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溯源,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小学参赛语文论文.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730688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维溯源,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小学参赛语文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维溯源,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小学参赛语文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维溯源,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小学参赛语文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论文)三维溯源,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永康市大司巷小学 卢艳姿【摘要】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永恒课题,现行识字教学的耗时低效向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课程改革的开展,给识字教学指明了方向。笔者以为在实施识字教学的过程,我们应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课程目标为导向,从汉字本身的造字规律出发,提倡溯源识字,注重构建“知识与方法”并重,“知识与能力”并举,“过程与结果”齐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的教学体系,保质保量,提高识字教学的实效。【关键词】 汉字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实效新课标颁布后,小学阶段的汉字识字量增至3500个左右,成了小学语文特别是低中年级教学的重头戏。面对新的要求,许多教师找不到能给学生扎实基础和终身实用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死板单调的领读和反复书写统治着识字教学,乍一看,学生天天在识字、写字,实际上学习过程和评价过程被教师有意无意简化,甚至取消了。学生在识字时,缺少了必要的感知、感悟、体验、识辨等过程。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了及时的控制、调整、指导和评价。在简化的几乎无过程的学习中,学生不能真切而深入的学习体验,学生学习生字兴趣不浓,识字效果极差。曾有人对一年级165位学生的识字兴趣做过调查统计,喜欢识字的有78人,占47.27%,比较喜欢的有48人,占29.09%,不喜欢的39人,占23.64%这样的教学现状与新课标提出的“三维一体”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新课标给我们确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性感态度与价值观,协同发展三维一体的目标体系。这同样适用于识字教学,对识字教学中呆板而纯知识的传授提出严峻的挑战。这种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结果接受,轻过程引导;重理性抽象,轻情感体验的识字教学迫切需要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做出积极的思考。笔者以为,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开展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三维”目标为导向,立足教学根本汉字,开始开展溯源学习。汉字作为千百年的历史文化产物,它的产生、发展与人的思维、审美习惯等密切相关。汉字作为一个知识的同时,更是一幅人类生活的画卷,一段趣味无穷的故事。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把握汉字的来源特点,追溯其来源,知识、方法、能力三管齐下,以知识为教学的基点,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过程引导辅助学习,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协同发展,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是相当有必要的。一、大珠小珠落玉盘“知识方法”齐头并进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方法远比教给知识重要。低年级学生要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认识2000左右的字,显然要求教师应尽快地“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方法是识字教学的重点,教师应充分地挖掘教材的因素,由浅入深地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能力,用方法促进知识的掌握,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考虑教材安排体系,结合汉字构字规律,笔者以为,融汉字的特点和规律开展识字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1、想图会意明字理汉字的基本特点是以形表意,形义共体,也就是用形象符号来表达意思。形符即义符。这也是古人造字的基本原则。对于许多汉字,我们可以“望文生义”。汉字的图画性,趣味性是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山内稳在教材中的有利因素,提高学生识记生字的效果。