在样本中得以表现,从而保证由样本推论总体。7. 简答取样的一般过程。完整的取样过程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步骤:规定总体、选定抽样方法、确定样本容量并选取样本。8. 简答操作定义的原则设计操作定义的两条基本原则:一致性原则、独特性原则。9. 简答操作定义的基本方法。方法与程序描述法、动态特征描述法、静态特征描述法10. 简述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消除法、恒定法、平衡法观测指标(变量指标)实践题1.举例说明操作性定义的基本方法参考教材的第72页2.举例说明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参考教材的73-74页第四章简答题1. 简答文献的种类。教育研究文献的内容多种多样,按其性质,内容加工方式,用途大致可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或称为零级,一级,二级,三级文献2. 简答文献法的一般过程。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综述3. 什么是积累文献?积累文献是另外一种搜集文献的工作形式.首先,文献积累应努力做到内容充实和丰富.其次,积累文献应该有明确的指向性.第三,积累文献应该全面.4. 简答积累文献的方式。文献集聚到一定程度,就需分门别类地保存起来,逐渐使之系统化.可以通过做卡片,写读书摘要,作笔记等方式,有重点的采集文献中与自己研究课题相关的部分5. 简答分类整理的要求。对分类整理教育文献的两个要求:一是不能以今天的观点甚至理想来美化或苛求历史历史性文献中的内容;二是不能随意剪裁史料,来满足预先编制的结论或现成的结论.6. 简答内审的方法。内审方法指:文字性文献的互证,用实物来验证文字性文献,把文献描述的内容与产生文献的历史背景对照,或把文献描述的内容与研究作者的生平,立场与基本思想对照,进行判断.7. 简答文献综述的一般形式和结构。总体上,文献综述的形式和结构一般可粗略分五个部分:绪言,历史发展,现状分析,趋向预测和建议,参考文献目录.8. 简述内容分析法的信度分析基本过程。内容分析法的信度分析的基本过程是:对评判者进行培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评判者,按照相同的分析维度,对同一材料独立进行评判分析;对他们各自的评判结果使用信度公式进行信度系数计算;根据评判与计算结果修订分析维度(即评判系统)或对评判者进行培训;重复评判过程,直到取得可接受的信度为止.9. 什么是评判记录?评判记录是根据已确定的分析维度(类目)和分析单位对样本中的信息作分类记录,登记下每一个分析单位中分析维度(类目)是否存在和出现的频率.为计数方便,分析维度(类目)和分析单位可排列成表格形式,编上序号。10. 简述文献法的概念和特点。文献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也是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内容。其特点如下:(1) 文献法不与文献中记载的人与事直接接触,因此,又称为非接触性研究方法(2) 从教育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来看,文献法在科学研究的准备阶段和进行过程中,经常要被使用.没有一项教育科学研究是不需要查阅文献的.因此,文献法是每个教育科研工作者(或者说教育研究人员)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11. 比较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的异同点请参考教材第99页最后一段。12. 简述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包括建立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总体和选择分析单位,设计分析维度体系,抽样和量化分析材料,进行评判记录和分析推论六部分.第五章二、选择 1. 在进行调查访问时,下面那几种叙述是正确的:(DE )。A 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B 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C 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D 一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E 提问时,应尽量回避那些敏感性问题2. 编制态度问卷,下面哪些叙述是不正确的:(D)。A 题目不可以使用双重否定句B 应尽量回避社会赞许性高的问题C 量表尺度越大,测量越精确D 问卷题目越多越好E 题目叙述不宜过长3. 现在,欲编制一道测中学生自信心问题,下面哪一种表述最好? (C )A 我总自信我能做好每一件事B 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C 老师或家长让我自己决定的事情,我很少犹豫不决D我从不怀疑自己的判断不正确4. 一般情况下,问卷的长度应控制到(B)的回答时间?A 030分钟B 30-40分钟C 4050分钟D 5060分钟5. 对于使用问卷法的好处,下面哪些表述是不正确的。( DF)A 样本大,效度增加B 不受访员的影响,又可以避免找不到人C 不会受其它因素的影响D 问卷回收率最高F 邮寄问卷经费高6. 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 D)A. 对调查对象的群体资料必须有明确的了解,这样才能确定群体的基本单位;B. 遗失被试的资料可能会造成取样的偏差。C. 访问者及介绍人的被信任程度,可能使被试的反应失真,使调查资料产生较大误差。 D. 访谈调查常常是个人之间进行的,样本的代表性不会影响访谈调查的资料价值。7.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访问前准备工作内容的是(C )。A. 一切可用的记录工具,如:录音机、照相机、纸笔等B. 知识和心理方面的准备C. 交通工具D. 被访问者的合作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 创造友好的气氛,与被访问者谈的越投机越好。