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753334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鄂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鄂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文言文阅读 (共10题;共147分)1. (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黄香扇枕暖被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也。家贫无奴仆,香躬亲勤苦,尽心供养,暑即扇床枕,寒即以身温席。年九岁失母,慕思憔悴,殆不免丧,乡人称其至孝。(乙)王祥卧冰求鲤王祥字休征,琅邪人。性至孝,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 , 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幕,复以供母。【注释】谮:说坏话,诬陷别人。炙:烤。(1)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B . 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C . 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D . 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思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持之而归B . 人不知而不愠C . 丁壮者引弦而战D .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3)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 香躬亲勤苦_ 殆不免丧_性至孝_ 乡人称其至孝_(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暑即扇床枕,寒即以身温席。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5)黄香与王祥都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2. (12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用“/”对下列句子画出句读。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解释划线词语。非宁静无以致远_淫慢则不能励精_险躁则不能治性_多不接世_(3)翻译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4)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5)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3. (2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王绂(f),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绂未仕时,与吴人韩奕为友,隐居九龙山,遂自号九龙山人。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沾洒。有投金币购片楮者,辄拂袖起,或闭门不纳,虽豪贵人勿顾也。有谏之者,绂曰:“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在京师,月下闻吹箫者,乘兴写石竹图。明旦访其人赠之,则贾客也。客以红氍毹馈,请再写一枝为配。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一日退朝,黔国公沐晟从后呼其字,绂不应。同列语之曰:“此黔国公也。”绂曰:“我非不闻之,是必于我索画耳。”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逾数年,晟复以书来,绂始为作画。既而曰:“我画直遗黔公不可。黔公客平仲微者,我友也,以友故与之,俟黔公与求则可耳。”其高介绝俗如此。【注】楮(ch):一种树皮可以用来造纸的树,这里指纸。 贾客:商人。氍毹(q sh):毛织的地毯。(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遂自号九龙山人_ 或闭门不纳_虽豪贵人勿顾也_ 同列语之曰_(2)选出与例句中“以友故与之”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 .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B . 岁以大穰C . 以天下事为己任D . 何不试之以足(3)翻译下面的句子。我非不闻之,是必于我索画。(4)选文表现了王绂什么样的品行?4. (19分)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各小题。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榎楚而不悛。其父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其子无如之何。一旦,雪作,孙抟雪而嬉,艾子见之,褫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艾子笑而释之。(选自陆灼艾子后语)【注】榎(ji)楚:分别是灌木的名字,古代常用来做成刑具。悛:悔改。抟:同“团”,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褫(ch):剥,脱下。(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年十许_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_吾为若教子不善邪_杖之愈峻_(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艾子笑而释之A . 乃援琴而鼓之(列子一则)B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C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D . 旦旦而学之 (为学)(3)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寒 战 之 色 可 掬(4)翻译下列句子。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为学)(5)你认为艾子教育孙子的方法好吗?请你用自己的话简单评价一下 。5. (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也。明彻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乃勤力耕种。时天下亢旱苗稼焦枯明彻哀愤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秋而大获,足充葬用。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明彻有粟麦三千余斛,而邻里饥馁,乃白诸兄曰:“当今草窃,人不图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及高祖镇京口,深相要结。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明彻亦微涉书史经传,颇以英雄自许,高祖深奇之。(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三有删改)朱修之,字恭祖,义兴平氏人也。修之治身清约,凡所厚遗,一无所受。有军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救恤穷乏,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征为左民尚书,转领军将军。去镇,秋毫不犯,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然性俭克少恩情,姊在乡里,饥寒不立,修之未尝供赡。尝往视姊,姊欲激之,为设菜羹粗饭,修之曰“此乃贫家好食。”致饱而去。(节选自宋书朱修之传,有删改)(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深相要结(要求)B . 明彻乃诣高祖(拜见)C . 凡所厚遗(赠送)D . 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计算)(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时天下亢旱苗稼焦枯明彻哀愤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B . 时天下亢旱苗稼焦枯明彻哀愤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C . 时天下亢旱苗稼焦枯明彻哀愤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D . 