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新课程培训作业.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752329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年级新课程培训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年级新课程培训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年级新课程培训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年级新课程培训作业1、简析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答: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2、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总感觉经济生活内容多,教学时间紧张。你准备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答:要处理好教学内容与课时之间的矛盾,我认为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理解课改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教学观念直接影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如果我们一味强调经济学的学科知识体系,强调要让学生掌握多少经济学知识,担心将来高考怎么办,那么,无论怎么看,新教材的知识与旧教材相比都会觉得有些“浅”,在教学中会不自觉的增加教学的难度,势必导致已经不富余的课时更加紧张。二、要把握好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不仅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教学的依据。因此,要“吃透”课标精神,在课标指导下处理教材。要正确理解教材的作用,教材只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种资源,教师可以根据课标的要求,对这种资源进行处理。在教学中可以做到有重有轻、有繁有简、有难有易、有紧有松、有高有低等等的处理,而要避免“一刀切”,从而缓解课时压力。这里的关键在于把握好课标,在处理教材时,要敢于取舍。 三、控制好教学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新课程一个重要理念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经验出发,探讨生活现象背后的一些道理,从而正确理解我们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认识能力。实现这一理念,必然在教学资源上需要进行适当的扩展。问题是要控制好教学资源,如果资源数量过大,会导致课时比较紧张。我的建议是:一要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二是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教学资源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使用到位,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丰富教学资源不仅是个量的概念,更应是个质的概念,所以资源的选择要注重质量。 四、教学方法得当,防止教学形式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期实现课程目标是教学的必然追求。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出现一些形式化的东西,传统教学方法不都是落后的。要处理好传统方法与新方法的关系。要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依据设计教学方法,而不是单纯追求课堂教学形式上的一种“热闹”,一种“创新”。还是要坚持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有效的学习,提高效率,从而降低课时压力。3、新教材中,探究活动比较多,怎么处理才更有利于教学?答:新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探究活动,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设计上,巧妙处理新教材中的探究活动,有利于落实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更好地实现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下面就如何处理新教材中的探究活动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我的体会。一、直接采用教材中的探究活动。教师要对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进行选择比较,设计比较好的探究活动可以直接采纳应用。特别是每一单元、每一课书的导入式的探究活动,相对简单,学生也有话可说,通过学生的发言和共鸣来引出下一部分的内容,较为自然。对于引出观点、引起争论的教材的探究活动,则应多作比较,选择最佳的探究活动,比较符合社会实际、学生实际的即可直接采用。二、更新材料或完善教材中的探究活动。结合当前的经济社会现象,对教材中的探究活动材料或提问的内容进行更新或补充、改造,形成更加完善的探究活动设计。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统计数据不断更新,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而教材中的探究活动材料又相对滞后,因此,教师在选用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设计时,不能一一照搬,应尽可能以最新的材料、数据去充实、更换,才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从而更有说服力。三、改造教材中的探究活动或创新探究活动设计。在教学设计上,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有不同的方式,从学生身边实际、社会实际出发,教学需要做重新设计。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对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进行改造或重新设计,更能突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对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认真分析后的改造或重新设计,更有针对性,教学更加紧凑,更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四、综合利用教材中的探究活动。一框题内容有多个探究活动,在一节课时间内,所有的活动设计都要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完成是不现实的,如讲“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可以根据重点、难点,进行综合处理,把反映各种性质的企业综合起来,让学生集中交流讨论判断,把全民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各自的特点、地位、作用进行概括,综合利用材料,统筹整个课堂,在学生发言基础上教师作重点点拨。五、拓展教材中的探究活动。对于教材中的原理、观点,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说明时,不要仅局限于课本的观点、教材的解释。如关于影响价格的因素、影响居民消费心理的因素等等,可让学生联系实际,充分发挥,除了课本列举的较为普遍、较为典型的因素、心理外,还有很多主观与客观因素、其它心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开拓思维,从而体现活动的开放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探究性活动,更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探索,使活动更有创新性,如“创业之路”的设计,可引导学生从身边实际出发了解投资、创业的情况,并与理财活动结合起来,做好投资理财的各种计划。六、合理选择教材中的探究活动。教材每一框都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我个人认为有些探究活动超出了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所以,在教学中要把每个框题的探究活动进行筛选,把那些真正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探究活动,才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七、忽略或弃用教材中的探究活动。根据学生实际,对于学生普遍已经掌握的简单的探究活动,没有必要再花时间探究讨论;对于与所要体现的观点不是一一对应关系的材料,不能照搬使用;对学生来说完全陌生的材料尽量不宜采用。总之,在教学设计中,要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紧密结合当地的学生实际,正确处理教材中的探究活动,宜详则详,宜略则略,详略得当;宜收则收,宜放则放,收放自如。