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备战高考历史必修三冲刺提纲文化发展历程岳麓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765242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备战高考历史必修三冲刺提纲文化发展历程岳麓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备战高考历史必修三冲刺提纲文化发展历程岳麓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备战高考历史必修三冲刺提纲文化发展历程岳麓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备战高考历史必修三冲刺提纲 文化发展历程 岳麓版第一二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和文艺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宋明理学(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发展:(1)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在人身上就是人性,从而发挥了孔子“仁”的学说(2)提出了“致良知”的理论,进一步发展了“仁”的思想,强调自我修养和奋发立志。(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利用左传中提出的民为“神之主”和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崭新思想命题;顾炎武反对道学的空疏浮泛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王夫之虽坚持以儒家六经为自己的治学原则,但绝不盲从,别开生面。他反对“天命论”和“生知论”,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天地之化日新”,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总结性问题:一 、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第一,政治上都参加过抗清斗争,与清统治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拒绝入仕,坚持在民间进行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第二,反对理学的空疏,倡导经世致用,主张关注现实,学以致用。第三,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第四,反对重农抑商传统政策,主张“工商皆本”。二儒学受到的劫难和打击秦朝时,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禁绝儒学传播,镇压儒士,儒学学派受到残酷镇压。 明末清初,儒学受到进步思想家的批判和挑战。近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口号,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旧道德,儒家思想受到强烈冲击。“文革”期间,在“四人帮”掀起的批儒评法中,儒家思想受到极端的否定和批判。三对儒家思想的综合认识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对待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正确态度是:第一,总的原则是继承其中的精华,弘扬其中优良部分,又要剔除其中的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消极因素。第二,儒家思想值得继承和肯定的主要部分:要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如:“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责任感,“朝同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追求,安贫乐道的精神力量,所宣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坚毅的人格,积极的生活态度,爱民态度和仁爱意识等,尊老、敬贤、敬师和见利思义的为人准则等,都是继承和发扬的道德精神。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儒家思想在日本、韩国、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其大加赞扬。东南亚从东西方文化中吸取营养,合理地处理了东西方文化的关系,建立了令人称羡的“东方工业模式”、“儒家资本主义”,证明了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儒家思想消极方面: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其自身消极作用是明显的。首先其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其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不利于科学和民主,促成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所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其负面作用是明显的。所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应抛弃。对这些落后的内容也应该批判和否定。因此,应该肯定明清进步思想家和新文化斗士对儒家的批判。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610课)(1)科技成就(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2)文学成就(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3)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4)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总结: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特点及古代中国科技走向衰弱的原因(1)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2) 中国古代的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中国古代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确立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这为科技的进步创造了条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与发展为科技发展连续性与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我国古代科技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通过各民族集体的智慧得到了不断地进步;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的重视与支持也使中国古代科技能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也使中国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智慧,得以进一步发展;我国古代人民在与自然界长期斗争中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了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而中国古代一些著名科学家们的个人努力与不懈的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观因素。这些既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也同时为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3)16世纪后没能产生现代科学的原因:即“李约瑟问题”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与越来越残酷的文化专制统治使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足够的人才。归根结底是由于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 3、古代科技成就的启示,当代中国应如何迅速发展科技振兴民族(1)国家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搞上去,为经济的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2)全面行使国家的职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3)重视科技、尊重人才,重奖科学家。从2000年起,中共中央、国务院每年都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4)加强与国外的科技文化交流,借鉴国外的先进科技成果,增加原创性的科技成果。(5)维护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建设和谐社会,为科技进步提供良好的环境。(6)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培养青少年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立志成才”的远大志向。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1(11课)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2(1214课)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总结:希腊先哲的哲学思想与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的思潮有何内在联系?古希腊的先哲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在他们的思想中蕴涵着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滥觞。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文艺复兴提供价值标准定位;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为文艺复兴提供道德标准定位;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为文艺复兴提供科学思维方法定位(2)启蒙运动(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3人文主义的发展变化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倡导人性,反对神权,肯定人的价值和个性;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迷信的愚昧思想。