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的研究.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738945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的研究结 题 报 告江山市小学 略【内容摘要】新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所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学生个体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生活经验不同、知识背景不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知识经验、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情感体验等方面也必然存在着“差异”,教学实践也表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关注差异和正视差异;由于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一种课程建设,所以我们认为差异也是一种课程资源。如果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在正视学生差异的同时,能有效地利用差异,那么差异不仅不会成为我们教学活动的阻力,而且还能转化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动力。【关键词】个性差异 差异教学 教学策略一、问题提出:一是源于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有这样的困惑:“学生的差异太大了,这课真是没法上了!”的确,学生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组织好课堂教学呢?这引起了我的思考。二是源于理论思考。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满意而能干。”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找到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孩子都热爱数学学习,“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呢?三是基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需要。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使用的情况来看,我们发现学生无论是在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以及学习成绩方面的差异越来越明显,学生在低段就表现出了比较严重的两级分化现象,部分学生个性张扬、思维敏捷,相反有些孩子则默默无闻、态度消极,这就有必要我们教师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差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基于以上三个原因,课题组认为有必要开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的研究”,通过研究既能引起教师对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个性差异的关注,改变教师以往“整齐划一”的教学方法,又能展示新课标、新教材下的一种教学改革形式,同时向同行提供一些相关案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二、研究目标:、收集、整理、探索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的教学个案,总结出成功教学的教学策略;、通过教学干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和谐、优化发展。三、研究过程与策略:从课题申报至今日结题,课题组成员组织研讨、学习、听课、交流等活动十次左右,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的策略有:(一)、学习相关资料,提升教师理论修养;(二)、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现状;(三)、实施案例研讨,开发差异课程资源。四、研究结果:【概念界说】 “个性差异”是指一个人在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的个性心理特征。学生的个性差异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个体之间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其表现方式是多方面的,如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学习体验等等。“差异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组织了有利于每个学生和谐最优发展的教学活动。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的表现,它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与学习评价等,它更利于“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路径与方法】目标分层法。即根据班级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制定学生学习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增添学习的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目标分层法正是基于以上考虑,给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业自选法。作业设计分成三类:A类作业是基础性的,适合全班学生;B类作业是提高性的,而C类作业是综合性比较强的。教师在布置学生作业时,出示三种不同类型的作业,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当天的作业,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意愿自由选择,由于作业是学生们自己选择的,所以学生们是主动做作业的,因此作业质量比较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延迟评价法。“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增强学生后续学习的热情,激发学习欲望,教师可以延迟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尤其是部分学习后进学生,对他们一个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可以适当地推迟评价,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互助责任制。在班里成立“互助组”,实现学习能力强的和弱的学生互相搭配、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教师对组内的学生实行共同考核。【策略与结果】1、承认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制定差异学习目标。学生学习的差异首先表现为学习能力的差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感知敏锐、观察能力强、思维灵活、概括迅速全面,逻辑推理具有系统性、顺序性,理解和掌握知识快;而有的学生则感知迟钝、观察能力差,思维水平低、易受无关因素的影响,理解掌握知识慢、错误多。如果我们忽视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的客观存在,必然导致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因“吃不了”而丧失数学学习信心;部分学生因“不够吃”而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制定差异学习目标,就是教师在承认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客观存在的基础上,依据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差异,制定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目标要求,即在制定学生学习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增添学习的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如:现代小学数学第九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总体学习目标经历为两位朋友安排聚会的过程,深刻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用多种方法求两个数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伴合作的态度,不怕困难的精神。