B. 访谈时,要详细的说明访问的目的。C. 访谈时,要把握住方向和主题,随时纪录。D. 进行访谈时,要首先介绍自己的身份。9. 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 B)A. 访谈法是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直接接触和相互作用。B. 访谈法不需要做准备工作。C. 访谈法对于不适于书面语言的对象更容易接受和恰当。D.访谈法具有较好的灵活性。10. 下列哪一说法中正确的是(D )。A. 问卷中的事实问题仅用于调查受测者作过那些事情。B. 问卷施测的时间掌握在15分钟以内最好。C. 选择实施的对象只要样本容量够大就有代表性。D. 只有知道了研究问题的行为样本,才能编制出全面而又有代表性的题目。简答题1. 无结构式问卷与结构式问卷的主要区别在哪里?无结构型问卷属于开放式,没有固定的回答格式与要求,对填答问卷者来讲,可以自由回答,故又称作开放型。这种类型的问卷,多用在研究者对某些问题尚不清楚的探索性研究中。因为答卷人回答自由,答案多种多样,所以整理资料比较费时费力。可使对问题的了解更深入,即时发现一些新的问题,使对问题的探讨在更深度的情况下进行。如果采用集体访问,可以将所要研究的问题提出来,供集体讨论。填答者可不受任何约束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说明填答者的动机、态度、意见等,利于作深度研究使用。缺点是资料分散,难以统计,而且需要花费填答者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结构型问卷可根据是否使用文字,划分为图画式与文字式。图画式比较适合文字能力较差的儿童与文盲被试,在跨文化研究中应用较方便,可少受文化影响。结构型问卷根据答案的不同形式还可划分为:选择式、排列式和尺度式。适合于使用统计方法和进行量化处理。2. 简答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各自适用的情况。个别访谈,适合于访问某个特定个体的情况,了解带有隐私性、隐蔽性和个人性的情况,作深入的与“解剖麻雀”式的研究。集体访谈,适合于了解某个群体(比如男生、特殊家庭的学生、有某种共同爱好的学生等)的情况和想法;进行类型学的分析研究;了解各种不同的情况和观点。3. 简述访问法的一般步骤。取样、设计调查表与试查、计划访问程序、访谈的实施、访问结果的整理和分析。4.简述结构型访问法结构型访问法又称标准型,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把问题标准化,即事先拟好题目,问题次序和谈话用语,按一定的方式询问。又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访问者按事先拟好的访问大纲,对所有被访者进行相同的询问,然后将被访者的回答,填到事先制好的表格中去。另一种是将问题与可能的答案印在问卷上,由被访问者自由选择答案。5. 简述非结构型访问法非结构型访问法又称非标准型访问法。这种方法是指事先不预定表格,也不按固定的问题顺序去问,访问者可以就某些问题与被访问者进行自由的交谈,以了解某些想研究的心理问题。6.简述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前者是双方面对面地坐在一起交谈的方式;后者是双方不直接见面,而是通过电话、电脑等工具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前者能够看到被访者的表情、生活环境等,能够了解更多的信息,有助于研究者更加准确地解释访谈内容的意义;后者则可以减少奔波之苦与长途旅行的经济负担,但是往往了解的信息比较有限。7. 简述简述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前者是由一个研究者和一个被访者所构成的访谈;后者是由一至三名研究者和两名以上的被访者所构成的访谈。前者适合于以下情况:访问某个特定个体的情况;了解带有隐私性、隐蔽性和个人性的情况;作深入的与“解剖麻雀”式的研究。后者适合于:了解某个群体(比如男生、特殊家庭的学生、有某种共同爱好的学生等)的情况和想法;进行类型学的分析研究;了解各种不同的情况和观点。第六章1. 下列不属于观察的设计和准备内容的是( D )。A. 问题、目的对象的确定B. 理论准备、内容、项目与表格设计C. 试探性观察与观察取样D. 筹备观察资金2. 下列关于区分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A. 区分度又称鉴别度,指每一题目对所测量的心理特性 (或学习成绩) 的区分程度。B. 区分度分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另一个是外在效度的分析。C. 外在效度的分析与外在效标无关。D. 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即检查个别试题与整个测验之内间的一致性。3. 下列关于题目难度计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 题目难度计算只有一个公式:B. 一种计算难度的方法是将所有被试按总分多少排序,分别取占总人数10%的高分者与低分者,然后分别求出在某一题目两组通过的百分数(PH、PL),用下公式求平均难度: P值表示难度C. P值越小难度越大,P值越大难度越小,介于0-1或0%-100%之间。D. P值越大难度越小,P值越小难度越大,介于0-1或0%-100%之间。4. 下列关于区分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 定量分析一般在观察的同时进行。B. 定性分析则有两种:生产性分析和无生产性分析。C. 生产性分析是指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同时进行,这样做比较容易发现主题,提高研究的效度;而无生产性分析是指收集完资料后再进行分析。D. 对记录资料可以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5. 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B )。A. 