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9715340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山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佛山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佛山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佛山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科一、单选题(60题,共70分)(一)本部分50题,150题每小题1分,共50分。读右图,回答1-2题。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3-5题。3下列有关我国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土壤 B一光照 C一积温 D一降水4下列关于图中四大区域优势资源的归纳,正确的是 A区一煤、石油和地热 B区一石油、天然气和水能 C区一煤、石油和生物能 D区一有色金属和水能5下列关于区内部地理事物由南向北分布的排序,正确的是 A农作物:水稻、春小麦、冬小麦 B植被: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 C土壤:黑土、黄土、红壤、砖红壤 D地貌:平原、高原、盆地“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顶过”,右图是我国某地居住景观的示意图。判断下列67题。6形成这一居住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 A风俗习惯 B地表形态 C土壤性质 D地质构造 7有这种居住景观的地区,最须克服的环境问题是 A土壤盐碱化B洪水泛滥 C地层下陷D水土流失8.有关我国西南地区发生洪灾原因分析,最不可能的是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 B气温升高冰雪融化洪水C地面坡度小河道排水速度快洪水 D植物覆盖差流域汇水速度快洪水珠江三角洲历史上以桑基鱼塘闻名全国,并且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三大蚕桑基地之一、最大蔗糖基地。近年来,农业生产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甚至出现大片出租、出售土地的现象。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910题。9历史上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鱼塘”农业的有利条件是A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网稠密 B气候高温少雨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具有肥沃的红壤10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A粮食需求量的大幅减少 B全球气候变暖C劳动力价格的不断减少 D农业土地价格的不断提高11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下列生产模式中,适宜当地发展的是A发展天然橡胶、花卉、水果等高产值农产品生产区B发展杉木果树稻田鱼塘的立体农业生产区C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发挥当地的人才优势D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复种指数12.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反射率不同,根据这原理,可以利用RS进行相关调查的是 A.水体污染情况 B.人口受教育程度C.城市商业网点布局 D.工业生产总值估算13.台风是我国沿海地区的主要灾害,要对台风进行监控、及时预警、减少灾害的最佳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气象预报材料一:21世纪全球已经进入知识信息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信息和高科技的竞争材料二:“GIS”的英文全名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也叫地理信息系统它具有地图处理、数据库和空间分析这三项功能GIS可以像传统地图一样,解决“地点”、“状况”有关查询但GIS系统能进行势态分析,复杂的“模式分析”和用“虚拟模拟”进行预测性分析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回答1415题:14有的渔民已经利用GIS新技术来寻找鱼群如果在渔民中广泛推广应用这一新的捕鱼技术,可能会出现的后果是 A可能会导致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日趋枯竭B可能会使渔民的鱼获量日益持续增长,获得长久的高经济效益C可能会增加渔业的生产成本,使渔民获利更少D可能会促进渔业生产,加大对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使渔业资源更加丰富15如果将GIS新技术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A用来分析、判断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B用来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和灭火所用的大致时间C用来预测森林火灾后所造成的后果D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预测分析火势蔓延的方向,尽快制定灭火方案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誉,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据此完成1617题。16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电西部的草业一畜牧业一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这一模式使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中西部地区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 B加大了西部草区的负担,有利于生态保护 C中部产粮区粮食转化为饲料;商品率降低,削弱商品粮基地的地位 D对西部地区有利,但对中部产粮区产生消极影响17下列关于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平原区应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 B平原区的发展方向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C西部草原区的发展方向是多元开发特色农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 D山区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现代化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在“2008建发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组织赛事的各个部门,成为本届马拉松赛的新亮点。右图为120急救指挥中心出救示意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组委会为了及时了解赛事的赛场实况,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 BGPS+GIS CGPS+RS DGIS+RS19. 组委会接到赛道某地点一个急救电话,需要通过120急救指挥中心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救护车到达事故地点。如上图所示,120急救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救护车离事故地点最近,可以利用的技术是:ARS BGPS+GIS CGPS+RS DGIS+RS20关于数字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地理信息技术是构建数字地球的基础 数字地球最大的特征是模拟现实 数字地球采取集中的方式存储信息 数字地球是把地球信息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ABC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种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以外力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等类型。根据所学知识完成2123题。