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备考锦囊(无框架).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721224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复习备考锦囊(无框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复习备考锦囊(无框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复习备考锦囊(无框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复习备考锦囊第一编 农业文明时代的东西方世界(古代史板块)专题一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必修一第一单元)【高考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知识线索】1、 早期政治制度(先秦): 夏王位世袭制商内服外服制周分封制是核心,宗法制是分封准则,礼乐制度是等级制度特点:等级严密,政权与族权相结合,家国一体的血缘政治,带有神权色彩,权力尚未高度集中二、秦至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含义:专制主义指中央决策方式,表现为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制、终身制;中央集权相对地方分权而言,指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受制于中央政府。2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斗争;明朝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宋朝解决3演变的特点: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中央集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削弱4演变的历程及主要内容演变历程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机构选官制度监察、谏议制度战国萌芽县制、分封制军功爵秦朝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御史大夫西汉巩固内外朝郡国并行制、推恩令察举制、征辟制地方:刺史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完善创立与完善三省六部制道府(州)县唐后期增设节度使科举制中央:御史台、谏院 地方:十道监察区宋元加强二府三司制路府(州)县地方:通判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行省明清顶峰废丞相(明太祖)设内阁(明成祖)八股取士中央:都察院 地方:十三道监察御史军机处(雍正)5影响:明代中叶前积极为主明中后期消极为主积极:政治上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民族融合;促进农耕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的交流消极:政治专制主义强化易出现失误、暴政、腐败经济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文化专制阻碍科学发展和思想进步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必修二第一单元)【高考考点】(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5)商鞅变法 (6)孝文帝改革【知识线索】三大内容:农业(主体)、手工业(补充)、商业(补充)、一、农业(主体)1、地理分布:长江黄河流域,南稻北粟2、格局: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3、耕作方式演变过程: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商周)铁犁牛耕(春秋战国)4、土地制度:(1)公有制:井田制、均田制(孝文帝改革)(2)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商鞅变法)、自农耕土地私有制5、经营方式 (1)地主土地:租佃式:战国产生,汉较普遍,宋仅次于自农耕,明清成为最主要方式。(2)自农耕经济(小农经济)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私有土地出现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优点:生活稳定,积极性高局限性:分散性、落后性、脆弱性6、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种植业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种植结构);(2)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3) “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各地区各民族农业发展不平衡二、手工业(补充)1、主要部门(1)冶金业:冶铜业(商周)、冶铁业(注意冶铁燃料变化)(2)纺织业:丝织业(汉“丝国”)、棉纺织业(宋末元初植棉传到内地,明中叶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3)陶瓷业: 制陶、制瓷业(汉青瓷、南北朝白瓷、宋景德镇“瓷都”、元彩瓷(青花、釉里红)、明五彩和斗彩、清粉彩珐琅彩2、经营方式(1)官营:产品不入市场,明前期占主导(2)私营:商品生产,流入市场,明中后期占主导(3)家庭手工业:二者的补充,一直存在3、特点:历史悠久、技艺高超、世界领先;分布广、规模大、分工细、种类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重心南移影响分布。三、商业(补充)1、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 政府政策、商品、货币、商人、商帮、城市(职能的转变,以唐宋为转折点,唐以前政治、军事功能为主,时间空间受官府直接严格控制,坊市分开;宋开始经济功能为主,打破坊市界限和时间限制)、商路(陆上、海上丝绸之路)、思想文化等因素。2、古代商业发展历程:重点明清时期 条件:农耕经济高度发展(1)原始商业的产生:原始社会末期(原因: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2)发展:商朝:产生了专门的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周朝: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春秋战国: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隋唐:出现长安、洛阳、扬州等大都市,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原因:政治上的大一统和大运河的开凿)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元代:纸币广泛流通,古代商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明清:商业发展新特点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也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作为农产品加工的副业产品,也都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宁绍商人、闽商等大商帮。(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白银,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集聚。)