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xgs****56 文档编号:9738848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秋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秋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年秋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秋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 积累与运用(27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朗润(rn) 欣欣然(xn) 发髻(j) 澄清(chng) B、贮蓄(ch) 花苞 (bo) 干涩(s) 棱镜(lng) C、憎恨(zng) 仿膳 (shn) 分歧(q) 繁衍(yn) D、秕谷(b) 脑髓 (su) 黄晕(yn) 并蒂(d)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轻捷 脊梁 菡萏 匿笑 B、瘫痪 絮叨 枯藤 高邈 C、池畦 抖擞 迁徒 荫蔽 D、仿膳 安适 吝啬 捶打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春天来了,街道上开满了一串串的映山红,放眼望去,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B、看到那样东西,我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我苦苦寻觅的答案吗? C、我家的户口本不见了,爸爸在抽屉里翻来覆去,最终还是没找着。 D、小王的男中音和老张的手风琴伴奏各得其所,两人合作更富有艺术感染力。4、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C、“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D、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5、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避免这类事故不再发生,学校加强了安全教育和管理。 B、我们在修改作文时,要改正并找出文章中的错别字。 C、鄂州五中的全体团员没有不参加绿化校园活动的。 D、由于安倍政府对历史的严重歪曲,使日本和东亚各国的关系不断恶化。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你我等。 B、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藤野先生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C、观沧海选自曹操集,这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D、孔子编写的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7、 名句默写。(8分) (1)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2)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于景,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诗句是 。 (6)天净沙秋思中以乐景衬哀情的诗句是 。 (7)次北固山下中表达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哲理的诗句是 。 (8)论语十二章中谈“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8、 综合性学习。(7分) 七年级(1)班开展“学名人,交挚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翻译孔子论交友的名言。(2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2)古代文人在送别友人时,喜欢饮酒吟诗进行饯别,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写出几句表达友情的完整诗句。(不少于两句)(2分) (3)在交友之道的探讨活动中,同学们结合实际谈论网络交友的利与弊,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参与辩论。(3分) 正方论题:网上交友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反方论题:网上交友快捷经济,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我选( )论题, 2、 阅读理解(43分) (一)古诗词阅读(5分) 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9、诗中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写的是动静,“ ”写的是静景。