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17-20课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711811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17-20课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上册17-20课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上册17-20课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内容17 长城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3. 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4. 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重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2课时主备人胡争艳课前准备自制课件、课前搜集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 第一课时一、简介长城的历史资料,导入课题。二、 先学检测,初知大意。1用自己的一句话或者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了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3介绍自己课前搜集到的关于长城的资料。(课前完成作业本第6题)三、探究课文,了解长城特点。1.学习1、2自然段。用心读课文,思考:作者通过什么说明方法来介绍长城的长和高大坚固的?为了突出长城长的特点,作者采用了远景观察;为了突出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作者又采用了近景观察。只有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长城,才能更显出长城气势雄伟的特点。2 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2、4题。个性化修改: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听写生字。2联系课文插图,介绍长城的构造。二、探究课文,提出问题。(1)人们为什麽会想起古代修长城的劳动人民?(围绕站、踏、扶、自然)(2)从那里可以看出修筑长城的艰难?(条石多重)(3)为什麽说长城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4)想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发挥自己的智慧完成的。三、研读第四段。长城为什麽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从长城的长和大想象到建筑的困难,表现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所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四、回归整体,总结升华。1.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喜爱、赞美)2.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五、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本3、5两题。个性化修改:板书设计17 长城 气魄雄伟 血汗和智慧课后反思教学内容18 颐和园 教学目标5. 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6.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7. 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8.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课时安排2课时主备人胡争艳课前准备自制课件、问导卡第一课时一、先学展示,先学检测。1课前大家去搜集了关于颐和园的资料,你有什么收获?2.预习了课文,你知道了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3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4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二、自主探究,疏理结构。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2学生自学。3师生交流。4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三)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2完成作业本1、2、5题。个性化修改:第二课时1、 复习巩固,情境导入。1.听写生字词。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按照他的游览顺序初步地了解了颐和园的景色,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学习作者抓难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板书:颐和园)2、 朗读感悟景色特点。1 作者依次介绍了哪些景物?你觉得哪句描写最生动,你从中知道了景物的什么特点。默读,做旁批。2 交流反馈。3 完成作业本第4题。2. 阅读指导,解决问题。结合完成作业本第6题。3. 总结收获,布置作业。1、 你学到作者什么样的写法?2、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个性化修改:板书设计18 颐和园 长廊总(美丽) 分 万寿山(自山脚抬头看 总(美丽) 从半山腰向下看) 昆明湖(堤岸 湖心小岛 十七孔桥)课后反思教学内容19 秦兵马俑教学目标1 认识8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课时安排1课时主备人胡争艳课前准备搜集资料、自制课件、问导卡一、先学展示,导入课题。1展示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秦兵马俑的图文音像资料。2导入课题。读题。二、先学检测,了解大意。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秦兵马俑什么样的特点?(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也可以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说明)2反馈。课文主要讲了秦兵马俑( )和( )两个方面的特点。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个句子既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3 读生词以及课文中的四字词语。三、研讨课文,学习“规模宏大”的特点。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段中心句。思考: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把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写出来的?2作者用了( )、( )的说明方法,告诉了我们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反馈:例数字、作比较。4 学习句子。第2自然段的第2句话,明白什么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5 读好段中的长句子。(理解: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四、研读课文,学习“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1默读课文,圈出作者具体描写的兵马俑名称,再读一读句子。2反复诵读,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3除了具体描写了四种俑,作者还对其它的兵马俑的神态进行了描写。读一读,体会,练习模仿神态。请同学上台模仿,其他同学猜一猜。4课文空白处小练笔。(课前我们搜集了图片,我们也可以发挥想象,为“”处再增添一些内容。五、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写法。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举世无双”的意思。2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出一个与“举世无双”意思一样的词语。读了这两个词语,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练习朗读。个性化修改:板书设计19 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自豪课后反思教学内容园地五教学目标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背诵积累日积月累,提高记忆力。教学重点教学目标、。课时安排课时主备人胡争艳课前准备搜集有关世界遗产的资料第一课时宽带网 明确任务指名读,说一说本次资料搜集的范围。 交流方法方法展示台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资料的?遇到困难是怎么克服的?教师随机板书:随时摘抄、剪贴、或复印;查阅或购买书籍、杂志、碟片;查找相关古诗;登录网站查找;调查访问亲朋好友;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资料展示会展示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简要谈谈搜集的过程。老师的建议:() 建立资料袋,分类收藏;() 组成合作小组进行收集与整理;() 要纠正一些不当作法。 课后实践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为专题展示活动准备。个性化修改: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激情引入,揭示话题长城,是华夏儿女的骄傲!然而,她却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出示相关报道。你有什么感受?板书:口语交际保护文物 展开讨论,提出建议人为一组,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一人主持,一人记录,人人发言,充分讨论。教师巡回倾听,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并组织评议。教师适当板书要点,引导把建议相同或相似的归为一类。自由发言:由保护长城开始,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被破坏的情况,说说怎样加以保护。 创设情景,模拟交际交际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点拨、组织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 课堂小结,表扬激励第三、四课时习作 创设情景,有一批外国游客专门到中国游览“中国的世界遗产”,我们要成立“导游团”评选十佳导游,大家愿意吗?要求:() 熟悉景点风光,了解有关故事,明确注意事项;() 写出并熟悉导游词。 交流资料你想介绍哪一处“中国的世界遗产”重点介绍什么?说说你最有特色的内容; 阅读范文,借鉴写法教师出示一篇导游词,让学生自主发现如何写,再默读教材中的揭示语,进一步明确写法与要求。 自主完成习作个性化修改: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内容20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 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4 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2课时主备人胡争艳课前准备搜集“送别诗”、自制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4交流初步感受。(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板书:送)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一)理解第一、二句诗。明确位置理解“西辞”想象“烟花三月”景象有感情朗读(二)理解第三、四句诗。读诗句说感受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有感情朗读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1自由赏读。(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换位赏读。)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如:情深意长。)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1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2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3布置作业。个性化修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朗诵课前搜集的送别诗。.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另一位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二、指导自读(一)自读送元二使安西1学生自读诗歌并完成以下作业:(出示小黑板)(1)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悒客舍尽故人(2)试着理解古诗的意思。2 讨论自读作业:(师生共同评定、明确)第1题:浥:悒(y)湿润。客舍:客店、旅店。此处指饯别的处所。尽:“进”。故人:老朋友。此处指元二。第2题: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送人赴边之作,被送者元二,是诗人的挚友,姓元,在族兄弟排行是老二,唐人喜欢以行第相称,表示亲切和敬重。使,指元二是奉命出使。安西,指元二出使的地点。(引导看注解)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话,结合注释,大致说出诗句的意思。3在自读基础上试译全诗。指导说诗意,同学反馈。.悟诗情。你从诗句的什么地方最能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不舍的深情?学生体会。 .试背这首诗。三、拓展练习。背诵课外搜集到的送别诗个性化修改: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