分层学习目标基础目标: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发展目标:在教师提供的学习背景下,学生能发散性的、创造性的、想方设法的解决隐藏在生活问题中的数学问题。差异学习目标的制定,一方面能引导教师树立面向全体学生有观念,关注 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并依据学生的差异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学习活动、评价学习效果。如,在【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设计了符合三个不同“星级”的差异作业。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具有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因而都能从不同层次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从而强化了积极、主动学习的心向,使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要素得到合理、和谐的组织与运用。2、重视学生知识经验的差异,合理组织学习材料。由于学生所处的环境、背景不同,学习能力、思维方式的不同,必然存在知识经验与认知结构的差异,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学有所获,实现最优发展?怎样在有限的40分钟,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益?这就必须要根据学生知识背景所存在的客观差异,探寻适合不同学生学习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合理地组织学习材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学习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顺利的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的迁移。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依据学生知识经验的差异,我提供了以下探究学习材料: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硬纸片若干(底和高都是整厘米数的)。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个。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做好记录。思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你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吗?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同,有的学生需要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数方格法);有的学生将平行四边形割补成了一个长方形再计算它的面积,割补的方法则多种多样但无论用什么方法,每个学生都能依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独立地完成探究的基本任务,为进一步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储备了丰富的感性经验。3、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引导个性化学习。学生由于知识经验不同、思维样式不一,其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方式也必然存在着差异,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数学”,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展示自己的学习个性,并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原有认知经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与此同时,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还能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生成性的课程资源,通过学习过程的交流与互动,起到取长补短、思维碰撞、共同发展的目的。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412,用成人的观点看,“列竖式计算”的办法是最好的,它可以既准确又快速地算出结果。但是学生的却不一定这样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2412,不同的学生采用的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学生说可以用2426来计算,因为两位数乘一位数已经学习过了;有的学生说可用2410+242计算;有的学生想到了列竖式计算,并且他计算得很好,原因是他爸爸已经把列竖式计算的方法教过他了;还有的学生说用2012+412计算。这些方法中有的方法是有局限性的,有的方法在我们看来速度很慢,但由于是学生自主探索的结果,因而学生的印象十分深刻,对学生来说,是十分有益的。学生会在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比较自己的算法和别人的算法的过程中,学会放弃、学会选择。这样,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发展。4、正视学生思维方式的差异,组织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偏重与形象思维,需要借助一定的图像、动作思维过程才能流畅;而有的学生则偏重与抽象思维,其逻辑推理能力、概括思维能力特别强;也有的学生处于两者之间的中间类型。所谓方式的差异必然导致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差异。组织合作探究学习,可以让不同思维特点的人,在同一个组内进行共同探究,通过不同思维的碰撞,起到相互学习、共同推进、促进发展的目的。如:【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一课,在课伊始,我出示了一个探究问题:小张工作一天休息一天,9月1日是他这个月的第一个工作是;小王工作两天休息一天,9月1日也是他这个月的第一个工作日。猜一猜,9月的哪几天会是这两人的共同休息日,可以安排聚会?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有的学生需要借助日历表,用画符号的方法逐一找出他们两个人的共同休息日;有的学生是直接写出两个人的休息日,并在他们的休息日中找出两人的共同的休息日;还有的学生则是在找出他们的第1个共同的休息日后,得出6天一个循环的规律,从而直接推导出以且两人共同的休息日。在此基础上,通过组内交流与组际交流活动,使不同的思维在同一个平台上相互碰撞,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他人的交流中得到启发,从而实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5、尊重学生学习体验的差异,组织学习交流活动。“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建构主义思想的形象写照。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同、认识角度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个体信念不同,既是相同的学习内容、一样的学习过程、同样的学习环境,其学习的感受、体验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习的内容都有独特的认识与理解,这就是学生学习体验的差异。尊重学生学习体验的差异,借助组织学习交流活动,展示学习过程的多样性、丰富性,并通过不同学习体验的交互与碰撞,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交流中得到不断的完善与发展。如:【素数和合数】在学生学习了素数的合数这节课后,教师安排了一个活动介绍自己的学号。学生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先向自己小组的同伴们作了介绍,而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1:我的学号是2号,2既是偶数又是素数,而且是唯一的一个这样的数噢!学生2:我的学号也很特殊,它既是奇数又是合数,而且还是最大的一位数,你们知道我的学号是多少吗?学生3:我的学号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但却是所有自然数的因数,猜猜是几号?学生4:我的学号是20以内最大的素数,就是19号。学生5:我的学号是一个合数,它的因数个数在我们班的学号中是最多的,你能猜到吗?让学生们交流自己学习的感受,不仅能起到互通有无的作用,学生们在交流的同时,也在认真地思考与判断,因此还能通过不同体验的碰撞,产生新的感受与体验,很多同学因为受到别人的启发,马上就对自己的介绍作了调整与补充。6、依据学生个性能力的差异,实施个性化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单纯地以考试成绩为指标,要多方面考察学生。