启蒙运动中,人文主义有了发展,它倡导理性批判。理性是指人们的正确认识和判断,它要求科学地认识事物而反对迷信盲从。其承认人的理性而否定神的意志,实际上否定了王权和教权。启蒙运动倡导人的理智,反对权威和盲从,要求人性的解放和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特权与专制,这是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所倡导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政治原则,如“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主权在民”等,也是建立在自由、平等、人权基础之上的。因此启蒙思想与文艺复兴时的人文主义是一脉相承的,批判目标是相同的,目的也都是唤起人们的觉醒,为资产阶级服务。4(15课)近代科学技术(1)经典力学(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2)进化论(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补充: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歧及分歧产生的原因根据达尔文及其拥护者的理论,人类是自然界演化的产物,是从猿进化而来的。而宗教神学则认为人是由神创造的。宗教神学与科学在这一问题上所产生的分歧体现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立。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唯物主义观点逐步得到证明,神学逐步失去了它的领地。生物进化论已被绝大多数人所认可。(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一) (17课)文学的主要成就(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1 浪漫主义(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时代背景: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在工业革命后的迅速发展,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时代的到来。如: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德意的统一运动、日本的明治维新等等。但是成功后的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人们的失望与不满反映到文学领域,浪漫主义就兴起了。特征:浪漫主义追求新的理想,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深入发掘人的感情世界,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文学风格上表现为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其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它的主观性,把理想当作现实来描写。诗歌成为主要创造形式之一。主要成就:2批判现实主义(19世纪中叶)(1)时代背景: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开始暴露。资本家对工人的奴役,资产阶级的统治,以及私欲横流的社会现象,使人们感到不满。对社会的黑暗面进行揭露和批判,就形成了现实主义潮流。(2)特征: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创作形式以小说为主,尤其是使长篇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3)主要成就:文学成就突出表现在长篇小说方面。3 现代主义(20世纪四、五十年代)(1)时代背景:二战后频繁的经济危机、冷战,使西方各国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均失去和谐存在的必然性。二战后的一代人们,从内心深处对现实生活感到荒诞和虚无,因此进一步抛弃理性,反对传统,是战后西方社会思想意识的最有代表性的反映。(2)特征:主观地表达世界的看法和通过想象表现心理的真实。在艺术手法上,往往没有开头、结尾和情节,只有指示人物活动的粗线条;没有或是徒具人形的人物,而不厌其烦地写某一固定的物;没有脉络,颠倒跳跃、多角度、多层次;语言无逻辑,晦涩难懂。如荒诞派戏剧的特点是把戏剧的所有传统要素去掉,如动作、语言、时间、地点、情节等,用反传统的形式表现人生的荒诞性。(3)主要成就:荒诞派戏剧是其主要成就之一。(二)(17课)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1)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兴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伴随着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到来,资产阶级反对旧制度下的陈腐艺术风格,他们需要艺术成为宣传革命,鼓吹自由、平等和共和的有力武器,树立英雄主义的气概。同类作品还有拿破仑加冕式,画家安格尔的泉等。代表作品马拉之死:法国画家大卫的作品,是新古典主义流派的主要代表。马拉之死更以严谨的写实手法表现刚刚发生的悲剧,作者对遇刺战友马拉的崇敬通过刚劲的用笔溢于画面,表现了庄严和永生。(2)浪漫主义:代表作品自由引导人民:作者是法国的德拉克罗瓦,最伟大的浪漫主义画家之一。作品描绘的是1830年7月革命,法国的工人、市民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上街头反对封建政权的场面。在这次大搏斗中,画家真正看到了人民的力量,他把自己的激情倾注在这幅画中。这幅画描绘了当代的题材,有着真实的生活氛围,他把群众作为主体,同时这些人物有着鲜明的社会性角色。 (3)现实主义:代表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作者列宾是俄国现实主义绘画大师。此画表现了十一个饱经风霜的劳动者,在炎热的河畔沙滩上艰难地拉着纤绳,反映的是旧俄时代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情景,作者对沙皇反动统治的不满,对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深切同情跃然纸上。是现实主义作品的典型代表。(4)印象派:受19世纪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一些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来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印象派就产生了。代表作品日出印象:作者是印象派最具代表性的法国画家莫奈。这幅画表现了在勒阿弗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透过晨雾观看太阳初升的瞬间印象,成了这一画派的标志。(5)后印象派:是从传统艺术向现代形态的过渡时期。他们反对印象画派对客观世界的描绘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上,主张艺术应区别于照相,要揭示主观世界,重要的不在于写形而在于写意,重视自我的表现,强调变形和夸张。代表作品:向日葵:荷兰画家梵高的作品,表现出追求光明、热情、热爱生命的主题。用笔的粗厚有力,色彩对比单纯强烈,给人一种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他注重写意更重于写形,表达了主观的热情。埃斯泰克的海湾法国画家塞尚作品,他特别注重物体的结构,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可以概括为球体、圆柱体和圆锥体”,被推崇为“现代艺术之父”。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法国画家高更的作品,艺术风格是人物的形象稚拙、单纯,平涂色彩,缺乏立体感,没有明暗,却有着浓郁的装饰味道。(6)现代派:他们对色彩和视觉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代表作品:格尔尼卡:西班牙艺术大师毕加索作品,1937年为抗议德国纳粹空军滥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人故都格尔尼卡而创作,以半写实的象征性手法和单纯的黑、白、灰三色组成低沉的调子,渲染悲剧性的气氛,充分表现了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他画的和平鸽被1949年在巴黎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用作会徽。(三)(17课)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1)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过渡:古典主义音乐的特点是严谨、规整,音乐风格有现实感,给人进取、向上、乐观、自信的意识。而浪漫主义注重情感的表现与激情的发挥,强调艺术家的个性和独创性,主观性较强。18、19世纪之交正是两种乐派的过渡时期,贝多芬架起了两大乐派的桥梁。代表作品: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作者德意志的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及向浪漫主义乐派过渡时期的代表,有“乐圣”之称。他生逢启蒙与革命时代,追求进步与自由,具有强烈的反封建与争民主的革命精神。九部交响曲构思广阔,形式宏大,既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又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气息,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如命运交响曲表现了作者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和对幸福生活的希望与憧憬。(2)印象派音乐: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一些音乐家在创作中强调音响和音色,主张用声音的响度和色彩,取代传统音乐中的调式与和声体系,认为音乐只能提供一种暗示或心境,印象派音乐产生了。代表作品:牧神午后前奏曲: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作品。他是19、20世纪之交法国最为杰出的作曲家、印象派音乐的创始者。乐曲开始是简单而无伴奏的长笛所吹出的旋律,表现了诗人马拉美笔下的牧神所吹奏的洋洋曲调;很快就融入温暖的天鹅绒般的圆号与木管声中,以及一串淙淙流水般的竖琴声中。乐队的色彩纤丽而细腻,弦乐分声部奏出轻轻颤动的震音。整个音乐使人感到波光粼粼,阳光明媚,暖气袭人,微风吹拂,牧神昏昏欲睡,梦境消逝在稀薄的空气之中。(3)现代音乐: 20世纪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心理和思维方式,这些推动了音乐的进一步发展,现代主义音乐兴起。