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导引笔记

上传人:xgs****56 文档编号:9754114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批评导引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文学批评导引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文学批评导引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绪论 文学批评的性质 文学批评的概念界定 本教材所讨论的文学批评 是以一定的文学观念 文学理论为指导 以文学欣赏为基础 以批评家所面对的当代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 包括文学创作 文学接 受和文学理论批评现象 而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主 为主要对象的研究活动 文学批评的概念界定 对文学现象作出判断 评价 指出其思想上 艺术上的得失和所以 得失的原因 文学批评的目的和任务 探究并确认所论作家作品的独特之处 确认其在文学发展历程纵 线上的位置和在当前文学景观的横断面上的位置 发现 认定正在形成 扩展中的文学思 潮并判定其性质 分析它在文学发展中的正面和负面作用 以此对作家 作家群和当代文 学整体的发展施加影响 文学批评的思维性质 文学思维具有实证性 文学思维具有思辨性 文学思维具有审美性 文学批评的两个基本侧面 文学批评的社会历史维度 文学批评的审美维度 社会历史维 度与审美维度的自然融合 第一章 文学批评的历史 第一节 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与现实 一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 先秦两汉时期 先秦儒家 君子 文之以礼乐 孔子 以意逆志 知言 说 孟子 先秦道家 得意忘言 庄子 先秦墨家 法家 尚用 的观点 墨家 不期修古 不法常可 法家 诗经 评论 毛诗 与 诗谱序 离骚 评论 奠定了 风骚并重 的文学典范 从人品与文品两个角度评论文学的整体 观念 汉赋评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 曹丕 典论 论文 刘义庆 世说新语 萧统 文选 钟嵘 诗品 刘勰 文心雕龙 唐宋时期 论诗诗 戏为六绝句 解闷 调张籍 荐士 二十四诗品 论诗三十 首 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 等 诗话 六一诗话 欧阳修 等 明清时期 小说 戏曲 评点 完整的小说评点体制 包括正文中的眉批 夹批 侧批 回前和回末总评 以及全书 的序文 读法 凡例等 批评家 李贽 金圣叹 毛宗岗 张竹坡 脂砚斋等 传统诗文批评 二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新文学运动时期的文学批评 周作人 扶持 柔弱的 新文学 茅盾 引导文学发展走势的自觉的文学批评 鲁迅 文学批评自身的理论建设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批评 模式一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结合革命文学的创作实际 注重批评家个人的 艺术体验 以扶持文学新人 促进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为己任 代表人物 鲁迅 茅盾 周扬 胡风 模式二 缺乏艺术体验与生活体验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教条 对文学作品进行验 收员式的检查 代表人物 钱杏邨 印象主义批评 李健吾 咀华集 沈从文 沫沫集 唐湜 意度集 传记批评 李长之 鲁迅批判 突出特点 把对象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 从主客观的互相推动上 探讨鲁迅创作不断 向前发展和变化的轨迹 第二节 西方古代文学批评 古希腊 古罗马的文学批评 亚里士多德 诗学 柏拉图 理想国 贺拉斯 诗艺 朗吉弩斯 论崇高 但丁 论俗语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批评 遵循古典原则 并尝试出新 维加 当代编剧的新艺术 锡德尼 为诗一辩 新古典主义批评 力图发现文学创作和接受方面的原理或规律 建构一种能够阐明文学功能 创作过程 本质以及文学作品谋篇布局的方法的系统理论 但是这些理论原则在批评实践中往往变成一套刻板的教条 成为批评家判断文学作品 的现成尺码 伏尔泰 致法兰西学士院书 18 世纪欧洲文学批评 英 约翰逊 莎士比亚戏剧集 序言 诗人传 德 莱辛 汉堡剧评 拉奥孔 德 施莱格尔兄弟 生产性 的批评观 19 世纪的欧洲文学批评 实证主义的批评模式 代表人物 维科 斯达尔夫人 圣伯夫 丹纳 唯美主义的批评模式 代表 19 世纪法国印象主义批评 现实主义的批评模式 代表人物 别林斯基 马克思 恩格斯 第三节 20 世纪文学批评的范式转换 一 20 世纪文学批评的哲学背景 分析哲学 以维特根斯坦为代表 基本特征 以语言为研究对象 将本体论 认识论乃至伦理学等问题都当作语言问题 加以研究 推崇分析方法 将分析方法应用于语言 以揭示语言的基本要素及其联系方式 代表人物 维特根斯坦 Ludwig Wittgenstein 家族相似 理论 语词即用法 的观点 现象学 以胡塞尔 海德格尔为代表 胡塞尔 Edmund Husserl 现象学 回到事实本身 海德格尔 Martin Heidegger 理解的历史性 理解的语言性 科学哲学 以波普尔为代表 波普尔 Karl Popper 证伪理论 一切科学理论都只是猜测和假说 它们最终不会被证实 却会随时被证伪 科学的精神不是昭示无法反驳的真理 而是在坚持不懈的批判过程中寻找真理 科学的特 征在于批判思维 不迷信 不盲从的批判和探索精神是科学的精髓 二 20 世纪文学批评的世纪特征 强烈的革新变化态势 自觉的语言批评意识 文学批评的理论化倾向 文学批评的世界性传播 本章小结 思考问题 简述 20 世纪文学批评的世纪特征 如何看待 20 世纪文学批评与文学作品的关系 如何看待文学批评的自我否定 简述 20 世纪文学批评中的 语言 意识 文学批评的世界性传播得失辨 第二章 文学批评的功能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阐释功能 一 文学批评的中介作用 批评的纽带作用 作家 作品 读者 文学批评与作家 批评的介入不仅促使作品的传播和深化 而且使文学作品的生命在 历代人们的关注中得以延伸 批评家与作家的理想关系 朋友和诤友 文学批评与读者 引导读者深入理解作品 并对差劲的作品大胆否定 批评家与读者的理想关系 开放性的平等对话 引证实例 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作品的分析 狄德罗 论戏剧艺术 乔伊斯 尤利西斯 二 文学文本的意义阐释 文学批评的中介作用通过文本释义实现 文本释义 批评家立足文本 以解释者的身份分析 