3、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1)主要特征:雇佣关系的出现(2)发展迟滞的原因: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农民贫困,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专制制度、重农抑商、海禁闭关政策阻碍;传统观念束缚 (3)近代前夜的危机:中国西方政治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资产阶级革命发生,资本主义近代化国家经济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政策开展工业革命,相继完成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变思想文化文化专制,鄙薄科学技术,愚昧自大、固步自封启蒙思想兴起对外关系闭关锁国政策疯狂对外殖民扩张结果:愚昧自大、固步自封的清帝国与西方列强力量的对比迅速发生逆转。到19世纪初英国推行罪恶的鸦片贸易后,中国社会陷入深重的危机之中。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主流思想的演变(必修三 第一单元1-5课)【高考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宏观视野】主流思想概念及演变趋势:由百家争鸣到儒家主导。主流思想指儒家思想,传统思想指儒释道三家思想。【知识线索】一、百家争鸣(战国)1、背景:社会大变革(根本原因):政治、经济、文化、阶级2、主要派别:儒家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养浩然之气”; 荀子主张礼法并施、“知天命而用之” 道家老子:道、无为、辩证法;庄子: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 法家韩非子: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以法治国;社会变革 墨家兼爱、非攻、尚贤、尚力、节俭 兵家运用战争的规律影响 :思想解放、为传统文化奠基、促进社会转型二、儒家演变 1、春秋(产生):孔子创立儒学。思想核心:仁(仁者爱人)、礼(克己复礼)。政治主张为政以德、改良政治,教育上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等,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2、战国(发展):孟子、荀子发展儒学。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养浩然之气”; 荀子主张礼法并施、“知天命而用之”3、秦朝(重创):焚书坑儒4、西汉(独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新儒学,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君权有限性)、三纲五常5、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挑战,三教合一 (受挑战) 6、宋明(哲学化):发展为理学 (1)背景:文化上儒学出现危机;政治上宋代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提供文化环境;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科学进步,引发理学家的思考(2)主要派别及观点:程朱理学(受道教启发)二程是开创者,朱熹是集大成者:理是世界的本原,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陆王心学(受佛教启发)心即理,内心反省;致良知(3)评价: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消极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求。7、 明清之际批判 (1)代表人物:李贽、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2)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提供物质条件;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程朱理学僵化,八股取士,文化专制观点:批判君主专制和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和工商皆本评价:理学是主流的前提下,批判更新儒学,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冲击君主专制统治,影响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促进商品经济发展,顺应时代潮流;解放思想,启迪后世,开拓务实求真的学风。但不能从根本上突破儒学体系,形成完整的民主思想。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6课、第二单元)【高考考点】(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知识线索】一、文艺的相似背景1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国家分裂,诸侯争霸,宗法制、分封制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萌芽;铁器与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百家争鸣”,私学兴起,学术下移,科学进步。2秦汉:政治统一,经济发展、文化专制、文化一统 3魏晋南北朝: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族融合,文人才情,个性突出 4唐:盛世气象,科举制完备,政策开明、经济发展,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兼收并蓄 5宋:中央集权加强,重文轻武政策。局部统一,山河破碎;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经济重心南移;科技发明多,理学兴起, 6元: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文化繁荣;汉文人地位低下 7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改朝换代,社会矛盾尖锐;农耕经济高度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程朱理学成为主流思想,八股取士,文化专制,出现反专制进步思潮,科技总结;海禁闭关。二、成就时期科技诗歌小说书法绘画戏剧先秦时期甘石星经、九九乘法口诀、司南诗经、楚辞源头秦汉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医圣张仲景,华陀、太阳黑子记录汉赋小篆、壁画、帛画傩仪魏晋南北祖冲之圆周率贾思勰齐民要术书圣王羲之兰亭序文人画兴起,顾恺之傩戏隋唐雕版印刷术、发明火药、唐本草、千金方诗歌黄金时期、(传奇)小说渐趋成熟张旭、怀素草书;颜真卿、柳公权楷书全面繁荣,吴道子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梦溪笔谈、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宋词、话本宋四家文人画独立、残山剩水;风俗画兴起,清明上河图南戏,标志戏剧形成元授时历、简仪、农桑辑要、珠算散曲杂剧,戏剧成熟明清三大科技总结性巨著:农政全书天工开物本草纲目章回体长篇小说四大奇书、三大批判小说、三言二拍文人画风格奇特、风俗画盛行京剧,戏剧鼎盛【宏观视野】特点及趋势:时代性、审美性、个性、民族性、平民化(世俗化)专题五 古代希腊罗马 (必修一第二单元)【高考考点】 (1)雅典民主政治(形成条件、确立过程、主要机构、特点、评价)(2)罗马法(含义、发展历程、评价)【知识线索】一、希腊文明发展历程 1、源头: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2、黑暗时代3、城邦政治 (1) 定义:一种国家形态,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村落。(2) 五个类型:贵族制、民主制、君主制、寡头制、僭主制(3)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治(4)实质:公民国家(5)典型代表:雅典民主制确立过程:梭伦改革奠定、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伯利克里繁荣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主要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适用范围:本邦成年男性公民时期评价:实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积极:为人类提供集体管理、民主运作的新方式。 