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夹竹桃》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740807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夹竹桃》教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夹竹桃》教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夹竹桃》教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夹竹桃教案设计刘口小学 夏庆君一、教学目标和要求:知识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深入读文,懂得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体会夹竹桃的妙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4、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热爱生活、欣赏美的热情。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体会夹竹桃的妙处,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欣赏植物之美。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在读中展开想象;体会对比衬托写法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三、教材分析:夹竹桃是季羡林老先生写的一篇散文的节选。在这篇散文中,季先生选择了既不名贵、又不娇艳的夹竹桃作为吟咏对象,按总分总的顺序,形象细致地描述了夹竹桃常开不败的特点和它特有的欣赏价值。通过对夹竹桃的描写,表达了对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品格的赞美,也寄寓了作者的趣味和追求。 夹竹桃一课人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夹竹桃的妙处,理解夹竹桃的韧性及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的许多幻想。教学难点是读懂课文,在读中想象夹竹桃花开的经过,想象夹竹桃月影下的迷离多姿,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夹竹桃的相关教学材料,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网上找到夹竹桃的视频,课堂上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在感观上认识夹竹桃,用百度网上搜索下载夹竹桃的示图,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使学生在具体观察中感受到夹竹桃的美丽可爱。四、教学方法:本课课文淳朴而不乏味,语言风趣多变,节奏感强,内容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把读贯穿全文。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语境中边读边悟,在读中想象夹竹桃花开的经过,想象夹竹桃月影下的迷离多姿,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文章的第5、6自然段,写夹竹桃的韧性及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的许多幻想,理解第5、6自然段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利用课件,引导学生练读,引读,展开想象等方法,使学生在读中想象夹竹桃花开的经过,想象夹竹桃月影下的迷离多姿,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教学重点、难点迎刃而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喜欢)今天老师领大家认识一种新的花,请看大屏幕。【视频】夹竹桃欣赏(节选)、 设疑: 你们见过这种花吗?知道它的名字吗?(它叫“夹竹桃”)(板书课题)找夹竹桃的图片,课堂放给学生看。【图片】夹竹桃的图片 你能猜出它取名叫“夹竹桃”的原因吗?请仔细观察它的花和叶子。(花朵像桃花,叶片像竹叶,就象竹和桃夹杂在一起,因而取名叫夹竹桃。)、 简介作者:季羡林:季羡林(1911.8.6-2009.7.11),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二、初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它的喜爱1、检查预习:自由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2、读一读:出示第1自然段:突出两个“最”字,体会情感。3、找一找,课文的哪一自然段点明了作者爱上了夹竹桃的原因?(第7自然段)齐读第7自然段:“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作者这么喜爱夹竹桃,课文中间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它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汇报交流,理清脉络花色(、自然段)花期(、自然段)花影(自然段)小结:课文先点明夹竹桃是我最喜爱的花,接着从花色、花期、花影三个方面具体写夹竹桃,结尾既总结全文又照应开头。三、品读课文、自然段,体会夹竹桃的妙处之一:花色的奇妙有趣。、指名读第2自然段,感受作者的家乡几乎每家都有夹竹桃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作者家那两盆夹竹桃。(指名读自然段)【图片】再次出示夹竹桃的图片问:你认为夹竹桃为什么是作者“最喜爱的花”?颜色很特别:红,红得艳,像火;白,白得透,像雪。这两种颜色好很融洽地结合在一起:火上有雪,雪上有火。、齐读这段,感受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四、精讲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夹竹桃的妙处之二:花期的可贵韧性。、 指名读第4自然段,从中找出这一段中都描写了什么花?你最想用的一个词形容一下我家院子里花的美丽?(春天-夏天-秋天-应有尽有、花团锦簇、满院葳蕤、五彩缤纷、美不胜收)、指导朗读:读出这些花的美。师引读:每年春天,到了夏天,一到秋天。总之,一年四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很美,变化亦多。过渡:这美不胜收的满院鲜花和夹竹桃又有什么关系呢?学习下一自然段就会明白。、指名读第5自然段,你对夹竹桃又有什么新的认识?体会重点句的意思(课件出示)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夹竹桃从春天秋天,从迎春花玉簪花和菊花、这里两次用了“无不”,你能换一种说法吗?用这样的句式有怎样的作用?师小结:夹竹桃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都始终如一地开放;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花可以与之相比。这就是夹竹桃的可贵韧性。、现在,你明白第4自然段写满院鲜花和夹竹桃有什么关系了吧?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形成对比,更能突出夹竹桃的可贵韧性)、齐读第5自然段。读出夹竹桃的可贵,读出你对它的喜爱和敬佩之情 !五、课外拓展:你知道还有哪些植物像夹竹桃一样具有可贵的韧性?(雪松、竹子、小草等)结束:其实,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不仅因为它有可贵的韧性,还因为夹竹桃的花影能引起作者的美妙幻想。作者又幻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理解月影下夹竹桃引起作者的幻想;学习写法,训练提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一)指名朗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二)感受作者的幻想师: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就像一剂催化剂,引发了我许多的幻想。1、出示合作探究: 轻声朗读第五节,思考: 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引起了“我”哪些幻想? 你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读读。2、学生自学并互动交流。3、全班交流。(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能引起“我”的幻想?出示: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指名回答有感情地朗读齐读,板书:参差迷离 (2)师过渡:月光轻柔,夹竹桃的香气四溢,花影迷离,多美的意境啊!置身在这优美的氛围里,人的思绪也飞扬了起来,那墙上的花影、叶影引起了作者无尽的遐想。引起作者哪些幻想? (3)出示: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自由选读配乐赛读真美啊,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富有童趣,又如诗如画的境界。当你置身于这种境界,你的思绪是否飞扬了起来,此景此情,你产生了哪些幻想?请同学们展开幻想,在这美妙的音乐中,在这动人的画面中,你似乎又看到什么,仿照书上的句式说一说,想一想,可以动手写一写。指名配乐朗读4、师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啊,这样的夜晚,这样的花香,又怎能不令人陶醉呢?二、赏读课文第6自然段,体会夹竹桃的妙处之三:花影引起的美妙幻想。1、默读第6自然段,思考: (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引起作者的幻想? (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美妙幻想?、课件出示:我幻想它是地图、荇藻、墨竹部分,并适当填空、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月光下夹竹桃的迷离多姿。、 齐读第7段三、领悟写法,学习表达1、课文在4、5自然段采用了对比与反衬的方法,更突出了夹竹桃的韧性。2、文章开头和结尾的段落相互应,点明夹竹桃是作者最喜爱的花。四、完成课后练习题,指导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五、自学生字新词,重点字指导书写。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视频】夹竹桃的图片连放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夹竹桃的美。五、 拓展延伸:小练笔:请你选择一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植物,用自己的话描绘它。板书设计: 花色奇妙有趣 夹竹桃 花期 可贵韧性 花影美妙幻想教学反思回顾这一节课,总体感觉良好,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品悟到夹竹桃的韧性和月影下的迷离多姿,从而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课前预习,使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因而能自然地理清课文脉络时,既从“花色花期花影”三方面来描写夹竹桃的。朗读在课文学习过程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读中想象夹竹桃花开的经过,想象夹竹桃月影下的迷离多姿。教学中也存在不足,我没有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的不明显,多数时候都是老师牵着学生走。朗读的机会虽说很多,但是我觉得指导的不够到位,特别是在第5自然段的指导上还有待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