21导致下列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A拉丁美洲南端东岸地区的荒漠洋流B阿拉伯半岛上的荒漠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控制下C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区地形D我国塔里木盆地中的荒漠深居内陆22在我国西北干旱气候条件下,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可能出现的荒漠化现象是A水土流失B次生盐渍化 C裸岩D土地沙化23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大面积植树造林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D退耕还草右图为我国某沙区生物治沙示意图,读图完成2426题。24三图按治沙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Aabc Bcba Ccab Dbca 25.目前世界上许多沙漠边缘地区出现 严重的荒漠化现象,其自然原因是A. 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 B. 滥垦滥牧,植被受破坏 C任意开发矿产、生态环境破坏 D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空气变干燥 26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 B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C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D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27.为防止荒漠化的进一步扩大,在我国沙漠危害较严重的地区,建设的林业生态工程是 A“三北”防护林 B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C东南沿海海防林 D西南岩溶地区生态林我国为了改善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2829题:28“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A净化空气 B美化环境 C涵养水源 D防风固沙29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新华社消息:中国科考队于2004年8月23日结束了为期23天、行程近2000公里的科学探险考察,27日返回北京。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对亚马孙地区进行的地理和生态环境综合科学考察。阅读材料,回答3031题。30亚马孙地区有世界上最大的、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生态系统是 A热带草原 B热带雨林 C亚马孙河 D亚马孙平原31.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B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C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D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欧洲西部形成干旱少雨的气候32.热带雨林对水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调节全球气候 B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平衡C调节全球水平衡 D形成各种流水侵蚀地貌33.下列关于东北农作物的分布,正确的是 A玉米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增多 B水稻多种植于松花江流流域大型灌溉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C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D苹果主要在长白山区34.东北地区平原广大,一首诗歌曾提到“这里的土地肥到家,插上根筷子会发芽,栽上块柴禾也开花”足见其土壤肥沃。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是 ( ) 黑土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不合理灌溉,土壤盐碱化 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 A B C D湿地包括沼泽、河湖、沿海滩涂等,与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据此完成3536题。35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湿地的是洞庭湖 滩涂 闽江 渤海 水稻田三峡水库A B C D36针对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效益,下列利用方式正确的是A变“北大荒”为“北大仓”,建商品粮基地 B“围湖造田”,发展果疏、花卉生产C“耕海牧渔”,扩大水产养殖 D“退田还湖”,发展旅游阅读新华社消息,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五十年代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除闻名中外的罗布泊外,东西居延海、艾丁湖(海拔一155m)已是一片荒漠。并且,湖泊环境的日益恶化,已造成水灾频发,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阅读上述文字,完成第3738题。37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C水土流失加剧 D水资源减少38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减少 B.冰雪融水量不足 C.引水灌溉,蒸发、下渗量增大 D.围湖造田干旱是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分析其成因和特征,回答3940题。39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距海洋远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纬度位置偏高 A B C D40绿洲是西北地区的一种特殊景观,决定绿洲形成和分布的最 重要因素是 A地形条件 B光热条件 C水资源条件 D土壤条件下表反映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能源强度对比情况(能源强度: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电力强度:单位产值所消耗的电能,它反映了经济增长率与电力消费之间的关系),据此回答4142题。人均能耗吨油当量能源强度吨油当量/1 000美元电力强度千瓦时/美元美 国8.960.270.36英 国4.240.180.24法 国4.370.170.27德 国4.290.160.23意大利3.500.170.23日 本4.310.130.2241. 表中反映出:A单位产值耗油量最大的是英国 B单位产值耗电量最大的是美国C法国的能源总量比德国丰富 D发达国家能源消耗量大大超出发展中国家 42 日本的能源强度和电力强度在主要发达国家中都是最低的,这说明:A日本是世界上能源使用效率最高的国家 B日本是世界上能源使用效率最低的国家C日本经济增长率最快 D日本一次能源的需求量是最大的 43 日本的能源强度与电力强度值对我国的启示是: A广开能源进口渠道 B改进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C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D节约能源,加强能源储备 山西省煤炭储量丰富,煤炭的开发利用对该省的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读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回答4445题。44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部门是A.原料工业 B.纺织工业 C.加工工业 D.采掘工业45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工工业一直呈下降趋势B.采掘工业逐渐取代加工工业占到主体地位C.原料工业呈持续上升趋势D.采掘工业的比重逐年降低46.山西省煤产量大,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却很低,其重要原因是 A能源工业的投资比重较小 B电力投资比重过大,煤炭工业投资比重较小C工业结构长期以单一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 D煤质量不高2009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多。据此回答47-48题。47.若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B减轻大气污染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D提高能源利用率48.