(2分)10、“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虚实结合,采用了间接抒情中哪种抒情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 (2) 文言文对比阅读(12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注】绥:安,安抚;恣:放纵,无拘束,这里指顺从;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法:效法,仿效。 11、解释加点的词。(4分)(1)太丘舍去( ) (2)下车引之( )(3)候袁公( ) (4)周公不师孔子( ) 1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 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13、你认为【乙】文中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14、分析【甲】【乙】两文中元方的话,你觉得元方是个什么样的人?(2分)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问题。(11分)断头树也有春天 英珍古德写下这段文字时,我正坐在英格兰伯恩茅斯的家中,抬头就能 望见窗外的几棵树。其中一棵山毛榉树是我的最爱。小时候,它的树枝便是我最好的椅背,倚着它,我读完了人猿泰山,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生活在森林里。山毛榉树是我最好的玩伴,我常常在树上一待就是几个小时。我每天都会轻唤着它的名字,把自己的一些小秘密说给它听。夏日午后,当微风穿过枝丫,我仿佛听到了它的呢喃低语。叶儿轻轻摆着,边歌边舞,那是它为我精心设计的演出。刮大风的时候,我搂紧它的臂膀,随它一起在风中摇晃。每当我徘徊在一棵大树下时,我总是惊叹于树里 隐藏了多少岁月的故事,那展臂迎风的树枝经受了多少载的风雨,还有那多到无法数清的树叶,有多少歌儿要吟唱。我们所能看到的地面上的部分,只是树的一部分,在那深不可及的地下,埋藏着它最深沉的心事和渴望。也许是与树接触久了,我似乎读懂了树的语言,理解了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另一个世界。“幸存者”是一棵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中幸存的豆梨树。20世纪70年代起,它就被栽植在世贸中心5号楼附近,年年用绽放的白色小花,为水泥世界里的人们送来春的讯息。与同伴一样,它也被埋在了倒塌的双子塔下。一个月后,清理残骸的工人发现了它。彼时,树已经被“肢解”水泥碎块砸得它“身首异处”,剩下的树干被烧焦,树根严重受损。人们把它送入纽约公园的苗圃。苗圃的管理人员告诉我,第一次看见这棵断头树时,他觉得根本不可能有任何方法让这棵树起死回生,他没想到去掉表层烧焦部分的“幸存者”,竟在苗圃的优质土壤里生根了。“幸存者”注定拥有不平凡的生命。2010年春天,一场可怕的风暴以每小时160公里的速度席卷了“幸存者”所在的区域。风暴过后,“幸存者”已有部分树根裸露在外,苗圃管理人员给“幸存者”又做了一次大手术。起初他们不敢有太大的动作,只是把树枝抬起来一些,让树干跟地面依然保持一定角度。在根部堆上覆盖物和肥料。他们甚至不敢直接给树浇水,而是每天轻轻为它洒水。几周后,“幸存者”再一次起死回生。2010年12月,“幸存者”被移回发现它的地方。“911”纪念馆的设计负责人说最初一些人反对将“幸存者”移回来,认为原址上种满了新树,而“幸存者”作为唯一的豆梨树,会破坏园林景观的对称性。事实上,作为世贸中心遗址上唯一幸存的生命,人们纷纷来与它合影,将象征着感恩、鼓励、关爱的蓝丝带系在它的树枝上。四月的一个清冷的早晨,金色的阳光包围在它的四周,我看到的是一位戴着光环的精神领袖。站在为保护它而设立的护栏外,眼泪模糊了我的视线。它的花期已过,枝头略显寂寥。但就在我站了很久,准备离去时,惊喜出现了:我突然看见三朵小小的白花挤在一起,藏在枝叶深处。它仿佛在告诉人们:“不要伤感,只要还有希望,哪怕受尽伤害,哪怕春已远离。” (选自读者校园版2016年第二期,有改动)15、文章第两段详细写了山毛榉树,而全文的主角却是“幸存者”。请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述第两段的作用。(4分) 16、品析句子画线的句子。(4分)(1)请品析第段中的画线句。(2分) (2)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第段的画线句中“树的语言”具体指什么?请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17、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标题“断头树也有春天”含义的理解。(3分) (4)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15分)开在窗玻璃上的花 乔迁新闻联播已经开始了。看着电视里出现了从天空飘飘飞落的雪花,他自语道:“我的老家,也该是隆冬了。”