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三次诊断模拟考试试卷(I)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742683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三次诊断模拟考试试卷(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三次诊断模拟考试试卷(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三次诊断模拟考试试卷(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三次诊断模拟考试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污秽(su) 嫉妒(d) 马革裹(gu)尸B . 自矜(jn) 沮(j)丧 当之无愧(hui)C . 亘(gn)古 弥(m)漫 锲(q)而不舍D . 荒谬(mi) 粗拙(zhu) 义愤填膺(yng)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贸然 春寒料峭 雾霭 雕粱画栋B . 困厄 神采奕奕 推崇 和言悦色C . 褴褛 饥肠漉漉 斡旋 自圆其说D . 告罄 摧枯拉朽 藻饰 人情世故3. (2分)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近几年,南宁在城市路网完善、缓解交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果可歌可泣。B . 诵读经典对提升学生文化修养、陶冶学生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C .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在我们航天发展史上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一笔。D . 在利益的驱使下,各种“山寨名牌”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杭州节日的步行街,张灯结彩,人山人海,处处洋溢着欢乐的笑脸。B . 全校师生没有一个不否认“阳光体育”活动使整个校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C . 当前,坚定文化自信,创作时代经典,振奋民族精神,是我国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D . 2019年9月,景苑中学第三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如期举行,开幕式既体现了我校文化特色,彰显了体育新理念,获得了师生的好评如潮。5. (2分)下列标点符号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我们倒是些大傻瓜,我们说:“他一辈子一事无成。”或者说:“我今天什么事也没有做”B . 我们最豪迈、最光荣的事业乃是生活得写意。其余一切事情,执政、致富、建造产业,充其量也不过是这一事业的点缀和从属品。C .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D . 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6. (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B . “牺牲玉帛”指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玉帛,指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C .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D . 孔乙己的作者是鲁迅,变色龙的作者是莫泊桑。7. (2分)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这是一片冲淘过的秋天,这是一条栉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你要住在溪边,_;你要住在崖下,_;你要住在林间,_;你要住在村头,_这就是休闲山庄了。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可观石上生云可看水中腾雾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A . B . C . D .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1分)8. (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刘根生研究者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训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动作。是停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还是在困难中超越自我?选择,影响着结局。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实验二十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周有光50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不为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航天员若感到身体不适,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在模拟失重的水槽里,景海鹏一泡就是三四个小时,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使人痛苦者,往往蕴藏着促人强大的因子。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杨善洲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卸任后,他毅然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广东湛江市政协原主席陈光保离休后,荷着锄头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这般自讨苦吃,体现了心念苍生、以苦为乐,更以实绩彰显了行动的力量。哲人有言,有些人过了30岁就“死”了,因为之后的岁月里全在模仿自己,机械地重复习惯之事。模仿自己,就是待在舒适区的惯性使然。比如用新瓶装旧酒,反复显摆曾经的成果,如同照了相洗了很多张照片,底片却还是一张;比如习惯于守成、放弃了创新,在踟蹰不前中被他人超越;比如陷入工作怪圈,忙忙碌碌装样子,有难度的不愿干,没有先例的不敢干。不日新者必日退,模仿自己,难免会在舒适中“过早地死亡”。非洲有种蝙蝠,能把毛驴杀死。开始时,它会用舌尖轻轻地舔舐毛驴脚踝,接着再咬个小口吸血,毛驴浑然不觉;一只只蝙蝠接力,毛驴终于轰然倒地。安逸享乐,会让人停留于表面的舒适区。这种舒适背后,隐藏着致命的陷阱。摒弃守成心态、抵制“舒适”吞噬,一个人才能在进取中不断赢得新优势,内心也方有长久的安宁。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的目标伟大。高远的目标,寄托着理想和信仰,能激励精神、催人奋进。高原之上有高峰,目标远大者从不满足于某个特定高度,他们常常自觉选择离开舒适区,艰难踏上新征程。面对生命这颗长满可能性的大树,只要肯努力,向上向善总有无限的拓展空间。(1)从全文来看,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 (3)指出第段运用的任何一种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9. (25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生命的声音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事件中的故事。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他就属于后者。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待,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坷垃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嗡分明是蚊子的声音。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一会儿离他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脚在皮肤上爬动。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他如老僧入定一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真好听。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一直到它飞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也不感到黑暗,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虽然它那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生命。要活下去,他突然觉得对生命充满了希望。