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B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729357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南京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南京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B卷一、 知识运用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面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 . 闷(mn)热 缥(pio)缈 端详(xing) 睡眼蒙眬(lng)B . 蜿蜒(yn) 弥(m)散 絮(x)叨多 姿多彩(ci)C . 瞩望(zh) 贪(tn)婪 苍(cng)茫 头晕目眩(xun)D . 战粟(l) 眷(jun)恋 栖(x)息 反(fn)璞归真2. (2分)下列各项中书写有误一项是( ) A . 裨补阙漏 猥自枉屈 呼嘘毒疠 悠然自得B . 庶竭驽钝 以章其咎 驰然而卧 鸡栖于埘C . 水尽鹅飞 苟无饥渴 熙熙而乐 赋敛之毒D . 临表涕零 咨诹善道 以尽吾齿 恂恂而起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知叔叔说了一句什么话,爷爷大发雷霆。B . 近阶段,毒生姜、铬大米、毒淀粉等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令公众惴惴不安。C . 领导的那番话暗含着不言而喻的潜台词。D . 五一假期,天气晴朗,同学们纷纷相约来到长江畔,或戏水,或玩沙,或放风筝,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4. (2分)选出语句排恰当并与上文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通常,人们对国家、政治团体或群众组织的领导人,都习惯尊称为“袖”,“领袖”一词可用来赞人为人之表率,某类人中的突出者,人们也习惯称之为“领袖”。_在古人眼里,领和袖具有表率的作用,所以便的产生了“领袖”一词。“领袖”一词来源于我们身上穿着的衣服的衣领,衣袖。因此,在人们眼中,衣服的这两处是既高贵又醒目。因为衣领和衣袖与皮肤直接接触摩擦,容易起毛破损,所以古人在制作衣服时,衣领和衣袖都是单料,很讲究样式,并镶以金边。A . B . C . D . 5. (2分)请把给出的四句话中表达有歧义的一句找出来( )。A . 门外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李云与王敢的孩子先跑了出来。B . 年终总结时,大家都觉得马亮进步很快。C . 学员们全神贯注地听班主任讲话。D . 大雪停了,他想马上回到图书馆去。6. (2分)读课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下文使用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_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_在这一段道路上_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_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_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_但这种壮美的趣味_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A . ,。,。,B . ,。,!,C . ,。,D . ,二、 文化积累 (共1题;共8分)7. (8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何当共剪西窗烛,_。(李商隐夜雨寄北) (2)人有悲欢离合,_。(苏轼水调歌头) (3)出师表中体现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_,_。 (4)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战争场面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_,_。(5)请写出古诗词中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_,_。三、 诗文阅读 (共5题;共93分)8. (12分)根据下面文段,回答相关问题【甲】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些不尽合自己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乙】愣愣磕磕的,祥子看着抗夫把棺材埋好,他没哭。他的脑中像燃着一把烈火,把泪已烧干,想哭也哭不出。呆呆的看着,他几乎不知那是干什么呢。直到头儿过来交待,他才想起回家。(1)甲文中祥子“几乎要哭出来”的原因是什么? (2)乙文中祥子“想哭也哭不出”的原因是什么? 9. (22分)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谁感动了谁邓伟猫在住院处的楼梯口,已经是第四天了。每天他“潜入”进来,“潜逃”出去。如果让护士发现,又会说,走走走!石鲁病这么重,连他的家属来都是有规定时间的。他已经侦察到陕西省美协的一个小伙子天天在病房里护理石鲁,只要这小伙子哪天下楼来,邓伟就可以从他那儿打破缺口。可是能行吗?你邓伟和石鲁非亲非故,互不认识么!邓伟甚至也不是美术界人士,而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的一个学生。当时正好放暑假。他一听石鲁在西安病重,立刻自费来到西安,轮流住在几个同学家里,他一定要见到石鲁!美协那小伙子下楼了!邓伟的心狂跳了起来,好像下楼的不是那小伙子而是石鲁。小伙子到底被邓伟打动了。不过,你还是再等一会儿,等石鲁精神好一些的时候。邓伟正是被石鲁的精神征服的。石鲁把西洋画的构图、透视、明暗等表现方法融进他的国画,染天染地,雄健浑厚。1961年他的画在京展出,立刻轰动,被称为“长安画派”。他又写诗作赋,写剧本著书,他才气磅礴,画家吴冠中说:“提起石鲁,我立即想到气势磅礴这几个字。”即使邓伟走到石鲁那寂静的病房前,邓伟依然感觉到从门缝里溢出的磅礴的气势。当邓伟拔腿从北京赶来的时候,那么决断。现在终于可以看望他猫了四天才得以见到的人物时,他又激动得不能自已,他下意识地从病房的小玻璃窗上先看一眼石鲁。这样,情绪好有个过渡。但是,当他把脸贴在玻璃窗上的时候,他的情绪好像叭的一声中断了,好像是叭的一下把情绪的开关拔了。他看见的是一个已经抽缩成只有一米多点儿长的人体。哦!气势磅礴的石鲁啊!不过这个一米多点儿长的人体还能说话。“我应该感激你。”石鲁说。因为邓伟是自费赶来要给他照相,要把他的精神气质留下来。“不,”邓伟说,“是你的作品,你的为人感动了我。”邓伟打破了摄影的常规,把焦点对在石鲁稍远的左眼上,在医院禁止用闪光灯的情况下,把一个垂死的老人头像,照得苍劲深沉,气势不凡。当这幅照片在人才杂志的封二上发表时,吴冠中附上一篇短文,题目是:谁感动了谁?(1)选文写了哪位文化名人?他是哪方面的专家? (2)选文小标题为谁感动了谁,到底是“谁”感动了“谁”?为什么? (3)细节描写的运用能为文章增添文学趣味(即文学性)。请举例说明。 10. (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她家坐落在北运河岸上,门口外就是大河。有一回,一只外江大帆船打门口路过,也正是歇晌时分。一丈青大娘站在篱笆外的伞柳荫下放鸭子,一见几个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便断喝一声:“站住!”这几个纤夫头顶着火盆子,拉了百八十里路,顶水又逆风,还没有歇脚打尖,个顶个窝着一肚子饿火。一丈青大娘的这一声断喝,他们只当耳旁风。一丈青大娘见他们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气更大了,又吆喝了一声:“都给我穿上裤子!”有个年轻不知好歹的纤夫,白瞪了一丈青大娘一眼,没好气地说:“一大把岁数儿,什么没见过;不爱看合上眼,掉过脸去!”