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文阅读方法与技巧精编中考复习.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9708034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说明文阅读方法与技巧精编中考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说明文阅读方法与技巧精编中考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说明文阅读方法与技巧精编中考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说明文阅读方法与技巧精编 中考复习一、说明文主要考查的内容 1、知道说明文的含义,理解说明的内容,能明确说明的对象,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准确地概括中心意思。 2、了解说明的顺序,主要掌握三种说明顺序,并能领会说明顺序的综合运用。 3、了解说明的方法,主要了解七种说明方法,能从文章中找出这些方法,并能简要说明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4、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主要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二、熟悉说明文的主要知识 (一)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在于给人以科学的知识和科学的认识事物的方法。(二)类别1、根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不同,一般分为A、事物说明文B、事理说明文两种类型。事物说明文以说明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为主,例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事理说明文以阐述事理为主,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人类的语言等。2、根据说明语言的风格,又分为A、平实说明文B生动说明文两种类型。 (三)、说明方法为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要有相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打比方说明顺序说明要有一定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以及程序顺序等。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所说明对象的特点。一般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多使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的结构,多使用空间顺序;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以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五)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条理指文章的结构层次,也就是各结构段的组合形式。说明的结构和说明的顺序都是为了说明的内容服务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表现形式有:1、“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2、并列式3、递进式4、承接式等。 (六)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说明文语言最主要特点是准确。表示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在准确的前提下或平实,或生动活泼,不拘一格。三、理解说明的内容 (一)明确说明的对象 1、说明对象初中所学的说明文,其说明对象有的是实体事物,有的是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有的是事情的内在道理。阅读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或事理。一般说来,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基本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确定说明对象,切忌以局部代整体,在一篇说明文里,某一部分或某一段落的说明对象不一定就是全文的说明对象。 2、明确说明对象的方法可从三方面入手:(1)看题目有些说明文的标题可能正是文章的说明对象,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和松鼠等。但根据标题判断说明对象并不是科学的方法,因为作者并非一定要根据说明对象来拟定文章题目。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个标题是个设问句,但整体感知全文后不难看出其说明对象是花儿呈现各种颜色的原因;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个标题表述的是一个观点,但整体感知全文后不难看出其说明对象是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个实体事物,而标题则是全文中心意思的体现,是作者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深层目的。 (2)看首段(3)看关键词句,如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主旨句等。 (二)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 1、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特征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一般地说,事物类说明文其特征大多体现在形状、方位、构造、发生发展过程、制作方法,以及功能等方面。事理类说明文其特征往往体现在概念、种类、本质属性、内部规律,以及科学原理等方面。 2、如何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呢? A、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在文章中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文章中有表述特征、本质的语句,通过对全文的阅读分析,可以把它找出来。例如苏州园林,用文中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句话就足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征了。第二种是文章中没有集中表述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的语句,需要通过对全文的分析把它概括出来。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全文没有总括性的语句来说明书籍演变的特点,可以将文章内容综合起来,把书籍演变的特征大致概括为:书籍随着科技的发展,由甲骨文的雏形、笨重的简牍,逐渐演变得越来越轻巧适用、容易保存,质量越来越好,品种越来越多、越奇妙,体积越来越小。 B、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的方法:(1)抓住文章的题目,读正文前先看看题目是否明确了或提示了被说明对象的特征;(2抓住重点段及关键句,在捕捉说明对象的特征时,要注意重点段的明示作用;(3抓住一些概括性语句或总结上文说明内容,会引出下文要点的关键句,往往就等于抓住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三)把握说明顺序,理清作者思路 1、说明的顺序按一定的顺序来说明事物或事理,使说明的内容更加条理化,结构层次合理化 2、常见的说明顺序有:(1)、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2)、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 3、说明要有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有些说明文,往往综合运用几种说明顺序,使说明的内容更加条理化。 例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无论是整体介绍纪念碑,还是局部介绍10幅浮雕,都是兼用了时间与空间两种说明顺序。其中介绍10幅浮雕,其东南西北的空间顺序是服从于浮雕内容的时间顺序的,理解时间顺序更为重要。可见说明顺序的兼用,有时也有主次之分。 4、理清说明顺序的方法应是:以说明的内容为本,从分析结构入手。 一般说,实体事物的形状、构造等,往往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就有鲜明的语言标志显示其空间顺序。 实体事物的建造过程、产品的生产过程、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往往按建造、生产、演变的先后顺序即时间顺序来说明。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功用和解释事物的含义、原理、特点的说明文,其说明顺序往往要符合客观事物或事理的内在联系及人们思维规律,所以常常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如中国石拱桥。 (四)辨析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 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分析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要做到两点: 第一,要明确概念,正确判断。明确常见的9种说明方法的概念时不要死记硬背,而要能具体准确地判断文章里使用的说明方法。 (1)分类别: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的现象。 (2)下定义: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3)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4)举例子: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5).打比方: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6)列数字: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 (7)配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11)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咐(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第二,要结合文章,分析作用。说明方法的作用不能泛泛而谈,必须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例如人类的语言,作者主要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人类与动物作比较,把人类的语言与鹦鹉能言的错误认识进行比较,使读者懂得了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所以只有人类有真正的语言这个道理。如果不这样作比较,只孤立地去说明人类语言的特点,我们对这个道理很可能就理解得抽象而不具体,模糊而不透彻。 2、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本质。如统筹方法一文,为了说明统筹方法的最基本的应用原理,用日常生活中烧水泡茶作例子,而在举例说明中,又套用了画图表的方法,把复杂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一目了然。 (五)弄清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方式 A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 1、“总(概说)分(具体)”式(A“总分总”式;B“分总”式。)2、并列式几个段落并列存在,结构上平等,无主次之分。多使用空间顺序。3、递进式往往使用逻辑顺序中的现象到本质等。如死海不死4、承接式多用于程序说明文中等。 B一般分析结构(语段层次、某个句子、某个段落)方面的作用,从句子的位置入手来说明,如“总领全文”“引起(引领)下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等。 C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是通过合理的顺序逐层表现出来的,往往是结构清楚了说明顺序也就清楚了。 (六)体会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1、准确和严密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1)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准确性就是指在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用语表达上都要准确无误,包括精确的准确、模糊的准确。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对象的特征的。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下面两方面:A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揣摩具有修饰限制功能的词语,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如去掉修饰限制成分与原文比较;用另外词语替换这些修饰限制成分比较等。如:可能、大约、几乎、一般、近、之一等词。答题时常用删除法,即:解释该词在此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如果删去有什么不好。B同义词的选用。注意辨别同义词的细微差别。要重视具有修饰限制性功能的语句的作用。所谓具有修饰限制性功能的语句一般指句子中的定语、状语。如: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这句中加点的词语大多具有修饰限制功能。作者说大多引用活水而不说全引用活水,是因为作者仅在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范围里,来介绍苏州园林的,不排除有的池沼没有引用活水的情况。如果说全引用活水,便会因没有一处一处考察,而使说明不准确了。 (2)严密性,也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之一。严密性指说明文语言在表达上没有疏漏、严丝合缝。 (3)准确性、严密性(属科学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2、运用中注意的问题:(1)正确运用有修饰、限制和补充作用的词语。(2)语言使用过程中注意部分和整体的关系。(3)数字使用准确。列举的数字主要有确数、约数、倍数、分数、平均数和百分数等。(4)运用修辞,使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四、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1、辨别文体 【考查类型1】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对策】通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中心,弄清文章所用主要表达方式来掌握属哪种体裁。 【考查类型2】直接让学生回答:“本文是什么类型的说明文?” 【对策】根据说明对象或说明文语言风格来分析并回答。 2、说明对象 【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3、说明对象的特征 【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4、说明方法 【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类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11)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咐(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5、说明顺序 【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对策】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2、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6、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或不能换)。(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或换掉),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不符合原意,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找有概数的句子;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类型5】指示代词的含义、类型: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作用基本同上。(3)常考的指示代词有这、此、其、其中等,要特别阅读词句所在段的上下句来理解,真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类型6】本文的语言不仅准确,更有生动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生动说明的例子,并作简要分析。 【对策】A先找出语言生动的句子,然后分别说明其作用。B找准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句子,可以从运用了修辞、形容词、动词描写性词语的句子入手。C结合具体语境(例子及句子中表明生动性的词语)分析其作用-使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到。 7、概括信息 【类型】根据文章概括提炼相关信息。 【对策】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这种方法适合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 8、文段作用 【类型】说明某段或某句在文章或文段中的作用。 【对策】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二:(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2)结合说明方法谈。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9、补写相关语句 【类型1】在空格处补写一句话,与下文语意相连贯。 【对策】空格在开头结尾处往往是要补写中心句,要分析文段的内容再思考。 【类型2】请你运用画线部分运用的说明方法补写一段话。 【对策】补写内容紧扣所说明的事物,并且准确合理地使用上文中的说明方法。 10、中心句 【类型1】直接让考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对策】在开头结尾或中间找,个别的在文段中间。 【类型2】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11、拓展题型 【类型】对选文的某一内容或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选文的某一内容展开联想;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等。 【对策】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库存,按文章所介绍的事物的特征去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