揭示作品中所展示和蕴含的意义 包括作品中所萌品中所萌芽的新的倾向 以及作品中所体现的而作者本人却未明确意识到 的东西 文本释义的表现 从形象到意义 对文本内容的阐释 对形式本身的阐释 引证实例 罗兰 巴尔特 Roland Barthes 苏珊 朗格 Susanne Langer 解构主义 希利斯 米勒 Hills Miller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功能 一 文学批评的社会评价作用 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功能突出表现在文学批评政治倾向上 通过明显的伦理取向或价 值立场 给人以警示和启迪 从而显示出强烈的意识形态批评倾向 文学批评作为思考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的一种手段 是一种反思性行为 文学批评不可能脱离政治 但是 政治 的内涵变化了 表现为某种意识形态和价值取 向 文学批评所表现出的政治批判和文化批判 一般是通过文学文本分析这一策略实现的 文学批评要从作品中读出政治 权力等意识形态因素 文学批评的这种批判意识和反思性又与对现实的关爱连在一起 它表现出批评家对社 会的高度责任感和现实关怀 法兰克福学派 本雅明 阿多诺 霍克海默 马尔库塞 哈贝马斯 杰姆逊 二 文学批评中的审美价值判断 审美价值判断 批评主体对文学所具有的审美价值的性质 高低 大小 真伪等所作 的鉴别和评说 尺度 审美主体根据文化传统 意识形态和时代特征所作的综合性判断 第一个层面 传递美感 第二个层面 辨别文学作品的审美品格 对作品的美丑做出判断 帮助人们形成健康 的审美趣味 第三节 文学批评的哲学功能 一 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 文学史的革新 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在方法论上具有开放性和多声部的特征 文学批评方 法的转换对既有的文学观念和文学理论体系的解体和新的文学理论的产生具有一定的推动 作用 文学批评与文学史 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具有重新建构文学史的功能 巴赫金 Bakhtin 人物的未完成性 观点 俄国形式主义 文学性 精神分析 作家与白日梦 弗洛伊德 接受美学 读者与文学生产 二 文学批评与思维方式的革命 文学批评在思维方式的革命是从批评对自身的反省开始的 表现为对常规认知模式和 概念的解构或颠覆 文学批评中新异的观念和命题动摇了人们对世界的惯常看法 更新了人们对世界的感 觉 促使人们的思维方式从单一走向多维 文学批评的探索推动了哲学 语言学 心理学 社会学 文化学等领域的发展 对学 科的分界提出了挑战 福柯与德里达 雅克 德里达 Jacques Derrida 米歇尔 福柯 Michel Foucault 本章小结 思考问题 如何理解批评家与作家 读者的关系 如何认识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 文学史的关系 意义生产是否是文学批评的基本职能 为什么 如何理解和发挥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功能 谈谈对文学批评功能的认识 第三章 社会历史批评 第一节 社会历史批评的发展历史 一 社会历史批评的滥觞 中国古代的社会历史批评观念 孔子 诗可以观 孟子 知人论世 白居易评 与朱元九书 古代西方的社会历史批评观念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神话 史诗和戏剧的评价 二 西方社会学批评 发端者 维柯与 新科学 赫尔德 文学的产生和繁荣依赖于社会生活条件的总和 斯达尔夫人 从社会制度与文学的关系论文学 丹纳 影响文学产生和发展的三因素是种族 环境和时代 西方社会学批评的代表 维柯与 新科学 赫尔德 斯达尔夫人 丹纳 三 19 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 以别林斯基 车尔尼雪夫斯基 杜勃罗留波夫为代表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 把 文学批评与社会政治活动联系在一起 以进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为武器 从历史的高度评价 作家作品 使社会历史批评得到深刻全面的发展 别林斯基对于文学内在规律的重视 四 社会历史批评在近代中国的发展 20 世纪初的社会历史批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鲁迅 茅盾 瞿秋白等人对于社会历史批评方法的运用 茅盾是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社会历史批评这一范式的最重要的代表 20 世纪 30 年代以后上升为主流批评 茅盾的社会历史批评 文学须 表现人生指导人生 茅盾的 作家论 批评 结合时代精神特质和变迁以把握作家思想和艺术发展的脉络 同时采用阶级分析的方法 在评判作品时充分考虑作家的阶级出身 社会阅历及政治态度 茅盾评徐志摩 20 世纪初的社会历史批评的鲜明的中国特色 浓厚的政治和社会启蒙色彩 受到西方进化论的浸染 五四 以来随着进化论的传播和接受 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文 学发展与历史发展的关系受到批评家的格外关注 马克思主义文论和苏联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理论的传入 为当时的革命文学提供了现 成的批评观念 模式 方法以及批评话语 第二节 社会历史批评的理论特征 一 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 文学作品不是凭空创造 也不完全是个人行为 而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社 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影响 制约乃至控制文学发生 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文学不仅是对社会生活的模仿和表现 而且也随着社会 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文学在反映生活的同时 也可以介入生活 并在特定时期担负起启蒙和匡正时弊的任 务 二 社会历史批评的尺度 真实性 判断作品价值的必要条件 倾向性 作家社会立场和思想观点的体现 社会效果 衡量作品价值的出发点和归宿 关于真实性 别林斯基 论普希金的 欧根 奥涅金 鲁迅对中国小说的分析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与 中国小说史略 第三节 社会历史批评的操作方法 一 阐释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 批评家分析任何一个作家及其作品时 要将其置于特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 