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大全新课标高中部分.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738479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大全新课标高中部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大全新课标高中部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大全新课标高中部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一5 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10年2考)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 。必修二9诗经氓(选自诗经卫风)(10年12考)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 , 。 , 。2、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 ,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 。 5、 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 , 。6、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 , 。11离骚(屈原)(10年11考)1、 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 , 。2、离骚中抒发诗人将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决不后悔的句子:。虽然现实很残酷,追求真理的道路很曲折,但是诗人也会不惜一切去寻求真理,表现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执着、不屈、矢志不渝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的句子: , 。3、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 。4、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 。 5、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 , 。6、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 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在选文中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的句子是: , 。7、表现诗人怨恨君王过分荒唐,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是: 8、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 : , 。 9、表达人生在世虽然各有各的乐趣,但诗人唯独把爱美当做常态的句子是: , 。 10、写作者向古圣先贤学习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的句子是: , 。 11、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啊,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是: , 。 12、表现诗人忠贞不移,即使肢解身体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句子是: , 。 13、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给予深深同情的句子是: , 。 14、写诗人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绝不后悔的句子是: , 。 15、表现作者只要保持本心的善良和美好,别人了解不了解也不在乎的句子是: , 。 16兰亭集序(王羲之)(10年13考)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_,_。2、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 。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 , 。 17赤壁赋(苏轼)(10年34考)1、赤壁赋中描绘出秋江的朗爽与澄净,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语句是: , 。2、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的诗句是: , 。3、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诗句是: , 。4、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 , 。5、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语句是: , 。6、用比喻手法写生命之渺小的诗句是: , 。7、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语句是: , 。8、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语句是: , 。9、写清风与明月可激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语句是: , 。18游褒禅山记(王安石)(10年11考)1、“ , ”,照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2、“ , ”,照应“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不能穷也”。3、“ ,常在于险远, ”,照应“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4、“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强调了“志”的重要作用。5、“有志矣, , ,亦不能至也。” 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6、“有志与力, , ,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7、 “然力足以至焉, , ”,是说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8、“ ,可以无悔矣, ?”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必修三19 蜀道难(李白) (10年24考)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 ,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 , 。5、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 , 。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 ,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 , ”,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 , 。 ,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 , 。”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 , 。”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 , 。”。22 登高(杜甫)(10年19考)1、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 。 2、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3、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4、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5、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23琵琶行(唐白居易)(10年22考)1、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_,_。2、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是:_,_。_,_。3、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_,_。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_,_。4、古人常化用前人诗文为己用,如吴激人月圆中“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_ ? ”,“ _ , ”。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 _ , ”。5、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缘之一。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有这样两句“ ? ”,锦瑟也有一联提到杜鹃“ , ”。27劝学(选自荀子)(10年29考)1、 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 ”的观点。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 “ ”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 (作品)中的“青, ,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4、荀子在劝学中指出:“ 青, , ”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5、“ ,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的君子,就要“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7、荀子劝学中“ , ”,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8、 “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9、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 ,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10、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11、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12、 , ,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 “ ,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14、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 , ”观点相同。15、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16、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 ; , 。”17、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 。18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 。29 师说(韩愈)(10年16考)1、 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 , ,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2、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 , ”的错误态度。3、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 ”;对自身“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 。5、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 !”必修四30窦娥冤(关汉卿)(10年1考)1、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借窦娥之口直指现实善恶错位“ , ” 与应有的天道公理形成鲜明对比。2、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借窦娥之口指责天地:“ , ” 对天地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做了深刻颠覆。3、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借窦娥之口直接指责质问天地,从根本上否定天地的存在意义的句子是“ , ”。33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10年8考)1、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 句:乱石穿空, , 。2、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 , 。3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 , , 。4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 。5大江东去, , 。念奴娇 赤壁怀古3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10年17考)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而已的句子是: , , 。3、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先后消灭了南燕、后燕、后秦等国,并收复洛阳、长安等地,也是一个跟京口有关的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 。4、 在下阕中,辛弃疾提到了另外一个人物,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妄想追求汉代大将霍去病追击匈奴在狼居胥山筑坛祭天那样的功业,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 , 。5、 辛弃疾描写南宋时老百姓常在宋文帝元嘉北伐失败之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军追击击败王玄谟的军队后,在长江北岸的瓜步山上修建的一座行宫迎神赛会,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 , , 。6、他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显然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 ?必修五42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10年16考)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二句“归去来兮,_”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两句来表达过 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见出还家之归心似箭。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43滕王阁序(王勃)(10年18考)1、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 , 。此句化用自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两句。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 , 。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4、南昌的滕王阁和武昌的 、洞庭湖畔的 、山西的 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6、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用“渔舟唱晚, ”的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9、王勃滕王阁序用 , ; , 。写出了滕王阁四周人烟繁盛,富庶繁华的气象。10、王勃滕王阁序中直接点出时间已到深秋的句子是: , 。11、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呼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景此情正应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 , 。”12、范仲淹有词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其中关于“衡阳雁”的意象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 , ”也曾出现过。13、滕王阁是唐高祖的儿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旧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之滨,高宗时,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此阁,并于上元二年(675)的重九日,在滕王阁欢宴群客。 技压群雄,总述其事,写作了千古名篇 留下千古名句“ , 。”其代表诗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 ”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他与 、 、 并称为“初唐四杰”。44逍遥游(庄子) (10年11考)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 。2、 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 ,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晏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并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 , , , 。6、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 , , 。7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仅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 ?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 。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59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10年18考)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送我至剡溪。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和“_”令人叹为观止。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诗句是_,_。_,_。6、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仙人盛会异彩纷呈场面的句子是_,_。_,_。7、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揭示入梦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8、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9、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10、描写天门山打开的雄伟气势的句子是_,_。_,_。11、表现李白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句子是_,_。12、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_,_。13、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_,_。65虞美人(李煜) (10年8考)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_,_。”这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2、 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_,_。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_,_。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5、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_,_。67阿房宫赋(杜牧)(10年18考)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16个字“ , , , !”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和篇首“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气势构成鲜明的对比。2、阿房宫赋是 朝 (作者)写的 (体裁)的典型代表。运用 (手法),借写阿房宫的兴建毁灭,阐述 的道理。他与 被称为“小李杜”。3、作者表达人人都想过好的生活,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句子是:“ ,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4、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所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 , ”5、阿房宫赋最终要说明的道理是:“ , ; , ”6、作者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 , ”7、阿房宫赋的文眼是:“ ”69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10年3考)1、以一个“夫”字领起,抒发个人“人生短暂,韶光易逝”的感慨的句子是: , 。2、表达兄弟们都英俊优秀,个个都有谢惠连那样的才情的句子是: , 。3、借用庄子的典故,表达诗人“美景在前,不容辜负”的思想的句子是: , 。4、表达没有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的句子是: , ?70 论语十则(10年8考)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2、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 , 。3、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对待事物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是: , 。 4、论语十则中,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 , 。5、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 , 。6、论语十则中的“ ”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