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说:“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那个不知好歹的年轻纤夫,是个生愣儿,用手一推一丈青大娘,说:“好狗不挡道!”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呼哨而上;只听咔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纤夫爬上岸来;大帆船失去了纤力,掌舵的绽裂了虎口,也驾驭不住,在河上转开了磨。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一丈青大娘有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种地、撑船、打鱼都是行家。她还会扎针、拔罐子、接生、接骨、看红伤。这个小村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她妙手回春;全村三十岁以下的人,都是她那一双粗大的手给接来了人间。不过,别看一丈青大娘能镇八方,她可管不了何满子。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1)选文第2段详细地叙写了一丈青大娘惩戒几个纤夫的事件,请给这一段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5个字。 (2)一丈青大娘为什么要同一帮纤夫打架?由此可见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分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句的妙处。 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 , 长短句 , 四六体 , 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 , 也不倒嗓子。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 , 拧了三圈儿 , 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 , 高一声低一声呻吟。(4)用波浪线画出选文中与“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相对应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5)选文画横线的句子将一种事物连续比喻成多种事物,请依照这种形式,仿写一个连续比喻的句子(至少连用两次比喻)。 11. (15分)阅读下面诗,然后答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对下面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B . “心远地自偏”意思是指心远离官场和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C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D . “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都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2)下列对诗句的品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烽火”指叛军在长安城里放火烧城,大火烧了三个月还没有熄灭;“抵万金”比喻家书的珍贵。B .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中的“排”字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引”字写出了作者看到白鹤冲天而引发出来的豪迈乐观之情。C .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中,“浮云”只是指天空中飘浮的云彩。诗句告诉我们:站在高山上,双眼就不会被空中飘浮的云彩遮住。D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巧用拟人手法,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12. (2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安求其能千里也?(节选自韩愈马说)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节选自岳飞论马)【注释】介:披上战甲。褫(ch):解除。(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比行百余里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安求其能千里也?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3)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13. (11分)学校开服东班经典设书活动请你参加。 (1)【我阅读我朗涌】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河水情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报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幽 暗 的 松 林 失 去 喧 响朗诵这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2)【我阅读我分享】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活动中,【甲】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 , 还写了读书心得。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思想在孜孜装索中变得深邃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乙】我们要主动向同举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最后,视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_”。【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_”改为“_”(3)【我阅读我创作了】请你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示例:每一缕晨暖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五、 写作 (共1题;共5分)14. (5分)作文:根据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65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抄袭。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美林肯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知识运用 (共6题;共12分)1-1、2-1、3-1、4-1、5-1、6-1、二、 文化积累 (共1题;共8分)7-1、7-2、7-3、7-4、7-5、三、 诗文阅读 (共5题;共93分)8-1、8-2、9-1、9-2、9-3、10-1、10-2、10-3、10-4、10-5、11-1、11-2、12-1、12-2、12-3、12-4、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13-1、13-2、13-3、五、 写作 (共1题;共5分)1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