考察作品是否反映和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倾向和潮流 特别关注贴近生活和时代 反映社会变革题材的作品 从表面平淡无奇的事件中揭示出蕴含其中的社会历史内容 使之产生震聋发聩的效果 对作品的阐释据不同文类的实际情况而定 鲁迅 魏晋风度与文章及酒之关系 杜勃罗留波夫对 大雷雨 的分析 杜勃罗留波夫对 奥勃洛莫夫 的分析 二 考察作家与所处时代 环境的关系 社会对作家创作的制约和影响 时代 环境对作家的作用 作家个人的生活经历 作家通过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倾向 追踪作者在不同时期作品中的主题和价值取向 收集作家的创作自白和文学见解 司马迁谈 离骚 李善注阮籍 咏怀 诗 王蒙论风格的探求 三 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 强调文学的认识价值 把文学作品视为社会的写照和反映 希望通过文学更好认识社 会 通过艺术形象影响读者的思想 道德和世界观 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 激发他们 追求真理的欲望 社会历史批评还常常以意识形态的标准来评价一部作品的价值与局限 进而发挥其社 会影响 狄德罗 文学为启蒙运动服务 梁启超 小说救国 茅盾 审美的三条标准 第四节 社会历史批评评述 一 社会历史批评的局限与庸俗社会学 社会历史批评局限 并非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具有鲜明的社会历史内容 而社会历史批评试图从所有的文 学作品中寻找社会历史内容 就可能导致一些弊端 社会历史批评相对忽略文学作品的艺 术形式 包括文学本身的继承和发展 由此导致对文学作品本身特性研究不够 社会历史 批评赋予文学作品太重的社会功用 使读者的自主性 创造性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庸俗社会学在当代中国的泛滥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初露端倪 对萧也牧的小说 我们夫妇之间 的批判 四人帮 时期发展到了极端 二 社会历史批评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显而易见 只要文学保持着与社会的联系 永远会如此 社会批评无论具有特定 的理论与否 都将是文艺批评的一支活跃力量 魏伯 司各特 从文学与社会的关系论证其必要性和必然性 从批评对象和批评者两方面论证其必要性和必然性 三 开放的社会历史批评 在当代学术语境中 社会历史 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 社会历史批评开始关注一些过去忽略或正在兴起的一些新的领域 这为社会历史批评 提供了文学与社会的新课题 社会历史批评的框架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本章小结 思考问题 评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 试述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对社会历史批评的贡献 如何把握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 如何处理社会历史批评中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 你认为社会历史批评有哪些优势和局限 第四章 印象批评 第一节 印象批评概述 一 西方印象批评 印象批评渊源 印象主义文艺思潮 印象主义 与法国印象画派 莫奈 日出 印象 印象派作品 后期印象派 塞尚 音乐 德彪西的交响曲 大海 雕塑 罗丹的 巴尔扎克像 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和审美直觉理论 发端于 20 世纪 20 30 年代 认为只有通过内心体验 直觉的方法 而非理性科学的 方法才能达到真正的实在 才能认识人和世界的本质 代表人物 尼采 叔本华 直觉理论的进一步深化 柏格森 西方印象批评的确立 印象批评的萌芽 兰姆与赫兹利特的批评 印象批评的宣言 法朗士与勒美特尔 印象批评的发展 瓦尔特 佩特 王尔德和爱伦 坡 二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的特点 意会体悟和以形象说诗 批评话语所具有的浓郁的艺术性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主体的特点 品评者大多集作 赏 评于一身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运用印象式批评手法的重要文本 钟嵘 诗品 皎然 诗式 司空图 诗品 严羽 沧浪诗话 王国维 人间词话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与西方印象批评的异同 相同点 都注重批评主体的审美感受和主观领悟 都善于把这种感受和印象艺术地传 达出来 不同点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虽然多从直观感受入手 随兴所至 有感而发 但与西 方印象批评相比 它们并没有形成一套相对完备的理论 三 印象批评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现代印象批评 20 世纪 20 30 年代 李健吾 咀华集 除李健吾外 朱光潜 沈从文 梁宗岱 李广田等人的批评主张和实践也都体现了印 象批评的某些基本特征 中国当代印象批评 20 世纪 80 年代 吴亮 文学的选择 与贺兴安的 评论 独立的艺术世界 第二节 印象批评的理论特征 一 推崇主体的创造性与个性色彩 强烈的批评主体意识 批评家自我作为批评的标准 推崇主体自由的同时对标举 客观 的批评提出有力的反驳 印象批评对批评家的个人素质的特殊要求 感情与才思的结合 崇高的情怀 更高尚 的思想 洞察入微的想象力与诗人的宗旨相结合 二 强调批评过程中的印象和直觉 审美直觉 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通过客体的感性形式对其表现性内涵加以直接把握 的艺术思维能力 注重批评实践中个人对作品的瞬间反应 强调对作品的整体把握 强调通过审美直觉得来的印象 甚至认为 印象就是真理 理性的参与将损害印象的 可靠性 三 突出批评的审美特征 印象批评把文学作品的审美特性作为突出的甚至唯一的考察对象 印象批评在感受对象的审美特性时 特别注重揭示作品给读者带来美的感受 印象批评更关注的是批评本身的审美 第三节 印象批评之应用 印象批评的基本步骤 获取印象 整合感受 抒情描述 中国印象批评举隅 李健吾评林徽音的 九十九度中 李健吾对骞先艾 城下集 的评论 李健吾评叶紫的小说 李健吾评巴金 爱情三部曲 第四节 印象批评评述 一 印象批评的特色 印象批评强调批评的主体意识 追求批评的独立价值和独立品格 将批评从对作品的 阐释中解脱出来 变成一种艺术创造 印象批评突出批评家的直觉和个人感受 排斥批评中的理性因素 而直觉的介入将使 其批评见解获得某种生动性和尖锐性 