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科技说明文的阅读技巧.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753813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中考科技说明文的阅读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3中考科技说明文的阅读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3中考科技说明文的阅读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科技说明文的阅读技巧(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科技文中常见的出题陷阱, 提高单位时间内的阅读效率。2、把握科技文阅读原则;3、强化训练,形成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自然科技文中常见的出题陷阱,把握科技文阅读原则;2、强化训练,形成能力。教学过程:一、了解科技文阅读出题陷阱科技文阅读题的考点内容非常明确,在做科技文阅读题时,不仅要读懂所给的材料,而且还要明白命题意图,清楚题目所设的陷阱有哪些,才能很容易地识破陷阱,从而会轻而易举地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二、结合实例,科技文阅读题设置陷阱的主要类型:1、以偏概全(对句子的理解)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因此,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一些”“有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全部”“所有”等,见到这些词时,就用笔划出来或者做特殊标志。2、无中生有(信息的筛选与整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是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如:2005年上海卷第2题的C项:“民间艺术家创作了丰富多样的剪纸图案,其价值就在于具有强烈的装饰性。”根据原文来看,其价值是适应现代需要。未提及“强烈的装饰性”,所以A项“强烈的装饰性”的说法文中没有事实材料,是凭空臆造的。因此,考生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3、张冠李戴(概念)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因此,考生在阅读原文时,一定要关注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划、批的方法标出,在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命题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4、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如1999年全国卷第18题B项:“当心脏收缩时,钙离子就流进心脏细胞;当心脏舒张时,钙离子就从心脏细胞中排出。”而与之相关的原文是:“当钙离子流进心脏细胞时,心脏就收缩;当钙离子从心脏细胞中排出时,心脏就舒张。”两相对照,就可以发现选项恰恰是颠倒了事物的因果关系。因此,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5、主次颠倒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题人设计陷阱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2004年全国卷(四)第7题B项:“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而原文有“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领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根据原文,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补充”了军费之需。“补充”指“在主要事物之外追加一些”,因此,B项说“主要来源”则主次颠倒。做此类题,要仔细审读原文,清楚哪些是主要一面的,哪些是次要一面的。6、混淆时间就是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比如2004年全国卷(一)第10题A项:“已经证实,把胰岛素基因转入人类胚胎干细胞可以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而原文中只是在“小鼠”身上实验,至于在人类身上得以实现,“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医学界的美梦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因此A项中“已经证实”就明显地设置了把“未然”当作“已然”这样的陷阱。在阅读原文时,考生应把“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将来”等这些修饰限制词语作为关注点,否则就会造成时间的混淆。7、信息遗漏就是命题者在设置“陷阱”时,故意漏掉原文中必不可少的信息,从而导致信息不全面。如2004年全国卷(三)第9题C项:“适应化学药品需要若干个世纪,而人生太短,所以人类能够适应化学药品的想法是根本行不通的。”对应的原文是:“适应这些化学药品所需要的时间应该用大自然的尺度来衡量人的一生太短暂,而它所要求的是若干个世纪。”相对照一下就会发现答案C项少了“这些”这两个修饰语,而“这些”是指上文所说的“那些有害甚至致命的物质”,而并非全部的化学药品。遗漏信息是最常见的错题设计方式,认真阅读把握准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所在。8、曲解原意指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第9题,要求选出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答案D项“因雷击和虫害日益减少,而人类对此却束手无策”。文中强调了灾难的严重,但没有强调人类对灾难已是“束手无策”,答案D曲解了原文的意思。对于此类型的陷阱,要从整体上感知,在原文中准确寻找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找出语句含有的条件,提取与答案相关的有用信息,跳出命题人设置的陷阱。9、指代不明就是指代词的指代内容模糊、不明确,甚至是指代错误。如1999年全国卷第18题C项:“即使在低温条件下,心脏仍能保持在非低温条件下收缩和舒张的原状不变。”