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的混凝土工程量计算.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689638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楼梯的混凝土工程量计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楼梯的混凝土工程量计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楼梯的混凝土工程量计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梁钢筋工程量计算”说课稿及教案一、教材分析1、本教材特点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建筑工程预算,本教材中有较多的图形和实例,这套书的第一章介绍的钢筋算量入门;第二章介绍的是钢筋平面表示方法和钢筋算量的基本方法以及画法;第三章是一个案例的详细解析,介绍钢筋计算实例,适合初学者使用,是个实训教材。因此,在备课的时候,教师首先将本书的相关内容了解,熟悉,融会,再结合本教材编制的要求,运用项目教学法,将教学内容设计为简洁易懂,图文并茂,形象直观,便于掌握、灵活运用。2、本章节内容的地位、作用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钢筋这种建筑材料在工程中所占比重较大,价格也比较高,属于三大材之首。就造价工作来说,钢筋算量工作占整个造价工作的50%以上,细碎而繁杂,如果没有清晰的钢筋算量思路,是很难把钢筋算清楚的,而且在一般的民用建筑(多层、小高层、高层)中,钢筋砼构件是主要的受力构件,它工程量的大小会影响整个工期的进展,它费用的多少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造价。因此,正确地计算砼构件钢筋工程量的大小,为工程预算和施工组织设计做准备。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寻找梁-观察梁-了解梁-熟悉梁的构造组成,分析主体几何的组成(长方体、异型等)(2)识读建筑施工图,结合实物将平面图立体化。(3)计算框架梁钢筋工程量,运用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进行钢筋工程量计算。2)能力目标: (1)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将图形与生活实物相联系,结合学校的教学楼和自已的小区观察楼梯,丰富自已的空间想象能力。 (2)做一个细心人。“抽筋扒皮”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不太容易,要认真地阅读施工图纸和正确地读取构件尺寸,才能正确计算。 (3)有一种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以小组的形式相互讨论,发现问题,一起解决问题,互帮互学,其乐融融。3)情感目标: 现在学生的个体意识较强,对生活周围的人和事关注的较少,在寻找楼梯,观察梁的过程中有意分组进行,在组员共同努力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对图纸的分析和计算过程中应有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职业道德,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建筑行业市场紧密联系。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施工图纸,进行梁钢筋工程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识图,准确计算,举一反三。二、学生情况分析 建筑工程预算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是在画法几何、识图构造、建筑材料及施工组织设计等专业学科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应用。这就意味着专业基础课知识的积累很重要-尤如一座大厦的根基。但目前学生对以前所学的知识积累较少,因此,识读施工图成了预算课的“拦路虎”,这是第一大难。理论与实际脱节,对生活环境的微少关注,造成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缺乏,这是第二大难,而对这两个“拦路虎”,单纯地照本宣科和拿图纸讲图纸会失去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和自信。因此,结合现有的空间资源(寝室、教室、小区等)进行实物分析,对丰富空间想象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在讲解工程量计算规则时,有必要复习一下数学中的常用几何体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这样对学生而言,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三、教学方法设计 根据建筑预算本教材的要求,尝试在本次教学设计中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把框架梁工程量计算列为一个项目,教学的内容由师生共同准备,共同学习,共同完成。 共同准备:在对“寻找框架梁”和“观察框架梁”这两个环节的设计中,定位是“课前的准备”,分小组寻找学校里的梁,并按功能和构造形式对梁取名和组成分析。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多媒体制作。 共同学习: 展示学生的“寻找作品”,由教师进行问题情境设计,分析梁的构造组成;结合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知识,分析梁的钢筋由哪几种筋组成。本堂课,以单跨框架梁的一图为例,分析图纸中梁的钢筋组成。在这个环节中定位是“师生互动,循序渐近,渐入佳境”。 共同完成:经过以上的共同学习过程,学生对如何计算框架梁钢筋已经有了思维方法,教师再对细节的地方进行分析讲解,然后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分别计算上部筋,下部筋的量,最终共同完成一个项目-框架梁钢筋工程量计算。这个环节的定位是“我们成功了”。整个教学设计是想培养学生对梁钢筋工程量计算的一种思维方式:认识梁-分析梁-结合形体从图纸读取尺寸-计算梁钢筋。没有刻意地强调一种固定的计算方法和一个唯一的计算结果。正确地思维方式会引导学生逐步地理解如何进行砼构件的钢筋计算,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四、教学理念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