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精编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795065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共20题;共60分)1. (3分)关于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下列表述有错误的是:( ) A . 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虎门销烟B .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C . 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2. (3分)“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材料旨在说明中英战争的( ) A . 必然性B . 偶然性C . 正义性D . 非正义性3. (3分)“疯狂的帝国主义扩张没有给清王朝喘息的机会,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14年后,危机再次从海上来。这一次,侵略者直接逼进了大清国的首都。”(复兴之路解说词)这里的“危机”是指( ) A . 第二次鸦片战争B . 甲午中日战争C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 . 日本全面侵华4. (3分)有人说:“晚清政府就是一棵结满果实的大树,英法联军使劲的摇晃这棵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给拾走了。”据所学知识分析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另一个人”最有可能指的是( ) A . 日本B . 俄国C . 美国D . 德国5. (3分)下图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的一些信息。由此推断该事件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B . 义和团运动C . 国民革命运动D . 土地改革运动6. (3分)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 A . 定都天京B . 金田起义C . 天京事变D .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7. (3分)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由兴盛走向衰亡的事件是( ) A . 金田起义B . 永安建制C . 天京事变D . 青浦大捷8. (3分)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正确的应当是( )A . 洋务运动一无是处B . 洋务运动劳而无功C . 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D . 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9. (3分)下图是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工匠制造的铁甲舰“平远号”。制造此舰的目的是( )A . 发展资本主义B . 维护清朝统治C . 发展海外贸易D . 进行科学考察10. (3分)洋务运动是中国人走强国之路的一次尝试,它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以下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B . 它使中国富强起来了C .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D . 为中国近代企业培养了技术力量11. (3分)历史上日本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对中国国力、民生、政局、近代化进程等诸方面都产生重大影响。这两次侵华战争的相似之处是( )中国都形成了全民抗战的局面 都是日本力图建立世界霸权的重要步骤中国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 都对中国居民进行过血腥大屠杀A . B . C . D . 12. (3分)“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此联是为哀悼一位清朝将领而写,这位将领是( )A . 林则徐B . 邓世昌C . 关天培D . 左宝贵13. (3分)中国首次以近代化海军抵抗外国侵略是在( ) A . 鸦片战争中B . 甲午中日战争中C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D . 抗日战争中14. (3分)下列人物中不属于 “戊戌六君子”的是 ( )A . 梁启超B . 谭嗣同C . 康广仁D . 林旭15. (3分)下列年代尺中能体现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探索的事件有( ) A . B . C . D . 16. (3分)杰出人物影响着历史的发展。如图三位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 . 推动中国近代化B . 推行君主立宪C . 终结封建帝制D . 传播马克思主义17. (3分)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欧美列强感叹中国人“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并认为“世界所有国家中,中国是最不宜瓜分的”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B . 义和团运动C . 反割台斗争D . 三元里抗英斗争18. (3分)“冲击反应”模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是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驱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下列史实对应关系最符合“冲击反应模式的是( ) A .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B . 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C . 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D . 巴黎和会国民大革命19. (3分)构建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技能。如图是某同学编制的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对该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B . 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C .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D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20. (3分)1901年,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百姓,被清政府强制迁出,主要原因是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地( )。 A . 建教堂B . 设使馆C . 办工厂D . 驻军队二、 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共3题;共40分)21. (14.0分)习近平主席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话点燃了亿万人民在新时代奋发向前的激情。回首中华民族的近现代奋斗历程同样可以用这经典来概括。为了找到依据,某学校某班级设计了如下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忍辱负重】1840年,东南沿海的隆隆炮声惊醒了清朝皇帝“天朝上国”的迷梦。英国发动了一场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艰难探索】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杀”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休止符。【奋斗不息】1921年,五四运动之后,在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独立自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1)英国发动的这场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19世纪末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事件是什么? (2)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上奔走呼号,请列举两位“读书人”的代表。 (3)今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请问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如何?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什么? (4)抗日战争中粉碎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威望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5)中国共产党总是能够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怎样的伟大决策? (6)我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外交工作取得的重大突破是什么? (7)通过以上问题探究,结合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你最想说什么? 22. (14.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材料二:近代走向衰落的中华民族开始从天朝大国的迷梦中惊醒,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英勇的斗争,经历了“自强求富”、“维新救国”、“民主共和”不懈的探索历程。(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列强在战争中犯下的一例滔天罪行。使“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的条约是什么? (2)列举近代“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一位清朝将领。 (3)写出材料二“探索历程”中的三次运动名称。 (4)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悟。 23.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生于耕读世家,广东花县人。熟读四书五经及其它一些古籍。村中父老看好他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是多次乡试都失败落选。在广州应试时收到劝世良言一书,在该书的启示下创立了“拜上帝教”。材料二:主要内容宣布一切土地和财富都属于皇上帝所有。确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材料三:(1)材料一介绍的人物是谁?此人起义是在何时何地? (2)材料二反映的史实与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哪一文献相关?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一下这部文献。 (3)导致材料三示意图中石达开出走的事件是什么?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衰败的内部原因是什么? (4)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共20题;共6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共3题;共40分)21-1、21-2、21-3、21-4、21-5、21-6、21-7、22-1、22-2、22-3、22-4、23-1、23-2、23-3、2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