策略编码,是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B. 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C. 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和状态的编码,其编码名称主要是时期、阶段、步骤等。D. 活动编码,即对经常发生的活动或者行为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编码。6. 下列关于观察法中记录方式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D )。A. 有两种频率记录和等级记录。B. 有行为核查记录、现象描述记录和图形记录三种。C. 有行为核查记录、现象描述记录、频率记录和等级记录四种。D. A+B。7. 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一般命题原则的内容( D )。A. 题目要能体现测验目的的要求、题目取材要有代表性,应能包括测验的全部内容。B. 题目行文浅显、简短、明确,不使发生误解,各题目独立,有正确确定的答案。C. 题目不应对答案有暗示性,避免涉及社会禁忌与隐私。题目内容不要超出受测团体或个人的知识能力所及范围。D. 允许有一些创新和个人创意性内容的题目。8. 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叙兹曼和斯特劳斯提出的现场观察记录的格式。( D )A. 实地笔记、个人笔记B. 个人笔记、方法笔记,理论笔记C. 实地笔记、理论笔记D. 图画笔记、方法笔记9. 下列哪一选项关于预测应注意的问题的提法是有问题的。( C )A. 预测的对象应是将来正式应用测验团体的一个随机样本。 B. 预测的情境应要与正式施测的情境相同,预测时应使受测者有足够的时间回答。C. 应注意取样代表性,样本容量取 50人左右为宜。D. 在预测过程中随时注意被试的反应,对特殊性况应记录,为正式应用提供参考。10. 若项目分数与总分或外在效标分数,都是连续的正态变量,且都依人为标准将其分为两类。这时,计算区分度指标应选用的公式是( D )。A. B. C. 或 D. 简答题1. 观察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观察的目的性、计划性、观察对象的自然性、观察的客观性和观察的直接性。2. 理论的准备对于观察有什么影响?在观察的准备阶段和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理论的准备。爱因斯坦说:“你能不能观察到眼前的现象取决于你运用什么样的理论,理论决定着你到底能够观察到什么。” 在教育领域,观察者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水平非常重要。例如,一个观察者,如果持有的是传统的旧观念,他会观察教师的语言、仪表、板书,看他讲授是否科学、有条理等,如果以持有“促进学生学习是教学的中心”的观点,他的观察重心是学生,会注意学生的表情、行为、神态,关注学生的独特理解、语言和师生之间的互动等。同时理论不仅决定观察什么,也会影响观察之后的分析内容和评价方法。3. 选择观察的位置要注意什么?位置的选择包括两个因素:方位和距离。方位是指观察者如何面对被观察者;距离是指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远近。一般说来,观察者要面对被观察者,距离要合适,不能太近,也不太远。太近,会对被观察者产生心理上的压力与干扰;太远,又看不清楚。所以,距离合适的标准是:第一,保证被观察的现象能够清晰地落在观察者的视野内;第二,保证被观察者保持常态,不受干扰。4. 观察过程中要反思哪些问题?为什么?第一,观察者的推论。应该将事实与推论区别开来,观察者在进行推论的时候,应该给出相应的证据,仔细检查自己的前设,说明自己是如何得出这个推论的。第二,观察者的心情。观察者在观察时的心情会对观察的内容和效果产生影响,消极情绪会给事实带上阴影,观察者可以把这些情绪记录在个人的方法笔记中。第三,叙述方式。如果叙述不当,会给读者一种错觉,好象这也是观察者看到的“事实”。5. 影响测验对象行为的因素。这些因素有:(1)指导语与测验的情境,(2)测试焦虑,(3)练习与应付技巧,(4)反应方式,(5)反应心向。以上所举种种影响测验结果的因素,都须在施测测验时,或恒定或消除,这样才能使反应的结果可靠。6.项目预测阶段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预测应注意以下几点:(1)预测的对象应是将来正式应用测验团体的一个随机样本,取样时应注意代表性,一般人数 400人左右为宜。(2)预测的情境应与未来正式施测的情境相同。(3)预测时一般时间可稍长些,应使受测者有足够的时间回答,这样可得到反应较为充分的资料,便于统计分析结果。(4)在预测过程中随时注意被试的反应,如有特殊性况应於以记录,这样便于以后正式应用时参考。7. 测验的客观性主要包含哪些方面?测验的客观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包括三方面: 测验刺激的客观性、量化的客观性、推论的客观性。8. 测验标准化包含的主要内容。标准化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2)施测,(3)测验分数组合,(4)常模。9. 分析测验项目的区分度的方法。区分度又称鉴别度,对于区分度分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即检查个别试题与整个测验之内间的一致性,另一个是外在效度的分析,在于检验每一个题目是否具有预定的某种鉴别作用,它依外在效标为依据, (例如学业成绩,工作表现或评定的分数) 其两个方面的分析方法相同,有下列两种: 计算题目得分(反应)与测验总分之间的关联性相关系数表示,因计分方式不同有不同的相关方法。(2)比较高分组与低分组在个别题目上通过的百分比,求区分度指标。第七章简答题1. 自变量的种类有哪些?自变量的种类: 课题方面的自变量,环境变量, 被试变量,暂时的被试变量。2. 实验中规定操作定义有什么好处?实验中规定操作定义有以下三个好处:(1)可以使研究者的思考具体而清晰,(2)操作定义可以增进科学研究者之间沟通的正确性。(3)操作定义可减少一门学科所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