只要弄清楚原文第二自然段“随着温度的降低,非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明显降低,而此时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则完全与此相反”的“此”所指代的内容,就能判断C项是错的。因为,“此”指代“非冬眠动物”“随着温度的降低”“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明显降低”,那么,与“非冬眠动物”这一特征“相反”,即冬眠动物在低温条件下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反而提高,这也就必将导致心脏的舒张加强。因此说“保持”“原状不变”就是不对的。解答此类试题,要留心文中的“这些”“那些”“这个”“那个”“其”等词语,必须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结合语境判断。10、逻辑错误主要指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逻辑错误类型出题方式有两种。一是条件不充分。例如2002年全国卷第10题A项:“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所利用。”此项推断依据是“澳大利亚的沙尘乘着南半球的西风掠过斯塔曼海将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尘带到意大利、新西兰、法国减缓酸雨的发生”,但原文只是说曾给这三个国家带来过好处,并不能推断出“将被人类利用”的结论,条件不充分。二是将必要条件当成充分且必要条件。例如2003年全国卷第10题的B项:“一旦人类能够控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那么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台风将远离日本。”原文是说全球气候变暖后,“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但不能反过来说,因为气候变暖与“滑雪运动”“台风袭击”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且必要条件。11、断章取义如2001年高考全国卷铜奔马正名第2题,题目是要求考生找出不用于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时所用证据的一项。作为这个题答案的C项是这样表述的:“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就有人骑神兽、神龙的景象。”这句话在原文中是可以找到的,且就在集中阐述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原因的一段,可为什么不对呢?因为原文中这句话的后面还有这样一句话:“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这句话和前面选项的那句话合起来才能作为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的依据。12、偷换概念如2001年高考全国卷铜奔马正名第3题的A项“从古到今的诗文中,有许多用燕子比喻良马奔腾如飞的例子”就是偷换概念,原文的表述是“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古诗文中的“燕”并非现在人们说的“燕子”,两者不是同一概念。由此看来,我们在解答试题时,对文中尤其是选项中出现的重要概念要予以特别的关注,力求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辨别真伪,作出正确判断。三、应答技巧:1审视标题,从中提取说明对象。2整体阅读全文步骤: 边阅读,边预测下文。 提炼全文结构:一般是先引出说明对象,后从不同角度(构造、原理、发现、现状、评价等)具体介绍。 用好圈点法:对文中的副词(表程度、范围、时间)和关联词(条件和因果)句画出来。一般从段首或末去找。 用好批注法:把每一段要点词批注在文旁。3解题步骤: 审题找信息区筛选、比较、排除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4题 科学家最近的发现将有助于解释记忆存储这一最不为人所知的大脑活动。其中的关键因素是一种以朊毒体(prion)形式活动的蛋白质。发表在(细胞月刊上的研究报告说,这种蛋白质在朊毒体状态时会发挥好的作旦,而此前普遍的看法是,有朊毒体活动的蛋白质是有毒性的,至少不能起到正常作用正如疯牛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的研究所揭示的那样。 怀特罴德生物医学研究所负责人苏珊林德奎斯特说:“我们已经对记忆存储的原理有了一些了解,但一直不清楚关键的存储手段是什么。此次研究揭示了可能的存储手段,不过让人惊奇的是,朊毒体活动竟然在其中发挥着作用。” 蛋白质功能的关键是其形状,大多数蛋白质在共存在期间只保持一种形状。朊毒体是能突然改变形状或发生错误交叠的蛋白质。它们不仅自身发生错误交叠,还会影响同一类型的其它蛋白质也出现这种现象。就已知的情况来看,这类错误交叠的蛋白质会停止正常功能,然后死亡或是对细胞最终对组织产生致命作用。 因此研究人员在发现这种名为CPEB的蛋白质具有特定朊毒体特征时感到非常惊讶。它与维持长期记忆有关,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上,这是大脑中连接神经的枢纽。记忆就被存储在这一约有1万亿个神经细胞和突触的复杂网络中。随着经历和知识的不断增多,新的枢纽形成,老的则不断加强。CPEB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突触,使突触可以长期保存这些记忆。 研究人员从海参中提取了CPEB,将它与其它蛋白质混合,然后观察它们在多种酵母模型中的活动。结果发现,CPEB改变了形状,并使其它蛋白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功能恰似朊毒体。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CPEB在朊毒体状态下仍然发挥了它的正常功能蛋白质合成。 研究表明,在哺乳动物的神经突触中,CPEB的朊毒体特征可能就是使突触和神经细胞存储长期记忆的机制,科学家计划对这一理论做进一步的研究。1下列对“朊毒体”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是在疯牛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研究中发现的一种病毒。B是一种能突然改变形状或发生错误交叠的蛋白质。C是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上的一种蛋白质。D是哺乳动物的神经突触中用以存储记忆的细胞。2对“这种蛋白质在朊毒体状态时会发挥好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朊毒体在发生错误交叠时仍保持了正常的功能。B朊毒体在记忆存储过程中会发挥好的作用。CCPEB在朊毒体状态下仍保持了它的正常功能蛋白质合成。DCPEB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突触,使突触长期保存这些记忆。