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745073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燕南小学 张淑艺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基本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语文综合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无论是哪个学段的学生,都应该具备本学段相应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从一线教学看来,我们可以从平时的语文教学入手,寻找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些合适的方向和方法。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所以要引导学生在自学、自悟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强调通过与同学之间的对话,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在对话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在对话中培养合作精神、合作能力,提高学习质量。首先,要引导学生敢于、乐于、善于与同学对话,鼓励学生在课堂和课外的所有学习中,要站在“学习主人“的地位,和同学们一起合作、一起学习,把自己的观点和熟悉与同学交流,并大胆地、实事求是地评价、分析自己和同学的参与态度及学习成果,从而实现语文综合能力和语文基本素养的整体提高。其次,要鼓励学生说出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富有个性化的观点,在与同学的对话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探究性和独创性,从而提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提高教师自身语文素养。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在新课标的环境下,要求教师要有宽广的心灵,良好的表达口笔头表达能力,善于心理辅导。试想一个教师语言无味,学生听来味同嚼蜡,语文素养又何从提高。假如一个教师能口吐珠玑,出口成章,学生长此以往在此熏陶下,语文素养自然会与日俱增。三、 培养学生语感的形成。 “语感”是学生语文素养中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即对语言文字所具备的敏锐感觉,这同样也是一种学习能力。阅读一篇文章,能准确捕捉到文章的意旨,说明有着很强的语感。一个人如有很强的语感,说话时方能做到得体自然,写文章时才能做到准确达意。言语实践是培养语感的最有效途径。 1、联系生活,获得语感。生活体验是一种非言语实践,它包括生活知识经验、自然风物知识经验和人生社会知识经验等的体验,没有这种体验,语感培养就是苍白的,没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学生要多接触生活、多观察、多体验、积累生活经验中的语言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践,回忆生活经历,唤起有关表象,进行有关联想和想象,从中体味言语所构成的情景,领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获得准确的语感。 2、诵读体味,形成语感。要养成反复诵读,潜心揣摩的习惯。要在充分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情感。在朗读中把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和作者的情趣意旨表现出来,同时探究一些语言规律,如领会词句的意思,把握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理解语序、标点、停顿的作用等,经过反复体味进而体会文章的深层内涵,分辨出言语的细微差别,领略语言之美,正是培养语感的过程。那些熟读成诵的文章,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滋长、积累的过程。唯有如此,良好的言语习惯才会养成,语言修养才会加强,最终具备良好的语感。 3、强化训练,锻炼语感。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要在严格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才能得到锻炼,得到发展。在语感训练中做到了形式多样化,内容由易到难,要求逐步提高才会产生理想的训练效果。 4、掌握规律,强化语感。语感能力培养不能停留在单纯的言语感性经验层面上,还要在学习分析语文知识中取得理性认识和经验,并在新的言语活动中广泛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提高语感的质量。注重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理性知识,在练习中取得理性经验,要并举传授理法知识与训练语感能力。语法、修辞、逻辑、文体知识是语感要素之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也是培养语感的必要条件,它为语感培养提供了理性经验,使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和表达进入到更深的层次。这样,语感就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升。 四、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就必须积极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兴趣的学习是效率和目标统一的快乐活动,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会变成厌倦乏味的苦役。 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切实认清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努力使教学有新意,让语文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注意感情的培养,创设情境,进行情感教学;培养学生广泛的好奇心;通过挖掘审美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避免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课内语文学习要与课外学习,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等等。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方法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持久而强烈,语文教学自然就会轻松起来。 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可以采用设疑法,以此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求知欲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悬念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一种关切的心情,就像章回小说中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一样,使关切的心情变成学习的兴趣。感染法,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深入发掘课文蕴含的感情,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吸引学生从而产生兴趣。激励法,心理学认为,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多鼓励,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诱导法,就是通过采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诱导,把学生其它方面的兴趣吸引到语文学习上来。 五、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提高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习惯对语言功能的发展,语文规范的形成,语文能力的提高都会起到直接的作用。 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主要采用这样一些有效的做法:建立教学常规,在教学之初用一段时间,重点建立教学常规,为学生规定一定的学习语文的规矩,如语文课上怎样预习,怎样读书,怎样提问,怎样回答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为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做好组织保障。教给学习方法,强化训练,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先要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再加以强化训练,例如,培养预习的习惯,教师在指导预习的步骤和方法,逐步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达到自动的程度,这样,预习的习惯就养成了。严格要求,坚持不懈,良好的语文习惯不是短时间就能培养起来的,不良的语文习惯也不是短时间就能改变的,因此需要时间严格要求,作坚持不懈的努力。 六、重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让学生都能在生活中检验语文、学习语文,“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和谐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使学生的学习爱好,学习效率成倍提高,也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做到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思想教育双丰收,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与生活的对话,使语文学习的功能最终体现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她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还要靠我们长期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