妻子是未见过雪的南方女人。她问:“你老家冬天里也是冷得窗玻璃都结冰吗?”透过窗玻璃清晰地望见了窗外昏暗中的一片绿色。他幽幽地说道:“是的,冬天里窗玻璃都开花。”“开花?”妻子问:“窗玻璃怎么能开花呢?是贴的那种剪纸花吧。”他觉得不好回答,他已经有十年没回北方的老家了,老家寒冬里开在窗玻璃上的花,已经在黯然流逝的记忆里开始融化,小溪流水般地奔向远方他说:“不,不是剪纸,是在窗玻璃上结成的冰花,只有寒冷的北方冬天里才能生成,很美,很漂亮。”他突然跳起来,激动不已地说道:“我要回老家,看看老家的窗花。我回来告诉你窗玻璃是怎么开花的。”妻子不跟他回去,他一个人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又倒了两次汽车,才回到老家。年迈的母亲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已经有十年没有见到儿子了,但她每年都会收到儿子寄给她的一大笔钱。他对母亲说:“儿媳要跟回来看你,我没让。”母亲笑笑说:“看我干什么,咱这儿还不冻坏她。”母亲仔细地端详着他的脸,满意地说:“她对你好吧!”他使劲地点点头。母亲说:“那就好。”从他一进屋的那一刻起,母亲就不停地烧炕。母亲把炕烧得烫烫的,热得他都不敢用手摸。他问母亲:“早晨的时候,窗玻璃还结冰花吗?”母亲迟疑了一下,说:“结,还是很厚的一层。这儿比不得南方”他欣慰地笑了。,他一夜睡得踏实、香甜。梦中,他回到小时候,一觉醒来,天总会大亮,屋里的凉气却使他赖在暖被窝里不愿起来,直到在母亲“太阳已经照屁股”的笑骂中飞快地穿上母亲已经用被窝捂热了的棉袄棉裤他醒来时,天真是大亮了。屋里是温热的,炕还热得有点烫脊梁,根本就感觉不到一丝儿凉气他慌忙地坐起身来,看见了清晰透亮的窗玻璃,怎么没有结冰花呢?他想,明天他醒得早一些就是了。入夜,他被一阵轻微的瑟瑟声闹醒了。他看见一丝火光从灶间透出来。他慌忙地跳下炕来,扑向灶间,他以为失火了。扑进灶间他瞧见母亲正往灶口里添柴,红红的火光映着母亲一张慈祥而又苍老的面容那一直热得烫手的火炕,原是母亲夜间在不断地烧着柴火。母亲看见他,立刻大叫起来:“快进去,快进去!冻着!”母亲推着他回到了热乎乎的被窝里。他对母亲说:“去南方吧,南方不冷。”母亲摇摇头说:“不,我不去,南方热得要命,我在这里呆惯了,离不开。”他有些忧伤,不说话。母亲感觉到了他的忧伤,母亲说:“你年年给我邮那么多钱,全村人都夸你有孝心,那么远还惦记着妈。”母亲的脸有些红,屋里此时的温度那么像南方,他说:“妈,不用再烧了,够热的了。”母亲伸手给他掖了掖被角,说:“睡吧,烧热点免得冻着你。”他固执起来,像个孩子似的说:“妈,你也睡吧,你不睡,我就不睡。”母亲就笑笑说:“睡,我这就去睡。”母亲走后,他一直没睡,他又听到灶问不断地响起母亲往灶口里续柴火的沙沙声,他在沙沙声中泪水汹涌。天将明时,他睡着了。等他醒来的时候,他清楚地看见了窗外纷扬的雪花。下雪了,而眼前的窗玻璃还是没有一点冰花,母亲靠在他的脚旁睡得很香。窗前不知什么时候母亲放了两个火盆,一缕青烟袅袅升起。袅袅青烟中他看见了自己小时候,常常在下雪的早晨,趴在窗台上,用舌头舔、吹气去融化窗玻璃上厚厚的冰花,那一幅幅茂密的森林,形状各异的冰雕一圈圈地融化了,才好透过玻璃去看落雪他把目光收回来,去看母亲,母亲满头的白发渐渐模糊了他的眼睛,他喃喃地说道:“花开了”他回到了温暖如春的南方。妻子欢喜地迎上来,兴奋地说:“电视里说北方又下大雪了。你看见窗玻璃开花了吧!像什么?”他望着窗外的一片绿色,像是对妻子又像是对自己说:“像什么?像森林,像冰雕,像云,更像母亲的那头白发”(节选自开在窗玻璃上的花,有删改)18、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A、为了看开在窗玻璃上的花,他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又倒了两次汽车。这体现了他对自己童年生活的深切怀念,也暗示了他现在生活的不如意。B、电视里是飘飞的雪花,窗外是一片绿色,鲜明的景色对比勾起了他的思乡思亲之情,成为他回家的诱因。C、妻子不跟他回老家,他向母亲撒谎说是自己不让妻子回来,体现了他对妻子的爱和包容。D、他为看窗花回家,结果并未看到窗花。小说正是通过这一巧妙构思,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厚的爱。E、小说多次写到他对小时候生活的回忆,表现了他对窗花的迷恋和对童年生活的深切怀念。19、小说塑造母亲这一形象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20、小说结尾写到他和妻子的对话,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3分)21、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赞美母爱,有人认为是批判“他”的自私、不孝顺,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4分)三、作文(50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心与心沟通的纽带。回首我们成长的历程,总有一些眼神让我们刻骨铭心,甚至给我们震撼的力量。浮躁的时候,爸爸的眼神让我们警醒;失落的时候,妈妈的眼神给我们力量;怯场的时候,老师的眼神使我们自信;烦恼的时候,同学的眼神令我们振作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眼神?