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II )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751195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II )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吉林省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II )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吉林省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II )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II )卷一、 知识运用 (共7题;共14分)1. (2分)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拓(tu) 黯(n)淡 赫(h)然 锲(q)而不舍B . 嘱(zh)咐 气魄(p) 哺(p)育 九曲(q)连环C . 气氛(fn) 点缀(zhu) 憎(zng)恶 鞠躬(gng)尽瘁D . 筹(chu)划 滞(zh)笨 可(k)汗 不耻(ch)下问2.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骄健 , 四肢轻快,非常敏捷。B . 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千里。C . 篝火渐渐化作一轮火红的朝阳,夜幕中的草地又迎来了彩霞绚丽的一天。D . 这部小说反映了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3. (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就此事件,我新华社_发表声明。她就是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_。他们两位素未谋面,还要请你_一下。A . 受权 原型 引见B . 授权 原形 引荐C . 授权 原型 引见D . 受权 原形 引荐4.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的一组是( ) 研究中国文化、探究中国文化精神,注重田野调查而要植根大地、连通地气为此,要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切不可坐在书斋里一双脚丈量写在大地上的中华文化血脉A . B . C . D . 5.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弥勒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B . 云南不仅有打造生态旅游城市的决心,也有实现这个愿景的能力。C . 由于电影流浪地球以宏大的想象、震撼的画面,使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D . 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6. (2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他刚生下时,有个算命先生正打门前经过,就给算了一卦,他命中缺“木”呢!B . 有一回,我家枣儿也是这样骑着,只顾摘枣儿,撒尿了都不知道,竟尿了我一脖子。C . 骗人!还有叫枣儿的?嘿嘿,叫枣儿?D . 唉!眨眼工夫,六十年过去了快吃枣儿吧!7. (2分)关于下面汉字的结构及笔顺规则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水”“高”“火”“章”这四个字都是整体结构B . “家”字是上下结构,共九画;“延”字第六画是捺C . “凹”“凸”两字笔画都是五画,“凸”字第二笔是短横D . 偏旁部首中竖心旁的笔顺是:先点后竖再点二、 文化积累 (共2题;共12分)8. (10分)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一封朝奏九重天,_。(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2)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3)_,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4)春蚕到死丝方尽,_。(无题李商隐) (5)戍鼓断人行,_。(月夜忆舍弟杜甫) (6)_,蝉鸣黄叶汉宫秋。(咸阳城东楼许浑) (7)_,流水桥旁。(行香子秦观) (8)醉翁之意不在酒,_。(醉翁亭记欧阳修) (9)行路难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句子是:_,_。 9. (2分)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突然,一阵响亮的冲锋号声,在耳边响起。他猛然听出胜利的号声,已经来临。这胜利的号角,多么的接近,多么动人!A终于来了,在最危急的时刻赶来了。党来了。胜利的黎明也来了!“啊!解放军!”“A领着解放军来啦!”B听见一阵狂热的欢呼与呐喊。禁不住满脸须眉颤动,无限喜悦地倾听着胜利的枪声指向山下溃散的魔影探照灯骤然熄灭了。可是B仍然双手叉腰,张开两腿挺立在鲜血染遍的红岩上,一动也不动。他的目光,仿佛犹自俯瞰着脚下的魔窟。文段选自红岩这本书,文中的A是_;B是_。