从而增加了批评的活力 印象批评对审美特性的注重和追求将促使文学批评更好地把握文学作品的本质特征 为文学批评写作提供了一条新径 并为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二 印象批评的局限 印象批评过分强调印象 夸大批评的主观性方面 因而产生了否定文学作品客观性的 倾向 这势必将批评引向失却批评对象从而也失却批评自身的危险境地 由于印象批评排斥理性因素 在情感的扩张中缺乏理性因素的渗透 因此 它往往停 留在艺术的表面 未能深入系统地研究作品以把握作品的内在规律 特别是很难对内容复 杂的大部头作品作全面分析 三 印象批评与当今文学批评的建设 印象批评的存在强调批评者的主体意识 鼓励批评家的个性和风格的发展 由此可以 作为对社会历史批评等批评方法的参照与补充 从而使当代文学批评的格局更加和谐 随着西方崇尚科学性的文学批评思潮和流派的涌入 批评的理性的一面被进一步抬高 而批评的感性的一面被弱化 印象批评在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偏向 本章小结 思考问题 试述印象批评的理论特征 简述印象批评的优势与局限 印象批评认为 批评本身就是艺术 批评家就是艺术家 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为什么 谈谈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与西方印象批评的差异 简述李健吾的印象批评特色 第五章 心理批评 第一节 心理批评概述 一 心理批评的对象及视阈 心理批评选取的立足点是 人 作为创作主体的 作家 作为文学接受主体的 读者 出发点 作家 读者的心理结构 文学创作的心理活动和文学鉴赏的心理活动 研究对象 作家的个性 风格 创作的心理过程 作品的心理分析 文学的精神 价值 文学阅读的社会心理效应 等 二 心理批评的滥觞 西方古代的心理批评 模仿说 柏拉图 艺术是对于现实生活的模仿 而现实生活是对 理念 的模仿 艺术是对于模 仿的再模仿 因而是虚妄的 亚里士多德 现实世界是真实的 模仿 近乎人类本能 艺术对自然与人生的模仿不只 是比附的 还应是创造性的 迷狂说 因为诗人是一种轻飘的长着羽翼的神明的东西 不得到灵感 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 迷狂 就没有能力创造 就不能做诗或代神说话 柏拉图 净化说 悲剧 的功用在于借助语言 音乐 动作等手段 使人们的感情在欣赏过程中自然而 然地得到某种宣泄 淘洗 净化 平衡 有效地清除掉心灵在日常生活中淤积的那些有害 的东西 从而实现身心的健康与社会的安定 代表 亚里士多德 体验说 作家在创作时只有仿佛身临其境 清晰地 看到 他所要描绘的对象时 才能够写出令 人信服的文句来 你自己先要笑 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容 同样你自己得哭 才能在别 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 代表 贺拉斯 想象说 文学艺术是 用心来创造形象 想象是 比模仿更为巧妙的一位艺术家 代表 菲罗斯屈拉特 话语构成说 审美的最高境界是 崇高 而文学创作实现崇高的途径 就内容而言决定于作家 心灵 的伟大 就形式而言则取决于作品 话语的整体结构 代表 朗吉弩斯 中国古代心理批评 虚静说 虚静 大音希声 大象希形 老子 文学艺术最高的审美属性 是一种 形而上 声 言 之外 的东西 是 精 是 神 是 无 和 寂 无 可以 生化万物 寂 则可以 周行而不殆 静故了群动 空故纳万境 苏东坡 语 艺术的境界 审美的天地由于其 虚静 的属性而成为一个 绵延的无限 言意说 可以言论者 物之粗也 可以意致者 物之精也 庄子 审美意象是人的精神领域中一种更精致 更复杂微妙的东西 是人们把握 道的运行 和 心的节律 相互感应的一种独特的方式 宗白华 教化说 诗 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 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 之名 孔子 正得失 动天地 感鬼神 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 成孝敬 厚人伦 美教化 移风易俗 毛诗序 中国文艺心理思想发展的高潮 魏晋南北朝时期 代表 文心雕龙 刘勰 南宋 明清时期的文艺心理思想家 代表 严羽的 妙悟说 李贽的 童心说 袁宏道的 性灵说 王士祯的 神韵说 翁 方纲的 肌理说 三 现代心理批评浪潮的兴起与发展 现代主义 文艺思潮的兴起 文学艺术发生了 内向 的 转移 文学家在向人的心灵 深处 向人的内宇宙的探索中 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突破 美学家试图从心理学的渠道对审美现象做出解释 先后推出了 移情说 心理距离说 内模仿 说 这些学说的出现 为文学艺术的心理批评提供了美学的学术空间 现代心理学的蓬勃发展促使文学的心理批评迅速走向成熟 中国的文学心理批评 王国维 心理学概论 的翻译 鲁迅 丰子恺 苦闷的象征 的翻译 张竞生 灵活运用弗洛伊的心理学说 提倡对国人进行 美的性教育 鼓吹法国的浪 漫主义文学精神 创作实践 新感觉派 朱光潜 悲剧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 金开诚 文艺心理学论稿 中国的文学心理批评家 穆时英 施蛰存 刘呐鸥 丰子恺 第二节 心理批评的理论资源 W 冯特 内部经验与文学 W 冯特 现代心理学创始人 首要的功绩 明确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即 经验着的人的经验 诗者 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余也 朱熹 W 詹姆斯 意识流与文学 W 詹姆斯 美国的心理学之父 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主要贡献 批判了以往心理学中静止的 元素构成 理论 而把人的意识看作一个整体 的 活动的过程 提出了所谓 意识流 的主张 个体性 连续性 流动性 指向性 选择性是 意识流 的主要表现特征 S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与文学 S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创始人 主要理论贡献 冰山理论与潜意识 本能压抑与欲望升华 早期经验与人格生成 梦 的工作与文学创作 G 荣格 原始意象与文学 G 荣格 继弗洛伊德之后 对文学创作 文学批评产生广泛影响的另一位心理学家 主要理论贡献 集体无意识 主要内涵是 原始意象 primordial image 原型 archetype 人 类共同拥有的灵魂 G 荣格 原始意象与文学 原型 对于每一个个体的人来说 是一个外在的 客体的存在 一个 人们经验范围之 外的精神实体 J 拉康 结构精神分析与文学 拉康 把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引进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之中 