时天下亢旱苗稼焦枯明彻哀愤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而旋与佐吏分之,救恤穷乏,终不入己。(4)(4)吴明彻、朱修之在待人处世方面有哪些异同?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6. (14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宗泽(节选)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泽至,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二年正月,泽至开德 , 十三战皆捷。泽兵进至卫南 , 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注释】婺州:今浙江金华。靖康:宋钦宗年号。磁州:今河北磁县。率:都。羸卒:瘦弱的士兵。开德:今河南濮阳。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生兵:指生力军。潜善:人名,即黄潜善。薨:死亡。(1)解释下列加点词。十三战皆捷( ) 敌益生兵至( ) 度将孤兵寡( ) 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 )(2)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停顿处。(划两处)泽 曰 食 禄 而 避 难 不 可 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4)通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对宗泽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7. (12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A)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B)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齐景公好弋 , 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C)“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D)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选自晏子谏杀烛邹)【注】景公:春秋后期齐国国君,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弋(y):系着绳的箭,此处名词作动词,指捕鸟。烛邹:齐景公的臣仆。主:掌管。(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燕、赵、韩、魏闻之/勿杀!寡人闻命矣B . 鱼我所欲也/公怒,诏吏欲杀之C .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使烛邹主鸟而亡之D . 吾与徐公孰美?/明日徐公来,孰视之(2)与“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一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以其境过清B . 策之不以其道C . 皆以美于徐公D . 俯身倾耳以请(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4)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划分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B .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C . 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D . 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5)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齐威王虚心“纳谏”,积极“除弊”,使得齐国内政修明,吸引了各诸侯国前来朝见。B . 甲文按三问答、三类比、三赏赐、三变化来展开,活泼生动、水到渠成,艺术效果强烈。C . 晏子从维护齐王根本利益出发,指出狂杀无罪之人会带来严重后果,从而达到劝谏目的。D . 两文都启示我们说话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对象尊重对方,直截了当指出对方不足。8. (1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节选自礼记檀弓下)【注释】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壹:真是,实在。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思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具答之 使子路问之B . 送孟浩然之广陵 无丝竹之乱耳C . 水路草木之花 厅事之东北角D . 小子识之 , 苛政猛于虎也 闻之 , 欣然规往(2)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3)请翻译下列句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4)甲乙两文表现一种共同的社会理想,请结合两篇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9. (12分)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下列各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缦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俟其欣悦_媵人持汤沃灌_同舍生皆被绮绣_腰白玉之环_(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俟其欣悦_媵人持汤沃灌_同舍生皆被绮绣_腰白玉之环_(3)翻译下面语句。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4)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门 人 弟 子 填 其 室益 慕 圣 贤 之 道(5)翻译下面语句。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6)阅读第段,用原文语句回答。余幼时“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_。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_。(7)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门 人 弟 子 填 其 室益 慕 圣 贤 之 道(8)第段作者在求学中克服了哪些困难?纵观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什么精神品质?(9)阅读第段,用原文语句回答。余幼时“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_。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_。(10)第段作者在求学中克服了哪些困难?纵观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什么精神品质?10. (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注释】选自列子说符篇。退:回去。为国与身:治理国家和修养自身。(1)文学常识填空。列子,名_ , 又名_ , 郑国人,战国前期_家代表人物之一,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_。(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请于关尹子_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_又以报关尹子_(3)翻译句子。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4)本文所记叙事情的含义可以用哪个成语来概括?它适合于其他方面吗?请阐明理由。 第 17 页 共 17 页参考答案一、 文言文阅读 (共10题;共147分)1-1、1-2、1-3、1-4、1-5、2-1、2-2、2-3、2-4、2-5、3-1、3-2、3-3、3-4、4-1、4-2、4-3、4-4、4-5、5-1、5-2、5-3、5-4、6-1、6-2、6-3、6-4、7-1、7-2、7-3、7-4、7-5、8-1、8-2、8-3、8-4、9-1、9-2、9-3、9-4、9-5、9-6、9-7、9-8、9-9、9-10、10-1、10-2、10-3、1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