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698829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沂南集体网络备课小学科学_六_年级下册时 间2011年1月10日单 位独树小学主备人孙伟丽课 题12、地球的面纱课 型新授课参与备杨立杰 袁茂峰课人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经历搜集、整理、分析信息资料的过程;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教学重点:认识大气层对及地球的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戏。教学难点:认识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能力目标: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学情分析:本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本线索,首先从学生生活在其中的大气入手,探究地球大气圈层的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大气层对及地球的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戏,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课前准备:有关大气层及大气污染的视频、课件搜集有关大气层知识的图片、文字资料。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课创设情境感知问题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导入新课。交流资料 、小组讨论通过交流资料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探索体验解决问题一、 提出问题:假如没有大气层,我们的地球会怎样?教师出示大气层知识的资料。二、 猜想假设:1、 你们知道大气层的奥秘吗?2、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3、 认识大气层的作用(1)、出示月球环形山的图片和文字。通过观看月球上的环形山资料同学们能不能猜测出月球及其他星球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对结果进行汇总,三、制定方案:1、探案大气污染及治理(1)、出示教材中四引有关大气污染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感想,(2)、引导学生讨交流四、实施探究1、老师播放有关大气污染及治理的音像资料,2、教师适时评价3、通过大气污染,我们可以知道科技的进步能够给人类带来方便,也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我们要认识到科技发展的两面性,从而树立环保意识,要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五、展示交流组织学生将活动情况进行总结教师出示月球环形山的资料。小结:大气层对地球的重要作用。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大气层的资料。学生观察大气层结构及人类活动情况的示意图,了解大气层的概貌。全班交流活动结果,形成对大气层的整体认识。学生根据交流情况进行补充,月球上没有大气层的保护,它上面的环形山就是陨石直接撞上月环表面的结果,地球的大气层,是地球的保护伞,是地球生命活动的生要保障。组内交流,组长记录。 集体交流。学生交流月球环形山的成因。1.展示有关大气污染方面的资料。2.交流大气污染的现状及危害。3.认识科技发展的两面性。4.讨论:如何保护我们的大气层?学生自由汇报。小组论流展示他们大气污染的合理方案全班交流学生汇报交流学生课后搜集有关大气臭氧层遭到破坏方面的资料,做成手抄报在教室张贴,进行宣传争取做一个真正的环保小卫士 。通过交流认识学习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合作探究体验合作的快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 全员参与共同制定计划,体现了合作学习的新理念共同交流优化方案,体现了科学探究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并让学生认识到大气层对地球的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大气层呢?拓展延伸应用创新六、拓展活动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已结懂得臭氧层的破坏是最严重的大气污染,这也是受环保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请你也加入到环保行列里来。科学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让学生利用学业习的知识进行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在学校开展“保护大气臭氧层”的宣传活动 板书设计: 12、 地球的面纱大气层: 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热层 逃逸层大气污染 教学反思:本课主要是通过学生交流、研讨有关大气层及大气污染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意识到大气层对地球上动物、植物、人的意义,进而认识科技发展的两面性 沂南集体网络备课小学科学_六_年级下册时 间2011年1月10日单 位独树小学主备人孙伟丽课 题13、风从哪里来课 型新授课参与备杨立杰 袁茂峰课人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自然界中的风提出问,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作简单的模拟实验。能力目标: 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自然界中风的成因。教学重点: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作假设性解释教学难点: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作简单的模拟实验。学情分析:,本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本线索与我们的生活关系 落实科学 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本单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关注风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课前准备:各种风的视频资料,有关风的图片、扇子、气球、纸风车、小刀、蜡烛、蚊香、火柴、饮料瓶、纸片,与风有关的资料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课创设情境感知问题播放关于风的音像资料,讲述关于风的故事,从而引出关于风的话题,导入新课。学生交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探索体验解决问题一、 提出问题1、 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风吗?2、 同学们来看这样一个现象,当时是冬天把教室门打开一条缝将两条纸片分别站在门缝的底部和上部,你们会发现什么?你们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3、 小结:同学们一个小小的现象,可以引起我们想这么多,如果弄明白风是怎样形成的这个问题,其他问题你们自己可能就会解决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风是怎样形成的?二、 猜想假设1、 要研究风是怎样形成的我们该怎么办?2、 同学们有哪些好的方法和建议?三、 制定方案1、 用哪些方法可以观察风形成的现象呢?2、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可以用纸螺旋圈来验证风的形成实验。四、 实施探究1、 活动一:观察上升的空气(1)、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有关风的实验,叫做纸螺旋圈转起来,请学们根据提示进行操作。(2)、现在我们在反回来看看刚上课时的那个问题,门缝上部和底部的纸片,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运动?(3)、关于热空气上升的实例你还知道哪些?2、活动二:风的形成模拟实验1、谈话,我们接下来做的是风的形成的模拟实验,需要用到纸风箱,请大家观察自己面前的纸风箱是怎样的?教师强调:(1)、前后对比实验中,除了蜡烛燃烧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2)、实验过程中纸风箱要不透风,(3)、纸风箱要燃烧,大家要小心。五、 展示交流1、 学生按照我们是怎样做的,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汇报实验结果。