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0《三峡》 同步(II )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9709046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0《三峡》 同步(II )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0《三峡》 同步(II )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0《三峡》 同步(II )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1 页 共 4 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0 三峡 同步 II 卷 一 积累与运用 共 2 题 共 27 分 1 13 分 2019 八上 宣州期中 阅读文段 回答问题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 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绝 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 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略无阙处 沿溯阻绝 虽乘奔御风 属引凄异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3 文中结尾引用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有何作用 4 有人说 三峡风光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如果你是一位导游 你喜欢哪个季节的三峡 如何向你的游客 解说 2 14 分 2019 七下 北碚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河中石兽 纪昀 第 2 页 共 4 页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山门圮于河 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 僧募金重修 求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 以为 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 曳铁钯 寻十余里 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 湮于沙上 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 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 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 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 水不能冲石 其反激之力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 至石之半 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 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 遂反溯 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 固颠 求之地中 不更颠乎 如其言 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 不知 其二者多矣 可据理臆断欤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词的意思 临河干 求石兽 转转不已 盖石性坚重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 曳铁钯 寻十余里 无迹 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 不知其二者多矣 可据理臆断欤 3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 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 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 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 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 文章语言简洁 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 仅用 棹 曳 寻 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 简述打捞经过 以 无迹 交代结果 C 文章寓理于事 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 引出天下事不可 据理臆断 的深层思 考 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 在打捞石兽一事上 寺僧不切实际 认识片面 讲学家不深思 熟虑而盲目行动 老 河兵综合考虑 实事求是 第 3 页 共 4 页 4 为什么 学者 的结论是荒唐的 而 老河兵 的结论是正确的 请根据文意 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第 4 页 共 4 页 参考答案 一 积累与运用 共 2 题 共 27 分 1 答案 略 2 答案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