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世界近现代史易错知识归纳及练习.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721483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世界近现代史易错知识归纳及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世界近现代史易错知识归纳及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世界近现代史易错知识归纳及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 世界近现代史易错知识归纳及练习1、世界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前后,以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为标志误以为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的高中世界近现代史教材,沿用前苏联的观点,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标志。而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基本接受了国外世界史学界的主流观点,修正了这一说法,将1500年前后的这一系列事件作为世界近代史开始的标志。 2、整体世界形成的开端是1500年前后的新航路的开端和早期殖民活动误以为是1819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是资本主义经济开放性和扩张性的必然产物,它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同时也是以世界市场为媒介的整体世界形成的开端。而1819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则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初步形成。 3、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误以为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简单复活,或者根据其表象,只认为是单纯的文艺现象,看不到其思想解放的作用。而准确地说,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的一场声势浩大的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也是深刻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4、近代自然科学形成的标志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误以为是天文学领域的革命。近代自然科学是以天文学领域的革命为开端的。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中所阐述的太阳中心说也不完全正确。但它引起欧洲思想界和科学界的极大震撼,引发了欧洲科学界以科学态度和全新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的热潮,所以史学界将它作为欧洲自然科学的开端。而牛顿力学体系则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系统的理论概括,它才是近代自然科学形成的标志。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新议会的召开,结束的标志是光荣革命的胜利误以为内战的爆发和权利法案的颁布是其开始和结束的标志。新议会的召开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要求限制王权,而国王则拼命维护其专制权力,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之间的斗争已经公开化,所以革命事实上已经开始;光荣革命结束,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贵族达成妥协,新政权稳定地建立了起来,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条件业已具备,革命派的任务完成,革命基本结束。而权利法案则是为英国新政权的运作确立了基本的原则,它是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开始形成的标志。 6、第一部“人权宣言”是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误以为是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宣言颁布在先,最早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宣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法国的人权宣言之所以名声更大,一来是由于法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二来是由于它原本的名称就是人权宣言,三是由于它比美国独立宣言更系统、全面;四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更在于法国大革命的巨大影响将它带到了世界各地。7、第一部资产阶级的成文宪法是美国1787年宪法误以为是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或法国1791年宪法。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代替以国王为标志的贵族特权,以法治代替人治,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封建社会的重要表现。但由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启蒙运动刚刚兴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因此尽管权利法案具有宪法的性质和作用,但它的完整性、系统性等外在形式和反封建内涵与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之间还有较大距离。而美国1787年宪法,吸收了欧洲启蒙运动高潮时期思想家们反封建的理论成果,其形式和内容都趋于成熟,比法国1791年宪法又早四年左右产生,显然它才是最早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8、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误以为是飞梭的发明。工业革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飞梭只是棉纺织工业中的一个简单的工具,而不是机器。 9、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领域的突破首先在美国实现误以为是英国。这一领域的第一个发明是1804年美国人富尔敦发明的汽船,而不是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逊发明的火车机车。教材中美国的这一发明是夹在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中叙述的,而在美国工业革命的进程中则根本没有涉及,容易使人忽略。10、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法国乃至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尚未成熟到足以铲除其自身的程度误以为是革命与反革命力量的对比悬殊。法国和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1871年前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仍然还能够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法国社会进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尚未成熟。11、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侵略才具有建设性和破坏性的双重作用误以为资本主义列强殖民扩张的作用在开始时就具有双重性。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生产力大大超出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民族,而工业革命前,这种差距并不明显,因此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侵略,只具有野蛮的掠夺性,并不具有破坏落后地区原有的经济体系和政治制度、传播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和政治制度的双重作用。而工业革命后,正因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与落后民族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落差,资本主义列强才增强自己了改造世界的能力,他们的殖民侵略才有了双重作用。 12、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70年之后误以为是1866年。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但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才问世。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因此,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应开始于1870年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之时。