消极: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仅是男性公民的民主,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小国寡民的产物。二、罗马法 1、罗马政治制度演变:君主制、贵族共和制、帝制2、适用范围:公民法适用于本邦自由民;万民法适用于帝国内所有自由民3、发展历程 成文法的开端:共和国时期的十二铜表法,完善:帝国时期查士丁尼民法大全4、评价:积极:维系帝国,巩固统治,法律完备、后世借鉴 局限:维护贵族利益,未实现真正平等区别古中国古希腊、古罗马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民主政治、法治经济农耕经济发达,农本商末手工业、海外贸易,商业活动为主文化儒学成为主流思想,并随时代变迁不断更新,科技领先,文艺成果辉煌人文精神产生,哲学、神话、建筑、雕塑、体育等成果丰硕,人才辈出文明特征大河、大陆文明(安土重迁、群体导向、 专制集权、关注实际应用)海洋文明(开放、勇敢、个性导向、民主法治,注重人文主义、)认识世界文明是多样的,没有优劣高下之别。要尊重文明多样性,包容发展。【宏观视野】 古中国文明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区别第二编 迈入工业文明的西方世界(世界近代史)专题六、专题十 近代西方人文精神与近代科学(必修三第三单元)【高考考点】(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2)文艺复兴 (3)宗教改革(4)启蒙运动 (5)近代科学技术【知识线索】主题:人文主义 源头 兴起 发展 弘扬 科学论证11课希腊先哲 12课文艺复兴 13课宗教改革 14课理性之光 15课近代科学时间:BC7C-BC4C 14C-17C 16C 17C、18C 17C-20C从科学角度反封建神学,建立科学世界观。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蒸汽,电力时代。涉及政治,经济,文,史,哲,美诸领域。主要从政治角度矛头直指封建制度,构筑资产阶级未来理性王国(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三权分立、主权在民、社会契约论)。从宗教角度反封建神学,建立符合时代特征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加尔文先定论,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从哲学角度论证人的主体地位: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亚里士多德:逻辑学从文学、艺术角度解放人,赞扬人之美,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代表前三杰,后三杰,莎士比亚【中观规律】相似之处 :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或发展;内容:反封建,反神性,突出人的主体作用,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神学的思想解放运动影响:抨击封建神学,弘扬人文精神,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宏观视野】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1产生: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追求真理2复兴:文艺复兴人应该过怎样的生活(追求现世享乐幸福,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脱出来)3发展:宗教改革人应该过怎样的宗教生活精神上自由,灵魂得救的自主权4成熟:启蒙运动人应该过怎样的政治生活理性、自由、平等、民主、法制、博爱专题七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必修二 第二单元 第7-9课)【高考考点】(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知识线索】一、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一)雏形新航路开辟1、原因和条件(1)、必要性(原因): 经济:(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对黄金的需求量增大,同时要求扩大对外市场。社会:欧洲出现“寻金热”,马可波罗行纪的促使欧洲人到东方实现黄金梦(动机)。商业危机:(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使东西方商路受阻。 宗教:15世纪晚期,已完成中央集权葡萄牙、西班牙,传播基督教思想:人文主义思潮鼓励冒险、追求幸福的勇气。(2)、可能性(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人们开始相信地圆学说、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2、过程:迪亚士、达伽马 葡萄牙向东哥伦布、麦哲伦西班牙向西3、影响:(1)对欧洲: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引起商路中心发生变化。(2)对非亚拉:微观看以破坏为主,带来灾难;宏观看传播了工业文明,有利于现代化进程(3)对世界: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人类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经济全球化开始启动。(二)加速形发展殖民扩张1、16世纪:海洋时代的先驱葡萄牙、西班牙(扩张方向、财富未转化为资本)2、17世纪初期:海上马车夫荷兰 (成果,金融制度创新) 3、18世纪后期:日不落帝国英国(背景、海外活动方式、影响)(三)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18世纪60年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四)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电气时代】(五)深度、广度发展第三次工业革命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宏观视野】(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角度一:经济、政治、文化经济: 生产力: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生产,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由农耕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 生产关系:工厂制度取代工场成为主要经营方式, 生活方式:促进城市化,铁路加强各地联系,汽轮加强洲际联系;带来环境污染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加紧殖民扩张。政治: 阶级分化:工业资产阶级兴起,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改革与革命兴起(英国、法国、美国 俄国、日本等);工人运动兴起,巴黎公社发生国际格局: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东方从属于西方思想: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兴起、马克思主义传播、发展;自由平等的思想观念进一步传播。文化:近代自然科学技术大发展;现实主义文学艺术流行。2.