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731271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伤(zhng) 澄澈 酝酿(ling) 咄咄逼人B . 缥缈(pio) 陛下 抖擞(su) 人声鼎沸C . 忙碌(l) 静谧 充沛(pi) 浑为一谈D . 蜷伏(qun) 苛刻 笨拙(zhu) 花枝招绽2. (2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教诲 杜绝 旁鹜 强聒不舍B . 羡慕 倘若 淘神 言不及意C . 秘决 妄想 骈进 言行相顾D . 浪荡 精微 烦恼 饱食终日3.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平视是一种严肃的人生态度,是不带色彩的客观,是超越功利的公正,是抛却杂念的单纯。但并非人人都可做到。平视,需要心的正直与坦荡;平视,需要情的 ; 平视,需要识的 ;平视,需要度的 。A . 广博与深邃 纯洁与高尚 准确与合理B . 纯洁与高尚 广博与深邃 准确与合理C . 准确与合理 纯浩与高尚 广博与深邃D . 准确与合理 广博与深邃 纯洁与高尚4. (2分)将下面几句话组成一段文字,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在认清楚,然后照着去理解。由于书是文字构成的,中国的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方面。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功夫。读“死”书,就是要抓住书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要把书读进去,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A . B . C . D . 二、 填空题 (共3题;共18分)5. (4分)解释下列句子中的文言划线词。普少习吏事_ 尝贻余核舟一_吾于何逃声哉_ 诎右臂支船_6. (11分)古诗文默写。 (1)_,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_。(朱敦儒相见欢) (3)晴川历历汉阳树,_。(崔颢黄鹤楼) (4)居天下之广居,_,_。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_,_。(孟子二章) (5)在战争年代,当与亲人消息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人们常用杜甫春望中“_,_”两句诗来表达心声。 (6)少壮理应努力,暮年仍可奋发,曹操在龟虽寿中以比喻手法写道:_,_。 7. (3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为了响应这一号召,营造书香校园,我校学生会文艺部长王刚同学拟了一份通知,其中有两处错误,请你改正。通知为了进一步加强同学们的读书积极性 , 4月23日下午,在学生会会议室举行了以“书籍伴随我成长”为主题的读书交流活动。活动内容丰富,有名著推介,有学生作品展览等等。请各班语文科代表准时参加。此致敬礼城南中学学生会2015年4月20日(1)横线句中的“_”一词使用不当,可以改成“_”。 (2)格式不对,你的修改方案是:_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4分)8. (14分)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各题。(A)“就这样,多亏你与内务大臣建立了伟大友情,整个事情才得到了折中的解决。皇帝严令:一步步将你饿死的计划必须在秘密中进行,不让别人知晓,但弄瞎你眼睛的判决却写在弹劾书中。除海军大将鲍尔高兰之外,大家一致同意。鲍尔高兰是皇后的奴才,皇后陛下一直让他坚持把你处死;自从你那次用可耻而非法的手段扑灭了她寝宫的大火,她对你一直怀恨在心。”这位君王和他的内阁采用了一种惯例(有人跟我说,这种惯例和从前的做法大不相同),就是,每当朝廷颁布一项严酷的判决,不论那是为了替君王泄愤,还是为了替宠臣报怨,皇帝总要在全体内阁会议上发表一通演说,表明他如何宽大、仁爱,说他这些品质是天下闻名、举世公认的。演说很快刊行全王国。再没有比歌颂皇帝仁慈那样的话让老百姓更害怕的了,因为大家看得出来,这样的颂词越夸张越强调,刑罚肯定更惨无人道,而受害人也就更加冤枉了可是,一想起我对皇帝曾宣过誓,回忆起他给我的恩典,以及授予我的“那达克”的崇高荣誉,我马上就惶恐地取消了这样的念头。我也没有这么快就学会朝臣们那种报恩的办法。(B)如果有一头母牛因年老或者意外事故死了,“慧驷”还没来得及把它弄给自己的“耶胡”吃,附近的“耶胡”便已经成群地来争夺了,这样就会像我描述的那样引来一场战争,双方被爪子抓得一塌糊涂,不过因为它们没有我们发明的那种方便的杀人武器,倒是很难得会互相残杀。有时候,附近几处的“耶胡”没有任何明显的原因也会这样大打一场;一个地区的“耶胡”瞅准一切机会,趁另一个地区的“耶胡”还没有准备好,就向对方发起突然袭击。要是它们发现偷袭计划失败,就跑回家去。敌人没有了,就进行一场我所说的那种内战。(1)选文节选自_,作者是英国作家_。选文(A)中的故事发生在_ , 选文(B)中的故事发生在_。(2)联系原著,选文(A)中划线的“可耻而非法的手段”和“这样的念头”分别指什么?选文(B)中“耶胡”们之间通常在哪几种情况下会发生冲突?(3)请结合选文(A)(B),谈谈全书在反映作者生活的社会现实方面的主要艺术特点。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9. (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就为了多看一眼父亲过世后,时常提醒自己,要让一辈子穷苦煎熬过来的母亲多享些福。今夏请了假,携小儿回乡探亲,走前又领着母亲和妹子在西安城里住了三日。游玩了华清池兵马俑,逛了最新修建的大唐芙蓉园,晚上又去吃老外来西安必吃的“百饺宴”七月暑天,母亲仍穿着长衣长裤遮捂严实,因近几年患上了白癜风皮肤病,身上像斑马一样,再热也不敢穿背心短袖,怕人笑话。走的那天,我和小儿乘坐的火车在下午,我让妹子吃了早饭就带母亲回家,一方面天气炎热,一方面怕晚了搭不到回乡下的车。说好在西安城里做生意的妹夫来送我们。下午到火车站,西安是个大站,永远人山人海,城 里人乡下人有钱人无钱人出发的到站的接人的送人的都是面色匆匆。 我照看着小儿和行李,妹夫去排队买站台票。“娥。”身后有人轻轻唤我。我吓了一大跳,西安有谁认识我?竟叫我的乳名。惊慌回头,怎么也没想到唤我的竟是母亲。一张凄苦多皱的脸,疲倦深凹的眼睛,一口乡下医院便宜简陋的假牙,一身灰溜溜的衣裤。我一把抓住母亲白一块黑一块斑驳的手。“妈,你咋没回去?”“我到这里下来了,叫你妹子先回去了。我知道你们得买站台票,就在这里候着。”“啊!”从早晨到现在已七八个小时过去了,母亲就在这儿等着!我怨不出母亲一句,我只怨自己不体谅做母亲的心,没有让母亲等在宾馆,一起吃午饭,一起打车来车站。母亲在这人头攒动、炒菜锅一般热的地方等着,等了一天,就为了多看我一眼。她常说:“见一次就少一次了。”眼泪热热地含在眼眶里,我控制着不让它涌 出来,怕惹得母亲更加难过。“要进站了,时间不多了。”妹夫催着,他不知道母亲也在这里,也没有多买一张站台票。我扭头时,母亲不见了,去了远处的小货摊子,拿着两瓶矿泉水和几碗方便面回来,塞进儿子的背包里:“给娃拿上,火车上啥都贵得很。”我一手牵着母亲,一手牵着小儿,排在准备进站的人群里,队伍慢慢向前挪动着。