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一教改语文期中考.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769801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一教改语文期中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届高一教改语文期中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届高一教改语文期中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高一期中考试题语 文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基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w_w*w.k_s_5*u.c_o*mA、草创 首创 创举 予以重创B、曲折 曲解 曲笔 曲高和寡C、着急 着火 着重 不着边际D、处理 处世 相处 泰然处之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刻划 嘻戏 暮霭 蹑手蹑脚B、巅峰 修葺 九洲 贻笑大方C、厮杀 坐落 扫描 良辰美景D、寒暄 遗憾 账目 白浪涛天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据经营者透露,近年来新兴的书吧,以其丰富的藏书和优雅的音乐、良好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慷慨解囊。B、在常人看来,一些细节问题不足挂齿,但细节决定成败,一个细节的疏忽往往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C、第21届成都花展在百花潭公园举行,园内展出3万余盆鲜花,真让人感受到了什么叫如花似锦。D、开学伊始,教师应引导高一新生听好课、做好笔记、完成好课后作业,长此以往,定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乱收费的存在,既有认识不到位、经济利益驱动的原因,也有教育体制不健全、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监督检查不严等原因造成的。B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关系到党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提高,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C过去的一年中,美元汇率在全球外汇市场上一路下滑和人民币在国际上信誉日增,一直是金融专家和媒体关注和评说的话题。D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协同合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合作”即互相配合做某件事和共同完成某项任务。二、科技、社科类阅读(9分,每小题3分)w_w w. k#s5_u.c o*m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一切传统都是过去的东西,但并非一切过去的东西都是传统。可是,过去确系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不能离开过去与现在的关系而谈传统。传统都有其“原本”,原本是传统的始发言行。传统的始发言行有其特定的原初行动者、特定的受动者,还有其特定的叫作参照系的现实环境。在传统的原本中,所有这些都是特定的、不能代替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进展,原本逐步地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东西而为群体所接受,成为凝聚群体的力量,这样,原本也就逐步地形成为传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传统逐步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远离原本的过程。这里所说的远离,是指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这样,传统在形成过程中就取得了相对独立于原本所处的参照系以及原初说话人、原初受话人的自主性。正是这种远离或自主性,打破了原本的限制,扩大了原本的范围,丰富了原本的含义。这里的关键在于解释。在新的参照系之下对原本作新的解释,这就是传统远离原本的原因。任何一个写下来的作品,一旦公之于世,它就是向广大的人群说话,不仅是向同时代人说话,而且是向后来人说话。作为受话人的读者不仅有同时代人,而且有后来人。读者可以对写作的原本作出各不相同的回应,这些回应都是根据读者自己所处的参照系对原本所作的新解释。可以说,传统的原本在形成为传统的过程中,不断地参照变化了的环境。在后来的一连串读者面前展开一系列不断更新的世界。写作的原本是如此,行动的原本也是这样。传统的行动痕迹往往出乎原初行动者的始料之所及,自有后来人的评说解释。这样看,传统形成的过程本身便是一个传统不断更新、不断开放、不断壮大的过程。传统本来就具有两面性,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因新的参照系与之相摩擦而不断更新自己,又因其偏执性而抗拒摩擦,力图使自身永恒化。可以说,传统既是摩擦的结果,又是对摩擦的抗拒。那种把传统一味看成凝固不变而无更新的观点是错误的、不符合史实的。