2、 教师活动,在学生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3、 课堂小结谈话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风的形成的原因、组内交流,组长做好记录。集体交流学生思考片刻,然后回答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制作方案,认真倾听学习,相互补充完善方案,学生相互交流补充,共同学习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完成。学生组内讨论交流,组长作好记录集体交流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观察研究根据观察小组推测纸螺旋圈转动可能与什么有关?生讨论交流学生合作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在汇报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学生一起说:空气受热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形成风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有意点拨,便于提出本课的问题激发学生爱动手,想探究的情趣,从中领会成功的喜悦。设计纸螺旋圈转动起来的实验,主要合学生的手、眼、脑充分参与进来,认识到以上物体的运动是由于热空气上升的缘故。给学生以充分认识自己的空间,让他们亲历探究过程,自己得出风的成因的结论。以上两项活动的设计都是按照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来安排设计的,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点拨,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谈话导入:谁能感受到风,风是怎么来的?小组讨论交流,猜想假设风的成因拓展延伸应用创新六、 拓展延伸利用今天所学知识,解释暖气是怎样使室内的空气变热的?查阅有关资料认识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板书设计:风的形成热地方 气温高 空气轻冷地方 气温低 空气重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引导学生通过猜想与模拟实验的形成探究自然界中风的成因,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通过设计模拟实验自己的猜想与假设,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情趣。 沂南集体网络备课小学科学_六_年级下册时 间2011-1-7单 位独树小学主备人孙伟丽课 题14、降落伞课 型新授课参与备课人员杨立强袁茂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降落伞缓慢下降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2.初步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教学重点:1根据实验需要,设计制作简易降落伞。2初步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教学难点:1、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制作简易降落伞。2、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能力目标: 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自我探究能力,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并且也能够自己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但是,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由于受到生活经验等的影响,仍然与实际有相当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适时的加以引导,共同完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2.具有合作与参与的意识,主动进行分享与交流的品质。 3.产生对科学问题进行反复尝试与探索的精神。课前准备:材料相同大小不同的伞面、相同长度的绳子、重量不同的夹子。各种各样的降落伞,实验记录。相关的图片。各种制作降落伞的材料。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课创设情境感知问题(一)提出问题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科学使人类实现了很多梦想,人们借助飞机可以到达几千米的高空,也可以利用降落伞从几千米的高空安全落地。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跳伞运动员的精彩表演,大家想看吗? 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描述一下你看到的画面?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下降速度先快后慢。那在这一快一慢的变化中蕴含着什么科学奥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降落伞的奥秘。(板书课题:降落伞) 生:想。生:跳伞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迅速下落。 生:降落伞打开以后,速度就慢了。通过播放视频,形象生动的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从而引出本课课题。探索体验解决问题(二)猜想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探究:1.师:课前老师将我们学校学生自己制作的降落伞作为礼物送给了大家,你们喜欢吗?我想大家一定对它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哪个组愿意先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组的降落伞呢?师:真不错,大家想不想让你们的降落伞也像影片里的一样,来一次飞行表演呢? 师:好,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我们站在桌子上,模拟降落伞从高空降落的样子。上面的同学两手捏住降落伞的两边,保持在同一高度,当听到下面同学喊一、二、放时,同时放手,明白了吗? 师:降落伞下降的速度相同吗? 师:是这样吗?我们再来一次。 师:真的有快有慢,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什么影响了降落伞下降的快慢呢,大家能不能猜一猜? 2师:同学们通过认真的观察和思考,出现了这么多猜想,要验证这些猜想是否正确,应该怎么办? 师:好!但是这么多的猜想,我们一下子研究不了,再加上老师所带材料的限制,我们先研究伞面大小和悬挂物的轻重这两个问题,剩下的我们课后接着研究,行吗?师:现在每组选择一个猜想,小组讨论自己的验证方案。并完成实验表格前三步。 师:哪些组选择“悬吊物的重量”来研究的?说说你们设计的验证方案。(同种方案只汇报一组) (教师强调:要从同一高度放飞) 师:大家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师:剩下的组选择的就是“伞面大小”了?来说说你们设计的验证方案。 师:验证方案确定好了,根据你们的要求,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所需材料,但在开始之前,为了更顺利地完成我们的实验,我想给大家提几点小小的建议: 1、组长合理分工,组员合作,迅速完成实验。 2、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记录员及时记录,实验完成后共同得出结论。 3、上下桌子一定要注意安全。 师:能接受吗?各组的材料员来领取你们所需的材料 。师:通过刚才的制作和试飞,你们的猜想得到验证了吗?请各组选派一位代表上台汇报你们的研究结论。(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 师:通过大家的验证,我们得出: 伞面大小和悬挂物的轻重都会影响降落伞下降的快慢。 (板书:伞面大小和悬挂物的轻重)(学生小组展示,并做简单介绍自己的发现。)生:想学生到台前进行表演,可以多让几人进行演示,注意安全。下面的同学要仔细观察降落伞的下降过程,小组长及时做好记录。生:不相同,有快有慢。(学生再次放飞降落伞)小组内展开讨论,并做好实验记录。讨论完后,以小组的形式依次进行汇报猜想。生:设计实验来验证。 生:好。生:做一顶伞,只改变悬挂物的大小,用时间来测量 生:做两顶伞,同样大小的材料,同样的绳长,不同重量的悬吊物,看降落的速度。生:我们也要制作两顶伞,改变 生:能。学生进行汇报,各个小组之间进行相互学习、比较实验结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启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兴趣。