拉康矫正了弗洛伊德那种机械的 生物决定论的文学观念 把文学批评引入一个相对 的 互动的 不断生成的 变幻不定的符号空间 为阐释作家 作品 读者之间复杂的关 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R 阿恩海姆 格式塔与文学 格式塔 20 世纪初由 M 韦特默等三位德国青年学者创建 美国心理学家 R 阿恩海姆把它引进艺术领域 解释艺术知觉与视觉思维的特性 意象 和审美直觉的功能 在电影与现代造型艺术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 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对于探讨作家的创作心境 对于解释文学言语的操作过程 对于 分析文学作品的话语建构以及气韵与风格的形成很有潜力 第三节 心理批评的途径 方法与形态 一 科学的途径与人文的途径 A 怀特海的文化两分法 心理学史上的两种基本对峙倾向 人文主义的 经验主义的心理学研究 科学主义 实证主义的心理学研究 文学心理批评显然也存在着两种可供选择的研究途径 一是属于科学实证的途径 一 是属于经验思辨的途径 托马斯 芒罗的具体剖析 文学心理批评的途径主要应是 人文心理学 的 但是 在艺术学的非科学领域中进行工 作的人 通过接触实验心理学 也可以得到很多好处 2 心理批评的主要方法 个案分析方法 心理发生学方法 话语报告方法 观察方法 精神病理学方法 三 心理批评的形态 传记批评 文学作品不仅是作家个体心灵的衍生物 甚至是作家某些精神病症表现出来的 症候 因此 要真正揭示一部文学作品的含义和底蕴 就必须密切关注作家的传记 文学的传记批评在 20 世纪呈现繁盛的场面 20 世纪中期以后 传记批评的重要地位开始跌落 但传记批评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认的 原型批评 理论来源 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 原型 批评说 J 弗雷泽的文化人类学 E 卡西尔的 符号形式理论 原型心理学派 批评 M 鲍特金 G 巴士拉尔 E 纽曼等人 原型批评对我国的影响 由闻一多 郑振铎开创的对于远古神话 诗经 楚辞的研究论述 李亦园 大陆学者叶舒宪等人努力倡导的 文学人类学 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 这种批评是建立在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基础上的批评方法 与上两种不同的是 它关 注的不是作为心理活动主体的人 而是 文本 本身 而对于文本本身来说 它关注的也不是文本蕴涵的心理活动的内容 而是文本整体拥 有的心理性的结构与形式 第四节 心理批评的前景 一 心理学的当代境遇与心理批评 20 世纪末 心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的 独立的学科黯然失色 原因 现代心理学学科没有找到自己统一的学科定位 在某些根本性的出发点上 还 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对立 出路 在众多新的批评思潮中保持自己相应独立的批评对象 批评视野 批评方法 拓自己的批评领域 协调 科学精神 与 人文精神 的关系 在一个宏大的文学批评谱系中 发挥自己的优长 显示自己的特色 二 用批评家的心灵触碰人类的 时代的大问题 批评家应该具有的心理准备 站在时代的高度 面对当今人类社会的现实问题 对以 往的心理学 心理批评进行重新审视 改造 只要精神分析学克服实证主义的顺从主义 在激进的人道主义精神指引下 再次成 为具挑战性的批判理论 精神分析学的创新复兴是很有可能的 E 弗洛姆 本章小结 思考问题 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提出的 净化说 在今天是否还有现实意义 举例说明之 刘勰在 文心雕龙 中说 方其搦翰 气倍辞前 暨乎篇成 半折心始 谈一谈你自 己对于这段话的理解 举例分析一个作家生命的早期经验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试以原型批评的理论分析 1 2 个中国古代神话 你是如何看待现代人的精神状况的 试以当下文学创作现象为例证论述之 第六章 文体学批评 文体与文体学批评 文体的概念 广义与狭义 文体学的概念 广义与狭义 文体学批评的概念 现代文体学批评的基本特征 以语言分析为本位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强调客观性和 实证性 第一节 文体学批评概述 一 中国古代的文体学批评 先秦 辞尚体要 修辞立其诚 辞达而已矣 魏晋六朝时 四科八类 曹丕 对文体及风格所作的 10 种归类 陆机 四声八病 说 文心雕龙 对文章体例所作的系统分析 刘勰 六朝之后 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出现了大量的诗话 词话 文话 赋话 小说与戏曲 评点 其中 从语言形式的角度进行的文学文体研究十分丰富 中国古代的文体学批评的主要内容 一是对语言或修辞的研究 二是文体辨析 文体辨析的内容 一是辨析文体的类别 二是辨析文体的风格 三是辨析文体的源流 二 西方古代的文体学批评 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智者派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奠定西方文体学研究的基础 西塞罗 论演说家 贺拉斯 诗艺 朗吉弩斯 论崇高 德米特里厄斯 论文体 文艺复兴时期 但丁 论俗语 乔治 普顿汉姆 英国诗歌艺术 17 世纪启蒙时期 文体学的研究范围得到扩大 18 世纪起 崇高 优良的文体看作是人的禀赋的最佳体现和艺术的最高境界 三 现代文体学批评的兴起与发展 1 作为理论资源的现代文体学 描述文体学 查理 巴利 法语文体学 1902 着眼于研究整个语言的表现手段和效果 研究抽象的语言如何变成为具有各种感情色 彩的活的语言 探讨了文体学研究的性质 任务和效果 法国描述文体学代表人物 夏尔 布吕诺 儒勒 马鲁佐 马塞尔 克雷索等 发生文体学 列奥 斯皮泽 文体研究 方法原理及研究方法 语文圈循环 试图通过回复往返的对文体特征的研究来推断或解释一个作家乃至一 个民族的心理或精神特征 案例分析 分析法国作家夏尔 路易 菲利浦的小说 蒙帕纳斯的比比 结构主义文体学 结构主义诗学 雅各布森 将语言的修辞方式区分为隐喻结构和转喻结构 法国结构主义叙事学 托多洛夫和格雷马斯把重点放在对小说文体手段的探讨上 大 大促进了人们对小说文体属性与特征的认识 法国结构主义文体学 罗兰 巴特 认为写作即风格 纯洁的写作 或 零度的风格 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 而现有文化将既 定的写作风格视为自然的 合理的甚至必不可少的观念实际上不过是资产阶级文化秩序的 合法化 需要 结构主义文体学 罗兰 巴特 转换生成文体学 乔姆斯基 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能够解释文学语言中特殊语音 词语和句法形式的意义 用简单清晰的转换式语言句法结构分析文学作品 对文学文体的精确描述和不同作品 