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期中语文试卷.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9716641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期中语文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期中语文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期中语文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 中 试 题命题人:青楼初中 彭乔荣 审核人:汪 庭温馨提示: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2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要在120分钟内答完所有题目。2、试卷包括“试卷题”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3、答题过程中,你可以随时使用所带的新华字典。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2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1)补写出下列句中的上句或下句。(6分)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东风不与周郎便,_。(杜牧赤壁)_,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但愿人长久,_。(苏轼水调歌头) 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不戚戚于贫贱,_。(陶渊明五柳先生传)(2)按提示默写。(4分)我国古诗文中有许多表达诗人雄心壮志的名句,请写出相连的两句:_,_。(2分)苏轼的水调歌头一词中,含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_。(2分)2、 口语交际。(2分)期末考试临近了,小明却还在看电视。这时,妈妈走过来生气地说:“马上就要考试了,你居然还在看电视!”小明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说,才能既不惹妈妈生气,又能看一会儿电视呢?小明说:_3、 请写出一句你最喜爱的警句格言,并简要谈谈你的理解。(3分)格言:_(1分)理解:_(2分)4、 语文综合运用。(10分) 一家青少年研究所进行一项调查活动,分别对日本、美国和中国大陆的高中生进行“受你尊敬的人物”的问卷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的统计表。(空白处内容已删除)调查对象名次日本15所高中生1303人美国13所高中生1051人中国22所高中生2201人第一名父亲父亲第二名母亲第三名母亲第十名母亲第十一名父亲(1)用文字表述上面调查统计的结果。(3分) 日本:_ 美国:_ 中国:_(2)从这份调查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1分)_(3)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请你写出一条建议。(1分)_(4)为了加强子女与父母的沟通,班委会决定举办两项活动。邀请家长与同学们一起参加“沟通,从心开始”的座谈会。结果你是主持人,请你为这次座谈会设计一段不超过60字的开场白。(3分)创办一份刊物,刊物已设计了“成长路”、“寸草心”等栏目,请你为这份刊物拟一个恰当的刊名,再为该刊物拟两个新栏目。(每个栏目名称不超过6个字)(2分)刊名:_ 新栏目:(1)_(2)_2、 阅读。(45分)(一)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18分)生死攸关的烛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_的搜索。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们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我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搬些柴来生个火把。”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了。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5、 “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句中前后两个“秘密”分别是12类词中的_词和_词。(2分)6、 根据上下文选词填空。(1分)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_(A.严谨 B.严峻 C.严密 D.严厉)的搜查。7、 第段中,“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加点词的“厄运”在文中具体是指:(1)_;(2)_(2分)8、 “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保持原意,把这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是:_。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文中用反问句而不用陈述句,是为了表现那个中尉_的态度。(2分)9、“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两句句子分别运用了_和比喻修辞手法,表现了伯诺德夫人此时既_又_的复杂心理。其中的比喻句写出了德军的_。(4分)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那天晚上母子三人为了保护秘密情报所采取的具体行动。如:大儿子杰克借口搬柴,端走烛台。伯诺德夫人_,_。小女儿杰奎琳_,_。(4分)11、 母子三人保护秘密情报的行为表现了她们_、_、_的优良品质。(3分)(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7分)生命与气候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主要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立即得出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湿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到处都是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节肢动物,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所以当时的气候极其温暖。但是,植物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植物首次出现,木质素使细胞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树木。随着全球的植物大量生长,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取着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少,而不能吸收木质素的、饥饿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地球进入了严寒期。动物又通过进一步进化进行了回击,主角是白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食用木质素,如何繁荣昌盛。