3下列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CPEB在朊毒体状态下仍能发挥正常功能的事实,证明此前人们对朊毒体的认识是错误的。B了解CPEB在记忆存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客观上对揭示疯牛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的病理不无帮助。CCPEB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突触,这实际上就是“朊毒体活动” 在发挥作用。D由于可能的记忆存储机制已经发现,人类大脑中记忆活动的奥秘很快就会揭开。4.文中揭示的可能的记忆存储手段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技术跨越发展是指后进国家吸收世界先进技术,开展自主创新,跨越技术发展的某些阶段,直接应用、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形成优势产业,在技术和经济方面实现迅速追赶。 历史已经证明,技术跨越是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必由之路。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世界技术和经济中心从英国转移到德国,再转移到北美,无不是依靠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跨越的结果。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大量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并实施反向工程,向国际市场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从而实现了针对欧美的技术和经济赶超。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在不少技术领域赶上或超过了美国,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仿效日本技术创新模式,也迅速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化经济体。斯堪的纳维亚诸国是技术相对落后的发达国家,但是,他们采用了跨越策略,现在一举成为电信产业先进国,出现了爱立信、诺基亚等世界知名公司,这些国家的社会信息化水平也名列前茅。近年来,技术跨越策略也受到一些国际机构的重视。世界银行在其19981999年发展报告知识与发展中说,在知识成为战略性资产之日,正是由于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发展中国家遇到了迅速赶上发达国家的大好机遇。在电信领域,吉布提、马尔代夫、毛里求欺和卡塔尔等发展中国家直接采用新技术,它们跨越了金属导线和信号模拟阶段,实现了电信网络数字化。而先进工业化国家仍有半数电话网络使用高成本的落后技术。 我们对绿色革命记忆犹新。绿色革命首先发生在南亚,是发展中国家利用世界知识宝库实现农业技术跨越的一个范例。绿色革命发祥地印度很快成为粮食、棉花和其他经济作物的出口国。由于推广绿色革命,亚洲和南美的粮食产量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增加了一倍以上。 事实上,目前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全面或者局部地运用了技术跨越策略。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鲁杰罗指出,因为发展中国家普遍运用跨越策略,世界经济力量正在从北向南和从西向东转移。英国和美国实现工业化所花的时间分别为150年和100年,而亚洲仅用了不到一代(三十年)的时间。约占世界人口30的10个发展中国家,在从1980年到1995年的15年内实现了人均收入倍增。世界银行预测,从现在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可达56,这意味着,它们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将从1992年的16提高到那时的30。这些数字说明发展中国家将通过技术跨越达到经济增长的高速度。5. 下列对“技术跨越发展”有关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后进国家采用技术跨越发展策略,是追赶先进国家的必由之路。B. 后进国家吸收世界先进技术是实现技术跨越发展的前提之一。C. 后进国家直接应用、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是技术跨越发展的目的。D. 后进国家实现技术跨越发展,可以跨越技术发展的某些阶段,形成优势产业。6. 文中作为发展中国家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将从1992年的16%提高到30%的依据,正确的一项 ( )A. 亚洲和南美的粮食产量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增加了一倍以上。B. 亚洲实现工业化仅用了不到美国所花时间的三分之一。C. 约占世界人口30%的10个发展中国家,在从1980年到1995年的15年内,实现了人均收入倍增。D. 世界银行预测,从现在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可达56%。7.下列对“发展中国家遇到了迅速赶上发达国家的大好机遇”这句话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 由于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发展中国家有着技术跨越发展的巨大空间。B. 发展中国家大量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可以向国际市场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C. 由于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发展中国家可以直接采用新技术,实现技术跨越发展。D. 在知识成为战略性资产之日,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世界知识宝库,实现技术跨越发展。8.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展中国家实现技术跨越的结果,将造成先进工业化国家使用高成本的落后技术B. 后进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巨大技术差距,是可以通过技术跨越发展来缩小或消灭的。C. 后进国家可以通过技术跨越发展反超先进工业化国家。D. 技术跨越发展策略的实施,将会使世界技术和经济中心再次发生转移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 人类对技术的乐观或悲观倾向由来已久,但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家爱德华?