教师通过正确处理教材中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4、新课程强调活动化教学,这是否意味着接受性教学将退出历史的舞台?谈谈你的看法。答:新课程强调活动化教学,但是,这决不意味着接受性教学将退出历史舞台。事实上,接受性教学和活动化教学各有其优势和不足。接受性教学效率高,传授知识较为系统,便于教师组织和统一进度,但学生不能经历和体验过程,思维视野较狭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培养。活动化教学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不少西方教育工作者恪守着这样的信条: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容易记住,做起来的才真正学会。它的问题主要在于“高成本”,例如它不太适合大的班额,一堂课45分钟,学生活动不充分;查阅、讨论、思考、探究都需要有足够的时间等。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新课程注重“过程”,在教学中,如何活动化教学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在操作层面上,我们要研究的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宜学生操作,最适宜的操作应在什么时候安排记住,做起来的才真正学会。但是,它的不足是学习效率不高,知识的逻辑性不强。其实,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都是好方式。所谓教无定法就是指这个意思。没有单一的一种绝对好的教学方式,当然也就没有绝对差的教学方式,同时更没有一劳永逸的教学方式,任何教学方式都不是万能的、孤立的和一成不变的,一切全在于教师要适时、适地、适教材、适学生地加以选择,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建立多种方式的有机结合,才可能取得最大效益,也才可能攀升到上乘的教学境界。但最终目的还是留下时间、空间给学生,让他们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这是可喜的。然而,在实践中,活动化教学也出现了异化:如为了活动而活动,追求教学本质以外的表演课等,这样的活动即使形式丰富,但是由于外在多于内在,目的性差,缺乏思想性和科学性,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仍然停留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政治素养得不到有效的发展。这样的活动化教学只会使课堂走样,只能给学生成长带来负面影响,是对教学观摩活动的亵渎,既与师德相悖,也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也会导致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的形式化、标签化。5、从经济生活中任选一框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提示:要体现新课程理念,要有清晰的课型模式)第四课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能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能力目标:本框重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教学重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教学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生活与消费,那么,我们消费的商品是从何而来的?(学生答:生产出来的。)因此,第二单元我们要来学习生产、劳动与经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一)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展示一系列的图片如衣服、汽车、光碟、书籍等产品,问学生这些物品是从哪里来的?人们所消费的一切商品,都是通过生产来提供的。让学生初步懂得消费不是由主观决定,而是由客观物质状况决定的,从而使学生初步理解生产决定消费。然后通过课件用图片的方式展示这十几年来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并设计探究题。通过问与答的对话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两者的关系。(1)从你记事起到现在你家交通工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你最想要的交通工具是哪类?(3)你为什么还没有得到你最想要的交通工具呢?(4)如果让你贷款买车或者支付首期的话,你会不会这样做?让学生充分探究、讨论(时间10分钟),在此基础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归纳讨论结果:(1)三十年前我们为什么不能坐地铁呢?(地铁还没建造出来)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出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2)从过去买一辆单车到现在买一辆汽车,从钱货两清消费到贷款消费,为什么过去不贷款买汽车呢?为什么过去是钱货两清消费而不进行贷款消费呢?这是因为生产力发展了,收入增加了、稳定了,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更乐观了。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的时候,人们首先只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一旦生产力发展了,收入提高了,消费方式就会随之多样化。这说明了什么?生产决定消费方式。(3)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郑州的交通工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公交车不断的增加,出租车也在增加,人力车不见了,摩托车也禁止了,地铁开建了,这中间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大大提高了。(4)随着各种名牌轿车不断推出,许多人把购买高档汽车定为自己消费的目标,“有房有车”成为一种追求。在80年代之前人们会不会有这样的目标呢?不会,因为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没有汽车生产的大发展,就没有人们对家庭轿车的强烈向往。总结:因为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所以生产决定消费。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人类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是靠生产创造出来的,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继续归纳讨论结果:(1)目前汽车生产规模越来越大,这么多汽车生产出来之后,汽车公司会发愁吗?他们愁的是如果车子卖不出去会该怎么办呢?汽车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无法得到实现,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由此可得知:消费是生产的目的。(2)为什么近年来人们追去的是各种名牌的汽车而不是以前的“老爷车”?为什么自行车的使用数量越来越少呢?因为人们对交通工具的要求提高了,包括它的速度、安全性、舒适性等,由于郑州的经济发展比较快,生活水平提高,对于交通工具的要求也提高了。因此,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3)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一些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汽车美容等等,这说明了什么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要解决当前消费需求持续不振的问题,措施之一就是要大力培养新的消费热点,开辟更多的消费领域,促进新兴产业的成长。由此可知:消费是生产的动力。(4)生产离不开劳动者,而劳动者智力体力的发展离不开对住房等生活资料的消费。说明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总结: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因此,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社会再生产从整个社会来看,是否生产出的产品一次性提供给人们消费,这个过程就简单地停止呢?让学生进行阅读讨论分析思考,从而引出话题“社会再生产”的概念及其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并对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进行分析和总结,重点指出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是决定性环节,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分配和交换是桥梁和纽带,并用多媒体把这四者的关系展示出来。(二)大力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根据上面已学过“生产决定消费”观点,进行设计问题:“要想提高消费水平该怎么办?”