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A卷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780668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吉林省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吉林省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A卷一、 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2017东营)生活处处有化学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 进入久未开启的枯井或地窖,先做灯火实验B . 铁制品生锈后不要轻易去除,以减缓铁的锈蚀C . 误服硫酸铜等含重金属离子的盐后,立即服用豆浆、牛奶或鸡蛋清缓解造成的中毒,并及时送医D . 室外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及时逃离现场2. (2分)某工厂制取漂白液的化学原理为:Cl2+2NaOHNaCl+NaClO+H2O,在该反应中,氯元素没有呈现出的化合价是( ) A . +2B . +1C . 0D . 13. (2分)进行化学实验,观测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了,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相等B . 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有紫红色的铜生成,说明铁比铜活泼C . 在某化肥中加入碱液,无氨味,说明该化肥一定不是氮肥D . 在紫色的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气体显酸性4. (2分)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 . 浓硫酸B . 医用酒精C . 生理盐水D . 碘酒5. (2分)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由50降为30,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A . aB . bC . cD . a和b6. (2分)下列是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常pH,酸性最强的是( ) A . 胆汁(6.87.4)B . 唾液(6.67.1)C . 血液(7.357.45)D . 胃液(0.81.5)7. (2分)某试验田的玉米叶色淡黄,有倒伏现象、应施加的一种化肥是( )A . (NH4)2SO4B . KNO3C . Ca3(PO4)2D . KCl8. (2分)下列物质若露置于空气中,会因发生物理变化而使质量减小的是( )A . 浓盐酸B . 生石灰C . 石灰石D . 浓硫酸9. (2分)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体健康,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 . 用过期的牛奶和面B .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C . 用食盐腌制咸鸭蛋D . 用霉变的玉米做玉米油10. (2分)下列四个图象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表示正确的图象是( )A . 加热高锰酸钾固体至质量不再减轻B . 向pH1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C .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并不断搅拌D . 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11. (2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 . HCl和Ca(OH)2B . Na2CO3和H2SO4C . AgNO3和BaCl2D . KCl和CuSO412. (2分)向右图装置中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能使U形管中的液面出现右高左低的是( )A . 蔗糖B . 浓硫酸C . 硝酸铵D . 氯化钠13. (2分)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t1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 . t2 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分别含甲、乙两物质的质量相等C . 将t3 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 时,都会析出晶体D .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4. (2分)将6.0g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物质的组成中( ) A . 只含有碳元素B . 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 .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 .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15. (2分)在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原因是( )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左码右物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氯化钠晶体不纯A . B . 只有C . 只有D . 只有16. (2分)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环境B化学与安全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可控制雾霾产生鼓励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房间里着火应立即打开门窗天然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换气C化学与营养D化学与材料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老年人缺钙会造成骨质疏松钢铁、硬铝和黄铜都是合金纯铁与生铁的硬度更大,熔点更高A . AB . BC . CD . D17. (2分)(2015铁岭)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A . H2(水蒸气)稀硫酸B . CO2(CO)氢氧化钠溶液C . Cu粉(Fe粉)磁铁吸引D . NaCl(KNO3)加水溶解后过滤18. (2分)将镁粉和铝粉的混合物7.2g与足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得到的氧化物质量可能为( ) A . 10.6gB . 12.0gC . 13.0gD . 13.6g19. (2分)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原子数目 原子种类 分子数目 元素种类 物质种类A . B . C . D . 20. (2分)(2017遵义)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B . 水(植物油)加洗洁精,搅拌振荡C . Na2CO3(NaHCO3)固体充分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变D . NaCl溶液(CaCl2)滴加适量K2CO3溶液、过滤二、 实验题 (共2题;共17分)21. (7分)探究锌、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差异性,进行如下实验。 (1)用98%的浓硫酸配制5%的稀硫酸溶液100g。为准确量取浓硫酸的体积,还应查阅的数据是_。 (2)取两块表面积相同的锌片和铁片的原因是_。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取等质量锌片、铁片置于多孔隔板上,与5%稀硫酸液面不接触(如图),同时打开两个活塞滴入足量5%稀硫酸,中间U形管内反应初期观察到的现象是_,反应结束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 (4)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 22. (10分)实验室用石灰水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定二氧化碳氢氧化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1)【查阅资料】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易溶的碳酸钠,碳酸钠在二氧化碳过量的条件下继续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对比如表操作NaHCO3溶液Na2CO3溶液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产生气泡加入稀CaCl2溶液无明显变化_(填写现象)加热溶液至沸腾,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及化学方程式_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反应方程式_【实验反思】学习小组讨论,认为产生此实验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另一种是_(2)为了进一步验证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反应,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生成的新物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_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3)【实验拓展】该小组同学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利用数字化技术测定溶液pH值变化,待完全反应后,观察到溶液中逸出大量气泡,pH出现两段S型变化曲线【实验分析】AB段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BC段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4)利用实验验证变化后的产物,实验操作为_实验现象是_三、 填空题 (共2题;共6分)23. (3分)(2016海南)25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_(2)图2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填“甲”或“乙”)(3)图3中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_24. (3分)如图是几种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表示转化,转化条件及其他物质都已省略 (1)若A,B是液体,C是气体,则A物质的名称为_(2)写出BC的文字表达式_ (3)AC的反应基本类型为_四、 综合题 (共1题;共11分)25. (11分)现有以下实验装置,按要求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发生装置可选择_(填编号),收集装置可选择_(填编号)。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发生装置应选_(填编号),若用装置F收集气体,应等到导管口_时,才将导管移入集气瓶开始收集气体。 (3)若用100g含杂质5%的石灰石和盐酸制取CO2(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最多能生成CO2_g。实验时,发生装置最好选_(填编号);若用装置D来收集CO2 , 验满的操作是:将燃着的木条伸到_,观察。 (4)常温常压下,氨(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等领域。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发生装置应选择_(填编号);若用右图装置来收集NH3 ,则气体应从_(填“a”或“b”)端进入。 五、 简答题 (共1题;共5分)26. (5分)在标准状况下,将CO 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20L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粉末使其充分反应后,称得气体的质量增加了1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体积比。(一氧化碳的密度为1.25 克/升)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实验题 (共2题;共17分)21-1、21-2、21-3、21-4、22-1、22-2、22-3、22-4、三、 填空题 (共2题;共6分)23-1、23-2、23-3、24-1、24-2、24-3、四、 综合题 (共1题;共11分)25-1、25-2、25-3、25-4、五、 简答题 (共1题;共5分)2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