泰讷的说法可能会使你大吃一惊:技术不仅没有给人类缔造福祉,反而极大地报复了人类。泰讷写道:就在我们欢庆又把自然世界的混乱削减了几分之时,我们制造的新机器开始脱离我们的控制,获得自身生命,通过“报复效应”让我们尝到屈辱的教训。报复效应与副作用不同:副作用是坏的影响,例如,服用抗抑郁药会导致腹泻。而报复效应的影响也很坏,但坏得让人啼笑皆非:抗抑郁药让人变得更加抑郁。核能发电是一种有效的能源,但它会产生污染,这是一种副作用;然而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爆炸的发生,却是由于该电站在试验一种新的安全防护系统,这就是典型的“报复效应”泰纳拿出了许多事实证明他的论断。 火蚁是生活在美国东南部的一种毒蚁,因人被这种蚁咬伤后,会产生烧灼般的痛感,故名。伴随着DDT及其他强力杀虫剂的发明,美国政府曾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东南部地区大量喷洒杀虫剂,试图一举灭绝火蚁。但30年后,政府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失败。由于杀虫剂杀死了火蚁的各种天敌,事实上反而帮助了火蚁的繁衍。在这场人类技术对火蚁的大战中,技术被证明是它自身最大的敌人。美式足球的头盔,最初设计时是用来在激烈的对抗中保护运动员头部的,但在引进赛场之后,却造成了大量脊柱受伤的事故,原因是运动员们自动地把他们的新装备当作进攻的工具。旨在使足球运动更安全的技术实际应用起来,反而增加了该运动的危险性。最熟悉的例子也许莫过于抗菌素的使用了。本世纪早期,在抗菌素研制方面所取得的突破使一些人乐观地预测说,长期以来困扰人类的一些古老疾病将被彻底消灭。而现在,抗菌素的大量使用使细菌的抗药性空前提高,我们面对一波又一波致命的“超级虫”,却拿不出新的抗菌素来击败它们! 根据同样的逻辑,围绕着一个城市所修建的道路越多,交通就越拥挤。 据澳大利亚的一份报告,在过去10年,电脑技术非但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创造出无纸办公室,反而使纸张的耗费量增加了4倍。这份报告说,每名办公室人员平均一年要用掉30公斤纸。为了满足商界对纸张的需求,1995年澳洲有165万棵树被砍伐。报告说,70的普通办公用纸被扔掉后,没有得到循环利用,而是被当作填埋凹地的垃圾。 技术反噬人类的事例,还可以举出许多。但我们与其把泰纳的说法当成一种绝望的声音,不如把它视为一种警告。日益复杂的技术文明常常会带来无法预料的结果,这些结果与人们当初的良好愿望大相径庭。然而无论如何,科学要向前发展,人类也日益进步。9根据文意,下列对“报复效应”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技术不仅没有给人类缔造福祉,反而极大地报复了人类。B我们制造的新机器开始脱离我们的控制,让我们尝到屈辱的教训。C旨在解决现实问题的技术,反而使这些问题更加难以解决,并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D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由于试验一种新的安全防护设施,反而引起核反应堆爆炸。10文章第四段说“泰讷拿出了许多事实来证明他的论断”,下列各项,不能证明他的论断的一项是 ( )A美国政府试图用杀虫剂灭绝火蚁,反而帮助了火蚁的繁衍。B、旨在使足球运动更安全的技术实际运用起来,反而增加了该运动的危险性。C围绕着一个城市所修建的道路越多,交通就越拥挤。D澳洲70的普通办公用纸被扔掉后,没有得到循环利用,而是被当作填埋凹地的垃圾。11.对“我们与其把泰讷的说法当成一种绝望的声音,不如把它视为一种警告”的理解,正确的是( )A、我们不能因为泰讷的说法而对技术绝望,但应对技术可能带来的无法预料的后果保持警惕。B泰讷的说法表现出对技术绝望的悲观倾向,我们对科学技术的看法应该是乐观的,但也应该吸取泰讷说法中的有益因素。C我们一旦把泰讷的说法当成一种绝望的声音,也就起到了它的警告作用。D泰讷的说法不是对技术绝望,而是对人类滥用技术的严厉警告。12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技术是人类创造的,最终却将毁灭人类。 B技术的报复效应虽然无法预料,却不能阻挡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C人类创造的每一项技术,都不可避免地产生报复效应与副作用。D如果电脑技术进一步普及,将给澳大利亚的森林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16 题。 咖啡和茶咖啡由茜草科的一种常绿灌术所结的果实加工而成。咖啡有“黑色金子”之美称,全球年消费量为茶叶的3 倍。咖啡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其原产地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早在公元前200O 年,埃塞俄比亚的阿交族人就已经在咖法省的热带高原采摘和种植咖啡了,尔后咖啡就逐渐成了人们的饮料。咖啡的名称来源于“咖法”这个地名。一提到咖啡,埃塞俄比亚人总是自豪地说:“咖啡是我们送给全世界的一件礼物。”而今南美洲的巴西是咖啡的最大生产国,其咖啡产量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咖啡是一种结果早、可连续收获几十年、经济价值高的特种经济植物。干燥的咖啡种子中一般含有l 2 的咖啡碱,咖啡的香味主要来自咖啡种子中的香精油和咖啡醇。在我国,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等地已引种栽培。饮用咖啡要讲究科学,早晨在咖啡中添加牛乳,既能提神又可增加营养;下班后喝上一杯,可加速脉搏跳动,消除疲惫,振奋精神;饭后饮上一杯,可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但产妇、孕妇及胃病、皮肤病、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好不要喝咖啡。茶叶由山茶科的一种灌木(或小乔木)的嫩叶经发酵或烘烤焙制而成,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一大贡献。茶作饮料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约成书于公元前300 年的尔稚 一书中,就已有茶叶的记载。唐代茶叶专家陆羽,撰写了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世界各地的栽茶技艺、制茶技术、饮茶习惯等都源于我国。现在,茶被称为绿色保健饮料,全世界饮茶的人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我国人民不但最早发现并利用了茶这种植物,而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茶叶品种,在茶叶制作工艺上更是不断创新发展。在我国,茶叶可依据制作过程中多酚类物质氧化程度的不同,分为红茶、绿茶、青茶、黄茶、白茶和黑茶六大类。红茶中多酚类物质氧化最多,称为完全发酵茶,如产于安徽省祁门的“祁红”。