因此,在对待传统的问题上,我们应当根据新的参照系,对旧传统作出新的评价和解释,这样才能使传统展开为有生命的东西。 (选自张世英(我看国学传统与现代),有删改)5从原文看,下列对“原本”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原本是传统的具有特定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参照系的始发言行。 B原本指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凝聚群体的东西。 C原本是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参照系已消失并成为过去的过程。 D原本指有自主性的相对独立于原初参照系、说话人、受话人的传统。6下列各项,不属于分析“传统远离原本”原因的一项是( ) A在新的参照系之下对原本作新的解释,这就势必造成传统不断地远离原本。 B读者对写作原本作出各不相同的回应,根据所处参照系对原本作出新解释。 C因有后来人的评说解释,传统的行动痕迹往往出乎原初行动者始料之所及。 D传统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因新参照系的作用而具有更新与抗拒的两面性。7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原本中的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参照系都是唯一的、不能代替的。 B因时间推移和历史进展,传统远离原本后就自然丧失了原本的特征。 C过去是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但传统内涵却在新参照系下发生突变。 D在对待传统问题上,我们应当根据新的参照系作出新的评价和解释。三、古文阅读(9分,每题3分)w_w w. k#s5_u.c o*m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年十七,解褐奉朝请,加威烈将军。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拔之。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时盛夏亢阳,样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今日:“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岁,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絺绤之属及经史赠之。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十六年,拜大将军。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之事,护皆与祥参谋。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抚安西土,振旅而还。进封凉国公。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谥曰景。 (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 注尚:指娶公主为妻。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詧(ch):人名。絺绤(chx):葛布的统称。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家:定居 B远近蛮夷,莫不款附款:款待 C是岁,大有年年:收成 D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总:统领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是(3分) 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命所在收葬之 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 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 A B C D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贺兰祥出身贵族,年少丧父,守孝符合礼仪;在舅舅家长大,很受太祖钟爱,虽然在军旅中,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B贺兰祥少时就有胆略勇气,志在建立功业,从十七岁开始担任官职,后来在对东魏和吐谷浑的战斗中,都获得胜利,官爵得到晋升。C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他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是品性清正俭素;他的节俭作风也受到邻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督的钦敬。D贺兰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赖,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闵帝即位之后,执掌朝政的晋公护对他也非常倚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谋划。