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适应性检测试卷D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725810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适应性检测试卷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适应性检测试卷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适应性检测试卷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适应性检测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1. (5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春天带来的温暖,在人身上_(; ,)志愿者带来的温暖,在人心里志愿者们的故事不圣枚举,他们因为不同的缘由走上了志愿者之路,又在各自的路上播撒着志愿者精神的种子,在他们眼里,做一个志愿者不仅时尚,_高尚。(1)给文中处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写在横线上。 (2)文中划线的字应填写的拼音是:_。(3)“志愿者们的故事不圣枚举”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4)给处补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2. (6分)诗文默写。 (1)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对天下人发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 (3)学习白求恩,就是要学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_”。(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4)先哲如山,让我们仰慕。我们惊叹杜甫“_,_”(望岳)的雄心壮志;我们钦佩刘禹锡“_,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我们更敬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_”(岳阳楼记)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报国情怀。 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3. (5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问题。【材料一】2018年10月25日,一对老人把自己儿子儿她告上法庭,要求其支付“带孙费”。2016年7月2017年6月,孙女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儿子儿媳未恰当履行抚养义务,最终,法院判决被告支付原告垫付的抚养费2600元。其实,所谓“带孙费”也并非照看孙女的劳务费,而是此前两位老人为孙女垫付的抚养费(如日常开支,幼儿园花费等)。【材料二】【材料三】“现在老年人因为隔代带养带出情绪问题的,还真不在少数。每天接诊的三四十个睡不着的老人中有三成都跟带孩子有关。”一家睡眼治疗中心的医生表示。数据显示在我国2岁半以下的儿童中,主要由祖辈照顾的比例达到60%70%,3岁以上占40%,老人成为带孩子“主力军”。只是出于慈爱之情的照看,未必能换来含馅弄孙的天伦之乐,恐怕也有许多劳苦和辛酸。这一现状折射出当下一些年轻人在经济和家务上双重“喷老”的问题。【材料四】在一次随机的街头采访中,30位老人里有17位老人表示自己是主动要求帮儿女带孩子,另外,有9位老人说是“被要求”帮忙带孩子。石家庄一位带孩子的姥姥在采访中表示,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小两口工作忙,很不容易。(1)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新闻内容。 (2)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材料二】的画面内容。 (3)针对以上材料,你们班举办了一场辩论会,辩题是“老人该不该要带孙费”。反方认为“老人不该要带孙费。因为老人帮子女带孩子,一是出于对孙辈的喜爱,二是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三是更能体谅到年轻人打拼不易。”作为正方的发言代表之一,你将如何反驳反方呢? 四、 名著阅读 (共2题;共7分)4. (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背在脊梁上,将哨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自说道:“那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阿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紧紧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挡着一个锦皮袋。当下景阳冈上那只猛虎,被武松没顿饭之间,一顿拳脚,打得那大虫动弹不得,使得口里兀自气喘。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那大虫气都没了,武松再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那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苏软了。武松再来青石坐了半歇,寻思道:“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却怎地斗得他过?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就石头边寻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捱下冈子来。(1)本文选自_,作者_,请你以“地点+人物+情节”的格式,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内容:_;书中另一处打虎情节是:_。 (2)武松在打虎过程中,一开始就把哨棒打断了,这个细节有何妙处? (3)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说明武松具有什么性格特征? 