绿茶在制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多酚类物质的氧化,保持鲜叶的原色,富含维生素,称作不发酵茶,如产于黄山市的“屯绿”、苏州的“碧螺春”。青茶为半发酵茶,白茶为微发酵茶,黄茶和黑茶为后发酵茶。茶叶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特殊的医疗保健作用。新制成的茶叶中含有4 的咖啡碱,以及茶单宁、维生素、芳香油等。其中茶单宁可使细菌中的蛋白质凝固,有杀菌之功效。茶叶中的钾、磷、钙等元素,有利于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经常饮茶除了可以兴奋中枢神经、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外,对龋齿、癌症、慢性支气管炎、痢疾、肠炎、贫血及心血管疾病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节选自李鹏翔 三大植物饮料,有删改)13 下列对咖啡或茶叶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咖啡的名称来源于“咖法”这个地名,咖啡产于热带和亚热带,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栽种历史。B 茶叶由山茶科的一种灌木(或小乔木)的嫩叶经发酵或烘烤焙制而成,在我国至少已有两千三百年的历史。C 咖啡是一种结果早、可连续收获几十年的高价值特种经济植物,它由茜草科的一种常绿灌木所结的果实加工而成。D 在茶叶的制作过程中,茶叶发酵的程度和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氧化程度有密切联系,根据不同的发酵类型,我国的茶叶可分为六大类。14对“咖啡有黑色金子之美称”和“茶被称为绿色保健饮料”的理解,准确而全面的一项是( )A 咖啡含有香精油、咖啡醇和1 2 的咖啡碱,其价格十分昂贵。茶含有咖啡碱,还有茶单宁、维生素和芳香油等,是一种保健饮料。B 咖啡和茶都是具有一定保健作用的重要饮料,二者分别是埃塞俄比亚人和中国人对世界饮料的重大贡献。C 咖啡是黑色的,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茶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D 这两句话用“黑色金子”比喻咖啡,而用“绿色保健饮料”指代茶,这意味着咖啡比茶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1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咖啡和茶都能消除疲劳,振奋精神,加速脉膊跳动,降低胆固醇,对龋齿、癌症、肠炎等疾病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B 人类喝茶的历史比喝咖啡的历史短得多,现在茶叶的年消费量约为咖啡的三分之一,但世界上饮茶的人数约占总人口的50 。C 茶和咖啡两者都是人类的重要饮料,对人的身体有一定好处,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最好饮茶,不要喝咖啡。D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早具有栽茶技艺、制茶技术和饮茶习惯的国家,而且也是世界上拥有最多茶叶品种的国家。16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茶被称为绿色保健饮料,而绿茶在制作过程中又保留了鲜叶的原色,因而绿茶是茶叶中的精品。B 我国的白茶中多酚类物质的氧化状况接近“碧螺春”,而和“祁红”有较大区别。C 在茶叶制作过程中,茶叶发酵的程度和维生素含量成正比,发酵程度越低,维生素含量越少。D 咖啡和茶都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可以在我国广泛地种植。五、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17一20题。英国剑桥大学的查尔斯?古达特说, 人类是在地球的最后两次冰河期之间开始褪毛的。在地球气温全面上升之后, 人类祖先就向北迁徙, 同时为了两性喜好的选择, 开始失去了覆盖在身上的毛。而在冰河期再次到来之后, 人类只好再度南迁。然而借以阻挡太阳灼晒的毛的失去却使他们面监着新的生存难题。于是, 各地的人就逐渐演化出至少四种肤色的人种。因此, 查尔斯认为, 地球上所有人种的共同祖先, 必然是在可免受热带烈日灼晒之苦的高纬度地区进化而来的。在南迁之后, 因环境的不同, 才逐渐出现了不同的肤色。然而另外两种较为普遍的起源说与他的理论却大相径庭。一种认为, 人类是分别在世界各地各自演化出来的; 另一种认为, 人类最早起源于非洲, 然后迁徙到世界各地。至于人类褪毛的原因, 他们则认为无非是为了能在热带的烈日下凉快一些。目前科学界所公认的一种说法是, 人类生活在热带时, 毛皮不利流汗散热, 这就需要大面积光滑无毛的皮肤。因此人类的毛大约是200万年前, 由森林往平原移居时逐渐褪尽的。17关于人类褪毛的原因, 有以下三种观点, 对他们的相关关系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查尔斯?古达特的看法 “另外两种较普遍”的看法 目前科学界公认的说法A的说法相同B说法基本相同, 与的说法不同C的说法各不相同D的说法完全相同, 与的说法基本相同18对第二自然段的“他的理论”中的“理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起源的理论B人类褪毛的理论C人类起源理论中的人类褪毛的理论D人类褪毛理论中的人类起源理论19查尔斯?古达特认为: 人类的祖先是“高纬度地区进化而来的”。不能作他这看法的依据的一项是( )A人类祖先在两次冰河期间北迁。B人类祖先北迁后褪毛。C两性喜好的选择也导致了人类祖先的褪毛。D人类再度南迁后肤色发生了变化。20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查尔斯?古达特认为, 人类出现不同肤色, 是在不同生活环境中阻挡太阳的灼晒而产生的结果。B另外两种较普遍的起源说与查尔斯?古达特的理论大相径庭的分歧点在于: 人类不同的人种是否起源于共同的祖先。C目前科学界公认的说法所认为的人类褪毛时所处的环境与查尔斯的看法相一致。D目前科学界所公认的说法与其他人类起源理论有所不同。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在中国的棋林之中,影响最为深远者当属围棋和象棋。俗语有云:棋局小世界,世界大棋局。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相通之处在于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以颜色不同构成两方以对垒拼杀。但再加考察,则大有区别。 先说围棋。围棋棋子除按颜色区别为黑白二方之外,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性能相同,地位相等。其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而欲想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有两口各自独立的“气眼”。