(四)(21课)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补充:影视艺术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它反映了人类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引领着文明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影视艺术具有很强的综合娱乐性和艺术性,它集各种艺术形式于一身,又以其特有的技术手段给人以多角度的冲击。他们的影响深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丰富,直观性强,老少咸宜。尤其是电视艺术,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得先进思想一:思想解放的潮流(一)(20课)维新思想(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1学习西方思潮的兴起(1)“开眼看世界”与新思想的萌发补充:新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新思想的萌发,开一代风气之先,成为近代中国人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起点,启迪着人们去探索救国之路。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总体而言,这些新思想仍停留在思想领域,并没有真正付诸实施;对西方的学习比较肤浅,仅仅停留在器物层面(尤其是军事技术);由于他们大多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其活动的目的在于为维持封建统治。(2)洋务思想与“中体西用”2维新变法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 (2)康梁维新思想 (3)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论战 (4)维新思想的影响补充:维新思想的影响维新变法思想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而产生、发展的,它将变法图存与发展资本主义结合起来,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同时,它也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进一步深入的表现。维新思想突破了林则徐、魏源及洋务派主张所局限的物质层面,在政治方面要求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经济方面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文化教育方面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这些表明向西方学习已深入到制度层面。更为重要的是,维新思想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也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反对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维新派开学会、办报刊,与顽固势力展开论战,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但是由于从封建士人阶层中成长起来的康有为等人虽代表着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但他们却从传统的封建思想中为资产阶级学说寻找理论根据,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没能同封建思想彻底决裂,因而并未彻底批判封建传统文化。归根结底,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决定的。(二)新文化运动(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23课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3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补充: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前期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的旧文化的斗争。它反映了自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已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次。它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是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文化平民化逐渐成为中国教育界、文学界、思想文化界的新潮流。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社会主义思想逐渐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新文化运动中,一些先进分子在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过程中,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观点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如,把中国的一些优秀文化遗产当作封建糟粕一概加以否定。但这并不影响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促进作用。(三)(23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第一位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19年5月,在陈独秀支持下,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李大钊于1919年911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杨匏安发表了题为马克思主义一称科学社会主义的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北京晨报副刊开设“马克思研究”专栏。各地还出现了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如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等。一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如共产党宣言、马克思的雇用劳动与资本、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等著作也被翻译出版。1920年,各地举行了“五一劳动节”纪念活动,这些活动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同时,各地出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也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些组织还向工人宣传马列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给正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先进的中国人指明了方向。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先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运动,于1921年7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它是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此后,在实践过程中毛泽东、邓小平等一批卓越的马克思主义者,逐渐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探索出一条中国式革命道路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二(22-24课)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见24课补充: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相比,突出了反帝反封建、争取真正的民主自由、改善劳动人民生活等内容,是一个较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具体不同之处在于:民族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新三民主义则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并提出要实现国内民族平等;民权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比较空洞,新三民主义则强调普遍的、平等的民权,并且和反帝结合起来;民生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没有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新三民主义则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并确定了“耕者有其田”的方针,因此提出了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集中体现在三大政策。没有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就失去了灵魂。这也是新旧三民主义的根本区别。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二)毛泽东思想(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见25课 补充: 主要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 作用: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正确解决了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制度都是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建立。毛泽东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借鉴和启迪。