文体间的比较研究也很有帮助 欧曼对福克纳的小说 熊 的分析 系统功能文体学 韩礼德 系统功能语法 着重从功能的角度来研究语言选择的过程以及选择的结果所产生的文体效应 韩礼德 语言功能和文学文体 对威廉 戈尔丁的 继承者 的语言的探索 三 现代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的影响 现代文体学批评的形成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语言学研究的突破 语言学的发展 方向大大开拓了语言对于文学研究的解释能力 现代文学批评流派的兴起与发展对现代文体学批评也影响深远 总的来看 现代文体学批评是在借鉴现代文体学理论 现代语言学理论与现代文学批 评理论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批评形态 并且处于进一步的发展之中 第二节 文体学批评的理论特征 一 以语言分析为本位 研究文体离不开对文学语言的分析 凸现文学的语言性质 从文学文本中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效果入手来分析文学文本是文 体学批评的首要特征 虽然存在众多的文体学流派和文体批评方法 但将文体学批评同语言学提供的理论与 方法联系起来 突出文学的语言性质 却是文体学批评的共同特征 二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古尔灵等人把文体分析中的 细读 方法描述为三个相关的可操作性步骤 文学批评 方法手册 燕卜荪总结了 含混 的七种类型 含混七型 利奇提出文体特征范畴的 核对清单 共包括五大类 托多洛夫提出叙事文体分析的四个结构 三 强调客观性 实证性 反对在批评实践中一味凭主观印象和个人感受进行价值判断 主张对文本进行细读 要求言必有据 同时又借鉴或采用了现代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试图对文学的语言特征作出精确 系统的描述 也紧紧把握了文学的存在方式 语 言活动 这也是文体学批评能够得以存在 发展和逐渐壮大的根本原因 第三节 文体学批评的操作方法 语音及其变异分析 音韵 节奏 旋律结合成语音 在文体学批评的语音分析层面 应当特别注意作为形式因素的音韵与文学文体所表达 的情感或语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文学文本中的语音变异及其常见的情形 词汇及其变异分析 词汇的准确度和表现力 词汇出现的数目和频率 常常是批评家分析文学文体特征或文本风格时注意的对象 研究文学文本中书面语与口语的选择和运用是分析文体风格差异的重要途径之一 方言或俚语的选用也是形成文体特征的重要因素 恰当的使用常常能使语言新颖 活 泼而且富于表现力 词汇变异的主要形式 词序的有意颠倒 词性的活用 褒词贬用等 句法及其变异分析 句子的长度对文体风格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 句法结构研究常常可以作为文体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 句法变异的基本方式一些特殊的句型 如名词句 无主句 独词句的运用也是文体分 析的重点之一 有意颠倒句子的排列顺序 句法上的有意重复 递进强调 摒弃或活用标点符号 篇章及其变异分析 篇章结构的研究任务主要是找出各种文体的结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组合关系 就文学文体而言 篇章结构分析应着眼于结构的有机整体性 篇章连接上的不同对文学文体风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句际关系是影响文体效果的重要因素 篇章变异 主要出现在一些具有 反小说 倾向的作品中 语域及其变异分析 语域的决定因素 对象 或读者 是谁 讲什么内容 用口头还是书面来表达 通过 什么媒介来传递 语域变异的表现形式 在文学作品中大量借用其他语域的词汇 利用文体分类中存在 的模糊性将文学文体与其他文体交织 在两个或更多语域的差异对比中寻求文体效果 书写及其变异分析 书写形式 如文字的拼写形式 大小写形式 连词号的使用 斜体的使用和段落的划 分 语句的排列等等 书写变异的主要形式 不同文字的混合使用 非文字符号或图形的插入 利用斜体词 来创造一种耐人寻味的气氛 打破规范的字位布局形式 用以取得特殊的文体效果 此外 还有空页 黑页 夹杂标点符号以代替文字 等等 第四节 文体学批评评述 文体学分析的基础 文学理解与文学交际的交融点 作品 有关语言规则的知识 一 套用于语言交际的共同的准则和程序 优点 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局限 相对注重于文本的语言形式与结构而忽视语义阐释以及文本的历史语境和社会 作用 解决途径 充分注意到语言形式分析与审美内容分析的结合 意义的局部透视与审美 价值的宏观把握的结合 语言技巧分析与整体技巧分析的结合 本章小结 思考问题 简述西方文体学的发展过程 谈谈你对 文体 的看法 在文体学批评实践的语音分析层面 应当注意什么 试述文学体批评的理论特征 语言形式本身有美丑之别吗 为什么 第七章 文本批评 文本批评的概念 产生背景 20 世纪索绪尔的语言学革命和哲学的 语言学转向 文本 顾名思义是以文为本 文学应回到它的本体 在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中 文本 不仅是一个常用概念 而且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 第一节 文本批评概述 一 俄国形式主义述略 俄国形式主义的概况及代表人物 理论主张 建立一种新的 能把文学研究变成科学的批评理论 客观分析艺术本身 探求艺术内部各因素的组合和转换规律 形式主义理论在若干方面证明它已经走在 20 世纪文学理论中的一些最重要的思想之 前 安 杰弗森 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 雅各布森 艾亨鲍姆 什克洛夫斯基 二 新批评述略 新批评 的由来 发展概况 新批评从艾略特的 非个性论 瑞恰兹的科学语言与文学语言划分 到兰 塞姆提出的 本体论 的批评主张 形成了以文本为中心的批评理念 再经过威姆萨特 韦 勒克等人的努力 从而成功地完成了由外在研究向内在研究的转变 三 结构主义批评述略 理论资源 索绪尔的现代语言学理论 列维 斯特劳斯的人类学和神话学研究 代表人物 列维 斯特劳斯 巴尔特 托多洛夫 格雷马斯 布雷蒙 热奈特等关注叙 事文研究 注重对作品构成规律的宏观把握 最重要的成果 结构主义叙事学 热奈特的 叙事话语 四 解构批评述略 德里达 人文科学话语中的结构 符号和嬉戏 与 语音与现象 论文字学 文字与差异 美国知音 耶鲁学派 以保罗 德曼 希利斯 米勒 哈罗德 布鲁姆和杰弗里 哈特曼 为代表 理论特色 反叛西方传统文化 解构对整体性概念和稳定性概念 第二节 文本批评的关键词与理论特征 一 推崇文学文本的独立自主性 文本批评的文学观 文本之外一无所有 拒绝文学作品是社会历史的反映 反对文 学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这一表现论的观点 文本批评的文本理念 批评即阐释 