“气眼”就是自己的活动空间,对方不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根据地;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这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想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联成一片;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不可挡。群体力量大于个体,占得空间则取得胜利,体现的是人类早期的追求目标和较为平等的价值观念。 象棋则不然。它将棋子分为将、士、象、马、车、炮、兵等七种。胜负只取决于将帅之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而将帅若遭不测(被将死),未失一子亦算失败。车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马可腾越出击,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火力凶猛;士、象拱卫城池,以身护帅;兵、卒则亦步亦趋,只进不退。就本领与杀伤力而言,将帅属于最为无能之辈,不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且不能越孤城半步,却要所有棋子拼死护卫。其余各子等级森严,贵贱分明。车乃棋中至宝,万不可轻弃。马、炮地位大抵相等,开局时炮似乎稍胜于马,而残局中则马胜于炮。最为惨烈者当属兵卒,数量众多,因而弃之不惜;本领有限,因而作用不彰;只许前进,不能后退,因而前景黯然,结局惨烈;拱到底则成“老卒”,几同无用。这是等级社会最为生动、最为集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和缩影。 围棋早于象棋。博物志云:“尧造围棋,丹朱善棋。”虽不可信,但产生于严格的等级制度形成之前,应无异议。其各子平等,机遇相同的构思设计,就是中华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而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生灵的僵化理念,是秦代以后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加上“楚河、汉界”作为佐证,其生辰八字则大抵可定矣。 弈围棋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不必为保全先行设定之统帅而煞费苦心,只需以全局形势为依据进行判断。象棋弈者必须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而只是为了那位无能的统帅存活。将一人存亡凌驾于群体安危之上,甚至要牵制作为局外人身份的弈者,这种游戏规则乃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规则的缩影,是典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 从游戏法则角度看,围棋是在用加法,开始时空无一人,好生寂寞,而随着双方落子,棋子越来越多,最终往往拥挤不堪,几无落脚之处;而象棋则用减法,开始时战阵严整,兵将齐全,而随着双方厮杀,棋子越来越少,到残局时诸子凋零殆尽,一片狼藉,最后往往仅剩孤家寡人,困守老城。真是两种感受,两种意境。 围棋和象棋反映出中国文化在不同角度、不同阶段逐渐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围棋的存在表明中华文化体系中存在着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考虑到中国古代的爱国情操向以忠君行动来体现,象棋所表现出来的便可视为先人为保江山社稷而不惜一切代价的群体理念和誓死如归、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这两种精神和理念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选自阅读与作文2008年第七期,有删改)1下列有关“象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象棋的胜负只取决于将帅的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下象棋的首要任务就是将死对方的将帅。B在象棋中,将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最为无能;车乃棋中至宝,地位最高,本领最大,万不可轻弃。C本领有限,作用不彰,前景黯然,结局惨烈的当属兵卒,是等级社会中处于最底层的生动具体的体现。D下象棋要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一切只为保老帅,这种游戏规则是典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2下列对“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棋局小世界,围棋和象棋的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以颜色不同构成两方来对垒拼杀。B下围棋就是要保有地盘,使地盘联成一片,而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这折射出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C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生灵的僵化理念,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D围棋表明中华文化体系存在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象棋则表现出来先人的爱国情操和忠君行动,反映先人的群体理念和牺牲精神。3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围棋中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不可挡,体现出人类的终极目标和平等价值观念。B象棋中马、炮地位相等,开局时炮胜于马,而残局中则马胜于炮。马可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二者各具威力。C弈围棋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以全局形势为依据进行判断胜负。而下象棋只考虑统帅的存活,受限制多,没有主观能动性。D围棋和象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虽不同,但围棋体现的平等理念、民主精神与象棋体现的群体理念和牺牲精神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围棋必须要有自己的根据地,要有一个气眼,否则没有回旋的空间。