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列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三)邓小平理论(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 酝酿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前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冲破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严重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进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开始形成,奠定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初步形成: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和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概念。1987年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明确提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括和全面阐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明确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至此,我们党已经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有了比较充分的论述,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发展深化:从党的十三大后到十四大。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再次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新飞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党的十四大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作出科学的概括,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对进一步丰富邓小平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 正式确立: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进一步阐明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并且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写进了党章。这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正式确立和命名。(2)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关于社会主义思想路线的理论,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原则;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性质,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即改革是一场革命;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即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不可缺少的条件;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即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即三步走发展战略、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的关系;关于社会主义事业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理论,即党的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等;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即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等。(3)邓小平理论的地位和作用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广阔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这是这一理论鲜明的时代精神;它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见26课补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党的十六大把它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一现代科学技术(1)相对论和量子论(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见27课(2)现代信息技术(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见28课补充: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技术、遗传工程、航天技术等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其中,计算机的出现,把人类社会引入“信息时代”。1946年,美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此后,以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1969年,国际互联网问世,中文根据音译简称因特网。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成全球信息网。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人们带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具有界面直观、声像兼备、链接灵活、高速传输等特点,它迅速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互联网时代的出现,既是科技革命的成果,也带来了一场经济革命。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以及学习和思维方式随之发生深刻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首先推动了生产方式的改变,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各地能源危机的出现、人们开始反省工业文明的种种弊端,如环境危机和过度消费等,开始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发展资源消耗低、知识含量高的经济,即“知识经济”。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它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以信息产业为主导,基于信息、知识和智力的信息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主要成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完善,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得到大大促进,知识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日益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使世界更紧密地连成一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互联网时代,许多工作已经不必在工厂、车间或办公室中做。人们甚至可以在家中或者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完成工作,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增加了乐趣。互联网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网上新闻以快捷、互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网上购物、网上影院让人们足不出户就享受购物、看电影的乐趣;网上聊天、网络游戏为人们提供了与他人沟通的更多机会。互联网的发展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问题,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同时,各国间围绕互联网的竞争日益加剧,这种表现在经济、政治、军事及文化多领域的竞争,是世界动荡不安的一个因素。此外,互联网虚拟社会往往会使一些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可能会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工作产生消极影响。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一)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见29课补充: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我国科技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2)党的坚强领导,中央的正确方针,政策的指导。(3)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4)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5)新中国人民教育事业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较雄厚的技术人才储备。(二) 教育事业的发展(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见28课补充:、教育、经济和科技三者的关系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三)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见31课补充: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与教训从不同时期科学文化的发展得出结论:凡是放弃“双百”方针的时期,科技文化就会受挫、凋零;凡是遵循“双百”方针,提倡艺术民主,自由争论就会出现科技文化繁荣的局面。教育的发展推动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带动着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又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归根结底,教育是基础,因此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