角度二(对英国、美国、中国、世界的影响)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832年议会改革、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宪章运动;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对外侵略战争(如鸦片战争)美国:美国内战,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国:(见下表)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过渡到工业文明;科学技术普及;东方从属于西方(二)两次工业革命比较:动力能源特点发明者结构中心时序组织工业布局思想时代第一次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蒸汽机煤生产经验总结工人技师轻工业为主英国从英国向外扩展工厂制度所有权和经营权结合工厂集中,工业城市兴起自由主义蒸汽时代第二次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电力内燃机电石油科学与技术昆紧密结合科学家重工业为主欧美多国俄日等国两次交叉垄断组织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工业城市群兴起垄断主义电气时代(三)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历史影响生产力世界市场资本主义政治国际工人运动对外侵略外交第一次蒸汽时代初步形成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代议制度分化出两大阶级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运动武力扩张;商品输出;掠夺原料殖民体系初成东方从属西方;英国建立殖民霸权第二次电气时代最终形成德日俄资本主义改革英法美民主制逐步完善;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国际工运新特点列宁主义诞生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殖民体系终成瓜分世界,争夺激烈,引发一战(四)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历 史 影 响第一次工业革命政治两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的社会性质、矛盾、革命任务与性质、对外政策发生巨变;引发太平天国起义和洋务运动经济近代工业产生(洋务、民族工业);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文化开眼看世界,西学东渐;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第二次工业革命政治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引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变法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清政府顺应时代潮流推行“新政”。经济列强资本输出扩张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社会生活变化 文化立宪共和实业救国思潮;新文化运动;社会生活进一步变化专题八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必修一第三单元、选修民主第二、三单元、选修改革俄、日【高考考点】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大抗议书* 内战*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联邦制、总统制3法国共和制的确立:人权宣言、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4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5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6日本明治维新【知识线索】近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民主代议制确立的过程 一、革命或改革1英国:(1640年1688年 议会制) 资产阶级革命 君主立宪制 大抗议书(1)确立权利法案 背景:光荣革命后,资掌权内容:王权受限、议会主权至上影响:标志确立、人治到法治、政治稳定 、经济发展 (2)完善 责任内阁制:行政权、同负责、共进退历次议会改革:1832,、1867、1884、1918年两党制的演变:托利党辉格党、保守党自由党、保守党工党特点:连续性、渐进性、创新性; 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位一体 权力分配:国王统而不治,议会主权至上,内阁对议会负责,保障民主(3)影响:对英国:保障长期民主、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 对世界:树立民主典范2美洲: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 联邦制总统共和制背景:独立战争胜利;邦联的弊端原则:联邦制、分权制衡、民主原则进步性:对世界:借鉴作用对美国:政治、经济、思想评价 局限性:公民权、奴隶制、歧视完善:27条宪法修正案、两党制 3 欧洲大陆代议制的扩展 过程:1789年1875年法国大革命 确立: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内容:立法权(参议院、众议院)、行政权(总统、内阁)意义:最终确立法国为议会制共和制,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4 德意志帝国统一战争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权小,皇帝权大,残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5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背景: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内容:废除农奴制、司法改革、地方自治改革评价:促进俄国的近代化,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6、 亚洲: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内忧外患、倒幕成功内容: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1889年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效仿德国,确立君主立宪制评价:促进日本近代化,成为亚洲强国,但保留封建残余【中观规律】一、政体含义: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区分各国政体的关键是看权力如何分配?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主要由国王、总统、议会(国会)、首相、内阁、法院还是由政党掌握。二、代议制的含义与特点1代议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议会)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2三大特点:一个核心,以议会中心,议会是立法机关、议员普选产生、分权制衡、政党政治3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4三原则:民主化、法制化、制度化【宏观视野】1、 英、美、法、德、俄、日民主之路总结: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政体君主立宪制总统共和制议会共和制君主立宪制确立时间法律依据1689年权利法案1787年1787年宪法1875年1875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国家元首世袭的国王间接选举的总统,有任期国民议会选举的总统,有任期世袭的皇帝国家元首有无实权无有有有政府首脑首相总统总统首相政府首脑产生方式议会选举产生选民间接选举产生议会选举产生皇帝任命政府产生方式首相组阁总统任命总统任命皇帝任命国家权力中心议会总统议会皇帝政府和议会的关系首相、内阁对议会负责政府对总统负责,总统不对议会负责内阁对议会负责首相、内阁对皇帝负责立法机构议会国会国民议会皇帝、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大势趋变 变而不同 殊途同归君主立宪制(英德俄日)民主共和制(美法)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阶级: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方式 政治: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发展民主政治思想:启蒙思想的影响 革命/改革 思想:实践了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思想 