因而下围棋就是要多造气眼多占地盘,地盘多者为胜。B围棋的产生比象棋早很多,在尧的时代就产生了围棋,而象棋则是在秦以后才出现,“楚河、汉界”可以佐证,围棋更能体现中国早期文化的特征。C从棋子地位来看,围棋各子平等,机遇相同,体现中华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象棋各子地位不同,本领不同,体现出中国封建专制思想。二者的价值观念不一样。D下围棋就如用加法,棋子下得越多越好,最后要填满全部棋盘,不留一空;而象棋则用减法,棋子不断减少,直到将死对方为止,因而吃对方的子越多越好。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内审美作为一种与感官型审美相对的审美形态,滥觞于人类审美思想发端期。老子、孔子、柏拉图等人的思想中都有超越感官型审美而直达内在精神境界审美的表述。老子的最高审美境界,来自于修道时的“致虚守静”等内心体验过程中出现的独特的内审美境界。这种境界被庄子表述为“心斋,?坐忘”,具有所谓“虚室生白”的内审美效应。就先秦儒家而言,也有着相同的情况。孔子主张“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和“尽善尽美”,表现出对感官型审美的充分肯定。但最能代表孔子人生境界和审美境界的还是孔子盛赞他的弟子颜回时所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个“不改其乐”,是一种精神境界型的内审美,是一种内乐,备受儒家推崇。古希腊的柏拉图把美的和美本身加以区别,美的是现实中可以用感官把握的具体对象,而美、则是这种具体对象之后的理念,这种理念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是具有形而上学意味的本体。柏拉图认为,真正的审美是人在神灵凭附并回忆自己曾经历过的理念世界之时才产生的。这种灵魂化了的审美也是一种典型的内审美。内审美具有精神性审美的特征,表现出对于物质欲望的超越。正是这种超越性,构成了人类审美的最高层次。 内审美是一种源远流长且具有普遍性的审美形态但中西方之间仍有区别。区别主要在于超验与非超验上。从柏拉图开始,中经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美学思想,再到现代存在主义的“天地神人共舞”,其内审美主要是超验的,即不以人的现实的经验感觉为转移,而以抽象理念和信仰反省为核心。相反,中国古代的内审美则兼具超验和非超验即经验两类。 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与西方古代审美文化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以内乐为上,感官享乐为下。第二,中国的内乐传统与内在实践传统一致,是内在实践、内在体验的结果。老子讲致虚守静,以观其复,就是通过心理的自我凋节,达到观道和览玄的境界。庄子的心斋和坐忘讲求心灵的虚静。这种虚静之说,到了苟子那里就发展成了“虚一而静”理论,而且,这种虚静又与心灵的平和、愉悦相联,产生“心平愉”,则“无万物之美而可以养乐”的内审美效果。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虽非就审美而百,但正是追求“内圣”的内在功夫,才使得审美从道德感和功利感中升华出来,从现实的困境中超越出来,从而出现“孔颜乐处”和“吾与点也”的内在精神境界型审美。第三,由于内乐、内审美是自我内在实践的产物,因而中国人的生命存在和身心自由问题,从来都是一个不需要外力解决的问题,不像基督教等神学那样需要外来的神的救赎,而是仰赖于自身的感悟、内心的悦乐和身心的自我解放。 中国古代的往圣先贤的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不仅成就了人格理想的完善,而且也成就了审美的健全发展,是当今社会人们心灵建构、内心和谐的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精神资助,是我们这个精神存在状态与物质发展水平不和谐时代的一种有益的参照。 (选自新华文摘2008年19期,有删节)5下列各项中,关于“内审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内审美是指一种古已有之的与感官型审美相对的审美形态。 B内审美是具体对象之后的理念和具有形而上学意味的本体。C内审美表现为人对物质欲望的超越和主体精神境界的提升。 D内审美是具有普遍性的审美形态,是人类审美的最高层次。6下列关于中、西方古代内审美的区别,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内审美兼具超验与非超验两类,西方古代内审美则主要是超验的。 B中国古代内审美强调内在体验,而西方古代内审美强调抽象理念和信仰反省。 C中国古代内审美是内在实践的结果,西方古代内审美则不是通过内心活动而是借助神力来实现。 D中国古代内审美侧重于心灵平和、愉悦的效果,而西方古代内审美则侧重于神力救赎后的超越。7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庄子主张“心斋”和“坐忘”,实际上就是要通过个体心理调适达到内审美的效果。 B孔子盛赞颜回“不改其乐”,体现了古代儒家对内审美的推祟和对感官审美的摒弃。 C中国古代的往圣先贤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能实现人格理想的完善,有效改变现实。D柏拉图的“天地神人共舞”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理念世界之美和西方内审美的特征。8根据原文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我们这个物质高度发展、精神相对萎缩的时代,内审美可以帮助我们重建精神家园。 B自由追求是人的本质特征,内审美可能帮我们超越于现实情境之上,实现精神的自由。 C当今社会人们需要精神资助,通过内审美,效仿先贤,就可以实现人类的自我救赎。 D如果一个时代中物质欲望代替了内在悦乐,实际上就意味着内审美被干扰甚至遮蔽。一、参考答案:1B 2C 3C 4CPEB在朊毒体状态下仍发挥它的正常功能蛋白质合成,所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突触,使突触和神经细胞长期保存这些记忆二、参考答案:5C 6D 7B 8A三、参考答案:9C 10D 11A 12B四、参考答案:13D 14C 15A 16B五、参考答案17B(解析:都是指气温高,为便于散热开始褪毛,与中“人类是分别在世界各地各自演化出来的”说法明显不同。)18A(B是论据, C不是第一段“他的理论”所谈的问题, D项的人类理源理论与人类褪毛理论关系倒置)19C项谈的是“失去覆盖在身上的毛”的原因, 不是进化问题。20A(B不是“是否起源于共同的祖先”问题, 而是起源地点不同, C项应是不一致的)六、答案:1B (象棋中将帅地位最高,车本领最大。)2A (是围棋和象棋本身的特点,不属于对文化载体的理解。)3D (A、体现人类早期的目标而非终极目标;B、马炮地位大抵相等,开局时炮似乎稍胜于马;C、说下象棋没有主观能动性无依据。)4C(A、下围棋占领地盘,必须至少有两口各自独立的“气眼”。 B、尧的时代就产生了围棋不可信;D、围棋不能要填满全部棋盘,不留一空;象棋吃对方的子越多越好的说法也不对。)七、答案:5B这只是柏拉图对“美”的理解。本项偷换概念,张冠李戴。