反对专注于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因素的研究 竭力避免用作家的因素来理解和解释文 本 主张文学文本独立于作者之外 反对根据个人的感受评价作品的方式 二 突出语言的本体论地位 提出语言的诗性功能 在诗性功能中 词语是一种自我体现 目的是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话语中独特的语 言模式 措辞方式和句法上来 文学语言就具有这种诗性功能的特征 致力于文本的语义阐释 将文学作品作为一种意义载体 特别重视挖掘文学语言的意义 但反对那种认为文本 的意义可作详尽解释的批评模式 建构结构分析模式 试图建构一种演绎性的分析模式 以说明文学作品的深层结构和普遍规律 三 文本批评的关键词 陌生化 陌生化 将对象从其正常的感觉领域移出 通过施展创造性手段 重新构造对对象的 感觉 从而扩大认知的难度和广度 不断给读者以新鲜感 什克洛夫斯基在对托尔斯泰小说的分析时提出了 陌生化 理论 陌生化理论运用于文学史的研究 对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新的解释 语境 瑞恰兹 修辞哲学 语境 某个词 句或段与它们的上下文的关系 这种上下文确定了该词 句或段的意 义 语境概念的进一步扩展 写作时的话语语境 文本中的词语所体现的 表示一组同时经 典文本再现的事件的名称 典故是这种语境最好的阐释 语境理论具有十分开阔的视野 体现了对文学语言的新的认识 二元对立 列维 斯特劳斯 神话中无法回避的矛盾难题所构成的二元对立模式正是神话的深层 结构 神话研究的任务 确定表面无秩序的神话的内在秩序 分析隐蔽在神话内部的纵向聚 合的逻辑结构 神话素 的概念 经典文本 列维 斯特劳斯对俄底浦斯神话的分析 异延 德里达 异延 differance 异 即差异 延 为延宕 差异与异延的区别在法语中只能见于文字 无法从言语中 体现出来 这正具有解构言语 文字这一 语音中心主义 的意蕴 相关的术语 播撒 dissemination 增补 supplement 删除下书写 ecrire sousrature 踪迹 trace 等 知识建立在差异的基础上 万物无一不在自我解构中变化 延续 第三节 文本批评的运作方式 诗歌分析与细读法 分析诗歌的相关术语 含混 文学语言的多义形成的复合意义 燕卜逊 反讽 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 布鲁克斯语 隐喻 一种衍生第三义的言说方式 张力 外延是文词的 词典意义 或指称意义 内涵是暗示意义或附属于文词上的感情 色彩 退特 细读法 细读法 建立在对文本语义的细致分析的基础上 指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和结构要素 作尽可能详尽的分析和解释 前提 选择短的且意蕴丰富的文本 要求 批评者对诗歌中的词语尤其是中心词的直接意义及所有内涵意义的敏感度 注重诗歌的结构 分析词语和修辞手段所形成的多重意义以及它们与作品结构的关系 理论实践 钱钟书的 谈艺录 宋诗选注 叙事文分析 叙事结构分析 叙事结构分析就是将叙事作品作为一个结构系统 努力阐明该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的关 系及其深层结构 发掘作品的二元对立模式 基本步骤 分解情节 抽象集合 示例 唐纳德 霍洛齐对 老残游记 的分析 二元对立的模式在运用中具有无限扩展的可能性 视角分析 视角 区别于叙述者 指叙述者或人物与叙事文中的事件相对应的位置和状态 三种聚焦类型 非聚焦型 内聚焦型 外聚焦型 在阅读和分析叙事文中 确认视角的位置 追寻视角的观察轨迹十分重要 观察视角的移位是视角分析的又一方面 视角的变异 限制和突破 叙述者形象分析 根据叙述者与所叙述的对象之间的关系 可区分出异叙述者和同叙述者两种类型 示 例 鲁迅的 孔乙己 根据文本中叙述层次的不同 又可将叙述者划分为外叙述者和内叙述者 示例 鲁迅 的 狂人日记 根据叙述者的叙述行为 还可将叙述者划分为自然而然的叙述者和 自我意识 的叙述 者 示例 马原的 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 根据叙述者对故事的态度 可将叙述者划分为客观的叙述者与干预的叙述者 示例 罗布 格里耶的 迷宫 叙述时间分析 叙述时间中的时序和时限 时序研究三种时间运动轨迹 闪回 闪前 交错 研究叙事时间关键是通过重建去发现和理解叙事文在时间处理上的特征 时限主要包括五种叙述运动 等述 概述 扩述 省略 静述 突破性的尝试 如托尔斯泰的中篇小说 伊凡 伊里奇之死 解构文本 双重阅读 德里达 人文科学话语中的结构 符号和嬉戏 力求破译文本 希望找 到真实或本源 即致力于文本的客观解释和复述 不再追寻本源 以游戏的态度对待文本 解构理论更重视后者 修辞性阅读 保罗 德曼 德曼对卢梭 忏悔录 片断的分析 第四节 深刻的片面 一 文本批评的价值 坚持以文本为中心的批评理念使文本批评更接近文学本身 将现代语言学崭新的语言意识引入文学批评 为文学批评提供了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上的新质 方法上的探索使文学批评的理论和实践都更为丰富 文本批评改造或创建了一系列新的批评术语和范畴 这些术语更新了文学批评的研究 范式 二 文本批评的内在矛盾 文本批评将文学作为一个封闭的领域 主张不研究符号以外的现实世界 割裂文学与 社会生活 与作者 读者的联系 事实上是不可能的 文本批评力图排除各种主观随意性以求得对文学作品做纯客观的说明 是一种奢望 文本批评倾力于文本的语义阐释 往往会损害文学艺术的浑圆 丧失作品丰富的肌质 和含蓄的韵致 文本批评对形式的理解是有局限性的 本章小结 思考问题 谈谈 语言学转向 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如何理解新批评的 语境 理论 谈谈视角在叙事文分析中的地位和作用 用双重阅读的方式分析一部作品 文本批评的价值与局限 第八章 性别批评 第一节 性别批评概述 一 女性主义与 社会性别 社会性别作为文化要素 社会性别作为关系体系 社会性别作为分析范畴 社会性别作为研究领域 二 西方性别批评主要流派 一 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第一阶段 妇女形象 批评 代表性文本 玛丽 艾尔曼 的 思考妇女 和凯特 米利特 的 性政治 第二阶段 妇女中心 批评 代表性文本 爱伦 莫尔斯 的 文学妇女 伊莱恩 肖沃尔特 的 她们自己的文 学 桑德拉 吉尔伯特 和苏珊 古巴 合著的 阁楼上的疯女人 第三阶段 理论反思 代表性文本 伊莱恩 肖沃尔特 的 论女性主义诗学 荒野中的女性主义批评 和 美国妇女批评学 第四阶段 身份批评 代表性文本 苏珊 S 弗里德曼 的 超越妇女批评和女性文学批评 论社会身份疆 界说以及女性主义批评之未来 二 法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法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相对于美国女性主义批评的特点 自始至终注重理论建设而轻 本文评论 因其批评家的学术个性而为学界所瞩目 代表人物 埃莱娜 西苏 露丝 依利格瑞 和 朱莉亚 克里斯蒂娃 埃莱娜 西苏 女性写作 理论的创始人 理论主张 