请以一个难忘的眼神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2017年秋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 B 贮(zh) 棱(lng)2. C迁徙3. B.(A“姹紫嫣红”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一种花不能用“姹紫嫣红”形容。C“翻来覆去”指来回翻身或者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D“各得其所”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句中形容两人合作应用“相得益彰”)4. A5. C6. D论语不是孔子编写的。7. (1)影入平羌江水流(2)落花时节又逢君(3)遥怜故园菊(4)一夜征人尽望乡(5)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6)小桥流水人家(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8. (1)译:学习并且按时地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 译: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讲诚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了呢?(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3) 言之有理即可。9. 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10. 借景抒情。诗人借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11. (1)舍弃(2)拉,牵拉(3)拜访,问候(4)学习12. (1)译: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时分一同出发。您正午时分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的面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2) 译: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13. 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14. 元方是个聪明、理智、懂礼貌、能言善辩,机智聪明,有原则15、内容上:第两段写“我”小时候和树的亲密关系。(1分)正因为如此,作者才能“惊叹”于树里隐藏的故事,才能“读懂”树的语言,才能“理解”树的世界。(1分)结构上:为下文重点写豆梨树作铺垫,埋下伏笔。(1分)正因为有与山毛榉树的亲密接触,才读懂了树的语言,理解了豆梨树的世界。(1分)16、(1)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树和“我”的亲密关系。(2分)(2)不要伤感,只要还有希望,哪怕受尽伤害,哪怕春已远离。(2分)17、断头树两度起死回生,终于迎来春天。(1分)顽强的生命意志使它上升为“一位戴着光环的精神领袖”,成为人们传达感恩、鼓励、关爱的象征。(2分)18、BD19、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他”扑进灶间,看到母亲在不断地加柴,母亲发现“他”后“立刻大叫起来:快进去,快进去!冻着!”由此处的语言描写,可见母亲对“他”的关爱。母亲“推”“他”回被窝,替“他”“掖被子”等动作描写,体现了母亲对“他”的疼爱。“母亲靠在他的脚旁睡得很香”,体现了母亲对“他”的爱。20、照应小说开头,使小说情节更完整;(1分)表现了他对母爱更的理解,升华了主旨;(1分)以他们的对话,特别是他对窗花的描述结尾,是一种简洁而含蓄的抒情,含而不露,意味深长。(1分)21、示例一:小说的主题是赞美母爱。小说的主人公是母亲,小说要赞扬的正是母亲身上伟大的母爱。小说的标题是“开在玻璃上的花”,小说正是通过母亲怕“他”冷,夜里一直烧火而使屋子温暖如春使“他”最终没有看到窗花来表现母爱的。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无私宽容的,即使儿子十年来第一次回家,母亲仍认为儿子很孝顺。小说虽写到“他”的自私,但只是为了更突出母爱的伟大。示例二:小说的主题是批判“他”的自私。“他”是小说贯穿始终的主人公,在“他”身上作者寄托的正是对目前孝的缺失的批判。钱代替不了关爱,虽然“他”每年都会寄钱给母亲,但十年来这是第一次回家,说明“他”对母亲的关心不够。母亲的无私和宽容,恰恰衬托了“他”的冷漠和私自。示例三:两者都有。母亲和“他”都是小说刻画的主要人物。母亲烧炕,屋内温暖如春,玻璃不能结花,表现母亲对儿子浓厚的爱。儿子虽寄钱给母亲,但疏于看望,有些自私。母亲和儿子的行为两相对照使赞美母爱和批判自私的主题同时表达得更明显。(答出主题1分,说明理由3分)七语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