6C据“柏拉图认为,真正的审美是人在神灵凭附并回忆自己曾经历过的理念世界之时才产生的。这种灵魂化了的审美也是一种典型的内审美”“而以抽象理念和信仰反省为核心”等信息可知,西方古代内审美同样需要通过主体心理活动才能实现。7AB项据原文“孔子主张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和尽善尽美,表现出对感官型审美的充分肯定”可知本项“对感官审美的摒弃”的表述不当。c项“能有效改变现实”无据,原文只表达了“能超越现实困境”等信息。D项“天地神人共舞”是现代存在主义思想。8C厂效仿先贤”表述不当,对先贤的思想应批判继承;内审美可能实现个体的自我救赎或有助于人类的自我救赎,因此“就可以实现人类的自我救赎”表述绝对化。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海洋酸化潜在的环境危机 不再仅仅是气候改变的问题了,除了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效应以外,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也开始改变被称为生命摇篮的海洋的化学成分。这种海洋化学成分的改变而导致生态和经济学的结果难以预料,但极有可能是灾难性的。在月日出版的自然上,海洋化学学者呼吁加大减排二氧化碳的力度,并采取措施解决海洋酸化问题,以遏制气候进一步恶化。卡耐基基金会全球生态学部en Caldeira 、夏威夷大学Richard Zeebe及两位合著者共同编著了该论文。 在过去两个世纪内,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中,40%被海洋所吸收,大海减缓了全球变暖的步伐,但是将付出高昂的代价:与工业化前水平相比,二氧化碳导致海洋的平均PH值(衡量酸碱度指标)降低了大约0.1个单位。视现在二氧化碳的排放的速度,到21世纪中叶,海洋的平均PH值下降可以高达0.35个单位。 海洋酸化给海洋生物带来了严重损害,实验表明,PH值降低0.20.3个单位,将干扰海洋生物中最重要的基础生物珊瑚虫以及其它浮游生物的骨骼钙化,因为构成它们骨骼的碳酸钙对酸性环境非常敏感。在本世纪中叶,以澳大利亚大堡礁为代表的珊瑚礁等海洋区域将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之中。 大多数海洋生物生活在日光照射的表层水域,也是二氧化碳最易被吸收的水域。为了保护海洋生物,需将PH值下降范围控制在0.2以内。这是1976年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极限值,二氧化碳的减排迫在眉睫。虽然二氧化碳导致海洋酸化的生物反应是不确定的,但海洋的PH值和碳酸盐化合物数量在几百万年内保持稳定比温度变化稳定得多。 “我们知道海洋酸化会损害珊瑚虫和其他有机体,但是对大多数物种如何被影响,我们没有实验数据做支撑。”Caldeira说,“实验室内的大部分实验已经完成,结果令人触目惊心,海洋酸化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无法预言的。”酸化必定会对贝类动物,如贻贝和牡蛎等造成严重危害,对商业捕鱼造成极大影响。其他的生物倒有可能在新的酸化环境中茁壮成长,但这可能包括是惹人麻烦的“杂草”和致病生物。二氧化碳对大气的影响已经引起大部分科学家和公众的关注,然而,海洋酸化已经迫在眉睫,将是另一个潜在的严重环境危机。“在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上,我们不仅在考虑气候因素,也要考虑海洋所受的影响。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抓紧进一步减排二氧化碳。”Caldeira说,“虽然二氧化碳的增加看起来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后果,但是这同样意味着珊瑚礁及其他重要海洋资源的损失。” (环球科学2008年7月9日)9下列对“海洋酸化”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洋酸化是指衡量海洋酸碱程度指标的PH值低于正常的水平。B海洋酸化某种程度上是由于海洋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化学万分发生了改变。C海洋酸化会损害包括珊瑚虫在内的许多有机体,科学家已经做出了相关的数据统计。D海洋酸化减缓了全球变暖的步伐,却给海洋生物带来了严重损害。10下列对“海洋酸化将是另一个潜在的严重危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洋酸化将会干扰珊瑚虫的骨骼钙化,从而影响海洋生态的基础。B海洋酸化将会使海洋吸引更多的二氧化碳,从短期来看能使全球气温降低,但长期来看是一种严重的环境危机。C海洋酸化必定严重损害牡蛎等贝类动物,还会极大影响海洋的渔业发展。D海洋酸化可能会让“杂草”为和致病生物茁壮成长,恶化海洋生态环境。11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科学家和公众不仅十分关注二氧化碳对气候产生的影响,对海洋酸化的趋势也十分关注,并产生了共识。B海洋酸化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无法预言的,因此有科学家呼吁要加大减排二氧化碳的力度。C以人类目前二氧化碳的排放速度看,到21世纪中叶,海洋的平均PH值下降将高达0.35。D海洋的PH值比温度变化稳定得多,而二氧化碳导致海洋酸化的生物反应也是很确定的。1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多数海洋生物生活在最易吸引二氧化碳的表层水域,因此海洋酸化对它们的影响会十分严重。B如果人类不抓紧进一步减排二氧化碳,海洋酸化不仅会带来严重的生态危害,也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C海洋酸化的罪魁祸首是二氧化碳,因此,只要减排二氧化碳,海洋中的PH值就会相对稳定。D二氧化碳可以使全球变暖,可以使海洋酸化,但海洋酸化与气候变化却没有关系。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从仿真到逼真:转瞬显现导演创意 陈磊 数千白衣武者将太极拳打得行云流水、整齐划一;2008个长衣武士击缶传歌,通过拍击精准地显示着倒计时;897块活字印刷字盘快速排列变化出不同字体的“和”字在总计两万人的表演现场,每0.04秒就会发出一个动作指挥口令。当你被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这些精彩表演深深感染时,也许不知道,在张艺谋等导演背后还有个“科技参谋”“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全景式智能仿真编排系统”(简称“仿真编排系统”),它实现了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 “导演只要说出自己创意,科研人员将具体参数输入系统,电脑上就会呈现出和真人表演同样逼真的效果。它还能实时漫游,也就是说能展示任意不同角度的镜头画面,帮助导演随时调整预案。”该项目负责人、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