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物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高达今天的3倍,地球大部分地区酷热而潮湿,又恢复了温室效应。然而植物并没有被消灭。在6500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灾难而彻底消失后,植物抓住了这一机会再次反击,突破点是第一批草地的出现。青草本身不会保存很多二氧化碳,但能形成软土,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事实上,草地生态系统含有的碳比森林生态系统还多。过去约4000万年来,大量草地布满全球,取代了许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带。在草地的影响下,地球逐渐降温,终于在200万年前进入冰川期。大约1万年前,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使地球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是近百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也许,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那样,不停地调节着地球的大气环境,使气候能适合地球上生物生存进化的需要。换句话说,地球的生物圈是在主动地调节环境,而不是在被动在适应环境。果真如此,数十亿年的气候变迁不仅仅是太阳或地球的原因,生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深深地参与其中了。12、 为文中加点的字注音。(3分)约束( ) 碰撞( ) 参与( )13、 第段中“再次反击”照应的是前文的哪一句?(用原文回答,限10字)(2分)14、 第段“地球逐渐降温”一句中,为什么用“逐渐”一词,请在本段中找出根据简要说明。(限40字)(3分)15、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A、 植物越发展,地球温度越高;动物越发展,地球温度越低。B、 动物和植物均衡发展,就能使地球避免温室效应和严寒期。C、 青草比森林保存的二氧化碳多,所以草地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含碳量还多。D、 “寒武纪大爆炸”时,大片森林消失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16、指出本文所使用的三种说明方法。(3分)(1)_(2)_(3)_17、读了本文后,你联想到当今人类关注的一个什么问题?面对这个问题,你觉得人类应该怎么办?(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与朱元思书吴 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8、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猛浪若奔 (2)经纶世务者19、选文中从听觉的角度描写景物的对偶句是:_(1分)20、选文中概括出富春江沿岸“_”的景色特点,描绘水时抓住其_的特点;描绘山时紧扣其_的特点。(3分)2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22、 选文中的两个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三、写作。(50分,其中卷面书写5分)23、人生是条路,漫长却充满诱惑。回首你的花季雨季,放眼他人的人生之路,你看到了什么?有人说一路上快乐多多;有人说一路上坎坎坷坷;有人说一路上鲜花簇拥;有人说一路上荆棘丛生;有人说一路上有爱如春;有人说一路上真情似海请以“成长路上_多”为题作文。(1) 文体不限。(2) 不少于600字。(3)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八年级语文期中试题答题卷题号一二三卷面分总分得分1、 (25分)1、 (10分)(1) (6分)_ _ _(2) (4分)_ _2、 (2分)小明说:_3、 (1分)格言:_(2分)理解:_4、 (10分)(1) (3分)日本:_美国:_中国:_(2) (1分)_(3)(1分)_(4)_(3分) (2分)刊名:_新栏目:(1)_ (2)_2、 阅读。(45分)(1) (18分)5、 (2分)_词和_词。6、 (1分)_7、(2分)(1)_(2) _8、 (2分)句子是_ _9、 (4分)_ 既_又_。 _10、 (4分)伯诺德夫人:_ 小女儿杰奎琳:_11、 (3分)_ 、_、_(2) (17分)12、 (3分)_ _ _13、 (2分)14、 (3分)_15、 (2分)_16、 (3分)(1)_(2)_(3)_17、 (4分)_(三)(10分)18、 (2分)(1)_(2)_19、 (1分)_20、 (3分)_ _ _21、 (2分)_22、 (2分)_三、作文(50分,其中卷面书写5分)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一、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怀旧空吟闻笛赋 铜雀春深锁二乔惶恐滩头说惶恐 千里共婵娟伤心秦汉经行处 不汲汲于富贵(2) 按提示默写。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2、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3、 警句格言及其理解,言之有理,即可得分。4、 (1)日本:父亲第一,母亲第二;美国:父亲第一,母亲第三;中国:母亲第十,父亲第十一。(2) 中国学生对父母的尊敬程度远远不如日本和美国。(3) 全社会都应该对学生加强爱父母的教育;作父母的要注意教育子女的方法;学生应该理解父母,多与父母沟通等。(答出其中一条即可)(4) 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开放性题,适当给分。二、5、 名词、形容词6、 C7、 (1)“厄运”意思是困苦、灾难,文中指蜡烛的秘密。(2) 如果暴露秘密,一方面情报站被破坏,一方面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结束,将被敌人杀害。8、 你可以不用蜡烛 凶暴9、 夸张 面对厄运的紧张、担忧、惧怕和对敌人的憎恨 凶恶10、 伯诺德夫人取出油灯,吹熄蜡烛; 小女儿推说睡觉,拿走蜡烛。11、 机智、勇敢、镇定12、 sh png y13、 植物进行了反击14、 因为这是从约4000万年前200万年前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15、 B16、 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任选三种)17、 环保问题 人类必须控制自身的行为,积极自觉参与对环境的调节,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符合大意,均可得分)18、 (1)这里指飞奔的马(2) 筹划19、 示例一: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示例二: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20、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清澈、湍急 高峻、多树21、 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22、 前一句:表现了作者无拘无束的轻松惬意。 后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想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三、作文。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