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玻尔的原子模型》课件五(21张PPT)(新人教版选修3-5)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9744769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玻尔的原子模型》课件五(21张PPT)(新人教版选修3-5)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物理《玻尔的原子模型》课件五(21张PPT)(新人教版选修3-5)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物理《玻尔的原子模型》课件五(21张PPT)(新人教版选修3-5)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欢迎进入物理课堂 18 4玻尔的原子模型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人类叩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 物理学家根据有研究提出了关于原子结构的各种模型 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能够很好的解释 散射实验现象 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 但是与经典的电磁理论发生了矛盾 也有很多人反对 历史回顾 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存在哪些致命的弱点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 核外电子绕核运动 事实上 原子是稳定的 辐射电磁波频率只是某些确定值 历史回顾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哪些科学家的观点可以启发我们呢 2 能级假设 a 电子在不同轨道上运动时 原子处于不同状态具有不同能量 所以原子能量也是量子化的 b 原子量子化的能量值叫能级 原子中这些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叫定态 能量最低的状态叫基态 其他状态叫激发态 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 3 频率条件 电子从一种定态轨道 设能量为Em 跃迁到另一种定态 设能量为En 时 它辐射 或吸收 一定频率的光子 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 即 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 1 轨道量子化 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轨道半径只能是某些分立的数值 即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 针对原子核式模型提出 是能级假设的补充 一 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1913年玻尔提出 轨道半径 能量 n 1 2 3 式中r1 0 53 10 10 E1 13 6ev分别代表第一条 即离核最近的 可能轨道的半径和电子在这条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 rn En分别代表第n条可能轨道的半径和电子在第n条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 包括动能和势能 n是正整数 叫量子数 二 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思考 比较和 利用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试推导氢原子能级表达式 如何解释你得到的结论 氢原子中电子的可能轨道半径和相应的能量 2 氢原子的能级图 演示 13 6 3 4 1 51 0 85 0 54 0eV n E eV 基态 激发态 二 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赖曼系 巴耳末系 帕邢系 布喇开系 普丰德系 n 6 n 5 n 4 n 1 n 3 n 2 根据 E hv c v又E 1 89eV 3 03 10 19J所以 hc E 6 63 10 34 3 0 10 8 3 03 10 19J 6 57 10 7 m 巴尔末系 二 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H H H H 二 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H H H H n 6 n 5 n 4 n 1 n 3 n 2 巴尔末系氢吸收光谱 玻尔理论解决了原子的稳定性和辐射的频率条件问题 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 在解决核外电子的运动时成功引入了量子化的观念 同时又应用了 粒子 轨道 等经典概念和有关牛顿力学规律 除了氢原子光谱外 在解决其他问题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三 玻尔模型的局限性 氦原子光谱 量子化条件的引进没有适当的理论解释 三 玻尔模型的局限性 夫兰克 赫兹实验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1911年 卢瑟福根据 粒子散射实验 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913年 玻尔将普朗克量子假说运用到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建立了与经典理论相违背的两个重要概念 原子定态能级和能级跃迁概念 电子在能级之间跃迁时伴随电磁波的吸收和发射 电磁波频率的大小取决于原子所处两定态能级间的能量差 随着英国物理学家埃万斯对光谱的研究 玻尔理论被确立 但是任何重要的物理规律都必须得到至少两种独立的实验方法的验证 随后 在1914年 德国科学家夫兰克和他的助手赫兹采用电子与稀薄气体中原子碰撞的方法 与光谱研究相独立 简单而巧妙地直接证实了原子能级的存在 从而为玻尔原子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科学足迹 1925年 由于他二人的卓越贡献 他们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6年于德国洛丁根补发 夫兰克 赫兹实验至今仍是探索原子内部结构的主要手段之一 所以 在近代物理实验中 仍把它作为传统的经典实验 JAMESFRANCK GUSTAVHERTZ 科学足迹 夫兰克 赫兹实验的理论基础 根据玻尔的原子理论 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稳定状态之中 其中每一种状态相应于一定的能量值Ei i 1 2 3 这些能量值称为能级 最低能级所对应的状态称为基态 其它高能级所对应的态称为激发态 当原子从一个稳定状态过渡到另一个稳定状态时就会吸收或辐射一定频率的电磁波 频率大小决定于原子所处两定态能级间的能量差 h为普朗克常数 本实验中是利用一定能量的电子与原子碰撞交换能量而实现 并满足能量选择定则 为激发电位 科学足迹 夫兰克 赫兹实验玻璃容器充以需测量的气体 本实验用的是汞 电子由阴级K发出 K与栅极G之间有加速电场 G与接收极A之间有减速电场 当电子在KG空间经过加速 碰撞后 进入KG空间时 能量足以冲过减速电场 就成为电流计的电流 科学足迹 科学足迹 实验原理 改进的夫兰克 赫兹管的基本结构见右图 电子由阴极K发出 阴极K和第一栅极G1之间的加速电压VG1K及与第二栅极G2之间的加速电压VG2K使电子加速 在板极A和第二栅极G2之间可设置减速电压VG2A 科学足迹 设汞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0 第一激发态的能量为E1 初速为零的电子在电位差为V的加速电场作用下 获得能量为eV 具有这种能量的电子与汞原子发生碰撞 当电子能量eV E1 E0时 电子能量几乎不损失 如果eV E1 E0 E 则汞原子从电子中取得能量 E 而由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 E eVC 相应的电位差VC即为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 在实验中 逐渐增加VG2K 由电流计读出板极电流IA 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变化曲线 科学足迹 1 对玻尔理论的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 继承了卢瑟福的原子模型 但对原子能量和电子轨道引入了量子化假设B 对经典电磁理论中关于 做加速运动的电荷要辐射电磁波 的观点表示赞同C 用能量转化与守恒建立了原子发光频率与原子能量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D 玻尔的两个公式是在他的理论基础上利用经典电磁理论和牛顿力学计算出来的 ACD 练习 2 下面关于玻尔理论的解释中 不正确的说法是 A 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状态中 每个状态都对应一定的能量B 原子中 虽然核外电子不断做加速运动 但只要能量状态不改变 就不会向外辐射能量C 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 一定要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D 原子的每一个能量状态都对应一个电子轨道 并且这些轨道是不连续的 C 练习 3 根据玻尔理论 氢原子中 量子数N越大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子轨道半径越大B 核外电子的速率越大C 氢原子能级的能量越大D 核外电子的电势能越大 4 根据玻尔的原子理论 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的半径 A 可以取任意值B 可以在某一范围内取任意值C 可以取一系列不连续的任意值D 是一系列不连续的特定值 D ACD 练习 5 按照玻尔理论 一个氢原子中的电子从一半径为ra的圆轨道自发地直接跃迁到一半径为rb的圆轨道上 已知ra rb 则在此过程中 A 原子要发出一系列频率的光子B 原子要吸收一系列频率的光子C 原子要发出某一频率的光子D 原子要吸收某一频率的光子 C 练习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