若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 A缓解土地荒漠化 B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 C减轻耕地压力 D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读“长江流域面积图”回答4950题:49长江应属于右图水循环中的哪个环节: A BCD50长江上、中、下游出现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荒漠化、水土流失、洪涝B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水质污染 C森林遭被坏、水土流失、盐碱化 D沙尘暴、水土流失、黑土流失(二)本部分共10题,516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51下列关于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与对应的形成原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受宗教思想的影响 B从北到南,房屋进深、高度和坡度都逐渐增大便于雨水的排泻和屋内通风纳凉 C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北方地区地价和建筑材料价格高 D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北方地区地广人稀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利用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大力倡导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据此回答5253题。52黑龙江省发展绿色农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 B便利的交通条件 C农业生态环境较好 D城市和工矿业发达53目前不属于影响黑龙江农业持续发展的问题是 A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不足 B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C粮食品种和质量欠佳D常受低温冷害的影喻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5455题: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强沙尘暴次数58131423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15602100246054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最可能是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55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草地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56东北地区平原广大,一首诗歌曾提到“这里的土地肥到家,插上根筷子会发芽,栽上块柴禾也开花”足见其土壤肥沃。但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却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A黑土土层变薄,肥力下降和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B退耕还林导致耕地面积下降,影响农业产值提高C不合理的灌溉,土壤盐碱化 D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57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比刚果盆地更大,原因有 西高东低的地形,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受暖流的影响大受寒流影响大纬度低,热量充足 陆地面积宽广A B C D58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有 水能 风能 生物能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核能 太阳能 潮汐能ABCD59、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A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B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 C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D农业的现代化产生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60、河流及其开发方向组合,正确的是:A发源地-保护植被生态 B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C河谷平原-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保护 D河口-矿产资源开发和港口建设二、双项选择题(6170题,每小题3分,共10小题,30分。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两个得三分,只选一个且正确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下图为世界两大三角洲,读图判断6162题:61关于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条河流的汛期均在夏季 B两地的气候特点相似 C两地均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D两地的植被类型相同62关于两图所在地区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灌溉水源是两地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B图示区域均有所在国重要的棉花产区C两条河流流域都是世界古文明的发源地D两图中均有本国的重要海港 右图所示地区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完成6364题。63图中A地区在农业发展中土壤盐碱化问题严重,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B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C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方式 D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弱64.图中B地在汉朝时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A气候由湿润变为干旱B人类过度开垦对植被的破坏C农业由耕种业向畜牧业转变D人类过度放牧对植被的破坏65.下列有关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的荒漠化问题已基本得到治理B.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C.我国荒漠化的主要类型是风蚀荒漠化D.我国是荒漠化问题是近代才开始出现的66.山西能源基地的建设过程中,为保证能源基地高效、有序地运转,要重点加强建设的是 A架设超高压输电线路 B加强交通建设 C引水工程建设 D发展煤化工产品转换 67规模宏大、举世瞩目的跨世纪特大型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其中长江三峡水电站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A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B产生的电能可创造巨大的价值C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大量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和废渣D可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黄河下游时常出现季节性断流,而且断流天数和河段长度逐年增加,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60亿元。据此回答6869题。68下列针对黄河下游断流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制定法规,不允许沿岸取用黄河水 B.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全流域人工降雨 C. 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增强节水意识 D.南水北调,引长江入黄河,补充黄河水量69综合开发治理黄河的有效措施是A.中游种草植树,控制水土流失 B.下游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枢纽,实施水资源合理调配 C.开发中、下游水能资源 D.调整沿河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70. 右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A.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B.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C.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D.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