既要考察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又要考察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及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如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除了肯定其学习的成绩外,应更多地指出他学习上的不足与努力方向,使其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而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应更多地发现其学习上的闪光点,使他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对自己的前途充满希望。评价不仅是对学习者学习结果的评判,更是对学习者学习方向的指引。因此评价也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课程资源,对学生实施差异性评价,因人、因时、因境,作出针对性的评价。通过差异评价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理解,促进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从而推进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最优发展。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差异更是一种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承认学生学习中所存在的客观差异,尊重学生学习差异的客观存在,并利用学生学习中的差异这一课程资源,组织有效地教学活动。那么,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得到和谐发展、最优发展。五、研究成效分析(一)教师层面1、 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明显的转变一是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同时也要关注差异、正视差异,只有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才能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群体的和谐、最优发展。二是,学生的“差异”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为什么这样说呢?新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所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学生个体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生活经验不同、知识背景不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知识经验、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情感体验等方面也必然存在着“差异”,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一种课程建设。如果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在正视学生差异的同时,能有效地利用差异,那么差异不仅不会成为我们教学活动的阻力,而且还能转化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动力。2、课堂教学有了喜人的变化在本研究活动开展之前,教师总是为“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感到苦恼,但又不知如何改变,自从进行了本课题研究活动后,这种“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差异教学”:教师在课前教学设计上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能实施“差异教学”,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每一个学生都发挥出学习的主体作用,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3、取得的成果本课题研究前期,共收集了相前论文( )篇,课题组负责人认真阅读了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现代教育心理学,个人理论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共进行了组(负责人所在年级组)内研讨活动十二次,组内听课50节次,课题组负责人在校内上了公开课五次,在虎山学区“同课异构”数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进行了题为差异也是一种课程资源的专题发言,受到了与会教师的好评,同时,由她撰写的论文计算教学中的两难处境与巧妙应对获2006年江山市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二)学生层面本课题活动的开展,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学生了。我们在课题研究的前期和后期分别对本年级组内的学生进行了前测和后测,数据如下:数学学习兴趣课堂参与率作业完成情况学习自信心前期学习兴趣较浓厚的占对数学学习有较浓厚兴趣的学生占82.4% 课堂上听讲认真的占90.8%,能积极发言回答问题的占59.7%能按时完成数学作业的占987%觉得自己数学学习得比较好的占78.9%后期对数学学习有较浓厚兴趣的学生占98.3%课堂上听讲认真的占92.9%,能积极发言回答问题的占75.7%能按时完成数学作业的占99.7%觉得自己数学学习得比较好的占85.2%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 对两次测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发现,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实施“差异教学”之后,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提高了15.9%)2、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参与性增强在本研究活动开展之前,我们经常在课堂上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优等生参与率高,发言积极,思维敏捷,而部分后进生却是昏昏欲睡,不知所云;二是部分后进生还在抓耳挠腮,苦苦思索,而优等生早已完成任务,在一边无所事事,出现了“吃不饱”现象。本课题研究活动开展后,我们欣喜地发现,这两种现象有了明显的改变,后进生在课堂上不再不知所去,无所事事,他们可以积极地参与到小组交流等活动中,而由于作业自选法的实施,优等生“吃不饱”的现象也得到了改变,学生们学习的热情更加高了,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3、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六、存在问题与思考1、关注差异不是任其自然发展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承认、尊重与关注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设计、组织与开展教学活动,并不等于是任学生自然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有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还是站在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和谐最优发展的角度,组织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活动2、教师的工作任务大幅度增加“差异教学”很明显加重了教师的工作任务。如“分层练习法”的运用,教师原本只是设计一份练习,而现在为了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每节课都要设计一星题、两星题和三星题;又如“作业自选法”,由于学生们每天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作业,所以学生们的作业就不完全一样了,给教师的批改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批改的速度也大幅度降低,工作任务明显加重了不少。3、关注个性差异会不会使学生的差异更加明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大部分学生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也不排除有个别学生偷懒,每次做练习时都选择一星题,完成了一星题后他就不去做二星题、三星题了;选择作业时,他也选择最简单和最少的,由于教师没有强制性了,久而久之,这种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关注差异反倒使差异更加大了。参考文献: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上海教育出版社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