13、生物进化论的提出者是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误以为是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早在19世纪的早期,拉马克即已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达尔文的贡献在于用自己的科学考察和研究,使拉马克提出的这种学说有了科学依据,确立了这一学说。14、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初期,最符合人民愿望的措施是退出帝国主义战争误以为是使人民获得土地。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人民深受其害,大大加重了他们的苦难,二月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这才招致人民的反抗,导致其统治的短命而亡。因此,结束战争,退出帝国主义的世界大战,是俄国人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苏维埃政权既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又使民获得了土地,但在当时最符合人民愿望的措施还是退出帝国主义战争。15、俄国十月革命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误以为是进入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和成功,在当时虽具有历史必然性,但它是由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封建生产关系残余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社会上层建筑的阻碍所致,一战加剧了这些矛盾,加速了革命爆发的进程。由于俄国资产阶级反动性,二月革命后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由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就成为历史的必然。但俄国革命在当时的世界并无普遍意义,它是俄国特定的历史条件和世界大战造成的灾难交织的结果,从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制度并没有成熟到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程度,此后世界历史的发展也证明,资本主义制度尚能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以,俄国革命的世界意义只能是: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阶段。 16、罗斯福新政与法西斯专政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误以为二者有根本区别。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日法西斯对内在政治上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在经济上实行国民经济的军事化,在军事上积极扩军备战,对外则大肆侵略扩张,以转嫁经济危机;而罗斯福新政则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前提下,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扩大就业、拉动内需来摆脱经济危机。但从本质上说,法西斯专政与罗斯福新政都是为了摆脱严重的政治动荡和经济危机,维护本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二者的区别最主要就在于,其摆脱危机的方式和给本国及世界带来的影响不同。17、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利益的冲突误以为只是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所致。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在欧洲问题上的国家利益的冲突日益尖锐,这是两国之间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的主因,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种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使二者之间的冲突日益尖锐化和激烈化,这只加速了二者同盟关系破裂的进程。 18、冷战政策的推行主要在欧洲误以为是欧亚。冷战是二战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以其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遏制措施。其推行的主要地区在欧洲。而在亚洲,美国则主要采取的是公开的武装侵略,比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等。 19、美苏争霸局面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误以为是在1945年内。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随着其势力的大为增强,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也急剧膨胀。苏联是当时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但这一时期苏联致力于医治战争的创伤,在对外政策方面,主要着力于维护自己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获得的胜利成果。而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执政时期,随着苏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20世纪的50年代中后期,他提出了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政策,在社会主义阵营中也大搞大国沙文主义的一套,走上霸权主义的道路,美苏争霸局面这才形成。 20、美国战后实力的下降始于7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前误以为在经济危机爆发后。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发展速度已明显放缓,贸易逆差出现并不断扩大,同时美国的黄金和外汇储备也大幅下降,由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变成了世界最大的债务国,而日本和西德则一跃而为世界头号和二号债权国。1973年初,美国再也无法按1盎司35美元的价格来兑换黄金,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宣告解体,这表明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已经动摇。而战后资本主义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是在1973年底至1974年初,由中东产油国提高石油价格而引发,这加快、也加剧了美国经济的衰退,但实际上在此之前,美国经济的颓势和实力的相对下降已经显露。 21、社会主义阵营不等同于华沙条约组织误以为是一回事。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以后。新中国的建立和与苏联、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建交,在各方面开展的广泛合作,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因苏联走上霸权主义的道路,以中苏关系的破裂、社会主义国家间原有的合作遭到破坏为标志,社会主义阵营瓦解。而华约组织到1955年才形成,它的成员只包含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等共8国。它是因美国在欧洲挑起冷战、苏联被迫应战而建立,并充当了苏联与美国争霸的工具。它并未因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遭到破坏而瓦解,一直存在到苏东剧变发生、两极格局瓦解。 22、两极格局的存在客观上使世界局势保持了总体稳定误以为只带来了紧张和动荡。19451991年间,两极格局存在了长达近半个世纪。在此期间,美苏两强的对峙、对抗和争霸,确实是世界局势紧张和战争威胁的主要根源。但在这半个世纪中,美苏两强势均力敌、综合国力形成了均势,在剑拔弩张、相互敌视的紧张对峙中,由于谁也没有把握彻底战胜对方,因而都不敢轻举妄动,反而使全世界在近半个世纪内没有发生全面战争,“安享”了尖锐、激烈对峙状态下的“冷和平”,保持了世界局势的总体稳定。冷战结束后,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是走向了和平与稳定,但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反而比冷战状态下更多,这多少也说明了两极格局的存在,反倒有利于世界局势的总体稳定。 23、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出现多极化趋势误以为世界格局是美国一国独霸或已实现了多极化。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先后发生了三次变化。由于第三次变化即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格局的瓦解,不像前两次那样发生在世界性全面战争之后,因此除前苏联以外,世界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并未发生根本变化。