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课标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778853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课标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年课标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年课标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课标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一、 单选题 (共14题;共28分)1. (2分)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食物腐烂B . 纸张燃烧C . 钢铁生锈D . 冰雪融化2. (2分)“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前题是必须根据化学物质的特性合理使用下列关于化学物质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施用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可促进植物的生长、增强抗倒伏能力B . 农药施用后一定不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C . 随意丢弃聚乙烯制品(如食品包装袋)不会产生“白色污染”D . 由于钢铁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而损耗,故废旧钢铁制品不需回收利用3. (2分)如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对相关粒子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都容易失去电子B . 具有相对稳定结构C . 属于同种元素D . 形成的化合物为NaCl4. (2分)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B . 氧气支持燃烧,可以作燃料C . 稀有气体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D .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5. (2分)下列有关空气和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硫磺分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现象相同,产物也相同B .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加入二氧化锰后可增加氧气的质量C . 液态氧气可用作发射火箭的燃料D . 空气质量级别越低,空气质量越好6. (2分)一类新型“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燃料与空气混入,直接氧化,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 A . 都是无毒、无害气体B . 都可发生氧化,并放出大量能量C . 氧化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D . 均在自然中大量存在7. (2分)必须垫上石棉网才能加热的仪器是( ) A . 集气瓶B . 烧杯C . 量筒D . 坩埚8. (2分)“雾霾”是近年的热点话题,环保部门按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着力做好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新增指标的监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焚烧秸秆不会造成大气污染B . 化学在环境监测和保护中起重要作用C . 臭氧(O3)是一种氧化物D . 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9. (2分)将混有高锰酸钾的氯酸钾晶体,放入试管中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中剩余物不可能有( ) A . 3种B . 4种C . 5种D . 6种10.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B . 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C . 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体积变大D . 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11. (2分)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 . 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B . 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C .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D . 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12. (2分)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 ) A . CO2B . O2C . H2O2D . H2O13. (2分)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78%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氧气能支持燃烧,是一种可燃性气体.二氧化碳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最好的气体肥料在实验室中两种气体可以用相同的装置制取.A . B . C . D . 14. (2分)2017年5月,我国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镆”取自古代剑名“镆铘”,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关于镆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镆属于金属元素B . 镆的原子序数为115C . 镆原子的核外电数为173D . 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8二、 填空题 (共5题;共17分)15. (2分)回答下列问题。 (1)氮元素的符号是_; (2)3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 _; (3)两个硫酸根离子可用符号表示为_; (4)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 16. (8分)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 (2)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在化学反应中铟原子容易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17. (2分)以下物质:氮气;稀有气体;液氧;汽水;二氧化碳;新鲜的空气;冰水混合物;澄清石灰水;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以后的剩余固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以后的剩余固体。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_ 。 18. (2分)用微粒的观点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1)水壶中的水被烧开时,壶盖被顶起_。 (2)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_。 19. (3分)我国已在“可燃冰”开采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从“可燃冰”中可获得甲烷。 (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是_。 (2)从微观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如图是一定量甲烷和氧气充分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该化学反应中不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填字母序号)。A . 碳原子B . 氢原子C . 氧原子D . 甲烷分子E . 氧分子(3)该微观示意图体现出,反应前甲烷和氧气的质量比为_。 三、 流程题 (共1题;共3分)20. (3分)中科院建成了国际首座10兆瓦级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原理如图所示: (1)空气变成压缩空气,从微粒角度分析,其变化的是_。 (2)燃烧室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四、 实验题 (共4题;共14分)21. (2分)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实验可得出燃烧的条件是_,热水的作用是_。 (2)乙实验中向烧杯中加入一粒相同大小的品红,发现整杯水变红的时间热水比冷水短。这是因为_,该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_。 (3)丙实验操作可能产生的后果是_。 22. (3分)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_ b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所选用A作为发生装置,该装置中的不足是_(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气泡_出现方可收集氧气,收集氧气满后将集气瓶_(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除了常见的收集装置,F可以用于收集氧气。在F中充满水,则氧气应从_(填“c”或“d”)端通入 (4)工业中,为了获得大量的氧气,通常以空气为原料,利用液氧与液氮的_不同将氮气蒸发出来,从而得到液氧。 23. (4分)兴趣小组为探究某些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稀硫酸分别加入到盛有不同药品的A、B、C、D四支试管中。请回答: (1)甲同学观察到A、B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于是得出结论:硫酸与氢氧化钠及氯化钠都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乙同学不同意他的观点,他认为A试管发生了复分解反应,于是补充如下方案,从“NaOH消失”的角度证明该反应的发生。图一 图二 图一方案中,加入的X可以是_溶液(填一种即可),发生的现象为_说明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通过图二分析,该化学反应前后,溶液在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该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甲、乙两位同学通过交流,认为稀硫酸与氯化钠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原因是_,这也是判断溶液中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2)丙同学观察到C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于是得出结论:硫酸与硝酸钡发生反应,你认为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 (3)丁同学观察到D试管中有气泡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于是该同学对反应后的D试管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结论一:K2SO4 结论二:K2SO4、K2CO3 结论三:_丁同学设计实验,用两种方法验证结论三正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法一取D中溶液少许,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结论三正确方法二取D中溶液少许,加入足量的_溶液_大家对方法一提出质疑,认为方法一错误,理由是_。24. (5分)小明对铁的锈蚀进行如下探究,室温时,将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装置如图,观察到量筒内水沿导管慢慢进入广口瓶(净容积为146mL)。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此时瓶内氧气含量近似为零)。记录起始和最终量筒的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表。 序号样品量筒起始读数/mL量筒最终读数/mL所需时间/min1g铁粉、0.2g碳和10滴水10070约1201g铁粉、0.2g碳、10滴水和少量NaCl10070约7010070约480(1)实验和说明NaCl可以_铁锈蚀的速率。 (2)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_(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3)实验结束后取出滤纸包,观察到有红棕色物质生成,该物质的化学式是_。 (4)已知含碳能够加快铁的生锈速度,小明想通过实验和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写实验的样品组成_。 (5)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的体积含量是_(小数点后保留1位)。 五、 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5分)25. (5分)为了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不同的,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首先,由_(填“A”或“B”)导管吸气约20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_,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_。 (2)然后,由_(填“A”或“B”)导管呼气约20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_,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_。 (3)比较以上两次实验结果,该小组同学得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二氧化碳比吸入的空气中所含二氧化碳_。 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4题;共28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二、 填空题 (共5题;共17分)15-1、15-2、15-3、15-4、16-1、16-2、17-1、18-1、18-2、19-1、19-2、19-3、三、 流程题 (共1题;共3分)20-1、20-2、四、 实验题 (共4题;共14分)21-1、21-2、21-3、22-1、22-2、22-3、22-4、23-1、23-2、23-3、24-1、24-2、24-3、24-4、24-5、五、 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5分)25-1、25-2、2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