二、认识:政体没有优劣之分,承认并尊重不同国家、民族政体的多样性,立足国情,进行制度创新经济的发展、公民素质的提高是民主法治的重要推动力尽管各国民主进程不一,但民主与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专题九 科学社会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必修一第五单元 第18、19课【高考考点】(1)共产党宣言(2)巴黎公社【知识线索】1、开始时间:19世纪上半叶,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国际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2、目标:工人阶级暴力推翻资产阶统治,实现无产阶级专政3、基本原因: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壮大,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4、过程 (1)由空想到科学:圣西门、傅丽叶、欧文 1848年共产党宣言(2)由理论到实践:1864年第一国际 1871年巴黎公社(3)由一国到多国:俄国十月革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新中国成立 二战后东欧建立社会主义国家(4)曲折发展: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编 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晚清民国(中国近代史)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年1949年)必修一第四单元第20、21课、选修民主第五单元【高考考点】(1)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戊戌变法* (3)辛亥革命(4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5)新民主主义革命(6)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知识线索】一、中国近代政治史阶段主题 侵华史、革命史:反侵略反封建、反专制独裁抗争史、探索史:独立、民主、法治、富强文明侵华史(5次)一鸦 二鸦 甲午中日 八国联军 日本侵华战争 侵华1840-42、1851、 1856、1860、1864 1894-95 1898 1900-1911 1919 1921 1924-27 1931 1937 1945 1946-1949抗争史三元里 太平天国运动 台湾人民 义和团人民抗英 反割台 运动革命史、探索史 戊戌 辛亥 五四 中共 国民大 对 全民族 争取 内战 新 变法 革命 运动 成立 革命 峙 抗日战争和平 国成立 二、民主革命历程1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事件洋务运动(经济工业化)戊戌变法(政治民主化:君主立宪)辛亥革命(政治民主化:民主共和。革命成果:结束帝制、建立民国、颁布临时约法)新文化运动(思想自由化、理性化)21919年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开端:五四运动(评价)领导力量之一中国共产党:(二大反帝反封建)过程: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以北伐战争为高潮,基本扫除北洋军阀统治1927年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第一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特征:日本侵华加剧,国共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中日民族矛盾逐渐取代国内阶级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重大事件:井冈山道路、西安事变、长征(遵义会议)19371945年全民族抗日战争: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共付国难,取得百年反侵略首次完全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45-1946年争取国内和平时期:重庆谈判及政协19461949年内战:1947.6大反攻;1948.91949.1三大决战;1949.4开始渡江作战专题十二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二第二单元第10-12课【高考考点】(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知识线索】(一)经济结构的变动1、变动原因:列强侵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2、变化的表现:(1)破旧: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成为资本主义商品倾销地和原料掠夺地(2)立新:推动中国经济起步:洋务运动(国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民营):阶段时间原因表现认识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1、列强入侵瓦解自然经济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的诱导1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要实现近代化,必须实现民族独立初步发展甲午战争以后(19世纪末)1、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短暂春天民国初期(一战期间)(19121919)1、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2、“实业救国”的影响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4、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轻工业发展较快;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曲折发展较快发展国民统治前十年(19271936)1全国的基本统一2国民政府推出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沉重打 击抗战爆发后1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企业为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2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的垄断压制官僚资本的膨胀;民族资本的萎缩萎缩抗战胜利后1蒋介石出卖国家主权2美国商品的排挤3官僚资本的排挤4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纷纷倒闭补充:理解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2、政治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质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和中共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思想上,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官僚资本主义(国营)19271949年 专题十三、二十四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必修三第五单元)【高考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 (4)“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时间派别实践活动主要思想学习层次学习方向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抵抗派未实践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启蒙走资本主义道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技术层面19世纪60、70年代早期维新派未实践改良政治、发展工商业、采用西学制度层面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维新思想(背景内容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革命派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思想(1905年三民主义、1924年新三民主义)1915年20世纪初激进派新文化运动早期:民主科学后期:马克思主义思想层面转折20世纪初至今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走社会主义道路【中观规律】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特点:1学习过程:与中国的民族危机紧密相连的2学习主题:向西方学习和救亡图存相结合3学习内容:由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再到提倡思想解放,具有层次性。