这就使得两极格局解体之后,新的世界格局的建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旧格局下的力量对比失衡之后,为建立新的国际格局,世界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必然会进行新的分化、组合,以达到新的平衡,尽可能建立起最有利于自己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因此,目前的格局不是美国一国独霸,而是暂时的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已经呈现,但多极化格局却不会马上到来。24、苏东剧变客观上使社会主义的发展更加健康误以为在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中,社会主义已经惨败。苏联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二战又使社会主义越出了苏联一国范围。战后,在苏联的帮助下,东欧和亚洲的人民民主国家,陆续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而苏东剧变所形成了连锁发应,使二战以来的社会主义大发展的成果几乎丧失殆尽,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了空前严重的挫折。但这只表明了斯大林开创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败。中国等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吸取苏东剧变的惨痛教训,致力于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反而使社会主义运动获得了更加健康的发展。 25、两极格局瓦解的根源是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新不平衡误以为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苏东剧变是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因而导致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被看成是两极格局瓦解的根源。其实,决定国际格局的根本因素是国际力量结构的状况。因此,决定两极格局瓦解的根源不应该是两极中的一极的内部因素,而是此时国际格局中力量结构的变化:即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新不平衡美苏实力的相对下降,日本、西欧的重新崛起,第三世界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中、印等地区大国的崛起等等。即使不发生苏东剧变这样的突发性事件,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只是时间问题。 26、经济全球化在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的根源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科技革命的发展误以为是跨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新科技革命使发达资本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和科技优势更加突出,为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提供了更为强劲的动力。跨国公司只是实施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体。 27、经济区域化对全球化具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误以为只有推动作用。经济区域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发展阶段,是经济全球化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产物。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经济呈现出多极化趋势。以发达的区域经济大国为核心,世界经济也日益呈现出区域集团化态势。而在区域集团化的经济格局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往往滥用世贸组织的反倾销规定,或者利用技术优势,对区域外国家、特别是区域外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这表明贸易保护主义的逆流在一些地区有回潮甚至泛滥的趋势。显而易见,这些对经济全球化又有阻碍作用。28、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误以为可持续发展等同于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观念,是由欧洲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应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而首先提出来,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正式将它确定为人类共同追求的一种发展战略。而知识经济则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首先在美国兴起,它是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和使用(即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念和一种崭新的经济发展趋势,二者显然并不是一回事。知识经济的出现是在可持续发展观念产生约十年后,又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数年之后。因此可以这样说,是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战略催生了知识经济,而知识经济的兴起也使可持续发展有了强大的动力和实现的可能,但二者不可混为一谈。29、苏联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中心误以为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唯一中心。二战后,苏联成为唯一可以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并很快医治了战争的创伤,用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使国民经济的主要指标恢复或超出了战前水平。而随着美苏两极对峙的形成和争霸局面的出现与发展,为抗衡美国,苏联利用自己逐步壮大起来的经济实力,投入巨大的物力、财力和人力,与美国争夺科技、特别是军事科技上的制高点,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与美国并驾齐驱甚至是领先于美国的成就,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中心之一。比如,苏联的和平利用核能技术、核武器技术、航天技术等等,即使在苏联解体、俄罗斯国力尚未恢复的今天,美国对之也不敢小视。30、中国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尾巴误以为中国再次错过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要么是处于内战中,要么是受中共党内的极左错误的干扰,处于动荡和动乱之中,加上美苏长期推行对中国的敌视和技术封锁政策,中国确实曾经错失了相当长的一段发展科技,追赶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的大好时机。但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至今尚未结束,因此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的到来,使中国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尾巴,缩小了中国和世界科技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现代化建设迈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易错专项训练】1、当今史学界认为,人类历史在1500年前后步入近代阶段。其主要理由是 人类开始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世界开始由分散连成整体 中国明王朝出现统治危机 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A、 B、 C、 D、2、整体世界在1500年前后开始形成。其根本动力是A、天主教征服的异教徒的强烈愿望 B、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C、人文主义追求现世生活的诉求 D、造船和航海技术的长足进步3、对于哥伦布到达美洲,有着基于不同立场和观点的种种解释和评价。