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4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B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721284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4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4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4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4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B卷一、 基础运用 (共5题;共21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消遣(qin) 运筹(chu) 狡诈(ji) 挑剔(t)B . 咀嚼(ju) 蒸馏(li) 狡黠(xi) 敏锐(ru)C . 繁琐(su) 逻辑(j) 腰肾(shn) 弛惰(c)D . 寂寞(m) 愚鲁(y) 吞咽(yn) 粗劣(li)2. (2分)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根深蒂固(根本) 不言而喻(明白) 孜孜不倦(勤勉)B . 锲而不舍(雕刻) 断章取义(截取) 止步不前(前进)C . 行之有效(效果) 黎民百姓(百姓,民众) 不知所措(处理)D . 学识渊博(深) 开卷有益(书,书本) 一事无成(成功)3. (2分)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循规蹈矩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B .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 , 而应推敲细思。C . 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 , 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D . 做学问要有耐心,一天天地钻研,一天天地积累,才会有豁然贯通的那一天。4. (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愚公移山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B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尽心上,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C . 周亚夫军细柳运用对比手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着重刻画了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D .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5. (13分)文学常识填空。邓稼先的作者_,获得1957年_奖。本文是一篇回忆性 _(体裁)。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著名的_、学者、民主战士,其代表作有_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臧克家,山东诸城人,杰出诗人,代表作有诗集_等。回忆鲁迅先生作者_,黑龙江呼兰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_等。_是作者精神和文学上的导师,为她的作品倾注了大量心血。孙权劝学选自_,它是 _(朝代) _主持编纂的一部_,记载了从_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_,北宋_家、_家。二、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9分)6. (5分)以“天生才干”与“读书”之间的关系为话题,按照例句,仿写句子。例句: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7. (4分)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狡黠 _藻饰_诘难_滞碍_味同嚼蜡_吹毛求疵 _矫 _睾肾_阐证_要诀 _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9分)8. (27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成功无学,幸福有道如今,走进书店,或者来到书市,扑面而来的就是各种“成功学”图书。看看那些“成功学”的封面,就知道作者对“成功”的理解,无非是赚钱、高升、豪宅、名车、年收入百万之类。其实,岂止是图书市场,在影视、传媒、教育培训等不少领域,“成功”都成了被热炒的主题。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向上发展、追求幸福的愿望,另一方面,在“不是权就是钱”“成名要趁早”等喧哗与骚动中,又透出了某种“成功焦虑症”的症状。渴望成功无可厚非,但如果把成功简化为财富的多寡、职位的高低,把成功的希望寄托于速成方法、终南捷径,本身就已经偏离成功的轨道。那些大肆兜售的“成功学”能够大行其道,正是利用并强化了这种心理。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道路万千条。向庸俗“成功学”说不,并不是不鼓励成功,而是让人多一份清醒,多一点沉思,探寻真正的成功规律。古往今来,俊采星驰,尽管人们成功的途径各异,方式不同,但差异性中又隐藏着共性的东西。成功在于坚持。坚持是阶梯,引导我们勇攀生命的高峰;坚持是帆船,帮助我们勇渡生命的大河。有一个“一万小时定律”,是说人在某一方面要想有所作为,要能坚持一万个小时,相当于每天练习近3个小时,坚持10年。你能坚持吗?坚持住了,你就会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陆游所说的“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成功源于小事。成功者比别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在小事上一贯做得比别人好,坚持干小事,垒土成高台,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利长远做事、增后劲。伏尔泰说过:“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你鞋里的一粒沙子。”现在一些人抱怨饭碗难找,事业难成;感叹工作难做,发展受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愿踏实。结果,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只能是离成功越来越远。成功贵在有静心。看到别人成功,或急不可耐,或心烦意乱,或疲于奔命,或孤注一掷,如此种种,皆谓之“浮躁”。浮躁心态,是成功的大敌。有人说得好,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大学中也说:“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在欲望与诱惑面前沉着淡定,在困难与挫折面前矢志不渝,才能不断迈向新的成功。成功胜在能吃苦。“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钢铁不淬火就难以成真钢,红梅不傲立风雪就难以成品性,人不勇于吃苦就难以成良才。