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湾中学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9729758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窑湾中学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窑湾中学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窑湾中学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窑湾中学2013年春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七年级语文 总分:120分(寄语:亲爱的同学们,当你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只要心静,只要细心认真地阅读、思考,你就会感到试题并不难。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题号一二三(一)三(二)四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3分)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蝉蜕(tu) 尴尬(n ) 木屐(j) 玉簪花( zn ) B. 系上(x) 斑蝥(mo) 缠络(lo) 攒成(zn ) C. 桑葚(shn) 臃肿( yng ) 花圃(p ) 掸子( dn ) D. 菜畦(q) 倜傥(ttn) 拗过去(o) 弥漫(m )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相宜 丑陋 瞬息 人迹罕至 B确凿 讪笑 肿胀 荒草萋萋C书塾 幽寂 搏学 来势凶凶 D忧郁 嫉妒 叮嘱 骇人听闻3、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 A今天碰到小学同学赵丽,她说有空要来鉴赏我近期的作文。B外面正下着大雨,他没有带雨具,只得冒雨疾行,样子显得很狼狈。 C从没见老师发过这么大的火,教室里一片静默,同学们大气也不敢喘一口。D这次没有能够当选班长,他的神情显得很沮丧。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作者普希金是俄国著名诗人。B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语带双关,含义丰富,既指指夹竹桃花的败落,又暗示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还指“我”长大成人,语带双关,涵义十分丰富。C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是唐朝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5、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在肯德基餐厅的一隅,一个孩子正贪婪地啃着鸡大腿。父亲在一旁看着自己的孩子,只是充当陪客。各大学开学的时候,一群比自己父母长得都高大的“大男孩”和“大姑娘”们像废物一样伫立在一边,而他们的父母却气喘吁吁地为其办理着各种入学手续。日本电影狐狸的故事:当小狐狸还娇滴滴地在老狐狸身边撒娇的时候,身为父母的老狐狸却无情地把它们从家中赶走。那些被老狐狸咬伤并赶走的小狐狸眼中充满着忧伤和委屈,然而老狐狸则义无返顾,坚决果断。探究结果: 。6、根据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是前后句式一致,语义连贯。(3)假如我是清泉,我将浇灌所有干涸的土地;假如我是春雨, ;假如我是春风,我将吹绿所有荒芜的原野; , 。7、根据提示或根据课文默写。(6分)“歌以咏志,诗以传情”, 李白“ ,何人不起故园情”表现的是浓郁深沉的思乡思亲之情;岑参“马上相逢无纸笔, 。”一方面表达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 。 ,影入平羌江水流。鸟向檐上飞, 。 ,弹琴复长啸。(二)文言文阅读(18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8解释加点的字。(4分) (1)邑人奇之( )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4)稍稍事言其父( )9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或以钱币乞之 D不能称前时之闻10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11翻译下列句子。(4分)(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2、方仲永从五岁时起就能“指物作诗立就”,可到了十二三岁时却 (用自己的话作答),到了二十岁时居然 (用自己的话作答)。作者运用 的表现手法,有力地表现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3分)13、读了本文,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3分)答: 。三、现代文阅读。(29分) (一)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5分)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年月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4、这几段文字主要写了闻一多哪些方面的“说”和“做”?(2分)答:_。15、解释下列词语。(4分)迥乎不同:答:_。一反既往:答:_。16、“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和“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体现了闻一多什么特点?(2分)答:_。17、“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体现了闻一多什么精神?(3分)答:_。18、“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请问闻一多先生“巨”在何处?“高”在哪里?(4分)答:_ (二)躺在母亲身边(14分)母亲病了,躺在床上,我就坐在母亲的床边玩电脑。母亲大多数的时候是悄无声息地躺在床上的,但是有时候也会试探着想跟我说话。说她又觉得哪个地方不太舒服了,说她又做了一个可怕的梦了,说她年轻时有多么健康,一个人能干多少活了。