三、 文章阅读 (共3题;共61分)10. (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燃烧的木棉花杨春山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地带,木棉花如一位淸逸的隐士,不时把它孤傲的身影投射在江畔的某个地带。金沙江在高山峡谷里穿行。湍急时,江水激荡岸石,雷霆万钧,滚泻奔腾,形成了虎跳峡等壮美的奇观;泙缓时,江水波澜不惊,莹碧如玉,悠悠徐行,衍生了金江古渡等柔和的景致。在一疾一缓之间,具有神性和自由意味的金沙江,让滇西北高原具有了重叠的层次和流动的质感一条江的奔流,会让江岸承受无处不在的冲击,而一条江的静滞,会让江畔拥有云蒸霞蔚的江花。在金沙江沿线绽放的木棉花,聚成了一道绝美的风景。挺立在江岸边的木棉花树,不离不弃地依偎着金沙江,用自己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有了木棉花的点缀,金沙江就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木棉花树的俊逸挺拔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滇西北高原停驻在人们的视野里。春会让木棉花隐忍了一年的生机在瞬间绽放,满树的鲜红与艳丽成就了木棉花,成就了它“英雄花”的称谓。一树木棉花,就是一树春天里绽放的火红与希望。有了木棉花娇艳的容颜,滇西北高原就有了亮丽的底色;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在金沙江的穿行路线图里,始终有木棉花若隐若现的身影。除了金沙江边的干热河谷地带,在滇西北的一个个村庄,木棉花树依然有着挺拔不凡的气度。在乡村,一只只在花朵旁驻足的小鸟,一只只在硕大花瓣里穿行的蜜蜂,会让木棉花变得更加生动和温情。五星形的花瓣,紧紧簇拥着蕊的花瓣,让木棉花充满了凝聚的象征意味。选择了乡村的木棉花,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红土地里,用俊俏而大气的容颜,和村庄两相厮守。那些硕大而肥厚的花朵,在喧闹了春光之后,便会被摘下、晒干,成为味蕾上的诱惑。有了木棉花,乡村就拥有了另一副容颜。在木棉花树的绿荫下纳凉、聊天,或是做些手里的活计,是村人的最爱。爷爷在世时,曾守过生产队的窝棚多年,院里长着一棵高大的木棉花树。每年春天木棉花如期绽放,他会把木棉花摘下,晒干后当作枕芯,或是用来做莱,让我们在儿时便享受到了来自木棉花的诱惑。这缕鲜香,至今让我回味,是我在外打拼的日子里不断的一缕乡愁没有了木棉花,滇西北的金沙江肯定会失去不少美。河湾里的一树木棉花,倒映在河水里,与天空的云彩互相唱和;江岸边的一树木棉花,把笑脸展示在崖畔上,与山林中的飞鸟和鸣;村庄里的一树木棉花,用它的静默付出,温暖农人的朴素生活。给予、奉献、朴实、隐忍,是木棉花的气度,也应该是乡村的气度。木棉花始终在提醒着乡村,只有不断地弘扬美好,摒弃丑陋,才能获得踏实的幸福生活木棉花的美,在目光所及之内,也在目光所及之外,当它的一树花朵开始凋零,褪去了原有的繁华,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它作为美食的历程却才刚刚开始。我们的生命,也应该如木棉花一样,勇敢绽放。蛰居小堿二十多年的时光里,我会在夜晚不时地怀念木棉花。怀念木棉花,其实也是在怀念曾经拥有的乡村生活与气度。那在味蕾上逐渐洇开的淡淡乡愁,那散发出木棉花瓣清香。被木棉花染红的春天是幸福的,有了木棉花的滇西北是幸福的。我们在外行走时略显踉跄的脚步,和故乡的明媚春光里的木棉花相遇之后,开始变得坚实,如同我们凝望故乡时的深情目光。(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文章第段写金沙江对描写木棉花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作者笔下的木棉花具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3)第段划线句子“有了木棉花的陪伴,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4)请简要分析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1. (25分)余秋雨有一篇文章叫读书的5个秘诀。书中说,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可现代人读书却很累、很痛苦。读书的5个秘诀是:减肥(不要滥读)、抬头(读一流的书)、排序(对要阅读的书目排队)、“返己”(也就是返回,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脱敏”(对流行的书要谨慎选择,真正的好书不是那么容易流行的)。 余秋雨、培根和马南邨对读书都有自己精辟的见解。现在七年级(1)班要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参与:(1)请你写出至少三种读书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 (2)传统阅读与网上阅读都有利有弊,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你认为哪种阅读方式好呢?为什么? (3)活动即将结束了,请写两句关于“热爱读书”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4)请写出我国“四大名著”以及作者。 (5)相信你从小学至今读了很多好书,请写出一部书的名字以及作者,并简单说说对你的启发(不少于50字)。 12. (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奷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 先帝不以臣卑鄙(_)三顾臣于草庐之中(_) 遂许先帝以驱驰(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3)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 开篇先后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天下形势,意在提醒后主要居安思危,发愤图强。