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初二语文复习大纲第一次月考.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9717013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庆初二语文复习大纲第一次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庆初二语文复习大纲第一次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庆初二语文复习大纲第一次月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晏子使楚(一)字词解释1、晏子将使楚 使:出使2、谓左右曰谓曰:对说 左右:近旁的人,这里指近侍3、习辞者 习:熟练辞:言辞4、今方来 方:将要 5、何坐 坐:犯罪6、坐盗 盗:偷窃 7、吏二缚一人诣王缚:捆绑 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8、齐人固善盗乎固:本来9、叶徒相似 徒:只10、其实味不同实:果实1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得无:莫非12、圣人非所与熙也圣人:才德极高的人13、寡人反取病焉病:辱14、晏子避席对曰避席:离开座位(二)内容理解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环境影响成长(水土异也)。2、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用自己的话回答) 因为他知道晏子很会说话,很会外交,想找机会羞辱他,试探他。 3、楚国君臣是怎样安排计谋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先预设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当晏子到来时,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都善偷,从而戏弄晏子。 4、针对楚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击对方的? 以橘树生长地不同,而本质不同来设喻,得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结论,环境造人。 5、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晏子外交特点:擅长辞令、聪明机智、维护国家尊严。 6、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目的是什么? 说明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反击楚王“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齐人故善盗乎?)的羞辱。 7、你喜欢晏子这个人物吗?为什么? 机智敏捷、能言善辩、勇敢的外交家、不畏强暴、讲话幽默生动、聪明的政治家、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人琴俱亡(一)字词解释1.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俱,副词,表范围,都。 笃,(病)重。 而,表承接,不译。2.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何以,即“以何”,为什么。3. 语时了不悲。语,动词,说话。了,完全。4.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索,要。 奔丧,这里指到王子敬家去看望丧事。5.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素,向来,一向。 琴,动词,弹琴。 径,直往。既,已经。6.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恸,痛哭,极度悲哀。 良,很。 亦,副词,也。卒,死。(2) 课文内容理解王子猷、王子敬都病重,王子敬先去世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为什么总听不到(王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他说话时竟完全不悲伤。就要坐轿子去看望丧事,一路上竟没有哭。 王子敬一向喜欢弹琴,(王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停放尸体的灵床旁,拿过王子敬的琴来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王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死过去。一个多月后,(王子猷)也去世了。1、子敬亡故后,子猷的感情有哪些变化?结果如何? (人亡)了不悲 都不哭 (琴亡) 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2为什么子猷在听闻子敬亡故的消息时了不悲,去奔丧一路也没哭,而弹子敬琴后竟恸绝良久? 早知将不久人世,他日必将见面,故不悲,后因感慨琴通人性人亡琴亦亡,不禁恸绝良久。3、那么是什么触发了他的情感呢?琴不调 4、琴不调说明了什么?原因一:主人病亡久已无人弹奏,弦松。原因二:子猷心中极为悲伤,无论如何总无法调正音弦。而这种极为沉厚的悲情一旦触景伤怀,便无法再抑制,喷发而出,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由此更好地体现了王子猷、子敬的手足情深。小石潭记(一)字词解释篁竹:成林的竹子。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清洌:清澈。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翠蔓:翠绿的茎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佁然不动:(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愣住的样子。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明灭,或现或隐。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邃,深。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清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二)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以“石”为线索,所描绘或明或暗的景物与“小石潭”的“石”相关联,特别是人的心境与“石”为联系得更紧。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底”、“卷石底以出”说明这个“潭”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不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小石潭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的作品。这位自幼好学,十三岁就能写出好文章的唐代大文学家苦苦追求“治国平天下”的大道,却一再遭遇打击。但正是被贬谪到偏远永州的十年,给了他潜心创作的机会。他的永州八记就是在这里诞生的。柳宗元上承郦道元水经注的优秀传统,又结合了自己的经历,寄情于山水,写出了精美的山水游记。每一篇,都无一例外地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绝美的山水胜景,其高超的写景艺术,着实令人叹服。精妙细腻的描写,美景重现。文章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自然而然,由近到远,为我们再现了一个神奇超妙的世外仙境。扣“石”写潭,善抓特点。在第一段中,先用“如鸣佩环”的水声、“清冽”的水色来侧面烘托一个“石”字;再就树木的长势“蒙络摇缀”的种种姿态,说明它们是长在石头上的;然后是第二段,极力描绘水之清,更加突出石潭的特点;第三段写潭水的来源,一个比喻“犬牙差互”依旧围绕“石”字来表现溪水的曲折悠远。扣“潭”写水,细腻传神。第一段里我们了解了潭水的清冽、声音的清脆,第二段则集中笔墨来描写水之清。正侧结合,正面写鱼,侧面写水,正因为鱼“若空游无所依”,才显出水的透明;动静结合,那鱼一会一动不动,影子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一会又飞快地游往远处,来来去去。一动一静,妙趣横生;虚实相生,以实写虚。见游鱼乃显水清,鱼一游,清澈的潭水已粼粼入眼中,又加上灿烂的阳光照澈潭底,动静全收眼中所谓大家之笔,就是如此吧。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一)字词解释欣然:愉快地 念:想,思考遂:于是至:到相与:一起,共同空明:清澈透明交横:纵横交错盖:原来是闲人: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如:像耳:语气助词(二)课文内容理解1、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2、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地点:承天寺中庭。人物:“我”和张怀民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3、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修辞:比喻。作用:生动形象,如临其境。特点:皎洁、澄清、透明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安慰。最后一句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对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同时也流露出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 第一单元蓦(m)地 泥泞(nng) 猝(c)然 抽噎(y)愠(yn)怒 焦灼(zhu) 湿漉漉(l) 蓬(png)勃 帐篷(png) 精粹(cu) 蔫(nin)巴二、成语1)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2)苛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3)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4)万籁俱寂:形容一点声音都没有。