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II)卷新版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787356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II)卷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II)卷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II)卷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II)卷新版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 (2016七上东莞期中) 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些灰烬堆一堆一堆地限定在一定区域,灰烬堆中有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这些发现,不能说明北京人( )A . 会使用火B . 会管理火C . 会钻木取火D . 以采集和狩猎为生2. (2分) (2019七上渭滨月考) 在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黄河流域发掘的原始人遗址( ) A . 元谋人B . 半坡原始居民C . 北京人D . 山顶洞人3. (2分) (2015重庆)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它们所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 )A . 北京人B . 山顶洞人C . 河姆渡人D . 半坡人4. (2分) (2017七上河源月考)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时节有一组唯美的镜头:禾苗在春雨中茁壮成长,夏日里稻花香四溢,秋收时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此情此景,最早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早期人类的劳作中?( )A . 半坡人B . 北京人C . 元谋人D . 河姆渡人5. (2分) 从夏朝建立到2007年约有( )A . 5000年B . 4077年C . 2050年D . 4000年6. (2分) 禹传子,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说明了( ) A . 分封制代替了禅让制B . 分封制代替世袭制C .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D . 禅让制代仍在继续7. (2分) (2017七上南充期中) 开学时,一个新生作自我介绍,说自己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名称相同,这位同学姓( ) A . 秦B . 商C . 周D . 夏8. (2分) (2018七上柳州期末) 由治水英雄大禹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 A . 商朝B . 秦朝C . 汉朝D . 夏朝9. (2分) (2017七上南平期中) 某同学利用下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应是( )A . 西周分封B . 春秋争霸C . 战国七雄D . 秦灭六国10. (2分) 目前已识别的甲骨文单字数量有( )个。A . 1500多字B . 2500多字C . 3500多字D . 4500多字11. (2分) (2016七上上蔡期末) 华阳国志载“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文中“天府”指( )A . 成都平原B . 长江中下游地区C . 江南地区D . 河套地区12. (2分) (2016泰州) 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秦朝创立皇帝制度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秦朝统一了文字A . B . C . D . 13. (2分) (2018九下大兴模拟) 李白曾作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能够成就秦始皇成为“千古一帝”的事实是( )灭六国,建立帝制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创立科举制度修长城、北击匈奴A . B . C . D . 14. (2分) (2017七上滨州月考) 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区空隙,上写有“楚河”“汉界”字样。由此可以联想到历史上发生的哪一重大事件( ) A . 涿鹿之战B . 楚汉之争C . 秦朝的灭亡D . 三家分晋15. (2分) (2015七上海滨月考) 史记陈涉世家给我们描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具有革命首创精神的起义是( )A . 国人暴动B . 项羽、刘邦起义C . 陈胜、吴广起义D . 绿林赤眉起义二、 列举题 (共3题;共15分)16. (5分) (2017七上武威期中)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时期,请你列举出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各大学派及其代表人物(至少四个) 17. (5分) (2016七上西藏期中) 列举战国时期三次著名的争霸战争的名称。18. (5分) (2019七上大洼期中) 请列举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三例。 三、 综合题 (共3题;共60分)19. (20分) (2018九下张家港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也”。元史地理志材料三: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四: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指出:“我们国家大、人口多,情况复杂,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赋予地方必要权力,让地方有更多的因地制宜的灵活性,发挥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增强整个经济的生机和活力。”唯实中国共产党关于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论和实践请回答:(1) 材料一中西周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实现君主“独制”而推行的地方行政体制。 (2) 从材料二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3)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三中的主要观点。 (4) 综合上述四段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 20. (20分) (2019七上融安期中) 材料一:(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他)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胡适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有些人创立学说,广招学生,大办私学,在思想、学术上形成了一个繁荣局面,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 材料一中的“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在政治上的主要主张是什么? (2) 材料一中,他“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具体行动是什么?材料二中他突出体现“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3) 请用一句话评价材料一、二中的“他”? (4) 材料三中“繁荣局面”具体指什么?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局面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21. (2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要既讲法治又讲德治,重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紧密结合起来树立良姸道德风尚,防止封建腐朽道徳文化沉渣泛起。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材料二:读图说史材料三: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发表讲话,其中说到:中共十九大到二十大的5年,有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2019年,我们马上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据此回答(1) 材料一中习总书记提出的“要既讲法治又讲德治”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发扬光大。春秋时期,为“德治”这一理念提供来源的思想家是谁?战国时期,秦国践行法治”思想的改革家是谁?举一例说明西汉文帝、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的措施。 (2) 材料二中的两位伟人在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你知道该理论主要有哪三部分组成吗?20世纪初的哪场革命将共产党宣言中的理论变为了现实? (3) 形成这些“时间节点”的标志性事件各是什么? (4) 你知道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十九大确立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吗? 四、 简答题 (共1题;共5分)22. (5分)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政治篇】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上述材料中的“这种制度”是什么?概括该制度的特点。【经济篇】货币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2)上图一样式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哪个朝代?统一全国货币有什么作用?(3)上图二所示货币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请说出它的名称和出现的时期。【科技篇】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文明与发展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尤其是公元1000年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4)列举宋代一项重大科技发明,并说明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思想篇】教育部就11位全国协委员提出“关于以孔子诞日为中华教师节的提案”作出积极答复:提案“具有积极意义”。光明日报“一件让人欣慰的事”(5)如果由你写这个提案,请列举出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华教师节”的理由。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答案:略2、答案:略3、答案:略4、答案:略5、答案:略6、答案:略7、答案:略8、答案:略9、答案:略10、答案:略11、答案:略12、答案:略13、答案:略14、答案:略15、答案:略二、 列举题 (共3题;共15分)16、答案:略17、答案:略18、答案:略三、 综合题 (共3题;共60分)19、答案:略20、答案:略21、答案:略四、 简答题 (共1题;共5分)22、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