第卷(共120分)w*四、(25分)11请将原文中划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2)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3)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w_ w. k#s5_u.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有人认为“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13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9分)(1)青鸟不传云外信, .(李璟浣溪纱)(2)鲁迅先生是一个有思想、有民族大义、思想开放进步,时代造就的伟大的文学家,在自题小像中他用“ , ”来表达对风雨飘摇的祖国的赤子之爱和献身革命的决心;在自嘲一诗中,他又用“ , ”真实写出了他的革命立场: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3)研究下列汉字,指出它们是什么样的构字法,并选择其中两个字进行说明。(4分)莫 益 尘 男 俩 明 歪 家 。五、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0分)w_w w. k#s5_u.c o*m “她只能活七小时” 美保罗舍恩斯坦本市新闻编辑台上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3点40分。本市新闻主编接了电话,他听到这些内容:“我的小女儿在路德医院。医生说她只能活7小时,除非得到新药青霉素。这是她唯一的希望。医生已经使用了磺胺以及他每一种药。“我必须找到某人有足够能力的人帮她。你能帮我吗?”打电话的人通报了他的身份,他叫劳伦斯马隆,职员,家住杰克逊海茨,第34大道第83号。濒临死忙的小孩是他的女儿,叫帕特立夏,两岁,先就诊于路德医院,在曼哈顿,第144街和康文特大道交汇处。找到青霉素并非易事。因为这个被医学界誉为“创造奇迹”的奇药是如此的稀少,以几乎不能找到它。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然而,这位父亲恳求帮助两分钟之后,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项救援工作。这是一场残酷的斗争。“只能活7小时,除非”电话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即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磺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两次血,都无济于事。有人提出青霉素是唯一的希望。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托马斯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纽约的药品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打给帕伦博士的电话被A.N.理查兹博士听到了,他在华盛顿负责科学发展局的研究工作。“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的施宝贵实验室能提供青霉素。”查理兹博士说,“我将打电报,请他们立即定量发放。”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基弗博士这位波士顿外科医生和战时生产委员会委员有直接命令发放民用珍贵药物。他是由路德医院的外科医师丹特柯利蒂大夫通过电话取得联系的。“你将得到青霉素。”基弗大夫向柯利蒂大夫许诺。那是下午4点钟。医生们对在红头文件的作用下找到青霉素的来源并被予以发放的速度感到惊异。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下午6点30分,柯利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时间是下午7点30分。3个卫兵等在那里。其中一个走向汽车:“是柯利蒂大夫吗?给你青霉素。”柯利蒂大夫接过那硬纸匣,由冰裹着的青霉素放在里面。“现在,”他说,“我们有了一个战斗的机会。”最后一段路程是从霍兰隧道到路德医院,只用了8分钟,这是创纪录的速度,行驶在西区高速公路时,车速器始终指向65英里/小时。汽车就要停在医院门口之前,柯利蒂大夫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 “也许是。”一个记者说,“但是从现在起。大夫,靠你了。”此后,记者们踮着脚尖走进四楼那个失去知觉的孩子房间,他费力地呼吸着,但在蓬松的丝一般的棕发下面的小脸上,并没有痛苦的表情。“她是个可爱的病孩子。”一个护士低声说。帕特丽夏马隆的父母哭了。 “谢天谢地。”凯瑟琳马隆低语着,“至少,我的小丫头又有了一次机会。” (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注】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年8月,获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14.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的时间,有什么好处?(6分) 15.柯利蒂大夫为什么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4分) 16.