下列说法中反映了欧洲殖民主义者的立场观点的是A发现了“新大陆” B开辟了“新航路” C证实了“地圆说” D找到了“无主地”4、文艺复兴运动有着极其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主要原因是A、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灿烂辉煌、光照千秋B、文艺复兴运动中艺术大师们的杰作泽被后世、惠及万代C、反映了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愿望,其人文主义思想影响深远D、其核心主张代表了全人类的利益,超越了阶级界限,具有普遍意义来源:Zxxk.Com5、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是“天文学革命”,形成标志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关于二者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天文学革命”为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学科基础 来源:Z&xx&k.ComB、“天文学革命”与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并无直接关系,但前者挑战了教会在自然方面的权威,为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打开了缺口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在证明“日心说”方面具有有重大作用D、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和形成本身实际上是一回事6、意大利的布鲁诺和英国的培根为科学发展做出的共同贡献是A自制望远镜并发现许多新星体 B提倡唯物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C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D提出了关于宇宙无限的新理论om7、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而在其第二定律基础上,主张批判专制主义,号召消灭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的是A人文主义思想 B启蒙思想 C自由主义思想 D马克思主义8、最早以国家法律形式规定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的文献是A、法国人权宣言 B、美国独立宣言 C、美国1787年宪法 D、法国1791年宪法x|k.C 9、当美国南部11州公开退出联邦发动叛乱时,时任总统提出了“为联邦统一而战”的口号。他以战争维护国家统一的法律依据是A1787年宪法:“国家主权属于联邦,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法律是全国的最高法律,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B1787年宪法:“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是行政首脑、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总司令” C宪法1865年修正案:“在合众国境内受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奴隶制和强制劳役都不得存在”D宪法1868年修正案:“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10、美国1787年宪法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及其深远的进步影响,主要是由于A、规定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 B、以“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为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C、规定了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D、是世界史上最早的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1、英国工业革命从棉纺织部门开始,其开端是A、飞梭 B、珍妮纺纱机 C、水力纺纱机 D、水力织布机12、19世纪初人类在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取得重大突破,其首先使用的动力是A、蒸汽机 B、内燃机 C、电力 D、核动力13、工业革命后的工人运动中,曾出现工人捣毁机器设备的现象。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不正确A、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激化的产物B、反映了工人阶级对机器大生产的不满情绪C、是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落后生产力对机器大生产的本能抵制D、反映了工业革命后世界历史的进步潮流14、19世纪70年代,日本将“Science”译为“科学”;四十几年后,“科学(Science)”一词开始成为中国时尚词语。与这两个语言现象相关的重大事件是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15、19世纪中期,英国农村人口数量大大降低,城市人口数量却大大增加。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农村经济日益凋敝圈地运动普遍进行高福利待遇的吸引工业革命广泛开展A B C D16、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没有和农民取得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 B、没有乘胜追击逃往凡尔赛的资产阶级政府C、资本主义制度还能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D、没有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17、日本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却由原属封建统治阶层的中下级武士来承担领导重任。其根本原因是A、武士阶层的社会经济地位发生了变化 B、日本社会商品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C、幕府的反动统治和卖国政策不得人心 D、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资产阶级尚未成为独立政治力量18、美国确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是在A、19世纪晚期 B、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出席巴黎和会的战胜国中没有在和约上签字的国家是A、意大利 B、日本 C、美国 D、中国20、二战后,美苏由盟友变为竞争对手,主要原因不包括A、法西斯同盟覆灭,共同的敌人消失 B、两国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C、领导人变更,私人感情的变化 D、国家利益的冲突21、美国下列在二战后所推行的政策措施中,不属于冷战范畴的是A、扶植建立联邦德国 B、并凑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实施马歇尔计划 D、挑起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来源:学#科#网22、下列关于两极格局的说法正确的有 美苏两强的对峙、对抗和争霸,是这一时期世界局势紧张和战争威胁的主要根源 由于美苏双方均无把握彻底战胜对方,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反而使全世界在近半个世纪内没有发生全面战争 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世界局势总体上是稳定的 近五十年间世界上连局部战争也几乎没有发生A、 B、 C、 D、23、关于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现状的表述正确的是A、两极格局已经瓦解,多极化格局已经出现 B、美苏两极格局为美俄两极格局所取代C、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当前世界格局是美国一国独霸的单极世界D、旧的国际格局已瓦解,新的国际格局还未形成,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2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新的纵深发展 B、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C、新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 D、跨国公司的发展和推动25、关于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关系的说法最准确的是A、两者毫无关系 B、两者相互促进 C、两者相互阻碍 D、前者对后者既有促进又有阻碍作用26、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的中国A、政局长期动荡,再次与之失之交臂,错失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B、科技成果众多,是这次科技革命重要的发明中心之一 C、政局长期稳定,利用其成果使国民经济飞速发展 D、改革开放抓住了这次科技革命的尾巴,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27、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联人民举国欢庆。而当时担任美国驻苏联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开始。”对凯南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美苏即将爆发战争 B美国将采取遏制政策对付苏联C局部战争将不可避免 D法西斯势力必将抬头28、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A促进经济发展,确保一战胜利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29、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实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C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D大力发展该科技产业30、下表为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额的增长表时间数额(亿美元)1980年5201997年40001998年43004400与这一变化相关的因素有 两极格局的结束 跨国公司的推动 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