4学习态度:由被动到主动;由冲突到融合创新。5影响:解放思想,开启民智,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第四编 后工业文明时代的西方世界(世界现代史)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必修二第三单元14、17课)【高考考点】(1)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斯大林模式”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知识线索】20世纪俄国(苏联)社会主义发展史1、 政治:十月革命1、背景:农奴制残余;俄国落后;一战激化矛盾;政党成熟2、经过:二月资产阶级革命;四月提纲指明方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3、影响:国际:世界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为他国无产阶级革命树立榜样4、国内:为把俄国改造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政治前提; 二、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与调整)1、建立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1921年)评价(2)新经济政策(1921年1924年)内容、实质(维护公有制主体的前提下,利用商品货币关系等市场经济因素,局部调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3)斯大林经济体制(1925年1991年)确立的过程、特点(高度集中)、评价(二战前积极为主,二战后消极为主,超越当时生产力水平)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1964年) 侧重农业2、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年1982年) 侧重工业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1991年)根本性变革,却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导致解体。 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艰巨性、曲折性、给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专题十五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必修二第三单元15、16课)【高考考点】(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知识线索】20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原因1、经济:工业革命推动、大危机破坏2、政治:巩固政权,维护统治3、文化:经济思想的变化(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二)实践1、罗斯福新政内容: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评价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积极: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缓和了社会矛盾,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为资本主义发展赢得了新的空间和活力。消极:无法根除经济危机。2、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1)国家干预经济(1973年以后减少干预):办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扩大政府开支及直接采购;财政税收手段调控经济。(2)企业自我调整: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3)福利制度(1973年以后削减):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认识:其实质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局部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但无法根除经济危机;不同国家、不同性质的经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之间可以相互借鉴,进行制度创新;专题十六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政治多极化趋势(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4、25、27课)【高考考点】(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知识线索】一、 二战后初期(50年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开始形成 1、原因:战略冲突、实力均势、和平观念、铁幕演说2、对峙的方式 (1)冷战为主: 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全面对抗(2)热战为辅:侵朝、侵越战争 欧共体二、20世纪60、70年代两极格局下 日本的崛起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 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 中国振兴三、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1、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表现:目前是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加强的世界格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缓和与动荡并存的世界形势3、影响:利于抑制霸权、强权;推动公正、合理;和平、发展专题十七 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必修二第五单元)【高考考点】(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知识线索】一、194520世纪70年代初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1、原因:吸取战争和危机的教训、实力变化、美国倡导2、表现:一个中心、两个体系、三个支柱 (1)1944年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2)1947年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3、影响: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虽然美国拥有特殊地位,但它的出现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推动了闸后世界经济的向体系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二、20世纪70年代80代经济区域集团化1、原因:经济联系加强,政治需要2、表现:1967年东盟、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注意各自特点)3、影响:区域内,区域外三、20世纪90年代至今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1、原因:科技、交通通信、两极瓦解、市场经济、跨国公司、国际金融2、表现:贸易、生产(技术)、资本、信息等的全球化3、发展历程:(1)出现: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2)初步发展:工业革命后(19世纪60、70年代)(3)进一步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4)陷入困境:一战到二战期间(1914-1945)(5)制度化:二战后(1945年后)(6)高速发展:两极格局瓦解后(20世纪90年代)3、实质: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4、 评价:(1)积极: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充分利用各地资源;为各地经济发展提供机会;促进各国文化的交流;方便着人们的日常生活。