这时我总是很不耐烦。有一次,母亲突然探过身来凑近电脑说:“你一直在电脑上干什么?不累吗?”“聊天。”我不耐烦地说。“聊天?跟谁聊啊?”母亲又问。“一个外地的,不认识。”“不认识?”母亲好像很是不解,“那说什么呀?”“反正也无聊,随便说什么都行。”我说。“哦。”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我又聊了一会儿,无意中转头看看母亲,她正睁着眼看着天花板出神。我心里突然一动。我名义上是在这里陪伴母亲,可除了能为她做点饭倒杯水外,还做了什么?母亲是生我的时候落下了病根,多年来一直A (倍受、备受)疾病的折磨,近年又添上了许多老年病。也许因为母亲常年生病,她自己不在乎了,我们也习以为常了,有时周末回家,也很少想着要主动帮她干点什么,总是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地干这干那。母亲这次犯病,就是累病的。她病了,不但得不到我们的同情,反而谁见了她都会抱怨,都觉得她把自己累病了,害得我们也跟着受累。每当我们抱怨的时候,母亲总是一声不吭,仿佛她真的做错了什么一样。我关掉电脑,给母亲倒上一杯水。还没等我说什么,母亲却说:“看电脑累眼睛吧?快躺下闭着眼歇一歇。”我答应着,拉了一床被子就躺在母亲身边。我说:“妈,你给我说说你以前的事,我看看能不能写篇文章。”母亲B (惊喜、欢喜)得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我静静地躺着,耐心地等着她说。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 19、根据文意,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填到A、B两处 A: B: (2分) 20、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短语运用的妙处。(4分)(1)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2)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 21、第两段运用了哪种叙述方法(叙述顺序)?试分析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22、结尾“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这句话该如何理解?(2分) 23、从小我们听着“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入睡;伴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声、游子吟的吟诵声长大。母亲,一个人世间最亲切的名字。她们用甘甜的乳汁滋养着子女成长,她们将生命热血全部奉献给她的孩子。如果,“中国母亲”这个伟大的群体能获得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特别奖,请你为她们写一段颁奖词。(3分)“中国母亲”颁奖词: 四写作24、在青春路上,你不愿意言听计从,不愿意唯唯诺诺。你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个性:不想长大,是因为不想过早失去童年的那份纯真;不想哭,是因为不想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脆弱;不想回头,是因为不想让自己丢掉了前行的信心与勇气青春的你,一定在自己的心底里有很多的“不想”,那就请你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展现出思想的美丽吧!请以“我不想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不少于500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七年级第一次月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各每小题2分)1 B 2.C 3. A 4C 5人类在对待子女的态度问题上,不如动物明智,人类过于溺爱而动物却懂得让子女独立6 7 (二、)阅读理解(40分) 8(4分)(l)对感到惊奇 (2)同“攀”:牵、引( 3)相当( 4)渐渐 9(2分)B、C 10(2分)B 11(4分)(1)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2)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12才能大大倒退 才能完全消失了 对比 13不要靠小聪明,而要踏踏实实的不断学习,否则,就会像仲永一样最终成为不学无术之人。(要联系仲永来谈启示)(四)阅读理解14、作为革命家的“说”和“做”15、形容相差很远。改变过去一贯的做法。16、义正辞严,声震天地,蔑视敌人。17、英勇无畏,视死如归。18、“巨”在一切为国为民上,“高”在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上。五、19、A备受 B.惊喜 20、(1)“像很累似的”写母亲对“我”只顾在电脑上与陌生人聊天的不解和无奈。运用神态描写刻画了母亲孤寂、沉重的内心世界。(2)“暖暖的”形象地写出了“我”躺在母亲身边的惬意之感。通过触觉之感含蓄隽永地表达出“我”多年后重新体验到亲情时的幸福感受。21、插叙 这两个自然段补充交代了母亲生病的原因及母亲生病时仍常年一个人忙里忙外、默默承受疾病折磨,最后积劳成疾却又遭受家人抱怨的事实。这样写使母亲的形象更加鲜明,文章内容更加充实,中心也更为突出。22、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忘记了对身边亲人的关爱。文章的结尾发出对人间真情的呼唤,升华了文章的主旨,读后发人深思。(紧扣文章主题,意对即可。)23、语言高度概括,简洁凝练,1分;文笔优美,饱含深情,1分;中心明确,1分。(1)没有怨言,是心甘情愿,默默奉献;不求回报,是亲情流露,无言祝福。她们用神圣、纯洁和伟大的付出,诠释了“母爱”的真谛。(2)她们朴实,他们无私,她们用自己全部的精力去呵护自己的子女;以自己的青春年华来换取子女的辉煌成就。她们用自己的行为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爱的真谛,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团体的名字“中国母亲”。(3)是谁把子女抚养长大?是谁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子女?是谁不惜生命地去保护子女?是妈妈,是母亲,是全中国的母亲。 是 她们用爱创造了奇迹,是她们用爱谱写了赞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