女性写作不应受传统思想和形式的束缚 妇女作为受压抑的性别 其文字 具有真正强大的革命力量 这将是一股具有破坏性的力量 理论内在的矛盾 露丝 依利格瑞 将文化和生理因素相结合 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将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归结为父权的社会体制将妇女变成男性之 间交换的财产 在德里达多元理论的启发下充分挖掘妇女间区别的问题 代表作 镜子 朱莉亚 克里斯蒂娃 以心理分析和社会主义为理论框架 对于男女欲望根本不同的概念进行了质疑 代表作 妇女的时间 书中对欲望 语言 历史和政治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了探讨 并分析了妇女运动和妇女 欲望的关系 关于女性与语言的关系 克里斯蒂娃认为女性身体具有独特语言 三 后现代语境下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女性主义文论汲取了后现代诸理论的滋养 借鉴了其颠覆与反叛的时代精神 女性主义不能等同于后现代主义 女性主义内在的政治倾向性 实践性与后现代主义反人本主义的倾向存在矛盾 后现代主义游离于现实生活之上的纯学理倾向 也受到女性主义学者的激烈批评 被后现代主义彻底否定 认为不合法的一些属于宏大叙事的社会理论对于女性主义来 说不可或缺 第二节 性别批评的理论特征 一 政治倾向性 政治性与学科化 努力实现妇女研究的 学科化 规范化 避免带有纯然主观 倾向的 政治性 中立立场如何可能 不存在规范以外的规范 二 否定的悖论 性别研究是一个遍布悖论的领域 是一系列悖论在文学领域的延伸 将无立场作为一种立场 否定 是另一种意义上的 肯定 策略 也是方法 将无立场作为一种立场 无立场 一种不断地在两种立场中间跳跃的立场 无立场不是削弱矛盾的两极 而是同时增加两个方向的强度 它也不是诡辩术 而应 该是一种具有方法论背景的 自觉采取的研究立场和姿态 不放弃多元立场 边缘意识 以及个案研究 否定 是另一种意义上的 肯定 朱莉亚 克里斯蒂娃 这个不是 那个也不是 任何一种肯定回答都有可能掉进本质主义的陷阱之中 但是放弃说 是 的积习 反 而会使研究不至流于空洞 承认 否定 的积极意义就在于承认 破坏 是另一种意义上的 建设 承认在一个中心 边缘化 多元共生的世界里 思想文化的建构在形式上具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性 策略 也是方法 方法与策略之别 中国当代性别批评中 策略研究应该正式纳入方法论研究的范围 女性如何超越这种先天的被动去参与世界 发出自己的声音 是非常重要的女性政治 策略问题 值得认真研究 性别批评带有不可重复的个案性 因此 策略 问题应该被置于与研究方法同等重要的 地位来探讨 第三节 性别批评的内容与范围 性别批评作为文学批评 女性主义批评 阐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独特视角 立场和批评原则 指出男权中心文化构建的文学史对女性的忽略 疏漏甚至遗忘 分析男权社会文学文本对女性形象的冷落 歪曲和虚假化 对文学的主题或曰意旨系统的性别研究 对文学体裁类别的中心 边缘结构的性别研究 对文学题材区分与性别之关系的研究 文学的叙述者 叙述视角 叙述方法与作者的性别立场之关系研究等等 女作家批评 宗旨 为妇女的文学建构一个女性的框架 发展基于女性体验研究的新模式 而不 是改写男性的模式和理论 具体包括 对于历史上女性文学家及文学作品的发掘和清理 女性创作能力的心理动力学 语言学和女性语言的研究 女作家群研究和作家作品的个案研究等等 性别批评作为文化批评 现实背景 从文学艺术出发而指向文学艺术以外的倾向 文以载道 文艺理论传统 性别批评的基本原则不仅可以运用于其它艺术批评 而且可以运用于社会批评和文化 批评 性别批评的另一使命是参与女性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第四节 性别批评本土化进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历史背景的差异 肖沃尔特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包含两大任务 其一是女性主义评论 其二是 女性批 评家 两种误解 关于女性文学的批评 对于女性主义文学的批评 中西女性批评不同的发展轨迹 在西方是先 破 后 立 在中国是先 立 后破 中国性别批评的发展轨迹 挖掘 整理妇女文学史 谢无量 的 中国妇女文学史 1916 谭正璧 的 中国 女性的文学生活 30 年代 梁乙真 的 中国妇女文学史纲 30 年代 中国性别批评的发展轨迹 女性文学研究 张维安 的 在文艺新潮中崛起的中国女作家群 1982 中国的批评家更容易关注 作为作者的妇女 而对于 作为读者的妇女 相对来说 研究得较弱 二 意识形态背景的差异 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特殊地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学科界限的判定 遭遇话语霸权 实践上的尴尬 女性立场 女性意识 的界定 三 学术背景的差异 就学术的延续性上看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是在反拨 新批评 的背景下产生 的 中国当代的文学批评受两种理论资源的滋养 知人论世 文以载道 的思想 五四以来 特别是四十年代延安整风以来全面引进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批评理论 中国的性别批评更像是一种批评视点的转移 而非从根本上颠覆传统的工具和方法 忽视学术背景的差异会造成理解上的多重错位 本章小结 思考问题 为什么说女性主义批评就是性别主义批评 为什么性别批评带有与生俱来的政治倾向性 如何理解性别批评与后现代理论的天然联系和根本区别 为什么说 性别批评尝试所有的批评方法 但又质疑和修正这些方法 用你所学的性别批评知识 尝试分析一个文学文本 第九章 文化批评 文化批评的概念及特征 文化批评的概念 广义与狭义 文化批评的特征 注重探讨文学文本和社会之间的广泛联系 突出跨学科的性质 注重探掘具体文本的具体内涵 注重对当代文化现象的研究 第一节 文化批评概述 一 文化批评界定 广义的文化批评 囊括所有从文化角度来看待文学的研究和批评 中义的文化批评 从人类文化学角度探讨文学的文化意义 主要目的不是就文学发表 意见 而是作为人类文化问题在文学领域的状况作出说明 狭义的文化批评 即严格意义的文化批评 主要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兴起的一种 文学研究方式 人类文化学批评 出现在 19 世纪的欧洲 创始人是英国学者爱德华 泰勒 对于人类文化学批评作出最初的重大贡献的是英国学者弗雷泽 代表作 金枝 人类文化学批评着力于对于文学的文化层面意义的揭示 这种努力本身并不是针对文 学的需要 而是文化研究的需要 所以它不是如唯美主义批评那样是创作方面的要求的理 论化 而是文化理论的文学例证化 它所最终关注的还是文化问题 二 文化批评的主要类别 葛兰西与本雅明的文化批评思想 狭义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