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画线部分做简要分析。(4分) 17.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6分) 六、语言运用(15分)来源:Z.xx.k.Com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一定的方位,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字数不得增减)。(5分)成都平原地处川蜀腹地,北有青铜文化的三星堆奇观,东有龙泉桃花盛会的风景优美,更有西南石象湖闻名全川的白鹭之乡,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西有西岭雪山银光闪耀的气势恢宏,南有一代文豪的东坡故里三苏祠。 19、请用一个对偶句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其中上下句要分别出现事件当事人“乘客”和“的哥”,每句不超过10个字。(4分)(本报讯)7日晚8点多钟,成都出租车司机费某在双流机场带了一名男子,该男子说去都江堰。费某便和那男子谈好价格前往都江堰 。40分钟后,当车行驶到都江堰聚源镇与城区交界处时,那男子突然亮出一把匕首,抵住费某的腰部,并威逼费某交出所有的钱。机智的费某一边说马上停车给钱,一边思索着如何寻机脱逃。大约离都江堰城区还有一公里的地方,迎面正好驶来一辆汽车。费某迅速向左打了方向,然后一个急刹车,惯性让那男子向右边的车门倒去,费某立即下车,弃车奔跑,并大声呼救。那名男子见状,心生胆怯,下车后慌忙向村落里逃去。随后,费某向都江堰警方报了警。警方赶到现场后详细地了解了情况,目前,警方正根据相关线索进行调查。20某校开展“名著导读我喜爱的作品”活动,三位同学交流了各自的看法。请仿照甲同学的表述,将乙、丙同学的发言补写完整。(6分)甲同学说:我喜欢有丰富知识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乙同学说:我喜欢有深刻思想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能 。丙同学说:我喜欢有审美情趣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能 。七、作文(60分)21请以站在的门口为题写一篇文章。 站在 的门口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2、立意自定。3、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4、不少于800字。 2013届高一期中考试答题卷 第卷(共120分)w*四、(23分)11请将原文中划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2) 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3)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有人认为“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13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5分)(1)、青鸟不传云外信, . (李璟浣溪纱)(2)、鲁迅先生是一个有思想、有民族大义、思想开放进步,时代造就的伟大的文学家,在自题小像中他用“ , ”来表达对风雨飘摇的祖国的赤子之爱和献身革命的决心;在自嘲一诗中,他又用“ , ”真实写出了他的革命立场: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3)研究下列汉字,指出它们是什么样的构字法,并选择其中两个字进行说明。(4分)莫 益 尘 男 俩 明 歪 家 五、(20分)14、 (6分) 15、(4分) 16、(4分) 17、(6分) 六、(15分)18、(5分) 19、(4分) 20、(6分) (1) (2) 七、作文(60分)21请以站在的门口为题写一篇文章。 站在 的门口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2、立意自定。3、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4、不少于800字。期中考试答案详解1【答案】 D(“予以重创”读chung,“曲高和寡”读q,“着重”读zhu(着zho着凉,着迷,着慌,着风,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着zho着陆,着手)2答案:C(A、画、嬉 B、州 D、滔大水弥漫)】3、答案:B(A. 慷慨解囊: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是针对别人而不是自己。在句中使用对象有误;B.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C. 形容风景、前程等非常美好。在句中使用有望文生义和不符合语境的问题;D. 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说。在句中使用感情色彩不当。)4、【答案】C(A、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B、“关系到党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提高”,改为“关系到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D、用错了关联词,“互相配合做某件事”与“共同完成某项任务”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选择关系,因此应把“和”改为“或”。)】