从而引出第二目内容“大力发展生产力”。解读探究五,也就是课文30页的探究题,并结合多媒体展示的材料设计问题:(1)结合图和亲身感受,说说我国生产发展的成就;(2)谈谈近些年自己家庭生活的变化;(3)为什么我国已经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还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由负责人进行小结,说明原因,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以及意义。理论原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因素,并且这两个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从而推出要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要改革落后的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包括生产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其中生产者是决定因素,生产工具是主要标志,从而得出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人才,重视人才,要大力发展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现实原因: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社会主义的本质推理出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意义:只有大力发展生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超发达国家。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在同学们充分理解了大力发展生产力之后,引导同学们们思考应该如何发展生产力。(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结合探究活动6,总结出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科技为先、以人为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科技关键靠人才,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以人为本。(3)改革落后的生产关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以及大力发展生产力问题。让学生明确生产决定消费,同时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现实情况决定了,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6、许多老师反映新教材在编写设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请根据你的学习体会,列举出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一两个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答:高中政治新教材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我认为有以下两点: 1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过大新教材体现全新的教育理念,是编者的一种理想化的追求,但进入到实际操作层面中会发现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如:最初的设计与课时不足的矛盾、探究活动过多难以展开、应试教育对实践活动、探究活动的冲击。2淡化知识间的逻辑、过于看重感悟、探究和活动 教材的编者试图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用大量的材料来说明观点、并展开探究活动来达到降低难度、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学生发现性、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目的,但基本知识,基本观点的阐述不够简洁明了,缺乏严密性,给人一种什么都想讲又什么都讲不清,讲不透的感觉。高中政治新教材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就是要努力做到创造性地使用课本。课程标准是课本和教学的“纲”;课本是课程标准的载体,是对课程标准的再创造;课堂教学也应该对课本再创造地重组。要围绕新课标,适当调整教材内容。 旧教材经济常识分上下两册,供高一一学年教学使用,而今压缩成必修模块经济生活一册,需在一学期教完,每周课时仍为2节。显然,每课时的容量比以往增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随之加大,可能导致课上“听懂了”而到考试时又束手无策的现象。 我们在处理教材时的策略: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如: 有所突出,各课突出关键词和主干知识。第一课的核心是介绍“货币理论”。有所引伸,对于很重要、知识点又多的教学框题,我们把该框题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以降低教学难度,降低学生起步的门槛。如第一课第一框题调整为两节课,围绕货币的 “神”和“奇”两个问题展开,货币的“奇”主要通过货币形态的发展来认知,“神”主要通过货币的职能来理解。 有所改造。利用时事新闻、生活热点设计阅读材料,取代教材中的部分探究活动。 有所省略,结合课程标准和知识点的地位,自编学生“学案”、设计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节省教学时间。7、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你准备如何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答: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任务,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逐步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课改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 二、变“学知识”为“用知识”长期以来我们政治课被学生认为是说大话说空话的课,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课程内容离现实社会离现实生活太遥远了,让广大的学生感到象天上的星星一样遥不可及,而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如我们的政治课现在分为“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等模块。使的我们的课程具有浓郁的时代生活的气息。虽然新课程具有这么丰富的生活社会底蕴。但我们教师也不能仅仅从教材的方面去贴近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新的教材最终也会变成旧的教材。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政治教师在授课时,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教材知识和学生周围的生活,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等紧密联系起来。让教材的知识很好的融入到学生生活社会实际当中去。从而走进生活走进社会。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过去那种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那种沉闷和严肃的教学活动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如果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那么他们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四、变“单一媒体”为“多种媒体” 随着中学电教设施迅速增强,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成为现实,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以教师教为主变成以学生学为主,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教学中去,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原本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喜欢这门学科。使我们的教学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新课程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对其它学习方式的彻底否定。我们在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同时,更要谋求不同的学习方式之间的平衡,寻求不同的学习方式之间的最佳的配合,以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