这主要是就象形字、会意而提出的。“想图会意明字理”即让学生通过想图来体会构字的原理。一年级上册,有这样的识字课口耳目,它的编排从“实物象形生字”完成循乎了汉字的发展历程。“ ”细看以上这组象形字与我们所要认识的生字,就会发现字与物体之间的千缕万缕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就应抓住生字与古字与图画的之间的关系,笔画与物体一一对应,教会孩子们在写生字时,脑子里就不自觉地出现该事物的形象。这样的学习,就把枯燥的生字转化成了一个生动的画面,孩子们对汉字的发展不自觉有了一些了解,学得有趣而实在。2、追本溯源编故事汉字的起源、发展,有其悠久的文化底蕴。因为其发展的特性,汉字就具有故事性、趣味性等等特点。随着汉字的发展,有些字,我们已经无法从字形上直接辨认出其意义所在。要让学生记住这些字,似乎有些难度。这就得我们在教学中引着学生去追求汉字本身的意义所在,联系汉字的形体特点及汉字本身的独特构成,编成有趣的故事来增强识字效果。请看下面“母”教学片断:生:我觉得“母”就像妈妈抱着我。师:(一顿,略作沉思)她想得多好呀!(抱起一个刚好在身边的小女孩),你们看生:(孩子乐了,被抱着的更乐了)老师,我知道那笔画是妈妈的手臂。师:怎么像呢?你来说说。生:“ ”是左手臂,“ ”是右手抱宝宝的头。师:还有呢。生:我发现两“点”是妈妈的两滴乳汁流下来。生:老师,我来编个故事,一个宝宝肚子饿得哭了,妈妈抱起孩子喂他两口乳汁。母亲是人类得以繁衍的基础,孩子们对母亲的想像循乎汉字的造字规律,想像合理,识起字来趣味无穷,形象直观。3、编顺口溜辨形声形声字占汉字80%以上分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说让学明白形声字的类别以及形旁声旁的意义,循此规律去教学汉字,必有良好的效果。在大量的形声字中,存在着诸多形旁不同而声旁相同的形声字,出现一些形近音异的字。若不假以区分清,要想学生快速达成识记是不可能。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形声字的构成原理,抓住汉字中的形旁不同,巧妙合理地编出辨析顺口溜。如在辨析以“青”为声旁,形旁不同的一组字,教学时,可以让这组字排排队读一读。学生可以悟出:这几个字声旁相同时,读音相近,形旁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尽相同。随后,思考形旁与汉字意义的关系。“清”是表示水的清澈透明,从“水”;“晴”是雨过天晴,太阳出来;所以从“日”,“睛”是眼睛,所以从目;“请”是请求,与说话有关,从“言”;“情”表示心里状态,从“心”;“蜻”,蜻蜓是昆虫,所以从“虫”。在此基础上,学生理解了解形声字的组成,很快地就编出了朗朗上的口的顺口溜,加以辨认,“水儿清又清,日来天放晴,双目是眼睛,说话要用请,蜻蜓是昆虫,开心好心情。”如此一来,学生在辨析时只要一想到顺口溜,一切就迎刃而解了。4、抓住部首带一串翻新华字典部首检录表,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一些部首在部首检录表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部首好比一个部队的队长,领着一大群同部首的汉字队伍,可谓阵容浩浩荡荡。“扌、讠、辶、女、亻、钅”等等详熟得不能再熟的偏旁就带出了一大串一大串生字。其实,我们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抓住形旁意义的特点。不难发现,部首与汉字本身的意义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抓住部首带一串的识字方法是相当可行的,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的解读生字的意义,与训诂学的“望形生训”可谓同出一辄。由于汉字的发展,已出现了大量的简化部首。在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分析部首的演变历程,从“古字一部首”的介绍,让学生在脑中快速而准确地出现部首形象,理解大批同部首字的字义。如“页”,让学生知道是人头的形象,就知道以“页”为部首字(如顶、项、颈、颅、颌、颧、颞等)都与头面部有关。再如“月”,让学生知道是由的古字变体,由“ ”演变而来,就知道以“月”为部首的字(如脸、肺、脏、肤、肩、膀、腿、脚等)都与人体的组成部分有关。再“扌”“辶”等,我们都可以以部首牵动同部首的字的意义识别,快速而有效,达成牵一部首,而动字族的实效。二、落霞与孤鹜齐飞“知识能力”并驾齐驱汉字的构建,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这远远大于任何拼音文字,它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生活实践紧密相连。由于汉字独特构成方式,出现了结构复杂,类似性大的特点。也正是这个特点,使我们的汉字识记过程更有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生字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的能力,包括识字能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协同发展。1、巧编故事,培养再造性思维能力汉字是表意文字,一点一横,一撇一捺,无不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以造字法为依据,深刻领会点画的内涵,并把抽象的点画符号转化为一个个具体而生动的画面,改编成一则则动人的故事,那么提高的不仅仅是识字效率,更重要的是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再造性思维能力。例如:“休”,教学时,我们可以先将“亻”和“木”两个部件解释为“人”和“树”,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人”和“树木”一组合就有了休息的意义了呢?这样学生就能大意地说出些意思了,顺势引导学生描绘了一个有趣的画面:一天,骄阳似火,一个人在路上急冲冲的走着,已经满头大汗了,实在坚持不住了,看见路旁刚好有棵大树,像一把撑开的伞,就急忙跑过去,靠在大树旁休息了一会。