万籁,各种声响。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5)千锤百炼: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6苛捐杂税 :繁琐的、过多的税收。第二单元一、字音贫瘠(j) 募(m)集 卫戍(sh)区 戊戌(w x)变法 凋(dio)零 祈(q)祷 捂(w) 挟(xi)持 惩(chng)罚 眷(jun)恋 卓(zhu)越 萌(mng)发 诬(w)陷 月笼lng沙 寂寥(lio) 造诣(y) 倔(ju)强二、成语1)风烛残年:比喻老人所剩的日子不多了,随时会死去。风烛,风中燃烧着的蜡烛。2)故弄玄虚:故意地玩弄花招,使人莫测高深。玄虚,使人迷惑的花招、手段。3)得意门生:感到非常满意的学生。4)据理力争:根据道理尽力争辩或争取。5)无言以对:被问得哑口无言,什么话也回答不出来。6)壁垒森严:古代军营四周的防御建筑;森严:整齐,严肃。原指军事戒备严密。现也用来比喻彼此界限划得很分明。7)安居乐业:表示生活美满、安定8)镜花水月:镜里的花,水里的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9)灰飞烟灭:比喻事物消失净尽。10)民怨沸腾:人民的怨恨达到极点,就像水沸腾了一样.11)无与伦比: 伦比:类比,匹敌。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一)1、下列加点的词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心乐之(快乐)B、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C、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气中)D、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心乐之(之:指代篁竹)B、不可知其源(其:指代小溪)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3、翻译句子“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正确的一句是:()A、因为这个地方过去太清冷,不可以太久居住。B、因为这个地方过于凄清,不可以过久停留。C、以为它的环境过于清秀,不能太久居住。D、认为它的情境过于冷清,不可能住太久。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5、对本文写法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B、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表面写水,实写游鱼,阳光等。C、作者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D、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二)1、下列加点的词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B、悄怆幽邃(凄凉)C、不可久居(停留)D、隶而从者(跟随)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其岸势犬牙差互(其中)B、不可知其源(它指小溪)C、以其境过清(它,小石潭)D、乃记之而去(这件事)3、翻译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正确的一句是:()A、从小石潭的西南望过去,曲曲折折像蛇一样前进,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B、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曲曲折折像蛇一样前进,有时明亮,有时暗淡。C、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D、从小石潭的西南方向走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宗元的这篇游记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情感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B本文寄寓了作者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C全文形似写景,实则写心。D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用水的清澈来衬托出游鱼的自由自在。5、对本文写法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条理清晰。B、文章先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相矛盾。C、本文描写景物特征异常鲜明,除正面描绘外还多处照应。D、作者寄情山水只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一经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三)1、选了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为坻,为屿,为嵁(水中高地)B、水尤清冽(清凉)C、蒙络摇缀(缠绕)D、鱼可百许头(多,表约数)2、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其境过清”的“以”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A、全石以为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卷石底以出D、以光先帝遗德3、选出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A、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感到高兴。)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树盖着藤,藤缠着树,迎风摇动,相互连缀,参差不齐,摆来飘去)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忧愁悲伤的情感也更深了)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溪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互相交错,不知道石潭的源头在什么地方)4、选出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本文在写景中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B、“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提示全文的主旨,它虚实相生,由景生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C、本文写水声清脆悦耳的句子是“如鸣佩环”。D、作者开头说“心乐之”,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有此自我矛盾。5、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本文作者是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他永州八记的第四篇。B、作者描绘潭的概貌的时候,先写潭中的水,然后写石潭周围的树,其顺序是由外及里。C、潭水的清澄是作者通过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的描写侧面表现出来。D、文章从正反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静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四)1、解释下列加点字错误的一项()A、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约数,来)B、斗折蛇行(像蛇一样)C、明灭可见(看见)D、影布石上(映)2、下列句中的“可”字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潭中鱼可百许头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各其源。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作为底)B、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多条。)C、怡然不动。(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D、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4、下列句子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写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声形结合。B、第二段写游鱼,阳光、影子、动静结合,无一字写“水”,却无处不写水。C、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双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难相容。D、谭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小潭源流潭中景物潭中气氛。5、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了小石潭环境的清幽。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C、本文所写的景物,透出作者与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D、作者仕途坎坷,心境凄苦,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抑郁的心情,似乐实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