你们谁能说说降落伞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呢?拓展延伸应用创新1、谈话:刚才我们一起对“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那你能做一个下降速度最慢的降落伞吗?小组之间比一比,看哪一组制作的降落伞下降速度最慢! 交流:怎样才能做一个下降速度最慢的降落伞?(伞面要尽量大、伞线要尽量长、悬挂的物体要尽量轻)2、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对“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做了深入的研究!关于降落伞你还想研究什么?学生踊跃发言,把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你能设计一个降落伞,让一个鸡蛋从三楼落下来而不被摔坏吗?板书设计:14 降落伞影响降落伞下降的快慢的因素:伞面大小和悬挂物的轻重教学反思:本课就以降落伞为切入点,通过对降落伞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降落伞的相关知识及降落伞与大气层的关系,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产品,培养学生的科学情趣与科学精神。沂南集体网络备课小学科学_六_年级下册时 间2011-1-7单 位独树小学主备人孙伟丽课 题15 小帆船课 型新授课参与备课人员袁茂峰杨立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通过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能从“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身边的自然现象提出问题,并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2. 通过观察小帆船观察帆与风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实验探究风对帆船的关系,知道生活中有风力,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教学重点:学生制作小帆船,了解生活中有风力,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教学难点:学生认识风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材料制作带有创造性科技作品小帆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学情分析:学生对风并不陌生,但是还不能从整体上对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本课通过帆船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学生课前多方面搜集关于风的资料,吸管、制作小帆船的材料:泡沫塑料、卡纸等。教师准备:关于风的资料课件,吸管、制作小帆船的材料:泡沫塑料、卡纸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课创设情境感知问题(一)提出问题教师出示关于帆船比赛的图片,询问学生,对于帆船比赛你都想知道哪些问题?师:同学们的问题真多呀,想的都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吧!(板书课题:小帆船)学生:我想知道帆船是怎么航行的?它的动力是什么?学生:没有风的时候帆船还能够航行吗?学生:怎样才能让帆船航行的更快?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出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了解本课学习内容。给生讲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并播放录像。探索体验解决问题(二)猜想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探究:(一)活动一:玩一玩我们制作的帆船。教师指导学生制作小帆船的小组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在制作活动中交流合作,互帮互助,互相评价,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从他人作品中获得收获。教师引导学生展示,对小帆船进行下水小组实验,引导学生实验“不同方向来的风,使小帆船行驶的方向也不同”。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实验记录。教师小结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风服务生活的典型实例。(二)活动二: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风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出示风与生活关系的图片、资料卡片,指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1、提出问题:风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2、讨论:如果没有风,我们的生活会怎样?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了解风对我们生活的两面性,整理搜集得来的信息并撰写科学记录卡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汇报自己对风的认识的资料。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加以讲解说明。学生进行制作小帆船的小组学习活动。制作后进行小帆船下水小组实验,从而认识 “不同方向来的风,使小帆船行驶的方向也不同”,了解风服务生活的典型实例。小组汇报实验记录,结论等。学生观看教师出示风与生活关系的图片、资料卡片,小组交流讨论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小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了解风对我们生活的两面性,整理搜集得来的信息并撰写科学记录卡片。学生进行小结,汇报自己对风的认识的资料。倾听教师讲解说明。引导学生通过帆船这一人们利用风服务生活的典型实例,使学生初步意识到风对我们生活的意义,感悟到人类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通过标注帆的方向,汇总试验结果,学会利用图示的方式表述研究结果,整理研究结论。 学生在交流、分析风的善恶,即风的两面性的基础上,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从风对人类的益处和危害两方面入手,将自己或小组的观点整理记录下来,并将整理记录进行表达与交流,做到相互补充、资源共享,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风的两面性的认识。拓展延伸应用创新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汇报交流讨论在学习中还产生了哪些新的科学问题,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研究没有解决的问题,继续观察风、搜集关于风的谚语延伸课后学习活动。作业布置: 设计制作一个利用风驱动的玩具。学生进一步汇报交流讨论在学习中产生新的科学问题,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研究没有解决的问题,继续观察风、搜集关于风的谚语延伸课后学习活动。从不同角度就风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保持和发展学生对自然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科学、做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课堂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外,选择自己喜欢的、个性化的方式方法继续研究风的相关知识,。学生课后搜集、整理有关风的谚语,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感悟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活动能力、探究能力。搜集关于风的各种风的谚语,办一期谚语报。板书设计:风与我们的生活好处 害处 教学反思:通过研究风与帆、风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风对帆的意义及风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意识到风的两面性,激起学生研究与地球大气及天气变化有关问题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情感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