巴尔扎克说,吃苦是最好的老师,吃苦是最好的大学。人生最有营养的东西,往往是在艰难困苦中获取的。伟大的人格无法在平庸中养成,卓越的成就无法在舒适中取得。只有能吃常人不能吃之苦,才能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吃苦的过程,就是吃补的过程,就是思想成熟的过程、内心丰盈的过程、灵魂升华的过程,也是走向成功的过程。成功无学,幸福有道。成功不在于一朝一夕,一时一事,也不靠临摹他人、投机取巧,而在于一步一个脚印,坚持做慢工,经久成大业,用汗水和艰辛,在坚实的大地开掘出不竭的幸福源泉。(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第节中加线的词语“这种心理”具体指什么?(3)请为第节补充一个事实论据。(4)请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坚持是阶梯,引导我们勇攀生命的高峰;坚持是帆船,帮助我们勇渡生命的大河。(5)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作者针对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期望迅速成功,相信有“成功学”这一现象展开论述,有很强的现实意义。B . 第节中引用伏尔泰的话“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 而是你鞋里的一粒沙子”,目的是为了证明“成功源于小事”。C . 文章第节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主要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从四个方面论证了走向成功 的共性途径和方式。D . 第节中“人生最有营养的东西,往往是在艰难困苦中获取的”,“往往”一词起限制作用,表明人生最有营养的东西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在 艰难困苦中获取的,但并非全部,体现了作者论证语言的严密。9. (12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不敢老的父亲父亲比我大了整整50岁,老来得子,高兴得放了两大挂鞭炮,摆了10桌宴席,还开了那瓶存放了两年都没舍得喝的五粮液。8岁时,父亲带我去学二胡,从家到少年宫,骑自行车足足要一个小时。等我放学了,他把我送过去,晚上9点再去接我。到家时,已经10点多了,我饭没吃,功课也没做,不得不继续奋战到深夜。于是,父亲决定买一辆摩托车,这样我就能在晚上11点之前上床睡觉。我妈说:“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能学会吗?”父亲握紧拳头,一边展示胳膊上的肌肉一边豪情万丈地说:“穆桂英53岁还挂帅出征呢,我是个大老爷们,小小摩托车还征服不了?”他胳膊上的肌肉松垮垮的,看得我一个劲儿地捂着嘴偷笑。我10岁时,父亲60岁,从单位光荣退休后的第二天,他就找个人多的街道,摆起了修鞋摊。收费低,活儿做得又好,常常忙得抽不出身吃饭。以前的同事闲逛到他的摊前,不解地调侃:“老黄,退休工资还不够花呀?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干这活。你这手艺什么时候学会的呀?”父亲一边抱着鞋飞针走线,一边爽朗地笑:“这么年轻就闲着,还不得闲出病来。”看着他沟壑丛生的脸,我忽然感觉有点难为情。我读高三那年,父亲执意在学校附近租间房子,学人家搞陪读,还不辞辛苦地把修鞋摊也搬了过来。我上课时,他在家做饭;我放学时,他急匆匆出摊。饭做早了会凉,但他总是把时间掐得很准,每次我都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可这样的话,他就只能饿着肚子干活,能吃饭时菜早已凉透。我帮他收摊,一个补鞋的中年妇女说:“你孙子都这么大了呀,那你干吗还这么拼命?让儿子养着就好了。”我站在旁边,脸上火烧火燎的,命令他:“以后不要再摆摊了,家里又不是穷得揭不开锅!”他把脸一沉,气呼呼地说:“我还这么年轻,还能多挣点!”说这话时,他68岁,原本挺拔的腰身已经有些佝偻。大学时,远离家乡,我和父亲难得见上一面,所有的交流都靠一根细细的电话线维系。他总是在电话里说:“想买啥就买啥,别太寒碜,我还年轻,养得起你。”毕业后,我留在大城市发展,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自己离远方的父母越来越远,连电话都打得少了。偶尔打过去,父亲还是那一套话:“家里一切都好,我这么年轻,能有什么事儿啊?在外面好好干,别瞎操心!”听他这样说,我就真的很少操心,连谈恋爱、买房子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了父母的经济支援。此时的父亲已经快80岁了,我知道他已经不年轻,但是我却一直以为他至少身体健康、没病没灾。直到母亲的电话打过来,我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的秘密,我一直不知道。父亲病了,是脑出血。他一直有高血压,常年离不开降压药。他是在鞋摊前病倒的,中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年轻人都避之不及,何况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父亲躺在床上,高大的身躯被岁月打磨得像一片瘦小的叶子,眼窝深陷,颧骨突出,头发白得如一团蓬松的棉花。而一周前,他还在电话里对我说:“我还年轻”看见我,父亲想要坐起来,并努力张大干瘪的嘴,做好了展示年轻的准备,但最终,只发出极低的声音:“我一直不敢老,怕我老了,你就没有父亲帮、没有父亲疼了,可我还是老了”原来,这么些年,父亲一直在用行动和语言激励自己、强逼自己时刻保持年轻状态,好给我挣足够多的钱,给我足够多的帮助,给我足够多的爱,也给我足够多的从容与坦然,让我不因有一个年迈的父亲而自卑自怜!而我,居然根本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竟在他夸耀自己还年轻时,曾生出一丝厌恶与不满。如今,在父亲病床前,看着老如朽木的父亲,我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1)下列对文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本文按时间顺序,从父亲50岁老来得子写起,直到父亲年到80岁病卧在床。B . 本文最后两段作者直抒胸臆,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也使文章更富感染力。C . “我还年轻,养得起你。”表明父亲虽然面对生活的重压依然能够乐观面对。D .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愿意为了孩子死而后已并因此不断激励自己坚强乐观的人。E . 本文属于记人散文,语言饱含情感,从中不难领悟孩子对父亲的深深的敬爱。(2)父亲的“不敢老”体现在哪些事情上?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我站在旁边,脸上火烧火燎的,命令他:“以后不要再摆摊了,家里又不是穷得揭不开锅!”父亲躺在床上,高大的身躯被岁月打磨得像一片瘦小的叶子,眼窝深陷,颧骨突出,头发白得如一团蓬松的棉花。(4)本文的题目是“不敢老的父亲”,为什么父亲不敢老?用这样的题目有什么好处?第 8 页 共 8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运用 (共5题;共21分)1-1、2-1、3-1、4-1、5-1、二、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9分)6-1、7-1、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9分)8-1、8-2、8-3、8-4、8-5、9-1、9-2、9-3、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