2、编顺口溜,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汉字中形近字很多,学生容易混淆,教师有时就会放手让学生去找形近字各自不同的特点,并让他们为这些字编顺口溜。如前文所文所提出了“同声异形”的形声字辨析,再如,对“己、已、巳”的辨析,可以让学生就“乚”所占位置比例进行辨认。“自己打开门,已经半开门,巳时关上门”。类似这样的形近字辨析,学生创造性地理解了形近字之间的区别,用自己独特的创造性语言,巧妙巧嫩江地区别了它们的不同,很快地识记了字形,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当然,顺口溜并非形近字的专利。由于低年级学生对字形大体轮廓最富有特性的部分较易掌握,而对细节部分,却往往难以把握。针对这点,我们可以抓住生字的难点,结合想像,编起顺口溜快速识记。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力,创造出既切合字形特点,又趣味盎然的顺口溜。比如“攀”字,是字形极为复杂的一个字。如何让学生快速的识记呢,结合生字一个个部件,想像着“攀”的意思。学生发挥其创造性思维编出了新颖独特的顺口溜就出现了。一个学生编为:一木又一木,一叉又一叉,大字空中挂,手往上面抓。另一学生编为:两棵大树,枝枝丫丫,长在空中,大手来架。这样,学生不仅掌握字的音形,而且会用,既懂得字的本义,也懂它的引申义,在识字的同时,较好地发挥了学生想像力,展示了他们的创造力。3、归类识字,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识字教学的途径很多,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有一些相关的字集在一块儿学特别在语文园地里,编者往往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相关字整合在“读读认认”中,让学生去认读。如三(上)语文园地五,就有这样安排的:高搞 稿,扁遍 编,方妨 防,丁盯 叮,居剧 据,旁傍 磅。学生在初次认读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前面组加上偏旁变成了后面一组,读着读着学生就会发现前面一组是声旁,读音与后面一组很接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偏旁就是形声字中的形旁,有了它,字的意义就不一样的。当孩子们需要再现生字出现障碍,就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想想读音与意义,这个字就自然而然地出现在学生的脑子里了。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一步步接近形声字的真理所在,实现了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而归总出形象字的特点,即形旁表意,声旁表音。这样,由表层感知到深层思考的循循诱导,学生对形象字的知识了然于胸。碰到形象字的学习时,“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认识会指导学生的识读、理解,形成识字良性循环链。三、天光云影共徘徊“知识情感”相得益彰锁定知识、能力、方法进行识字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极具探索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赋予了我们每个教育者,学习者极深的思考,带给了我们极大的乐趣。在这个的一个识字过程中,学生的“非智力学习品质”学习获得了长足的发展。1、识字,学生变得爱学习分析以往的识字教学,教学生字的主要手段靠的是机械反复、大量抄写。在这样的学习中,识字成了儿童的沉重包袱,毫无兴趣可言。“知识与方法并头并进,知识与能力并驾齐驱”的识字教学,为学生的识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有趣编故事中孩子们记住了字形,理解的字义,学得不亦乐乎。在一些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成功的快感。学习生字成为了他们的一种渴望,兴趣正浓,一提到学习生写,孩子们的学习劲马上就来了。2、识字,学生变得爱文字汉字从最初的图形到今天的朗朗线条,经历了千年的演变,字体形象多变。在“三维一体”的识字教学中,我们充分抓住了汉字形象直观的特点,诱发孩子的想像,读懂了汉字的形体美,感悟汉字中内存的有趣的故事。他们在识字的过程中,触摸到了生字的原生态,感悟着现在文字的发展时代命脉。识字的过程,学他们不自觉地爱上祖国的文字。3、识字,学生变得爱文化汉字是汉文化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中国最古老的文明就是从汉字开始。孩子们以自己的独特的视角感受着汉字,又秉承了汉字本身蕴含的深刻内涵。在锁定“三维”溯源识字的学习过程中,他们除了感受文字以外,更重要是读懂了人类创造文明的思维习惯,审美情趣。在溯源识字过程,孩子们也悄悄地爱上了祖国千百年来传承的文化精华。四、一石激起千层浪过程引导巧拨思路学习并非与生俱来就有。它需要长时间地强化训练。遗憾的是哪怕是曾经习得,学生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思维短路”的现象,一方面,生字本身不足引起学生的思考,另一方面学生思维并没有达到无懈可击的状态。在这样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每个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孩子迷惘时,指点迷津,孩子困惑时,巧拨思维。达成“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1、扶着上路,示范引导不管什么,每个人都会有学第一次的经历。学习亦然。总是经历着从不会到会一点再到熟能生巧的过程。学生学汉字,除了一点点自己原来的生活积累以外,其它可谓一张白纸。就像刚刚学习走路的孩子,需要我们每个教师伸出援助之手,手把手地扶着学生上路。在扶着学走识字路的过程里,要多一分细心,细心地告诉孩子其中的想法,多一分耐心,耐心地等待着每个学生明白其然,知其所以然。“师者,传道授出解惑也。”在学习生字的第一步,我们最重要是“传道”,做好言传身教的第一关。用自己的学习思维来引导孩子们的思考。