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786801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沪教版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沪教版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一、 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酒精挥发B . 冰雪融化C . 燃放礼花D . 蔗糖溶解2. (2分)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B . 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C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D .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必须的物质3. (2分)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的位置关系是( )A . 俯视B . 仰视C . 保持水平D . 无法确定4. (2分)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 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B . 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C . 探究分子不断运动D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5. (2分)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受热时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B . 液体蒸发变成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大C . 降温时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D . 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分的6. (2分)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ABC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研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探究分子间有间隙区分硬水和软水验证质量守恒定律A . AB . BC . CD . D7. (2分)在化学反应3H2+WO3W+3H2O中,氧化剂是( )A . WO3B . H2C . WD . H2O8. (2分)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B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C . 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覆着一层红色物质D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9. (2分)化学实验中常用到木条,下列实验中木条的使用不能达到目的是( )A .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某气体中是否含有氧气B . 用燃着的木条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C . 用燃着的木条证明不同的气体中氧气含量不同D . 用小木条比较酒精灯火焰各层的温度10. (2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 乙炔+氧气 二氧化碳+水B . 氢气+氧气 水C . 氧化汞 汞+氧气D . 氢气+氧化铜 铜+水11. (2分)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单质和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 )A . B . C . D . 12. (2分)将液态空气盛放入一只烧杯中,先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烧杯口,当液态空气蒸发余下约1/5后,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烧杯口,该过程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 . 燃着的木条熄灭,带火星的木条熄灭B . 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带火星的木条熄灭C . 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 . 燃着的木条熄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13. (2分)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密度略大于空气常温下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宜采用的方法是( ) A . 向上排空气法B . 排水法C . 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D . 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14. (2分)某学生要用托盘天平称取5.5g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这时他应该( ) A . 减少药品B . 向右盘中加砝码C . 移动游码D . 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15. (2分)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81232反应后质量/gX(未知)26212A . 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B . 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C . 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D . 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二、 填空题 (共7题;共20分)16. (4分)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可以发生化学反应,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打开止水夹a和c,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稀盐酸至_时停止。(2)当观察到烧杯中有大量白色沉淀产生时,说明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然后进行的操作是_,关闭活塞b,轻轻振荡集气瓶。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_,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小红认为仅做上述实验有不足之处,应利用上图装置做一个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只需将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_即可。(4)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应在实验前对装置的气密性进行检验(不另加仪器),方法为_。17. (2分)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_的最小粒子原子是_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_可以再分,_不能再分 18. (1分)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_。 19. (3分)工业生产硫酸的重要反应之一为2SO2O2 =2X,该反应属于_(填基本反应类型), X化学式为_,V2O5 中V的化合价为_,V2O5在反应中作_。 20. (2分)化学式造福人类的科学,在生产生活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1)一氧化二氮是人类最早应用的麻醉剂之一,描述一氧化二氮化学性质的是_(填序号)。 A . 无色有甜味的气体B . 高温下能分解生成氮气和氧气C . 熔点-90.9,沸点-88.5(2)碳酸氢钠(NaHC )是某些抗酸药的有效成分,能够中和人体内多余的胃酸,在碳酸氢钠中有_种元素。 21. (4分)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选择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 (1)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_; (2)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_; (3)常用作配制溶液或较多量液体反应容器的是_; (4)常用于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的是_; (5)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_。 22. (4分)实验室取用药品时应做到“三不”,是指:不得用_接触药品;不得_不得将鼻子_闻药品味道取用时应注意节约药品,实验未指明用量时,应取用最少量,液体_mL,固体只需_ 三、 实验题 (共2题;共8分)23. (5分)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仪器的名称:_,_ (2)写出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 (3)利用装置B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实验结束后,若要分离出锥形瓶中的固体物质,应采用的分离方法是_ (4)能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利用收集到的氧气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5)如果用A和E装置制取氧气,收集到的氧气不纯的原因可能是_(填字母) A . 装置漏气B . 收集之前集气瓶中水未装满留有气泡C . 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立即收集D . 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然后把导管移出水面24. (3分)几位同学根据下列各实验装置图,设计和讨论了以下问题: (1)实验室利用装置_可以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是_; (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一般用_装置收集,该实验在气体收集满后停止实验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操作是_,这是为了防止_;如果利用装置D来收集气体,进气口应该是_(填写装置中的“a”或“b”) 四、 推断题 (共1题;共3分)25. (3分)A、BH八种物质,有下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紫黑色固体,D能供给呼吸,F是最常见的液体,H是一种黑色固体,在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试推断: (1)B在反应中起_作用; (2)写出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 (3)上述关系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填数字编号)。 五、 简答题 (共1题;共3分)26. (3分)小军同学在做“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探究实验中,他取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与自己收集到的氧气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剧烈燃烧”的现象,请分析小军同学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有(至少答两点):_ 六、 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1分)27. (1分)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够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某同学为了验证氧化铜(难溶于水)是否能做过氧化氢(H2O2)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设计实验如下:(1)【实验一】实验目的:探究氧化铜是否能改变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a在试管中加入2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现象a带火星的木条没有明显变化b_b_实验一结论:氧化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2)【实验二】实验目的:_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待实验一第2步的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观察现象_实验二结论: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3)【实验三】实验目的:探究氧化铜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有没有改变 在实验后,该同学将反应剩余物过滤、洗涤、干燥,再称量得到黑色固体质量为1g实验三结论:氧化铜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实验结论】综上所述,说明了氧化铜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请写出该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二、 填空题 (共7题;共20分)16-1、17-1、18-1、19-1、20-1、20-2、21-1、21-2、21-3、21-4、21-5、22-1、三、 实验题 (共2题;共8分)23-1、23-2、23-3、23-4、23-5、24-1、24-2、四、 推断题 (共1题;共3分)25-1、25-2、25-3、五、 简答题 (共1题;共3分)26-1、六、 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1分)27-1、27-2、2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