5、答案: A【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试题解析】解答概念题,要特别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本题主要在概念的内涵上设置选项。A项是 “原本”内涵的正确的表述。B项据原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进展,原本逐步地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东西而为群体所接受,成为凝聚群体的力量,这样,原本也就逐步地形成为传统”可知,B项表达的是原本形成的传统的内涵。C项把原本的属性搞错了。C项的表述简化为“原本是过程”,据原文“传统逐步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远离原本的过程。这里所说的远离,是指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可知,“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的过程”是传统的形成过程,而非原本是过程。D项 原文是“原本是传统的始发言行”,传统是原本的丰富、更新和壮大。D项的表述曲解了原文的意思。6、答案: D【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试题解析】对于“原因、根据、证据”这样字眼的题干,特别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D选项中,新参照系的作用有两种:一是摩擦,二是抗拒摩擦。摩擦作用使传统更新”,因而是“传统远离原本”的原因;但是传统“抗拒摩擦,力图使自身永恒化”使得传统力图保持原本的最初本质特征,尽可能的不远离原本。 7、答案: D【试题考点】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试题解析】A项“唯一的”原文表述为 “特定的”与原文不相符。B项原文是说“远离,是指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所以消失指的是的是指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的消失,而不是 “原本的特征丧失”C项“突变”概括错误。原文“传统形成的过程本身便是一个传统不断更新、不断开放、不断壮大的过程”,因而传统内涵在新参照系下发生的是“渐变”。8、答案:【试题答案】B【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D项的“款”在中学文言文中是个不常见的多义词,而且在高考常见的120个实词中也没有这个词(包括家、年、总在120实词中均没有)。命题者可能是想考学生的在语境中理解和推断词语的意思,考有些学生好犯以今律古的毛病。“款”的意项有“诚恳、器物上刻的字和书画信件头尾上的名字式样、法规条文里分的项目、经费、敲打、至、留、缓慢”等义项,本题考查 “款”的本义“诚心、真诚、诚恳”义。由于语境不难,大多数学生还是能推断出该词的意思的。9、答案:【试题答案】B【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试题解析】解答此题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中限定筛选范围短语(“全部”),明确筛选的方向,再确定筛选的信息点是“惠民业绩”。然后推敲个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要求相符合。其中是其“巡境内,观得失”的调研活动,与“惠民”无关。句是说为官者的要求和对下级官员的批评,属于“惠民语言”不属与“惠民业绩”是说他“清素”的性格。10、【试题答案】A【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试题解析】此题四个选项分别概括原文语段的某个要点,考试需对照选项与原文,概括分析比较,找出概括不准确的的地方得出答案。此类试题常错在个别词句的理解上。A项中“教自己”,不准确。原文是太祖多方请儒生教贺兰祥学习诗书经传等在内的典籍。【参考译文】贺兰祥字盛乐。他的祖先和北魏一同兴起,其后代有凭清白人家子弟的身份镇守武川的,最终就在那里安家。贺兰祥的父亲贺兰初真,年轻时就已有名气,被乡里看重。后来他娶太祖的姐姐建安长公主为妻。贺兰祥十一岁就死了父亲,在服丧期间举止都符合礼仪。他在舅舅家里长大,特别被太祖钟爱。虽然在军队里,但常多方聘请儒士,教他读诗书经传。太祖刚进关的时候,贺兰祥与晋公护都在晋阳,后来(周太祖)才派遣使臣迎接他们到身边来。贺兰祥十七岁,出仕担任奉朝请一职,加任威烈将军。贺兰祥年轻时就有胆量有勇气,志在立功。不久提拔补任为都督,常在军中。他曾参与平定侯莫陈悦,又曾迎请魏孝武帝。根据前后的功劳,朝廷封他为抚夷县伯。随后又随军攻打潼关,俘获东魏将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攻克下来。回来以后,官拜左右直长,提升爵位为公。大统十四年,朝廷授任他为都督、荆州刺史,提升爵位为博陵郡公。在这之前,贺兰祥曾经兼任过荆州事务,虽然不满一个月,但很有德政。到这次重新前往就任,百姓因他的到来而感到很安心。因此汉水南岸的流民,每天就有几千人背着婴儿前来安居。远近的蛮夷,没有不诚心归附的。贺兰祥顺应时机安抚招纳,全都得到他们的欢心。当时正值盛夏发生了旱灾,贺兰祥就亲自巡视境内,检察政事的得失。他看见有人挖掘古墓,暴露尸骨,就对守令说:“这难道是仁德之人治理国家的效果吗?”