(2)消极:由发达国家主导,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民族经济收到冲击。 加剧了全球竞争的利益失衡。 加剧了世界经济的投机性和风险性,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将空前加强 发达国家将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转移,导致发展中国家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宏观视野】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体系化、一体化(或区域集团化)、制度化专题十九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必修三第四单元)【高考考点】(1)文学的主要成就 (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知识线索】1、 各阶段的相似背景 政治:(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制度确立与发展、弊端出现、批判现实经济 工业革命推动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文化:思想民主思想传播、人们价值观变化,强调主观,表现自我科技支持(第三次科技革命)艺术自身发展的需要、突破传统、人才的努力、军事:二战造成的心灵创伤2、 表现文学: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欧美现代主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文学、亚非拉美文学音乐:古典主义贝多芬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印象派 现代主义艺术 美术:新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印象派 现代主义影视:无声 有声;黑白 彩色 、高科技【中观规律】一、特点:时代性、个性、审美性、民族性、平民化、现代化、全球化,无国界二、注意文艺相似的大时段:1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浪漫主义(反对理性,注重想象、情感);219世纪中20世纪初,现实主义(直接批判现实、反映现实、注意细节描写)和印象主义(注重光和色彩);3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后:现代主义(反传统、个性突出)第五编 迈向现代化进程的新中国(中国现代史)专题二十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必修一第六单元)【高考考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线索】一、建国初制度初创1、政治保障:新中国成立2、法律依据: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民主政治的构成 政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5、民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原则二、20世纪50-70年代严重破坏: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文化大革命3、 改革开放以来1、健全民主:基层民主选举 2、完善法制:民告官、民依法治国写进宪法3、祖国统一:理论:一国两制,开始为解决台湾问题 实践:香港、澳门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必修二第四单元)【高考考点】(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知识线索】(一)19491956年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背景:巩固政权、恢复经济、借鉴苏联经验 2、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3、实践:(1)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2)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4、意义: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计划经济,为工业化奠基(二)1956年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探索:中共八大2、曲折:“左”(1)倾理论错误:八大二次会议(2)实践:大跃进(快速发展生产力)、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质变革生产关系)(3)危害:三年经济困难3、纠“左”:八字方针4、前进:十年建设成就,原子弹(三)1966年1976年文革时期:总体破坏,局部回升(四)1978年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对内改革理论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践:(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9年)、发展乡镇企业(2)城市 :国有企业改革(1984年)(3)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2、对外开放 (1)格局:1980年设四大特区1984年14个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1988年设海南特区;1992年设上海浦东新区;2004年设天津滨海新区)改革开放全面进行:2001年加入WTO。【宏观视野】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四次调整土地改革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间1950-1952年底1953-1956年1958-1978年1978年至今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变为农民土地私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变为集体公有制集体公有制集体公有制经营方式分散、个体经营集体经营高度集中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产品分配平均分配、吃大锅饭交够国家、留足集体、剩下都是自己的,按劳分配专题二十二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6课)【高考考点】(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知识线索】一、时代背景 国际: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意识形态差异;经济全球化趋势;国内:新中国成立,民族独立,维护国家利益;统治者决策 国力提高、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