还是以一(上)中的口耳目一课为例,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师:孩子们,我们怎样才能很快地和这些生字宝宝交上朋友呢?老师呀,有妙招呢!想学一手吗?生:想!师:想爱学习的小朋友,都竖起小耳朵了。你们看,(师在“口”字旁画“口”的形状)师:一读着“口”,老师就想到小朋友一张张可爱的小嘴巴。(一边指“口”字的构成,一边说:这是上嘴唇,这是下嘴唇,合一起就是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师:你知道了吗?老师说“口”有什么绝招?生:老师是想到嘴巴记住“口”生:老师是把“口”的一笔一划,当做嘴巴记的。师:真聪明,一下子就把老师的秘密武器偷走了。其实,我们的很多生字宝宝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记呢,想想实物,对对笔画,你一下子就会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了。“耳、目”也是这样,谁也来试试。这样的引导直观形象。学生在老师的示范讲解中,很快便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学得不亦乐乎。2、以点带面,评价引导学生是于差万别的。他们有着自己不同的经历,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着自己不同理解水平。有的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会形成自己一些独特的思维方式。他们能用自己的方法联系已学的方法,学得像模象样。这就是学习上的领头羊,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我们就应借助这领头羊的优势,带动整个班的学习,以一点支起一个“地球”。在不断强化中,学会识字生字。以“国”教学为例。生:国里有个“玉”,就是以学过“心肝宝贝”的“宝”里的“玉”跑到大口框里去了。师:联系学过的生字来记新学的生字是一个好办法,你真不错。生:老师我知道了,祖国是我们的心脏,我们的宝贝。生:“国”就是把宝贝藏在方框一样的盒子里。师:是呀,我们像爱宝贝一样爱自己的祖国。其实古时候的人就是用四面围墙把自己的国家保卫起来。细看教师的一言一行不难发现,在评价孩子的同时,教师有意识地把存留在学生个人心中的方法,巧妙地传输到每个孩子的心中。这样,对于孩子来说无非是一个引导学习的过程。3、零敲碎打,重点诱导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进步。学生就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学习识字也是同一个理。汉字的繁杂的间架结构,往往会给学生的学习提出不断的挑战。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他们常常也会碰到一些困难。这时,教师应善于抓住汉字的重难点部分,诱发学生思考。例如“燕”是复杂,难记又极易出错的一个,学生面对繁杂的结构,往往也会有束手无策之感。教师这时就应抓住重难点,化整为零,激起学生的思考。在教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时,我们可以这样做把“燕”分成几个部件,“ 廿”“北”、“口”、“灬”用不同颜色将字标出来。师:孩子们你看,把“燕”一分就分成了这样的一个个部件,其这些部件所代表的意思都很有趣。你看,“廿”读nian,你能像老师一样发现其他的部件吗?生:“北”分开来了。生:还有一个“口”字生:下面还有“ 灬”师:要是把这件部件重新按照它们的位置组合在一起,我们就能把这个字变成了一个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了,说不准还是个有趣的故事呢。生:(沉思片刻)我可以编这样的顺口溜:“廿”字写头上,“口”字中间站,“北”字分两边,四点下边藏。生:我也有一个:“燕”字“廿”字写上面,“口”字站在字中间,“北京”立在左右边,最底下有四个点。生:我看用想象的方法更好记:把“廿”字想象为燕子的头,把底下的四点想象成燕子的脖子;把“北”字的两边想象成燕子的翅膀,把底下的四点想象成燕子的尾巴。师:呵,你真会想象,把古人造这个字的方法和意图想象出来了,想得好,形象生动,老师都想不出来呢?瞧,经教师的引导,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产生了,有趣的画面也出现了,此刻,学生对“燕”字的字形字义都了然于胸了。郭沫若先生说:“识字是一切探求的第一步”。这句话一点不假,汉字承载着6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她以顽强鲜活的生命力在求变求新中始终保持着自己表意文字的特点。在识字教学中只要我们遵循汉字本身的特点,锁定“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协同发展的三维一体的目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创设识字交流的平台,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就一定能让学生体会快速达成识字目标-会识字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满意的识字教学效果。不仅字学好了,思维也得到发展了,能力也得到提高,语文素养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了。【参考文献】1 林治金中国小学语文学史,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6年2 苏新春汉字文化引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年3 刘曼华汉字的教学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年4 陈国雄 崔峦识字教学的问题与展望课程教材教法1990年12期5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第1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