于是命令当地官员收殓尸骨重新埋葬,结果当天就下了及时雨。这一年大丰收。州郡境内原先有很多古墓,当时的百姓有自行挖掘的习惯,到这时终于停止了。贺兰祥虽然是太祖的亲戚,但他的品性很清廉。荆州南接襄阳,西通岷蜀,出产的物品,很多是珍贵奇异的东西。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公私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梁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很钦佩他的节俭,就用竹屏风、葛布之类以及以经史典籍赠送给他。贺兰祥难以违背对方的好意,就收下来交付给有关部门。太祖后来听说了这件事,就把这些物品一并赏赐给他。大统十六年,拜任为大将军。太祖因为泾水渭水溉灌的地方,渠堰废弃损毁,就命令贺兰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往东流入洛水。工程完工之后,百姓都得到了便利。周孝闵帝即位,贺兰祥提升为柱国,又升任大司马。当时晋公护执政,贺兰祥与晋公护是中表亲戚,从小关系就很亲密,统军治国的大事,晋公护都和贺兰祥一起参与谋划。武成初年,吐谷浑侵犯凉州,皇帝下诏命令贺兰祥和宇文贵统领兵马去征讨。贺兰祥就派他的军司递交一道檄文给吐谷浑。于是与吐浑广定王、钟留王等交战,大败敌军。又乘胜攻取他们的洮阳、洪和两城,把那些地方改为洮州。安抚西边国土的百姓后,才整顿大军班师。朝廷进封他为凉国公。保定二年贺兰祥去世,终年四十八岁。谥号为景。11(1)太祖刚进关的时候,贺兰祥与晋公宇文护都在晋阳,后来才派遣使臣迎请他们。本题4分,初、致、乃三个字落实各1分,大意1分。(2)到这次重新就任,百姓都很安心。本题3分,重、安各1 分,大意1分。(3)当时已经与梁国通好,出使的人互相往来的时候,公私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点都不会接受。本题3分,行李、遗两个字落实各1分,大意1分。参考答案: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13、丁香空结雨中愁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14、【解答提示】(1)表明小女孩生命危急,时间紧迫,(2)清晰显现出援救进展,表明人们援救行动之快,体现人们的仁慈的爱心;(3)给读者以时间紧迫的阅读感受。15、【解答提示】“你们”指帮助获得青霉素的博士、记者和警察们,进行电话寻找,协调各个部门,迅速找到青霉素,快速运到医院,这是医生做不到的。16、【解答提示】将青霉素称为“仁慈的东西”,应为它能救小女孩的性命;将车称为“仁慈之车”因为它快速运来了药物,体现了作者对小女孩即将得救的喜悦,对人们的爱心的赞颂。17、【解答提示】(1)对生命的尊重,(2)世间有大爱,(3)在战争的年代对人性、爱的关注与渴盼。注意注释的作用。18、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北有青铜文化的三星堆奇观,南有一代文豪的东坡故里三苏祠,西有银光闪耀的气势恢宏西岭雪山,东有风景优美的龙泉桃花会,西南更有闻名全川的白鹭之乡石象湖。19、凶乘客拔刀索钱 智的哥刹车呼救( 对偶2分,内容2分)20、【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式,能力层级E。考生要认真解析例句:(1)内容上,知识,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2)形式上,“我们的”,两句成对偶。参考答案:(1)启迪我们的智慧,提升我们的境界。 (2)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21、 站在上帝的门口 偶然之间/你轻轻一推/命运之门便启开了 祁人命运之门有没有上帝,你不知道。门,冥冥之中,确乎存在的。否则,如何解释世间的诸多神奇与困惑呢?你出现了,在一个炊烟袅袅的早晨。饭罢,据说豪雨初霁。啼哭声嘹亮吗?三十年后女儿的第一声啼哭,似乎是当年那声啼哭的回响。你听到了,有些木然,感动却是很久以后的事情。女儿降生的那一刻,被你这样描述:她一声不太嘹亮的啼哭,把故乡小院的那个傍晚喊得绿意葱笼。记忆是一页发黄的纸片,斑驳的水渍、潦草的涂抹,发脆变硬了,仍不忍轻弃。曾经幻想有火熊熊,但又怕轻盈飘舞的黑色的鸟,阴翳了忧郁的眼。于是,好自珍藏,小心翼翼。跌跌撞撞走在陌生的路上,前行山水迷茫,回首无路可逃。你爱上了诗歌。诗歌成为你生命的火,或微弱,或奔腾,都让你黯淡的眸子亮光闪烁。守着亲情,想像一个名叫“爱情”的女孩,女孩的一切轮奂,轮奂的一切,反复在梦境浮现。女孩,永远地遥远。那个窄小庭院低矮的院门,是童年的守护。一把笨拙的提拉式铜锁,幽幽地发光。门里进出,长辈沉痛的叮咛语重心长,你选择了文字里的找寻,似乎碎石簇拥的文字大山里,有你希冀的藏。小院那把熟悉的铜锁,钥匙长条状,一截满是汗渍的细麻绳垂着,它是开启上帝之门的锁钥吗?在一个又一个的路口迟疑,被召唤着,被鼓动着,你选择复前行。有人说你勇猛若贲,有人说你怯懦如鼠。在一扇久扣不开的门前,你沮丧万分;迷惘的眼,冰凉的泪,忘了回眸。蓦然回首时,另一扇门,徐徐开启。那是上帝之门吗?屠格涅夫笔下的门槛,考验着女孩的坚定。傻瓜和圣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女孩伟大的跨越。你敬仰那个女孩吗?也许女孩让你迷醉,也许诗歌增添了你的婉约。你是一个男孩子啊,尽管骨子里透着几分木讷。木讷的你,一刻也不曾放弃对门的叩击与追寻。当一扇门猝不及防地闭合,门神狰狞的眉眼幸灾乐祸地尽显冷酷时,你有些眩晕。恐怖和无助与门有关,但不能完全归罪于门。著名的围城之说流传甚广,围城之外的人们何必一定要进去探个究竟呢?曾经置身门内,霎时跃然于门外,难免留恋以往,可春天的步履矫健,君不见,一枝红杏,穿墙而出,正招摇着别样的春色呢!