一只手里的手胖胖的绵绵的,成天只知道摆积木玩小汽车,人生未始;一只手里的 手干枯粗糙,一辈子纳鞋缝衣操劳在灶房里,生命渐末。检了票,母亲被挡在铁栏杆外,我唤小儿过来,“再让奶奶抱抱。”小儿乖巧地搂紧母亲,母亲也搂紧小儿,老脸贴着小脸。母亲又看着我,我伸手抓住母亲的手,紧紧一握,又不得不放开。我看见母亲眼睛红了,嘴角抽动着。我努力地笑了一下说:“妈,我走了。没事,明年又回来了。”我一扭头,眼泪往外淌,再不敢回头张望母亲。我走在边上走得很慢,让母亲多看一会儿我的背影,我 知道,这时母亲在无声地哭泣,我知道母亲会到望不见我的时候才离开。我对自己说,以后无论去哪里,都要安排母亲同去,不论是车站或机场,让她多看我一眼。也让我多看她一眼。我的母亲!(1)本文哪些情节体现了母亲对儿女的爱?请简要概括。 (2)理解文中画线语句。段画线句“她常说:见一次就少一次了。”你如何理解母亲常说的这句话?段画线句“一只手里的手胖胖的绵绵的,成天只知道摆积木玩小汽车,人生未始;一只手里的手干枯粗糙,一辈子纳鞋缝衣操劳在灶房里,生命渐末。”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对母亲深厚的情感,请结合-段内容,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对母亲的情感的。(不超过150字) 10. (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乡土情结柯灵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摩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有清一代,出国的华工不下一千万,足迹遍于世界。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改革开放后掀起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还有一种颇似难料而其实易解的矛盾现象:鸦片战争期间被割弃的香港,经过一百五十年的沧桑世变,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何等的盛事!而一些生于斯、食于斯、惨淡经营于斯的香港人,却宁愿抛弃家业,纷纷作移民计。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会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而消失。(1)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 (2)作者在第3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 (3)赏析下列句子。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4)文第4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称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五、 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11. (19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乙】与元微之书白居易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 , 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注】此信写于白居易在唐代元和年间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市)时期。元微之,即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的好友。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墙援:篱笆墙。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从流飘荡_负势竞上_爱不能舍_大抵若是_(2)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用“/”断2处)因 置 草 堂 前 有 乔 松 十 数 株 修 竹 千 余 竿。(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4)【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作者流露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12. (7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甲】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乙】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对【甲】【乙】两首诗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 【甲】诗首联用落木菁萧、鸿雁南飞、北风送寒之景点明已是寒冬时节。【秋季之景】B . 【甲】诗领联用“遥隔”二字表明作苦远离家乡,因山川阻隔,不能归去。C . 【乙】诗首联细写旅途所见之景,点明行船地点,莫定全诗感恃基调。D . 【乙】诗颈联写江上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蕴含时序交替的理趣。(2)试比较【甲】【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六、 写作 (共1题;共5分)13. (5分)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文体不限。作文中不得出现涉嫌泄密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抄袭。(1)现象的背后有真相,事物的背后是规律;成功的背后可能是汗水,荣誉的背后也许是眼泪;恨的背后难道就不可能是深爱?严厉的背后又何尝不可以是包容!多一种观察的角度多一道风景,多一个思考的角度多一份深刻。请以“背后”为题作文。(2)稽康站在生的边缘淡然赴死,陶渊明站在东篱下悠然抬头,李大钊站在时间的洪流上呼吁珍爱今天请以“站在 ”为题作文。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4题;共8分)1-1、2-1、3-1、4-1、二、 填空题 (共3题;共18分)5-1、6-1、6-2、6-3、6-4、6-5、6-6、7-1、7-2、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4分)8-1、8-2、8-3、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9-1、9-2、9-3、10-1、10-2、10-3、10-4、五、 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11-1、11-2、11-3、11-4、12-1、12-2、六、 写作 (共1题;共5分)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