B . 第段运用对比,从正反两个方面鲜明地阐述了亲贤远佞的重要性。C . 第段回顾往事,意在通过自己跟随先帝艰难创业的历史表明效忠的决心。D . 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达到了作者对后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谏目的。(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的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 链接材料 据三国志记载,袁绍率领大军南下之初,谋士田丰曾劝谏他说:“曹操的军队数量虽比不上我们,但他善于用兵,变化多端,现在不是伐曹的最佳时机,不如从长计议与他对峙。用不了两三年,曹操便会被拖垮。”袁绍大怒不听,执意南征,还把田丰囚禁起来。最终袁军在官渡大败。四、 诗歌欣赏 (共2题;共20分)13. (10分)阅读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泰州文天祥羁臣家万里,天目鉴孤忠。心在坤维外,身游坎窞中。长淮行不断,苦海望无穷。晚鹊传佳讯,通州路已通。【注】南宋末年,诗人为避元军追捕,行经泰州,藏身于船十余日,后向东由通州出海,南归继续抗元。坤维:指西南方,当时诗人家人和益王(后来在福州登位,即端宗)都在西南方。坎窞(dn):地底深穴。长淮:辽阔的江淮大地。(1)颔联中“心在坤维外”中的“坤维”有什么象征意义? (2)尾联中一个“传”字用得非常传神,请作赏析。 14. (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15. (11分)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校将举办以“为祖国喝彩”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并邀请昆明市春风中学的师生代表团到校进行交流访问,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活动。 (1)【背景歌曲我推荐】为了欢迎远道而来的贵客,请你为学校推荐一首与“祖国”有关的歌曲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音乐,并说明理由。 (2)【喝彩祖国我来写】70年日新月异的发展,人民看在眼里;7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人民铭记于心请用自己的肺腑之言为祖国喝彩。(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我为祖国喝彩,_。(3)【学习交流我来说】在两校师生的名著交流学习中,假设我们有机会穿越到文学名著的世界中,与书中的人物交朋友,你最希望穿越到哪本书中、与何人为友呢?请仿照示例,从本学期的必读名著西游记朝花夕拾中选择一位人物作为交友的对象,并写出理由,50字左右即可。 示例: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我心中的英雄,我非常敬佩他争锋天下的气魄,而他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的才略也令人折服,所以我最想与他做朋友。六、 个性表达 (共2题;共10分)16. (5分)习作与表达,从下列选题中任选一题进行写作。 选题一:你平时胆子大吗?做过哪些大胆的事?其中最大的难事是什么?经历了什么样的体验?又有了什么样的结果?就以“我是大胆王”为题写出来,让我们判断一下你是不是真正的“大胆王”。 选题二:当然很可能你平时的胆子并不大,甚至有点小。但是我们知道谁都不想当胆小鬼,谁都渴望自己变得独立、勇敢、坚强,那就以“我不想当胆小鬼”为题,写写你哪些表现很胆小,这胆小的行为,为你带来了什么苦恼,你为什么不再想当个胆小鬼,你决定怎么改变自己? 重要提示:任选一题,写一篇习作,不少于 400 字。注意文中不能出现你和其他任何人的名字、学校、住址等相关信息,可以用昵称,简称代替。17. (5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三个年轻人即将踏上生活之途。临行前,一位智者分别送给他们一面镜子。一个人每天照一次镜子,看看脸上有没有灰尘和污物,然后端盆热水,洗去征尘,容光焕发地继续上路;一个人每天照十次镜子,越照越躲在屋里不敢出门,生怕再沾染上灰尘;一个人十天也不照一次镜子,只顾埋头赶路,弄得灰头灰脸,没人愿意与他为伍。看来,“照镜子”大有深意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等。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知识运用 (共7题;共14分)1-1、2-1、3-1、4-1、5-1、6-1、7-1、二、 文化积累 (共2题;共12分)8-1、8-2、8-3、8-4、8-5、8-6、8-7、8-8、8-9、9-1、三、 文章阅读 (共3题;共61分)10-1、10-2、10-3、10-4、11-1、11-2、11-3、11-4、11-5、12-1、12-2、12-3、12-4、四、 诗歌欣赏 (共2题;共20分)13-1、13-2、14-1、14-2、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15-1、15-2、15-3、六、 个性表达 (共2题;共10分)16-1、1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