上帝也许是存在的。有形无形的门,却有些恍惚。你错过了那扇门,门口伫立的长者,若干年后远行。是上帝的召唤吧,你去告别。归途,邂逅一株树。树沉默着,你有了初春,一株树沉默的吟咏。据说,你的吟咏,让远方许多陌生者落泪。你与这个世界,何曾有门的隔阂呢?门如果存在,你还算穿行自如。20年前在一间破旧的屋舍里栖息,闭门独思,你心如止水,唯一鲜活的是潜行于血脉里的奔涌的诗情。没有谁理会你自诩的那般优秀,狂妄的思绪爬满了旧式的塑料皮本子,溢出了,流淌在手工装订的简易纸册上。感谢那场多年不遇的雨袭击了故乡。洪水的热情让你束手无策。它蜂拥而入,登堂入室。疯狂地亲吻被母亲小心收藏在箱柜底层的厚厚诗册,文字随退却的洪水皈依自然。欲哭无泪的你把斑驳的纸页在庭院晾晒,一旁发怔的母亲,不能完全理解你深深的忧伤,更不能理解你情感所经历的彻底的清仓。风尘仆仆,气喘吁吁,你挤进了一扇门。再次叩击下一扇门扉时,你吃了闭门羹。是的,有点怅然。可谁又能要风有风,要雨得雨呢?破门而入或畅通无阻,世间的门岂非形同虚设?“门虽设而常关”是陶潜的雅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太白何其豪迈!“小扣柴扉久不开”,叶绍翁没有错过春色;“山顶千门次第开”,人羡妃子一笑为荔枝,谁见“宛转蛾眉马前死”?你寄情大唐,热切探问老杜:何时论文一樽酒?你慨然赴约,欣闻心仪诗友:蓬门今始为君开。哦,那是上帝之门!洞天石扉,訇然中开站在家的门口有一年,我去外面闯荡,受了很多苦,一无所得,从西安坐车,在故乡的小车站下车后,慢慢地挑着行李担子向熟悉的家的小院子走去。从楼门进去,离父母亲住的屋子很近了,这时候,在我的感觉里,仿佛离父母亲温暖的怀抱里很近了,向北走了十多步,站在了家的门口了,我看到了父亲母亲家人正在吃午饭,父亲是坐在锅灶前的一个木堆上,端着一大白碗玉米面条正在很香地吃着,发出呼呼地吃饭的响声。这时候,是六月天,正是中午时,家门畅开,太阳自然照到了屋子里,那太阳的光,像金子一样明亮,太阳的光正照满我全身,世界万物如在镜子般那样的清楚。我刚一脚就会跨进父母的屋子,这时候的我,全身是很疲劳的样子,肚子饿得全身软软的直不起腰,肩上还挑着被子的行李担,几个月在外的风风雨雨,遇到过好人的帮助,也遇到坏人的算计,有精神的有肉体两方面的摧残,我的眼泪水在肚子里藏着,不愿叫它流出来。父亲的眼睛是那么敏锐,当我刚第一步到了家的门口,几个月离开了家了,突然出现在父母亲的眼前,父亲最先发现了我,很惊喜地说:“快吃饭!”这时候的我,双脚从屋门外进到屋里了,放下了挑的行李担子,看到了父母亲后,我的泪水还是一下子就涌出来了,这是有多少委曲的原因,可是在外面的点点滴滴并没有向父母亲说一个字来。父亲最理解我的是在外吃不好,肚子饿的历害,他自己本来正吃着饭,当即放下来,站起来,去岸边为我找了一个大黄磁碗,给我捞了一大碗面条,稍舀了些稀玉米汤,放了油炒的辣子,端到我面前,亲自递在了我的手上,他脸上是温和的表情,有些许的微笑,给我说:“赶快趁热吃!”我从父亲手中接过一大黄磁碗玉米面条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全身慢慢地变得舒服起来。这一回,我实际体会到了特别是父亲在我离开家的日子里,他和母亲是怎样为我操心的,当我出现在他的面前时,他脸上那个微微的一笑,那个为我舀饭的动作,对于父亲来说,是多么高兴的事啊!有父亲对我那种深深的爱的感情。父亲走了多年了,今晚上,又让我想到了父亲为我亲手舀饭的事情,还是那样叫我热泪盈眶,多么渴望父亲再一次醒过来,父爱是神圣伟大的,永远温暖着我的心,想起了父亲,我一定永远为寻找我人生真正的意义努力到底,这才是对父亲待我的爱是真正的报答。站在车站的门口车站,一个不断上演着离别与欢聚的舞台。这幕离别与欢聚之戏的主人翁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不变的是,这是同一个站台。 戏剧的主人翁在变,有一天,我就成了这部戏里的主角。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一个满是喜气和生机的季节,同时,在我眼里,又是一个失意的季节。一天,爸妈一大早就起床忙里忙外地收拾东西。还处在梦乡与现实的过渡地带的我,忽然依稀听到了一丝啜泣。我睁开朦胧睡眼,发现在昏暗灯光下亲爱母亲的脸,挂着一些泪水,写着一脸忧伤。我爬到母亲怀里,问她怎么了,她没有说话。倒是一向沉默少言的父亲开口了:我们今天要到外省去打工,一年可能才回一次我当时就哭了,因为不想爸妈离开。但是这些都于事无补。奶奶拉着满脸泪痕的我,站在车站的门口,和妈妈、爸爸道别。然后便目送他们踏上汽车。汽车缓缓启动,渐渐地成了点,渐渐地消失在大雾的清晨,只留下泣不成声的我和奶奶站在车站的门口从此,车站便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我时不时地会站在车站的门口,愿远去的车能带去我对母亲父亲的祝福,愿回来的车能为我捎来父亲母亲的音讯。我会站在车站的门口,继续着我离别与期待欢聚的车站之戏。 叶子绿了又黄,黄了就掉,掉了之后又长。这个世界一直在变,而站台的戏却没变,它依然在上演着。变了的,依然只是主人翁。 十多年前送别的我成了如今远去的人,十多年前远去的父母成了如今送别的人。每一次返校的清晨,母亲总是会像当年远去一样的早早起床,为我收拾行李,为我准备早餐,一切完毕后便送我到车站,来继续这部没有结局的戏。千叮咛万嘱咐:好好学习,注意身体,多吃饭,少喝冷水总有说不完道不尽的“唠叨”,一种让人心田温暖的唠叨。车走了,透过窗,虽然外面光线暗,但我却分明看到了母亲眼里的不舍,以及水汪汪的眼眶。离去了,便是无限的不舍与怀念;待到归来时,眼中是一种欣喜若狂的兴奋。但眼睛不管是在离去还是归来时总是湿湿的。 站在车站的门口,祝愿远去的人一路平安;站在车站的门口,等待思念的人的平安归来。我的心里有一个车站,一个不断上演离别与欢聚的车站。我会一直站在车站的门口,去送别,去祝福,去等待,去欢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