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他相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他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他听说过,有人在煤坑里就曾以吃煤救过命。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他得救了。当他被救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他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1)本文标题“生命的声音”有哪几层含义? (2)层次梳理。从落难到被救,矿工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填补下面的变化过程(每空限24字),并简要说说引起整个心理变化的主要原因。 心理变化:孤独绝望悚然一惊_百感交集变化原因:_。(3)结合文章内容推断“相濡以沫”这个成语的意思,并探究文中矿工与蚊子是如何“相濡以沫”的? (4)简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5)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当身处顺境,过得平平安安的时候,我们又该持怎样的人生态度? 10. (20分)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没有金钢钻,别揽瓷器活“没有金钢钻,别揽瓷器活”,这句俗语来源于传统瓷器修复锔瓷。说起来简单,锔瓷,就是把破碎的瓷器拼好,用金刚钻钻孔再用锔钉嵌住抓牢,使其恢复原样,既能再使用,又有观赏价值。锔瓷,是中国最古老的瓷器修复技艺。锔瓷技艺相传始于宋代。清明上河图中就有锔瓷艺人锔瓷的情景。明代时期的意大利教士利玛窦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对瓷器修补有这样的记载:锔补修复后的瓷器还可以耐受热食的热度而不开裂,而尤其令人惊异的是如果瓷器破了,再用铜丝熔合起来,就是盛汤水也不会漏。古人锔瓷最主要的原因是古时候瓷器价格高昂,加之古人简朴爱物的本性,这也使锔瓷得以延续、流传。此外,锔瓷的另一个功能更令人兴趣盎然,即古人将锔瓷当作一种装饰技艺,故意为之,此风气清代以后尤为兴盛。甚至有人将品相完好的紫砂壶故意撑裂,然后锔出特定的图案,以此来把玩。锔匠根据不同用户群体,将锔瓷分衍出“粗活”和“细活”两种。粗活又称“行活”,以锔补民间生活用品为主,所用工具大并且粗糙,他们走家串巷,吆喝着“锔盆、锔碗、锔大缸”,服务于普通百姓。而“细活”是为了满足八旗子弟醉心于“赏花弄鸟,玩瓷藏玉”的喜好,是专供王室贵族赏玩的“当活”,又称“秀活”。“秀活”依照客户要求,使用小巧精致的工具:如金钉、银钉、铜钉等,其中最特别的一种是花钉。事实上,不管是使用哪一种锔钉,由于器皿不同、破裂状况不同、破裂位置不同、锔钉抓合张力不同,锔匠都要反复琢磨锔钉图案与钩角的合理位置,使花纹式样与瓷器上原花纹图案相配。这不仅要求艺人有高超的修补技能,还要有独特的审美及创造力,所以这一行当又被称之为“锔活秀”。日本另有一种金缮修补术,用天然大漆黏合器物碎片或是填补缺口后,再施以金粉或金箔进行装饰,使破碎物品有残缺的线条美,多用于瓷器。其本质源于中国的锔瓷技艺,但金缮更注重审美设计,在日本被称为“侘寂”之美。侘寂主要表现不依托外在、强调简朴的美,有推崇朴素、谦逊、自然的意思,是蕴含岁月感的一种美。据说喜欢喝茶的人都迷恋这种美。而这种审美趣味更容易被现代人接受,“艺术地去修复”也是中国锔瓷艺术的发展趋势。这就是锔瓷缝补生命,修复艺术。(1)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古人为什么要锔瓷? (2)为什么锔瓷这一行当又被称为“锔活秀”? (3)指出文中画线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清明上河图中就有锔瓷艺人锔瓷的情景。_锔匠根据不同用户群体,将锔瓷分衍出“粗活”和“细活”两种。_(4)李阿姨家里正在装修,设计师为她精心选配了以石头和沙子构成的假山枯水,插花和茶台组合的休闲区,请结合选文试着向李阿姨解释一下设计师这种设计理念。 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11. (5分)经典诗文默写。 (1)_,更着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2)浮云游子意,_。(李白送友人)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_,_。” (4)_,不必藏于己。(大道之行也) (5)夜来城外一尺雪,_。(白居易卖炭翁)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2. (1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这首词的作者是_代诗人_。 (2)同“路转溪桥忽见”中“见”用法不同的是( ) A .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B . 风吹草低见牛羊。C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3)用自己的话解释词句的意思。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的是以动写静的写法,和我们学过的王维的鸟鸣涧中的诗句“_,_”有异曲同工之妙。“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描写的意境和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_,_”极为相似。(5)从词句中你能够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13. (1分)请写出与下列对联或诗文相应的人物。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_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_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_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_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间,春水群鸥野老心。_六、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7分)14. (7分)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社会团结、友谊、和平、进步的象征,弘扬奥运精神,是传播人类文明,实现世界和平的有效途径。为了了解奥运,崇尚并传播奥运精神,学校开展了以“走近奥运”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围绕综合性学习的主题确定两个选题。 (2)为了了解同学们对奥运项目的了解程度,某小组确定调查项目为“奥运项目知多少”。请你也为本小组确定一个调查项目,并写出调查目的。 (3)周末,你想上网查找关于奥运会的资料,可是妈妈却认为你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耽误学习时间,你这样对妈妈说:“_” 妈妈听了,说:“好吧,那你上网查找资料吧。”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1分)15. (21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解释文中划线字。 七十而从心所欲(_)(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吾日三省吾身”是从“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_的修养。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6. (5分)按要求写作,字数不少于500字。请以“被遗忘的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在下笔前,请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先将题目补充完整。请注意把握修饰语“被遗忘的”的含义,可选取生活中那些被忽视的景物人事等进行写作。无论是写景记人叙事,都须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并写出真情实感。写景,要突出景物的特点;记人,要突出人物的形象;叙事,要写清事件的过程。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1-1、2-1、3-1、4-1、5-1、6-1、7-1、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1分)8-1、8-2、8-3、9-1、9-2、9-3、9-4、9-5、10-1、10-2、10-3、10-4、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11-1、11-2、11-3、11-4、11-5、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2-1、12-2、12-3、12-4、12-5、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13-1、六、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7分)14-1、14-2、14-3、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1分)15-1、15-2、15-3、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