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古诗复习.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783209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古诗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下册古诗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下册古诗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古诗复习(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环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怀?清幽寂静的环境。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2赏析中间四句。(1)曲径幽静,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澄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2)不仅写出环的极静极美,(3)而且体现出诗人忘却尘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富有言外之意。3“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这两句看似矛盾,请你从表现手法和诗人内心旨趣两方面谈谈的看法。参考:这句话看似矛盾,实则以静写动,以动衬静手法,只剩下钟磬的声音,其他什么声音也没有,这与诗人向往佛门清净的心情是吻合的。4“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中“诗眼”是哪个字?这个字好在哪里?“诗眼”是“空”,“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空”字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5、找出这首诗中两个成语。万籁俱寂 曲径通幽6你认为“曲径通幽”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悦”“空”的词义悦:使欢悦;空:使消除。8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A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提过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二)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开头两句记叙,三、四两句描写,最后四句抒情。2赏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这两句写景,既是实写,又寓想像,上句写从楼上望去,洞庭湖好像把东南的吴楚两地从中分开;下句写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气势磅礴恢弘。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3“凭轩涕泗流”的原因是什么?体现诗人什么感情?举目无亲,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为家,而落得如此境地,皆因战乱未平,国家多难。体现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全诗将个人情感与忧国忧民结合起来,体现诗人忧国伤己的复杂情感。(三)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1这首诗给我们什么启示?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托物寓意3这首咏物诗,从哪三个方面写蝉的特点?形状(垂緌)、食性(饮清露)、声音特点(流响出疏桐)(四)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1这首咏物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乱离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2赏析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写孤雁的心理,深切地写出失群者的心情,显示出诗人对同伴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3尾联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参考:反衬,以野鸦反衬孤雁,诗人既以“孤雁”自比,那么“野鸦”则象征一些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表达了诗人的爱憎之情。4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诗中孤雁形象。这是一只悲伤而执着的孤雁: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飞着、叫着,追寻它的同伴。(五)鹧鸪郑谷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1这首咏物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情感?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的乡愁旅思。2赏析“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两句。这两句以“雨昏”“花落”点染环境,形成凄迷意境、伤感氛围;反复吟咏这两句,让人仿佛置身湖边古庙,聆听鹧鸪声声哀鸣。游子在雨昏花落之时、湖边古庙之中,闻鹧鸪之啼,定会倍感其声之哀怨凄恻。而“青草湖”“黄陵庙”更可勾起读者对屈子怀沙、湘妃泣竹等历史传说的联想,更添凄伤情调。3赏析“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两句。烘托手法,“征袖湿”“翠眉低”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啼声之悲。“乍”“才”两个虚词极写鹧鸪啼声之感动人心。(六)观刈麦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答:描写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2、赏析“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四句。答:这四句实写作者观看到的割麦场景,并用“惜”对割麦者的心理加以刻画,揭示农民为了多得一点收入而甘愿吃苦耐劳的美德以及令人同情的艰难处境。3、“今我何功德尽日不能忘”赏析。 答:运用对比,把官吏的舒适富裕与农民的辛劳贫困形成对比,用抒情的方式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4这首诗主要刻画了哪两个画面?农民烈日刈麦、贫妇抱子拾穗5哪句揭示贫妇人贫困的原因?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6诗中流露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找出文中能表现这种情感的描写心理的词语。对农民的同情。“悲伤”“愧”(七)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怀?答:表现了词人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2“沙场秋点兵”一个“秋”的作用?“秋”,既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3“可怜白发生”一句表达了诗什么感情?答: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4这首词题为“壮词”,你认为“壮”在哪里?答:雄壮的军营生活壮烈的战斗场面豪壮的雄心壮志5“了却君王天下事”“天下事”指什么事?统一国家,收复中原。6赏析这首词的对照手法。答:“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一句中壮与悲、理想与现实形成了强烈对照,从中我们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朽无能,人民遭受的苦难境遇,以及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心情。7 “醉里挑灯看剑”是一种怎样的心境?答:喝醉了酒却还要挑灯看剑,说明作者虽已隐居乡间,但心中仍在忧虑国事,不忘战斗生涯。8这是一首壮词,即表达雄心壮志的词。从文中试举一例分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写出诗人如能一战获胜,收复中原,既可以了却君王统一国家的心愿,又可以使自己名垂青史,这一句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9赏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答:以工整的对仗形式,描绘战争爆发前的情状。(八)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1本诗叙事和写景相结合,重点什么?写景2写景以大漠和秋天为背景,具体写哪种景物?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3赏析“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运用对仗,写塞上秋景,以“征蓬”“归雁”自比,“征蓬”写身世浮沉之感,“归雁”引起乡思之愁。4赏析“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运用对仗手法,写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直”状孤烟之高,“圆”状落日之低,极状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开阔鲜明,气势雄浑,为千古名句。5全诗写了哪三层意思?出使路线、沿途风光、最新消息。6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烽火台上燃起的一道孤烟在广阔的沙漠上冲天而起,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落日之残红。(九)黄鹤楼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 答:日暮怀归之情。2、赏析“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答:设问手法。日近黄昏,自然会勾起乡思,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愁”3前四句从传说写起有什么作用?诗人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什么感慨?从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诗人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4“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主要写什么内容?用散文的语言描写出来。登楼远眺实景。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春草繁茂浓绿。5解释下列词语:悠悠:飘荡的样子。 萋萋:草长得茂盛的样子。烟波:烟雾笼罩水面。晴川:晴天下的江面。历历:分明可数。 乡关:故乡。(十)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这首诗流露出什么思想? 答:厌恶官场、喜爱田园。2“带月荷锄归”一句诗赏析。(或者这首诗的艺术风格语言平淡而意境醇美,试举例分析。) 答:(1)“带月荷锄归”是一幅“月夜归耕图”。(2)劳动归来的诗人,在皎洁的月光下,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草木遮掩的山路上。(3)画面优美,把劳动写得富有诗意。(4)表现作者喜爱园田的思想感情。3“但使愿无违”的“愿”表面指什么?实际指的是什么愿望?答:表面上可理解为多收些豆子,辛勤耕耘期待丰收;实则是指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4陶诗独特的艺术风格。语言平淡而意境醇美5本诗主要内容。归田后的劳动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