5. (1分)名著阅读 (1)格列佛游记中利立浦特国有哪两种宫廷游戏?表演游戏的是哪些人? (2)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在飞岛国的拉格多大科学院里获得了很多见闻,请说出三个。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6. (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春天忆故人高红十春天,第一茬花赶在叶子前扑天抢地地开开;河边柳条摇头晃脑得意地绿;远看有近却无的草坪草,白天黑夜加班长,飞快地长得远看近着一样样绿了。从遍地毛毛虫,到绿叶满枝头,杨树终究成了扬脸可见像模像样的树,也就眼一闭再睁开的时间。春季前半季有点慌慌张张,语无伦次,到清明就慢下来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虽说雨水不一定清,视线不一定明,但节气这辆吱啊吱啊哼叫的老车毕竟抵达“清明”这重要一站。那天听广播,正播我与地坛,不能不想起文章的作者,走了六七年的史铁生。我和他同在黄土地插队,我延长,他延川,两县挨着,插队时并不认识。文学新时期初起,我在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文学期刊绿原,通过友人介绍,向史铁生约稿。他给我写街道福利小厂的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似乎没用,也约了赵振开(北岛)的中篇小说波动,和前苏联小说第四十一,似乎也没用.过去快四十年。我去过他在瘫和宫也就是地坛附近的家,见过他父亲和妹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上第七期文学讲习所(鲁迅文学院前身),一人到他家来过,和同学一起来过。不知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控制哪个机关,院门应声打开,客人得以进了院门又进了房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除了清新的陕北风光,文字表达也十分别致,想哪写哪,散文式的,随意,放得开又收得拢。我问他,怎么这样写?学谁?他有点不好意思,说,鲁迅。后来,和陶正一起上史铁生新搬的家,请他参加一家公司准备拍摄的讲述插队生活的电视剧,电视剧故事除了土插队,还要延伸至出国洋插队。我们很有诚意地和史铁生一道,轮椅出门,轮椅上出租,轮椅下出租,轮椅进楼上电梯直至“走”到谈事的房间结果是未遂,关于电视剧的理解双方差得有点远。再后来,有了今文坛惊艳的我与地坛。他说,在出入地坛十五年后写下此文。可见他出入地坛的第一年至第许多年,一定没为文体事先设计,没有想到是写一篇小散文还是大散文,是文化散文,还是争取获奖的散文,或者不吝文体又像写小说(写园子里一对老夫妇和一位练习唱歌的年轻人那章),史铁生只是把心中想写特别想写的生末净旦丑狮子老虎狗山水林田路一一铺陈纸笔。文章写了对母亲的愧疚,又岂止是愧疚?写了对生与死的理解,特别悟到死是迟早的事,着什么急一令人顿悟;特别精彩的是园中四季与林林总总的对应,与一天之光景对应,与乐器的对应,与声响的对应,与园中景观的对应,与心绪的对应,与艺术形式对应,与梦的对应有些对应可能在史铁生出入地坛时就有了,像春草冒芽,像风吹过几片叶脉好看的落叶那时就有了文章的碎片。要不是觉得结构、段落排序、语言风格基本成熟可以动笔,还会有什么对应四季的奇思妙想源源不断无限铺排开来。十五年出入地坛,史铁生是在深入生活么?眼下不少采风式的“深入生活”只能叫擦蹭生活,史铁生似乎高于深入生活。清明时节听此文,一种情感的、文学的浸润,浸润干涸的世道,浸润干涸世道里粗戾的人心。那文字,像摩挲把玩许久许久的手事,都润泽成玉了。相比有的人人没走,文字就旧了,颓了,蔫巴了。我与地坛的作者走了六七年,被广播里的专业人士读起来,新鲜有如古筝铮铮作响,清亮无比,深沉无比,余音袅袅。难得的是我与地坛全文几无废话,这年头,要想说或者写一些没有废话的话,该是多难的事!春天来了,春天读好文章,情随声来,声情并茂。春天听好文章,万物生发思念也生发,万物綻放情感也绽放,带起听者所有感觉,却无悲伤。文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并且好好活下去。记得有一年,史铁生从延安回来,晒得有点黑,他叫着我的名字,欢喜地对我说,延安有人问你好呢(选自北京日报2017 年04月27日,有删改)(1)作者追忆了与史铁生交往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文章题目是“春天忆故人”,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笔墨写我与地坛?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3)阅读文章自然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那文字,像摩挲把玩许久许久的手串,都润泽成玉了。(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并且好好活下去。(体会这句话的含意)(4)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 7. (17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2019年3月23日,武夷山第二届花朝节汉服游园会在武夷山中华茶博园举行。当日,游园会吸引了上百位汉服爱好者前来参加。人们身着汉服,游园踏春。“汉服热”近些年越来越火,国内不少地方都成立了“汉服社”,高校接二连三出现“汉服女神”,小学流行“开笔礼”,大学则流行“成人礼”,许多年轻人甚至选择集体汉式婚礼,在终身大事上玩把“穿越”。_。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也热衷于举办汉服活动,在异域吹起“中国风”,甚至连有些老外也成了“汉服粉”。(材料二)随机采访500位中国市民的调查问卷报告你认为以下哪种服饰最具中国特色?你对汉服的印象是什么?有机会你会穿汉服吗?汉服30%很好看64%一定会14%唐装25%穿起来麻烦20%会38%旗袍马褂23%恶心难看0%可以考虑36%中山装22%没有印象16%不会12%材料三:全国人大代表钱建民:“我去欧洲访问,但凡接见我的官员都说我穿的汉服好看,如果我们都带头穿汉服,民族自豪感就出来了。汉服不仅仅是服装,也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钱建民还表示,文化自信不妨从身着汉服做起。老百姓喜欢穿汉服了,文化自信就体现出来了。浙江华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爱华:“这几年陆续有人来订做汉服。喜欢灵便的就选丝绸、全棉的料子,喜欢挺括的就选麻料。当前,我们正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宣扬中国梦。