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法.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787137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中小学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中小学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中小学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中小学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法 商河县胡集中学 侯善贵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开展,广大的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也在观念、方式、方法上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全日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关于写作”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提到作文,很多学生就说:“作文、作文就是憋人,一没材料,二没理论;搜肠刮肚,七拼八凑,字数刚够。”根本没有一点阅读的兴趣和创作的激情,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只得瞎编乱造,抄袭作文选应付作业检查和备考。作文可以说是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不仅如此,在生活中时时、事事、处处都与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见作文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如何进行写作教学,让学生写好作文呢?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从事语文教学的实践中,笔者注意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听到、看到、想到、感受到、体验到的事情写出来,并不断地加以揣摩、提炼、归纳总结,强化训练,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收获了作文教学的一点成功的喜悦。 一、巧设作文题目,激发写作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力求认识事物,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索事物真相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动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动的状态。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带着孩提时代幼稚与童心的初一小学生,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喜欢向老师敞开纯真的心扉,大胆热情,想象丰富多彩。这个学段的作文教学,就应尽量适应他们淳朴、天真的感情需要,表现他们天真烂漫、活泼向上的精神。比如我的妈妈这样的题目,过去可能写过多遍了,不是雨中送伞就是雪地送棉袄,凡此种种,很难以写出新意,笔者就改为妈妈的,这下学生的思维就活跃多了,纷纷补全了题目,如妈妈的“身影”、“笑容”、 “眼睛”、“手”等等。学生从自己熟悉的事物入手,抓住深刻的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性格特点来写,就能写活了妈妈的形象。这样的半命题作文,调动了学生写作兴趣,激发了学生写作激情。到了初二、初三,学生就会两极分化,有些学生就逐渐进入闭锁期,他们希望老师和同学能够尊重他们,表现在写作上则喜欢写一些比较深刻的东西。针对这一心理特点,笔者就指导学生写一些哲理性或科学性较强的作文,于是友情、机遇、挫折、自信这样的话题是他们的喜欢表现的。根据他们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特点,笔者就多进行议论文的训练,题目也和时事紧密贴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吗?、浪费粮食是一件小事吗?、“我帮她走出早恋的困境”、“友情与哥们儿义气”、“面对挫折我_”由于抓住了不同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作文题目,这样就消除了学生写作的恐惧心理,激发了写作兴趣,使学生想写、愿写、能写作文。这正是言传启智、身教正行。二、加强方法指导,提高写作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好的写作方法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学生对写作感兴趣的前提下,只有教师及时进行写作方法指导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处处留心皆学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获取写作素材是作文的关键,对一个初中生来说,受年龄、生活经验、观察水平等局限,不可能时时留意观察生活中发生的事,普遍的现象是到了写作的时候才着急。笔者告诉学生,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富有哲理,可以写作的,只要注意观察,并加以领悟就能写出好的句子或篇章。比如面对明月,苏轼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看到盛开的紫藤萝花,宗璞动情地说:“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仔细观察,从而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迪的哲理。笔者还带学生站在风中感受风、来到雪地中欣赏雪。花间月下的一隅风景,霞光中的一抹色彩,一个景致,一处远山的轮廓,只要经常观察思考,动笔写写,一定能写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佳作。 (二)“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不光是学习课本,古今中外的名著、名人故事、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等大都可以读一读。“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有趣的、新鲜的耳目一新的东西摘录下来,分门别类的积累下来,并且不断地翻看、揣摩、归纳和提炼。不仅如此还要把生活中的所感、所想、所悟也记录下来,不断地写成日记,这就为写好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笔者把日记的作用归纳成“练习书法的园地,积累生活素材的仓库,记录自己成长的历史”。这样,学生愿意读书,喜欢积累,乐于写作。把素然无味的作文变成了学生喜闻乐见、赏心悦目精神食粮和津津乐道的、乐此不疲的乐园。在学校组织的书法大赛、作文大赛中有很多学生获奖,在各级各类作文大赛中获奖的就有数十人。深受师生、家长的好评。热爱读书,乐于写作在我们胡集中学已蔚然成风。(三)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什么是联想?所谓联想,就是把生活经验、书本知识(即写作材料)和写作相互贯通、融合为一的过程,它贯穿在整个写作过程中。通过联想,使沉淀的信息复活于心中,昔日的储备浮现于脑海,从而注入笔端,写成文章。讲到学习刻苦,不由得想起匡衡凿壁偷光;议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的感人事迹一件件涌上心头;若说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吴晗及其谈骨气浮现眼前: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不自觉地由口中吟出,仿佛又看到了那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国人的救济粮的朱自清,还有那长须飘飘、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也决不屈服的闻一多;如谈人的价值,保尔柯察金的名言则回响耳边,并坚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要论亲情,难忘朱自清的背影,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文章的内容不只是记人叙事,还得写景状物。如何把景物的特点写出来,这也得借助联想。通过联想,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点、相似处,再运用拟人、比喻、通感的形式把这种联系、相似表达出来。看云识天气中对云的描写 “天上的云,千姿百态”:“有的像羽毛有的像鱼鳞有的像羊群有的像一张大棉絮,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这些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不断变化着的云的不同姿态。对云的姿态的准确描绘,不仅得益于作者的细致观察,还得益于作者的丰富的联想。三、“千锤百炼才能成钢”有了阅读和写作的兴趣,有了丰富多姿多彩生活的素材还不够,还需要不断的“实践”,正所谓“一勤天下无难事”、“千锤百炼才成钢”:晋时孙敬,读书夜深,常恐盹倦,乃以绳系头髻悬于梁上,若昏沉眼闭,头欲坠,索必扯醒, 以防困睡。 战国苏秦,昼夜勤读。每值更深夜静,昏迷眼闭,乃引锥自刺其股,使醒又读。 晋书车胤传:胤,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夜以练囊盛数十萤火虫以照书。 孙康,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遂成大学。巴尔扎克,法国小说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每天深夜十二点钟,巴尔扎克起床开始精神抖擞的工作。他一坐到桌前,就疾笔如飞,他的笔一直在纸上不提起来。一直到一阵痉挛的打击强迫他松了手指。或是他写的东西在眼前浮动起来疲劳的头晕眼花的时候。就这样一直工作到早上八点。一生创作甚丰,写出了96部小说,合称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文章不厌百回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从古到今,修改都是成就好文章的必备环节。有一天,唐代诗人贾岛骑驴走路时,忽然想起两句诗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他先是想用“推”字,改成“敲”字后,觉得“推”字也不错。就这样,贾岛在驴背上用手做着推和敲的动作,一时拿不准主意。这时,正巧京都长官韩愈出门,贾岛只顾沉思,不觉走进了韩愈的仪仗队里,糊里糊涂地被拉到韩愈面前。韩愈问怎么回事,贾岛就把想起诗句,又决定不下来用哪个字的事说了一遍。韩愈是个大文豪,听贾岛说完,也沉思起来。过了好一会儿,韩愈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好。”以后人们就用“推敲”指斟酌字句,反复思考。“推敲”的佳话由此诞生,唐宋八大家之一,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王安石在写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一个绿字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先后从“到”、“吹”、过、来、驻一直改到绿字方满意为止,于是才有了这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名句,都是文章修改的最好佐证。据记载,俄罗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改过七遍,安娜卡列尼娜写了五年,仅开头部分就修改了20次。我国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全文不足四千字,改动地方却达160多处。文学巨匠们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小学生呢?不光自己要改,同学们还要互相修改,师生共同修改,这样好的文章就会产生了。经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一勤天下无难事”。只要我们勤于读书和积累,努力挖掘和创新,坚持不懈,日积月累,作文教学一定会取得优秀的的成绩。我们广大的农村中小学的孩子们也会把作文看成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让作文和做人一样精彩纷呈、光辉无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