汉服浓缩了民族文化要素,身着汉服,就是一种流动的宣传。”大二王同学:“汉服宽大飘逸、流畅脱俗,它作为一种独一无二的服饰文化,是一定要保护的。汉服中蕴含着的服饰美学对当代服装设计依然有借鉴意义。”(1)根据上下文,给材料一空缺处补写合适的句子。 (2)阅读材料二,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结论。 (3)阅读材料三,请简要概括提倡汉服的意义。 (4)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 . 3月23日,上百位汉服爱好者在武夷山茶博园参加第二届花朝节汉服游园活动。B . “汉服热”不仅在中国流行,世界各地人民也热衷于举办汉服活动。C . 汉服因为选择材料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的风格,可灵便,可挺括。D . 汉服以其宽大飘逸、流畅脱俗的特征,成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服饰文化。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分)8. (1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桶,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此诗当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由江夏南游洞庭时登岳阳楼而作。迥:远。行杯:传杯而饮。历代文人写下过许多有关“洞庭湖”“岳阳楼”的传世佳作。范仲淹著有岳阳楼记,孟浩然创作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写下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请仔细比较这三篇作品,完成下表。作品洞庭湖的景象景物描写的作用岳阳楼记(范仲淹)霪雨霏霏,连月不开春和景明,波澜不惊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_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_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9. (17分)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后面题目。【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心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与朱元思书)【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争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 ,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陶庵梦忆)【注】挐:撑(船)。毳(cu)衣:毛皮的衣服。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hng dng ):天上的白气。芥:比喻细微,微小。白:酒杯。(1)解释选文中加线字的意思。互相轩邈 窥谷忘反 上下一白 及下船 (2)下列句中加线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 急湍甚箭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 . 百叫无绝以为妙绝C . 余强饮三大白项为之强 D . 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3)翻译下列句子。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湖中焉得更有此人!(4)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八、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10. (5分)为庆祝伟大祖国成立70周年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培养我校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决定开展“铭记抗战史 共圆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安排如下: 【弘扬抗战精神 共筑复兴梦想】主题征文活动【向国旗敬礼】网上寄语活动【弘扬正能量共筑中国梦】手抄报展评活动我们九年级同学参加此次活动的第二项,请在题卡的横线处留下你的寄语,表达你对国旗,对祖国的炽热情感。九、 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作文:“无可奈何花落去”是词人读懂人生的感慨,“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是歌手读懂真情的呼唤,“先忧后乐”是文人读懂时代的担当,万有引力是科学家读懂苹果落地的思考一诗一文,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需要用慧眼去阅读,用心灵去感悟。请以“读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1-1、1-2、1-3、1-4、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2-1、2-2、2-3、2-4、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3-1、3-2、3-3、四、 名著阅读 (共2题;共7分)4-1、4-2、4-3、5-1、5-2、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6-1、6-2、6-3、6-4、7-1、7-2、7-3、7-4、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分)8-1、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9-1、9-2、9-3、9-4、9-5、八、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10-1、九、 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